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119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轴流风扇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该壳体的侧面具有吸风口;轴流风扇,该轴流风扇以轴向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排水盘,该排水盘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侧;以及出风面板,该出风面板安装在所述排水盘的下方,且设置有出风口。

然而,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由于从侧面吸入空气并从下方吹出空气,需要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因此需要良好地对空气进行引导以避免在壳体的内部产生紊流。此外,在市场上,对空调室内机的小型化要求越来越高,空调高度会影响天花板吊顶高度,因此,需要避免空调室内机的高度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在实现良好的导风效果的同时,能降低空调室内机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轴流风扇,该轴流风扇安装在上述壳体内;以及排水盘,该排水盘呈环状,且安装在上述壳体的底面侧,其中,上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圈,该导风圈设置于上述排水盘的内侧壁,并且该导风圈以上述轴流风扇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环绕上述轴流风扇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排水盘的内侧壁以环绕轴流风扇的方式设置导风圈,能良好地对流经轴流风扇的气流进行引导,并且,通过将导风圈设置于排水盘的内侧壁,导风圈不会在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上占据额外的空间,从而能避免因设置导风圈而导致空调室内机的高度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面板,该出风面板安装在上述排水盘的下方,且上述导风圈在上下方向上部分地覆盖上述出风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通过使导风圈在上下方向上部分地覆盖出风面板,能减小导风圈在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上占据的空间,从而能进一步避免因设置导风圈而导致空调室内机的高度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壳体俯视呈矩形,上述壳体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吸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的四个侧面均设置吸风口,能增大空调室内机的进气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排水盘具有凸部,该凸部朝向上述壳体的下方突出,上述出风面板具有凹部,该凹部朝向上述壳体的下方凹陷,且与上述凸部嵌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排水盘设置朝向壳体的下方突出的凸部,在出风面板设置朝向壳体的下方凹陷且与上述凸部嵌合的凹部,不仅方便地进行排水盘与出风面板的相互定位和固定,减少用于安装导风圈的螺钉等零件的数量,还有利于降低室内机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四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凸部和上述凹部均呈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环绕所述轴流风扇设置的环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能更为方便地进行排水盘与出风面板的相互定位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导风圈包括设置于上述排水盘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上述出风面板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以在抵接部处平滑过渡的方式相互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通过使导风圈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以在抵接部处平滑过渡的方式相互抵接,能良好地对流经轴流风扇的气流进行引导。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导风圈与上述排水盘和/或上述出风面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通过使导风圈与排水盘和/或出风面板一体成型,能进一步减少用于安装导风圈的螺钉等零件的数量,且可省略导风圈的装配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轴流风扇的叶片的上端高于上述导风圈的上端,上述轴流风扇的叶片的下端与上述导风圈的下端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通过使轴流风扇的叶片的上端高于导风圈的上端并使轴流风扇的叶片的下端与导风圈的下端齐平,能提高轴流风扇的效率,进一步实现良好的导风效果。而且,由于导风圈的上端低于轴流风扇的叶片的下端,因此可以减少导风圈对气流的阻碍。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壳体在俯视时呈圆形,在上述壳体的侧面间隔地设置有立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九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的侧面间隔地设置立柱,与壳体呈矩形的情况相比,能减小对气流的阻碍,使气流更顺畅,而且能增大空调室内机的进气量,从而实现良好的导风效果。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实现良好的导风效果的同时,能降低空调室内机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排水盘、出风面板以及导风圈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排水盘、出风面板以及导风圈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壳体

1A 顶板

1B 滤网

2 轴流风扇

2A 叶片

3 排水盘

3A、3A’ 凸部

4 出风面板

4A 凹部

5 导风圈

5A 导风圈的第一部分

5B 导风圈的第二部分

6 马达

7 马达台

8 热交换器

100 空调室内机

L 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轴流风扇2,该轴流风扇2安装在壳体1内;排水盘3,该排水盘3呈环状,且安装在壳体1的底面侧;出风面板4,该出风面板4安装在排水盘3的下方;导风圈5,该导风圈5设置于排水盘3的内侧壁,并且该导风圈5以轴流风扇2的旋转轴线L为中心环绕轴流风扇3设置,且该导风圈5在上下方向上部分地覆盖出风面板4;以及热交换器8,该热交换器8设置在壳体1的内侧壁附近,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换热。

通过在排水盘3的内侧壁以环绕轴流风扇2的方式设置导风圈5,能良好地对流经轴流风扇2的气流进行引导,并且,通过将导风圈5设置于排水盘3的内侧壁,导风圈5不会在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方向上占据额外的空间,从而能避免因设置导风圈5而导致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增加。

此外,通过使导风圈5部分地覆盖出风面板4,能减小导风圈5在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方向上占据的空间,从而能进一步避免因设置导风圈5而导致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增加。

如图1所示,壳体1包括立柱(未图示)和顶板1A,上述立柱例如由不锈钢等制成,其构成长方体的壳体1的八个边;上述顶板1A为矩形板,且以封闭壳体1的上表面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的上表面一侧。

此外,在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安装有滤网(吸风口)1B,上述滤网1B为大致呈矩形的网状板,其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夹在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的四个侧面都安装有滤网1B。

通过在壳体1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滤网(吸风口)1B,能使吸入室内机100的空气均经过净化,不仅能防止室内机100内部的部件被污染,而且能确保最终送入室内的空气的洁净度。

