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片烫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642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片烫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材加工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木片烫干机。



背景技术:

木材在加工成产品(例如建筑构件、家具、车辆、船舶、文体用品、包装容器等木制品)前必须对其进行去除水分干燥处理,。在木材加工领域一般将砍伐下的树木经去枝、整形后进行切割处理得到木片、木块或木条。针对不同结构形态的木材进行燥干处理,最传统的干燥方法一般是直接码放好后利用太阳光直晒,该种方法受天气限制较大,且耗费大量人工和需要较长时间,还需占用较大场地,将慢慢被市场淘汰。

随着科技的进步,木材干燥设备逐步多而成熟、适于工业化,这些木材烘干燥设备一般采用锅炉蒸汽或热气作为热源,如:

1)申请号为201610752941.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木片烘干系统,包括烘干房和用于将冷空气加热成热空气的热风箱,热风箱的入风口处安装有鼓风机,其出风口上安装有一引风机,引风机通过一次输送管道与烘干房连通,在热风箱的壳体上开设有排烟口,排烟口连接有二次加热箱,二次加热箱内设有多根空气管道。该种结构的烘干装置循环利用热风作为加热源对木材进行烘干工作,但由于需要对源源不断地加入的冷风进行加热,冷风变热风的时间长、且热风达到的最高温度通常为80度~90度,只能对湿木片中的水份慢慢蒸发,严重影响木材的烘干效率,另外,湿木片在热风的作用下蒸发的水份混在热风中,再将湿木片蒸发的水份排出烘干房的同时又热风排出,浪费大量的热能,烘干效率不高;

2)授权公告号为CN102889763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一种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体和热源发生装置,烘干箱体前端开设有进风口,在进风口处设有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导入管、导出管和多根热交换管,热源发生装置与导入管入口连接,导入管出口与热交换管入口相接通,热交换管出口与导出管入口相接通;烘干箱的后端出风口连接有将气流引出箱体外的引风机。该种结构的烘干装置利用蒸汽进行热交换后,对木片进行烘干。①其利用的热蒸汽虽然可达到较高温度,但热蒸汽是汽态,不是液态水,不能直接回收加热,必须经冷却成水状后才能加热,浪费了大量的热能,耗能较高;②若水在超过其沸点的情况下用作热载体,则要求设备和系统承受压力大,设备的投资大且极易出现安全问题;③热蒸汽经热交换后很快冷却,因此与木片不断进行热交换的热蒸汽温度逐渐不同,使得同批烘干木片受热不均匀、且蒸汽冷却后极易液化为水珠,附着在烘干的木片上,严重影响木材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能耗、快速且烘干燥效率高、结构简单的木片烫干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木片烫干机,包括输送带装置、动力链条、依次间隔设置的N个加热滚筒和用于向加热滚筒内提供热载体的热量循环装置,各个加热滚筒上均设有一滚轴,其中第一个加热滚筒的上方设有第一驱动轴,在第N个加热滚筒的上方设有第二驱动轴,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均连接有一驱动电机;所述动力链条的一端安装于第一驱动轴上、其另一端依次缠绕各个滚轴及第二驱动轴后回到第一驱动轴;第一个加热滚筒的一侧设有入料口,第N个加热滚筒的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输送带装置安装在入料口和出料口之间,并通过定位辊轴依次布置在各加热滚筒的外侧壁体上,其中N为≥3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可沿着木片传输方向,N个加热滚筒依次呈一下一上交错间隔设置并分为上加热滚筒和下加热滚筒。

