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热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2117发布日期:2018-08-07 23:1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快速热水器、洗碗机、坐便器之类的热水,储存于装有加热器的水槽中。根据加热器的温度,水槽中的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为了保持所需水温,即使在非使用状态时也要为加热器供电,因此既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又不能保证在连续使用时及时提供使用者所需温度的清洗用水。此外长时间不使用时,储水水箱内容易出现细菌滋生等问题。

实用新型专利CN 201599921U公开了一种“瞬间加热系统”。所述瞬间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加热器,加热器包裹在加热器外壳内;加热器外壳的两侧分别连接进水装置、出水装置;加热器外壳上固定电子控制装置。该装置将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分别与陶瓷加热管两端连接,在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处附着测定温度的进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根据进水、出水温度测定数据、使用者所需的温度,以及通过流量传感器测定入水流量的综合比较来调节加热器加热量的瞬间温水加热电子控制装置。因此,该装置不需要专门设置储水箱,设置加热到使用者所需的温度后将自来水直接加热,无使用量限制,即使流入的水压或流量变动时也可以持续提供所需温度的清洗用水。并且只在使用时启动陶瓷材质的加热器减少了电能的浪费。同时由于直接使用自来水,可以避免水箱中的细菌繁殖问题发生,为使用者提供无污染的卫生清洗温水。

然而,该装置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没有充分利用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效率不够高,温度不够稳定;(2)该装置的加热装置采用一端进水,一端出水,因此加热装置的两端均需有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漏水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热水装置的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热水装置充分利用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更节能省电,体积更小,具备非常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快速热水装置,包括电子控制装置、加热装置、出入水连接部,所述出入水连接部与加热装置之间采用胶封方式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为内部中空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内部设置螺旋形导向件,所述螺旋形导向件的内部为中空管状,所述螺旋形导向件的外部为螺旋形凸起形成的引流槽。所述螺旋形导向件的入口与中空管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中空管状的内部远离入口的一端与螺旋形凸起形成的引流槽相连。本申请所述的加热器,内部设置螺旋形导向件,从而引导的流体在加热器内部环绕流动,增加了流体与加热器的接触时间,从而可以大幅度且均匀的吸收加热器产生的热量。

其中,所述出入水连接部上设有进水口I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I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出水口和出水管道相连。所述进水口I远离进水管道的一端与螺旋形导向件内部的中空管状相连;所述出水口远离出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螺旋形导向件和加热器之间热水流淌的空间相连接。本申请采用集合了进水口I和出水口的出入水连接部,因此实现了在加热装置的同一端进水和出水,与现有技术中进水和出水分布在加热装置两端的设计相比,不但结构简化,而且减少了可能出现的漏点,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另一种可替代的方式为,所述出入水连接部上设有进水口I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I通过连接管与进水口II相连,所述进水口 II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出水口和出水管道相连。这种设计方案中,可以充分利用连接管将进水口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整个装置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所述加热装置为试管状的陶瓷加热器,所述试管状陶瓷加热器的外部缠绕加热线。所述热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电子控制装置设置在外壳上。