如图1所示,轴流风扇2具有叶片2A,并且,轴流风扇2与马达6枢轴连接,并经由用于固定马达6的马达台7而固定于上述顶板1A。此外,轴流风扇2的旋转轴线L与顶板1A垂直相交于顶板1A的中心处。

排水盘3是由例如塑料泡沫制成的大致呈矩形的面板,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壳体1。排水盘3的中心部位形成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的中心轴线与轴流风扇2的旋转轴线L重合,且该圆形通孔的半径大于轴流风扇2的半径。如图2所示,排水盘3具有凸部3A,该凸部3A沿着上述圆形通孔的边缘呈环状设置,凸部3A的下边缘沿着上述圆形通孔的边缘环状地朝向下方突出,凸部3A的上边缘沿着上述圆形通孔的边缘环状地朝向上方突出而形成盛水空间。

如图1和2所示,出风面板4的上端与排水盘3抵接,下端具有可转动的导风叶片。

如图1和图2所示,导风圈5是与排水盘3的凸部3A同轴的环状结构,其沿上下方向的截面大致呈朝向圆心方向突出的弧状。换言之,导风圈5以轴流风扇2的旋转轴线L为中心环绕轴流风扇2设置,并对轴流风扇5朝向出风口吹出的空气进行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圈5的上端外径与凸部3A的内径大致相同,以使导风圈5与凸部3A嵌合,导风圈5的下端与凸部3A的下边缘抵接。

通过使导风圈5以与排水盘3嵌合的方式设置在排水盘3,能使导风圈5不会在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方向上占据额外的空间,从而能避免因设置导风圈5而导致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增加。

如图1所示,轴流风扇2的叶片2A的上端高于导风圈5的上端,轴流风扇2的叶片2A的下端与导风圈5的下端齐平(即,轴流风扇2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H大于导风圈5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h)。

通过使轴流风扇2的叶片2A的上端高于导风圈5的上端并使轴流风扇2的叶片2A的下端与导风圈5的下端齐平,能提高轴流风扇2的效率,进一步实现良好的导风效果。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排水盘3形成有朝向壳体1的下方突出的下边缘比上述实施方式1的凸部3A的下边缘短的凸部3A’、出风面板4形成有凹部4A以及导风圈具有设置于排水盘3的第一部分5A和设置于出风面板4的第二部分5B这三点以外,其他结构均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如图3所示,除了凸部3A’的下边缘比凸部3A的下边缘短以外,凸部3A’的其它结构与凸部3A相同,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出风面板4靠近壳体1的一侧形成有与上述凸部3A’同轴的环状的凹部4A(即,凸部3A’和凹部4A均呈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环绕轴流风扇2设置的环状),该凹部4A向壳体1的下方凹陷,且凹部4A的内径与凸部3A’的外径大致相同(图3中的凸部3A’与凹部4A之间的间隙是为了区分该凸部3A’和该凹部4A而示出的,并非两者实际嵌合时的间隙),以使凹部4A与凸部3A’嵌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盘3设置有导风圈的第一部分5A,出风面板4设置有导风圈的第二部分5B,上述第一部分5A与上述第二部分5B以平滑连续的方式相互抵接(图3中的第一部分5A与第二部分5B之间的间隙是为了区分该第一部分5A和该第二部分5B而示出的,并非两者实际抵接时的间隙)。

通过在排水盘3上设置具有朝向壳体1的下方突出的下边缘的凸部3A’,在出风面板4上设置朝向壳体下方凹陷且与凸部3A’的下边缘嵌合的凹部4A,只需使凸部3A’与凹部4A嵌合,就能使排水盘3与出风面板4相互定位并固定,以实现导风圈5的设置在排水盘3上的第一部分5A和设置在出风面板4上的第二部分5B以平滑连续的方式相互抵接,从而能避免因设置导风圈5而导致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增加,并减少用于安装导风圈5的螺钉等零件的数量,且易于实施导风圈5的装配。

此外,通过使导风圈5的设置于排水盘3的第一部分5A与设置于出风面板4的第二部分5B相互抵接,能使两个导风圈的第一部分5A、第二部分5B在接触位置平滑,从而能良好地对流经轴流风扇2的气流进行引导。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的四个侧面都安装有吸风口,但也可以在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侧面安装吸风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为长方体,但也可以将壳体设为在俯视时呈圆形,并且在该壳体的侧面间隔地设置立柱。此时,排水盘的形状也相应地呈圆形(但并不限定于此,壳体和排水盘的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等任何形状)。

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壳体的侧面间隔地设置立柱,并将滤网的形状相应地设置成圆柱面的形状,与壳体呈矩形的情况相比,能减小对气流的阻碍,使气流更顺畅,而且能增大空调室内机的进气量,从而实现良好的导风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导风圈设置在排水盘上,或者将导风圈设置在排水盘和出风面板上,但也可以将导风圈仅设置在出风面板上。此时,导风圈的下端与出风面板嵌合,且其上端与排水盘环状的内周面抵接,以固定排水盘。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水盘、出风面板和导风圈分体制成,但导风圈也可与排水盘和/或出风面板一体成型。

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导风圈与排水盘和/或出风面板一体成型,能进一步减少用于安装导风圈的螺钉等零件的数量,且可省略导风圈的装配作业。

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自由组合,或是将各实施方式适当变形、省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