上述方案中,所述N可以为≥3的奇数,所述入料口设于第一个下加热滚筒的一侧、出料口设于最末端的下加热滚筒的一侧。

上述木片烫干机中,为了使输送带装置能够随加热滚筒的转动而获得同步传动的动力,还包括用于带动输送带装置转动的同步传动机构,所述同步传动机构包括两组从动轮组和与加热滚筒的数量相一致的主动轮,一个主动轮对应安装于一个加热滚筒的木片输出口上;其中一组从动轮组安装于上加热滚筒的上方、另一组从动轮组安装于下加热滚筒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组可包括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同直线安装,且在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之间安装有压紧轮。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动轮中除去安装于出料口上的一个主动轮、剩余的主动轮分为上主动轮和下主动轮,其中上主动轮安装在下加热滚筒的木片输出口上、下主动轮安装于上加热滚筒的木片输出口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输送带装置包括一条上输送带、一条下输送带和N条内输送带,一条内输送带对应缠绕在一个主动轮和一个加热滚筒上;所述上输送带沿木片传输的方向依次缠绕上主动轮和上加热滚筒后与设于上加热滚筒的上方的从动轮组连接;所述下输送带沿木片传输的方向依次缠绕下加热滚筒和下主动轮后与设于下加热滚筒的下方的从动轮组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辊轴的个数为N-2个,每一个定位辊轴安装在两两相互相邻的上加热滚筒和下加热滚筒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定位辊轴与其相邻的上主动轮的直线距离和与其相邻的下主动轮的直线距离均小于所述加热滚筒的半径。

上述方案中,为了减少能耗、节约成本,加快木片的烫干效率,所述热载体可以为导热油,由于被干燥的木片厚度很薄,所述导热油的温度具体可以是110~300℃之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热量循环装置包括锅炉、导热油输出管、回收管和控制器,所述锅炉的上方设有出口、其底部设有入口,所述导热油输出管的一端与锅炉的出口连接、其另一端分为N条支路,每一支路通过导热油支管与加热滚筒上的导热油入口连接,与导热油入口相对一端的加热滚筒上设有导热油出口;

第一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出口接入第二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入口,第二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出口接入第三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入口,第三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出口依次接入下一个加热滚筒,经N个加热滚筒后、从第N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出口经回收管接入锅炉的入口;

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各导热油支管上的第一控制阀、分别安装在各导热油出口上的第二控制阀和多个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分别安装在各导热油出口所对应的管道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一个加热滚筒内、且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控制端分别与各个第一控制阀、各个第二控制阀和各个加压泵信号连接。

上述方案中,还可在入料口上安装有一水平输送带,所述水平输送带的输入端可与木片切割装置的出口连接、其输出端与下输送带的始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装有热载体的加热滚筒,在动力链条和第一、第二转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转动后的加热滚筒通过同步传动机构带动内输送带、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进行同步转动,置于上、下输送带上的待干木片随着传动而与加热滚筒的外壁紧贴,由于加热滚筒外壁为金属,导热效率好,使加热滚筒内的热载体直接地、不断给待干木片进行热传递,当超过110的热能作用于待干木片时,待干木片中的水份立却变成蒸汽蒸发,从而对待干木片起到干燥工作。由于热载体在封闭的空间内进行传热,可直接循环加热,且热载体与待干木片中的水份蒸发相隔,待干木片中的水份蒸发没有带走热载体热能,这样具有能量损失少、热利用率高,木片干燥效率高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采用导热油作为热载体,并通过热量循环装置不断将高温的导热油加入加热滚筒内、同时将加热滚筒内温度变低的导热油输送回锅炉进行加热,依次不断的循环工作,此过程不仅无功热量的损耗很少、且能够保证加热滚筒内的导热油一直处于高温状态,也不会对装置产生负压。与采用热蒸汽和热风作为热载体的烘干装置相比,具有能耗低、设备运作成本低、设备运行更安全的特点。

3、用于输送木片的输送带装置由上输送带、下输送带和内输送带构成,内输送用于将木片从上一个加热滚筒转到下一个加热滚筒、保证了各个加热滚筒工作的连贯性,输送带装置通过同步转动机构不仅实现了与加热滚筒的同步转动的功能、还免去了用于带动输送带装置转动的驱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运行设备结构简单、设备运行稳定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木片烫干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一种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热量循环装置安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加热滚筒,2、滚轴,3-1、第一驱动轴,3-2、第二驱动轴,4、动力链条,5、上输送带;6、下输送带,7、内输送带,8-1、第一从动轮,8-2、第二从动轮,9、主动轮,9-1、上主动轮,9-2、下主动轮,10、压紧轮,11、水平输送带,12、导热油输出管,13、导热油支管,14、驱动电机,15、定位辊轴,16、入料口,17、出料口,18、导热油入口,19、锅炉,20、加压泵,21、第一控制阀,22、第二控制阀,23、导热油出口,24、管道,25、回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木片烫干机,包括输送带装置、动力链条、依次间隔设置的N个加热滚筒1和用于向加热滚筒1内提供热载体的热量循环装置,其中N为≥3的正整数。所述加热滚筒1的内部装有热载体,并在各个加热滚筒1上设有一滚轴2。本实施例中,所述热载体为导热油,针对木片的一般厚度为1.7mm左右这一情况,可选择110~300℃的导热油。