所述进水管道内设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电子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出水管道内设有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水管道的外部设置过热切断开关;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过热切断开关分别与电子控制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所述的快速热水装置,内部设置螺旋形导向件,从而引导的流体在加热器内部环绕流动,增加了流体与加热器的接触时间,从而可以大幅度且均匀的吸收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因此,在无水槽的情况下,水温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2)本申请所述的加热装置采用集合了进水口I和出水口的出入水连接部,因此实现了在加热装置的同一端进水和出水,与现有技术中进水和出水分布在加热装置两端的设计相比,不但结构简化,而且减少了可能出现的漏点,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在一种可替代的方案中,本申请所述的加热装置可以充分利用连接管将进水口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整个装置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3)本申请所述的加热装置同样实现了无需储存水的水槽,直接使用自来水的流入量,减少了细菌的繁殖,而且可以无限制地提供一定温度的热水;只在使用时加热,减少了加热时间,实现了节能省电的技术效果。此外,加热器的结构无法接触到水,可以有效延长加热器的寿命,防止水资源的污染,供应清洁的热水。此外,由于所述螺旋形导向件具有良好的伸缩性,有防冻裂的效果,因此可以自行解决冬季冻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快速热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快速热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快速热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快速热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快速热水装置中流体流淌路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旋形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加热器;2:螺旋形导向件;3:出入水连接部;5:温度传感器;9:连接管; 10:过热切断开关;11,进水口I;13,出水口;15:流量传感器;16进水口II;17:电子控制装置;18: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快速热水装置,包括电子控制装置17、加热装置、出入水连接部3,所述出入水连接部 3与加热装置之间采用胶封方式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为内部中空的加热器1,所述加热器1内部设置螺旋形导向件2,所述螺旋形导向件2的内部为中空管状,所述螺旋形导向件2的外部为螺旋形凸起形成的引流槽。所述螺旋形导向件2的入口与中空管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中空管状的内部远离入口的一端与螺旋形凸起形成的引流槽相连。本申请所述的加热器,内部设置螺旋形导向件,从而引导的流体在加热器内部环绕流动,增加了流体与加热器的接触时间,从而可以大幅度且均匀的吸收加热器产生的热量。

其中,所述出入水连接部上设有进水口I 11和出水口13;所述进水口I 11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出水口13和出水管道相连。所述进水口I 11远离进水管道的一侧与螺旋形导向件2 内部的中空管状相连;所述出水口13远离出水管道的一侧与所述螺旋形导向件2和加热器 1之间热水流淌的空间相连接。本申请采用集合了进水口I 11和出水口13的出入水连接部,因此实现了在加热装置的同一端进水和出水,与现有技术中进水和出水分布在加热装置两端的设计相比,不但结构简化,而且减少了可能出现的漏点,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加热装置为试管状的陶瓷加热器,所述试管状陶瓷加热器的外部缠绕加热线,水在加热器内部流淌。由于加热线与水无法接触,即使绝缘性被破坏,因为不接触水,极大提高了安全性。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外壳18,所述电子控制装置17设置在外壳18上。

所述进水管道内设有流量传感器15;所述流量传感器15与电子控制装置17连接。所述出水管道内设有出水温度传感器5,所述出水管道的外部设置过热切断开关10;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5、过热切断开关10分别与电子控制装置17连接。

工作原理:

外接自来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装置,经过测定入水量的流量传感部15到达出入水连接部 3的进水口I 11;然后从加热器1内部的螺旋形导向件2的中空管状部分进入加热装置内部,进而沿着螺旋形导向件2的引流槽流出并被加热,最终到达出入水连接部3的出水口13,从此处排出热水进入出水管道。此时,设置在出水管道中的温度传感器5收集温度信号,并将信号输送给过热切断开关10,防止水温过热。

在上述过程中,加热器1的外部缠有加热线,水流淌于试管内部。

电子控制装置17通过入水温度(X)、出水温度及流量传感器15得到的流量确定使用者所需的温度,同时综合比较水的流量,调节加热器1的额定电压,从而实现发热量的调节,以提供使用者所需温度的热水。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出入水连接部3上设有进水口I 11和出水口13,所述进水口 I 11通过连接管9与进水口II 16相连,所述进水口II 16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出水口13和出水管道相连。这种设计方案中,可以充分利用连接管9将进水口II 16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整个装置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外接自来水通过进水口II 16进入装置,依次经过测定入水量的流量传感部15和连接管 9到达出入水连接部3的进水口I;然后从加热器1内部的螺旋形导向件2的中空管状部分进入加热装置内部,进而沿着螺旋形导向件2的引流槽流出并被加热,最终到达出入水连接部 3的进水口I的出水口,从此处排出热水进入出水管道。此时,设置在出水管道中的温度传感器5收集温度信号,并将信号输送给过热切断开关10,防水温过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