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集中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9792发布日期:2018-11-30 19:4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集中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即室内温度由辐射末端调节,室内湿度由处理后的新风来调节,从而该系统结合了辐射系统与新风系统达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目的,达到恒温恒湿恒氧的室内品质效果,避免了常规空调热湿联合处理带来的舒适度问题。

目前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组合方式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辐射系统与新风系统均集中设置,即是指将所有的风、水制备设备均集中设置在机房内,通过管井将处理后的风、水输送到各个用户的空调系统。该集中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通过集中式冷热源为辐射系统和新风系统提供冷热水,各户辐射系统集中供水,新风集中处理后向室内提供新风。该集中式系统需要设置集中的能源机房,不占用户内面积,但是集中式系统的启停、辐射末端供回水温度以及新风的送风温湿度均由物业集中控制,用户很难根据自身的需求控制调节,因此其控制灵活性方面相对较差。并且物业一般按照每户的建筑面积收费,较难实现按需收费的方法,因此对于入住率不高的建筑适用性较差。

另一类是辐射系统与新风系统均分户设置,即是指每个用户采用独立的冷热源并自行控制的空调系统,其室内机和室外机均分户设置。该分户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是指用户独立设置冷热源,为本户辐射系统和新风系统提供冷热水,每户可根据需求控制房间温度和湿度。该种分户式方式无需单独设置集中机房,无需设置管井,小业主可自行调节,不存在集中收费问题。但是新风系统由小业主控制,若运行不当夏季容易出现结露问题。另外室内机及管路系统占用室内空间,室外机也会占用一定的安装空间,室内增加的控制部件较多,且室内机还有一定的噪音影响。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集中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控制灵活性差,分户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安全系数低,显然均存在有不足,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就是要提供一种新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使其具有良好的控制灵活性和较高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使其具有良好的控制灵活性,且安全系数高,从而克服现有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存在的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集中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包括新风系统和辐射系统,所述新风系统采用集中式系统,所述辐射系统采用分户式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分户式系统包括分户冷热源和与其循环连接的辐射末端,以及与所述分户冷热源连接的控制器和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露点传感器。

进一步改进,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新风机房的新风处理系统,以及与所述新风处理系统的新风出风口和新风回风口分别连接的新风送风管道和新风回风管道,所述新风送风管道上包括若干个通入各户各房间的新风送风口,所述新风回风管道上包括若干个设在各户各房间的回风口。

进一步改进,所述新风处理系统包括从室外进风口至新风出风口依次设置的热交换器、初效过滤段、中高效过滤段、盘管段和加湿段,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实现室外新风与室内排风的热交换。

进一步改进,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调节单元,所述新风调节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新风送风口处的风量控制阀、分别设置在各户各房间的湿度和CO2浓度监测器,以及分别与所述风量控制阀及湿度和CO2浓度监测器对应连接的风阀控制器,所述风阀控制器与所述新风机组的控制器连接,所述风阀控制器根据所述湿度和CO2浓度监测器的监测值调节所述风量控制阀的开度,所述新风机组控制器根据所述风阀控制器反馈的风量开度数据调节所述新风机组的送风量。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是一套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新型系统组合模式,新风系统采用集中式系统,将室外新风集中进行处理后通过新风送风管道送到各楼层各房间,辐射系统采用分户式系统,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灵活控制辐射系统,保证系统灵活性控制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行费用,实现了行为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房间内设置露点传感器,该露点传感器通过监测其周边环境温湿度变化,并将温湿度变化值传送到分户冷热源的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分户冷热源对应辐射末端的供水温度,保证辐射末端的供水温度高于室内露点温度1~2度,从而规避了结露风险。

本实用新型集中式新风系统通过设置新风调节单元,可根据室内湿度及CO2浓度自动调节新风量,从而满足各户室内的新风量需求。

本实用新型半集中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既避免了新风机组占用室内面积的缺陷,也减小了集中机房的面积,并且还避免了室内噪音污染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半集中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户式冷热源辐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集中式新风系统的新风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半集中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包括新风系统和辐射系统,其中,该新风系统采用集中式系统,即每栋楼集中设置一套新风系统,还可将高层建筑分为高低区,设置两套新风系统,该辐射系统采用分户式系统,即每户设置一套辐射系统。该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属于半集中式系统,其具体结构如下:

参照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辐射系统包括分户冷热源1和与其循环连接的辐射末端2,以及与分户冷热源1连接的控制器3和与控制器3连接的露点传感器4。该露点传感器4可设置多个,用于监测室内环境的温湿度变化,将由于温湿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值传送到该控制器3中。该控制器3根据接收到的监测值控制分户冷热源1对应辐射末端2的供水温度,确保辐射末端的供水温度高于室内露点温度1~2度,从而避免出现结露现象,规避了结露风险。

本实施例中该新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新风机房的新风处理系统,和与新风处理系统的新风出风口10和新风回风口20分别连接的新风送风管道11和新风回风管道21,该新风送风管道11上包括若干个通入各户各房间的新风送风口12,该新风回风管道20上包括若干个设在各户各房间的回风口22。

该新风处理系统包括从室外进风口13至新风出风口10依次设置的热交换器14、初效过滤段15、中高效过滤段16、盘管段18和加湿段19。该盘管段与集中冷热源17循环连接。该热交换器14用于实现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的热交换。

本实施例中该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调节单元。参照附图3所示,该新风调节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新风送风口12处的风量控制阀6、分别设置在各户公共区域的湿度和CO2浓度监测器5,以及分别与该风量控制阀6及湿度和CO2浓度监测器5对应连接的风阀控制器7,该风阀控制器7与新风机组的控制器8连接。该风阀控制器7根据该湿度和CO2浓度监测器5的监测值调节该风量控制阀6的开度,且该新风机组控制器8根据各户风阀控制器7反馈的风量开度数据调节新风机组的送风量。如当室内湿度介于30-60%之间且CO2浓度低于800ppm时,保持该户新风送风管道上的风量控制阀6的最小开度,按0.8次/h的最小换气次数为该户提供新风;当室内湿度高于60%,或低于30%,或CO2浓度高于800ppm时,按比例积分调节该户新风送风管道上风量控制阀6的开度增加量,从而满足室内新风量的需求。

该半集中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包括三个运行工况,分别为:

1)供冷季节

集中式新风系统对室外新风进行过滤、制冷及除湿处理后送入室内,保障了室内的湿度,用户可通过控制分户式辐射系统控制室内温度。

2)供暖季节

集中式新风系统对室外新风进行过滤、加热及加湿处理后送入室内,保障了室内的湿度,用户可通过控制分户式辐射系统控制室内温度。

3)过渡季节:

集中式新风系统对室外新风进行过滤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洁净的新风,用户可通过控制分户式辐射系统控制室内温度,温度适宜时可关闭辐射系统。

本实用新型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是一套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新型系统组合模式,主要融合“集中式系统”和“分户式系统”两种组合方式的优点,并从节能、灵活性及安全性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在保证室内湿度的前提下,让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控制辐射系统,且该系统可自动调节新风量,控制灵活性强,且整个控制系统运行效率高,维护工作量大大减少,实现行为节能和节省运行费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房间内设置露点传感器,防止供冷季结露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该系统的安全系数。还通过在房间内设置湿度和CO2浓度监测器,可调节风量控制阀控制进入室内的新风量,且由于新风系统集中式管理,避免新风机组占用室内面积的缺陷,也减小了集中机房的面积,并且还避免了室内噪音污染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