其中第一个加热滚筒的上方设有第一驱动轴3-1,在第N个加热滚筒的上方设有第二驱动轴3-2,第一驱动轴3-1和第二驱动轴3-2均连接有一驱动电机14。所述驱动电机14可以是调节转速的变频电机。所述动力链条4的一端安装于第一驱动轴3-1上、其另一端依次经各个滚轴2及第二驱动轴3-2后设于第一驱动轴3-1上。第一个加热滚筒的一侧设有入料口16,第N个加热滚筒的一侧设有出料口17。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布置所述输送带装置,沿着木片的传输方向,N个加热滚筒依次呈一下一上交错间隔设置并分为上加热滚筒和下加热滚筒。为了使木片的送入和送出工作更方便和更加节约能耗,所述N优选为≥3的奇数,本实施例中,N=5。所述入料口16设于第一个下加热滚筒的一侧、出料口17设于最末端的下加热滚筒的一侧。即入料口16和出料口17设置在同一循环中的输送带上,具体是下输送带6。

本实施例中,可在入料口16上安装有一水平输送带11,所述水平输送带11的入料端与木片切割机连接、其出料端与下输送带6的始端连接。

本木片烫干机,还包括用于带动输送带装置转动的同步传动机构,所述同步传动机构包括两组从动轮组和与加热滚筒1的数量相一致的主动轮9,一个主动轮9对应安装于一个加热滚筒1的木片输出口上。其中一组从动轮组安装于上加热滚筒的上方、另一组从动轮组安装于下加热滚筒的下方。所述主动轮9中除去安装于出料口17上的一个主动轮、剩余的主动轮分为上主动轮9-1和下主动轮9-2,其中上主动轮9-1安装在下加热滚筒的木片输出口上、下主动轮9-2安装于上加热滚筒的木片输出口上。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从动轮组包括第一从动轮8-1和第二从动轮8-2,第一从动轮8-1与第二从动轮8-2同直线安装,且在第一从动轮8-1与第二从动轮8-2之间安装有压紧轮10。

所述输送带装置安装在入料口16和出料口17之间,并通过定位辊轴15依次布置在各加热滚筒1的外侧壁体上。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装置包括一条上输送带5、一条下输送带6和N条内输送带7,所述内输送带7依次缠绕在主动轮9和加热滚筒1上。即各内输送带7的始端安装于主动轮9上、其末端周向环绕在加热滚筒1的外壁后与设于主动轮9上的始端连接。所述上输送带5沿木片传输的方向依次缠绕上主动轮9-1和上加热滚筒后与设于上加热滚筒的上方的从动轮组连接,所述下输送带沿木片传输的方向依次缠绕下加热滚筒和下主动轮9-2后与设于下加热滚筒的下方的从动轮组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辊轴15的个数为N-2个,每一个定位辊轴15安装在两两相互相邻的上加热滚筒和下加热滚筒之间的间隙内。为了增大木片与加热滚筒1的接触面积、提高烘干效率,同时也为了减少所设置的加热滚筒1的数量以及使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所述定位辊轴15与其相邻的上主动轮9-1的直线距离和与其相邻的下主动轮9-2的直线距离均小于所述加热滚筒1的半径。

实质上所设置的主动轮9不仅起到带动各个输送带的作用,还与所述定位辊轴15一同起到定位上、下输送带的作用。

如图3所示,所述热量循环装置包括锅炉19、导热油管12、回收管25和控制器,所述锅炉19的上方设有出口、其底部设有入口。所述导热油输出管12的一端与锅炉19的出口连接、其另一端分为N条支路,每一支路通过导热油支管13与加热滚筒1上的导热油入口18连接。与导热油入口18相对一端的加热滚筒1上设有导热油出口23。

第一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出口23接入第二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入口18,第二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出口23接入第三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入口18,第三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出口23依次接入下一个加热滚筒,经N个加热滚筒后、从第N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出口23经回收管接入锅炉19的入口。

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各导热油支管13上的第一控制阀21、分别安装在各导热油出口23上的第二控制阀22和多个加压泵20,所述加压泵20分别安装在各导热油出口23所对应的管道24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一个加热滚筒内、且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控制端分别与各个第一控制阀21、各个第二控制阀22和各个加压泵20信号连接。

为了有足够的动力将导热油送入各个加热滚筒1内可在导热油输出管12上安装一加压泵2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1)首先,通过加热装置将锅炉1内的导热油加热至所需温度后,控制单片机打开导热油支管13上的第一控制阀21(导热油出口23上的第二控制阀22是关闭的),当各个加热滚筒1内装满高温的导热油时,关闭各个第一控制阀21;

2)然后,开启两个驱动电机14,并调节两个驱动电机14的转速相一致,接着5个加热滚筒1同步运动,并且带动内输送带7、下输送带6和上输送带5同时转动,此时,木片从入料口16进入下输送带6上,木片随着下输送带6达到与第一个加热滚筒的外壁相接触的位置时,木片与加热滚筒1内的高温导热油进行热交换:

3a、木片继续随下输送带6运动、至第一个加热滚筒的木片输出口时,下输送带6的运行方向通过定位辊轴15改变、向前输送,而木片在内输送带7的作用下从下输送带6进入上输送带5上,即从第一个加热滚筒进入到第二个加热滚筒,木片随着上输送带的输送与第二加热滚筒完成热交换后,再通过内输送带进入第三个输送带,以此依次循环与加热滚筒1进行热量交换;

3b、同上3a步骤,木片在第四个加热滚筒(即第N-1个加热滚筒)进行热交换后,木片通过内输送带7从上输送带5进入到下输送带6上,而上输送带5通过定位辊轴15改变方向、并通过从动轮组回到始端第一个上主动轮9-1上,开始下一个循环;

3c、在第五个加热滚筒(即第N个加热滚筒)上完成干燥工作的木片随着下输送带6从第5个加热滚筒一侧的出料口17出,同时,受加热滚筒1的动力作用,下输送带6通过从动轮组回到第一个加热滚筒一侧的入料口16,开始下一个循环。

本实用新型热量循环装置工作时:首先是分别同时向5个加热滚筒1内加入高温导热油,加满后,各个第一控制阀21,即进行木片干燥工作,当置于第一个加热滚筒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导热油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值时,控制器将控制第一加热滚筒上的第一控制阀21、各个第二控制阀22和各加压泵20开启,则开始导热油循环添加的模式:即高温导热油从锅炉19的出口出来,通过导热油输出管12后进入第一加热滚筒、再从第一个加热滚筒出来进入第二个加热滚筒、然后再从第二个加热滚筒出来进入第三个加热滚筒,依次进入到N个加热滚筒后,温度较低的导热油被输送回锅炉19内加热,以此不断地循环。

与进入第一个加热滚筒的导热油温度相比,从第五个加热滚筒(即第N个加热滚筒)流出的导热油温度相对稍低,输送回锅炉1进行加热。因此,通过该装置向加热滚筒1内不断送入高温度的导热油、而将低温度的导热油输送回锅炉1重新加热,保证了加热滚筒1内的导热油一直处于高温状态,从而提高木片的烘干效率。

基于刚开始加热滚筒1内的导热油是满的,则从锅炉19出口出来多少高温度的导热油,则就会有多少低温度的导热油从回收管25流入锅炉19内。因此,不难看出,设有入料口16的第一个加热滚筒内的导热油在设备运作过程,其内部的导热油温度整体上最高、而第N个加热滚筒内的导热油温度相对最低,与未经干燥处理、首次进入烫干装置时木片含水量最高、经N个加热滚筒后的木片含水量最低相对应。因此,从1至N个加热滚筒内的导热油温度依次递减,与木片的含水量随着烫干后依次递减相对应,从而不会出现因为温度过高而将木片干燥至开裂的情况,保证了木片的干燥质量。

以上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