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冷却器便捷式快速安装进出水水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4700发布日期:2018-08-04 16:35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冷却器便捷式快速安装进出水水箱盖。



背景技术:

大型电动机和发电机是国家电网的主要装备之一,是电能的直接生产者,同时也是现代工业最基本的动力设备,大型电机的发展是与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钢铁、汽车、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甚为广泛。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钢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换热器的需求水平大幅上涨,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逐渐注意品牌产品的选用;大工程项目青睐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以及进口产品巨大的可转化性共同预示着我国换热器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有间壁式冷却器、喷淋式冷却器、夹套式冷却器和蛇管式冷却器等。空气冷却器简称空冷器,以空气作为冷却剂,可用作冷却器,也可用作冷凝器。空冷器主要由管束、支架和风机组成。空气冷却器热流体在管内流动,空气在管束外吹过。由于换热所需的通风量很大,而风压不高,故多采用轴流式通风机。管束的型式和材质对空冷器的性能影响很大。由于空气侧的传热分系数很小,故常在管外加翅片,以增加传热面积和流体湍动,减小热阻。空冷器大都采用径向翅片。空冷器中通常采用外径为25mm的光管,翅片高为12.5mm的低翅管和翅片高为16mm的高翅管。翅片一般用热导率高的材料(最常用的是铝)制成,缠绕或镶嵌到光管上。为强化空冷器的传热效果,可在进口空气中喷水增湿。这样既降低了空气温度,又增大了传热系数。采用空冷器可节省大量工业用水,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基建费用。特别在缺水地区,以空冷代替水冷,可以缓和水源不足的矛盾。

发电机工作时由于存在铜损和铁损,铁芯和线圈的温度会逐渐升高,为了降低线圈绝缘老化的速度,延长其寿命,线圈的温度不得超过一定数值,如100℃,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将线圈和铁芯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才能维持线圈绝缘的温度不超过规定的数值,比较常用的冷却方法有空冷、氢冷和水冷,虽然空冷的效果较差,但由于空冷设备简单、工作可靠,故中、小型发电机组采用较多,空气冷却器是用冷却水将从发电机出来的温度较高的空气冷却后再送入发电机,实际上发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是被冷却水带走的,空气只是起媒介作用而已。

目前,冷却器有多种形式,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按照传送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等三大类;其中间壁式冷却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的冷却器,因此又称表面式冷却器,这类冷却器应用最广,间壁式冷却器根据传热面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和板面式,管式冷却器以管子表面作为传热面,包括套管式冷却器和管壳式冷却器等;板面式冷却器以板面作为传热面,包括板式冷却器、螺旋板冷却器、板翅式冷却器、板壳式冷却器和伞板冷却器等,目前属管式冷却器和板面式冷却器的应用范围最广,在冷却器检修安装过程中,一些冷却器由于孔位不对,或者其他等等原因,在安装以及检修安装上都异常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冷却器便捷式快速安装进出水水箱盖,具有结构简单、便捷式、可以使得冷却器在安装和检修过程中大量节约人力、物力、时间的一种冷却器进出水水箱盖,空气冷却器进行安装和检修安装时,其可旋转式法兰可360°旋转,更加准确的对准其需要安装的孔位,而可调节式金属软管,可以小幅度的调节位置,更加准确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冷却器便捷式快速安装进出水水箱盖,包括密封水箱框、水箱盖、可调节式金属软管、可旋转式法兰,其中,所述的密封水箱框位于空气冷却器的上部,所述的水箱盖位于密封水箱框的上部,所述的水箱盖下部设有密封水箱框,上部设有可调节式金属软管,所述的水箱盖设置在可调节式金属软管与密封水箱框的中间,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软管位于水箱盖的上部,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软管下部设有水箱盖,上部设有可旋转式法兰,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软管设置在可旋转式法兰与水箱盖的中间,所述的可旋转式法兰位于可调节式金属软管的上部,所述的可旋转式法兰下部设有可调节式金属软管,上部设有定子外侧支架,所述的可旋转式法兰设置在定子外侧支架与可调节式金属软管的中间;

所述的可旋转式法兰可达360°旋转;

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软管可根据不同规格的水箱盖进行小幅度调节安装位置;

所述的定子外侧支架位于可旋转式法兰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冷却器便捷式快速安装进出水水箱盖,包括密封水箱框、水箱盖、可调节式金属软管、可旋转式法兰,可以使得冷却器在安装和检修过程中大量节约人力、物力、时间等成本,空气冷却器进行安装和检修安装时,其中可旋转式法兰可达360°旋转,更加准确的对准其需要安装的孔位,而可调节式金属软管,可以小幅度的调节位置,更加准确的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用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可旋转式法兰,2、可调节式金属软管,3、水箱盖,4、空气冷却器,5、定子外侧支架,6、密封水箱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空气冷却器便捷式快速安装进出水水箱盖,包括密封水箱框6、水箱盖3、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可旋转式法兰1,其中,所述的密封水箱框6位于空气冷却器4的上部,所述的水箱盖3位于密封水箱框6的上部,所述的水箱盖3下部设有密封水箱框6,上部设有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所述的水箱盖3设置在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与密封水箱框6的中间,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位于水箱盖3的上部,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下部设有水箱盖3,上部设有可旋转式法兰1,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设置在可旋转式法兰1与水箱盖3的中间,所述的可旋转式法兰1位于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的上部,所述的可旋转式法兰1下部设有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上部设有定子外侧支架5,所述的可旋转式法兰1设置在定子外侧支架5与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的中间。

实施例2

所述的可旋转式法兰1可360°旋转。

实施例3

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可根据不同规格的水箱盖3进行小幅度调节安装位置。

实施例4

所述的定子外侧支架5位于可旋转式法兰1的上部。

工作过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空气冷却器便捷式快速安装进出水水箱盖,包括密封水箱框6、水箱盖3、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可旋转式法兰1,其中,所述的密封水箱框6位于空气冷却器4的上部,密封水箱框6在结构上使水箱盖3和空气冷却器4等连为一体,在进水与出水时还可以缓冲受到的冲击力,对发动机起到保护作用,所述的水箱盖3位于密封水箱框6的上部,上部设有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所述的水箱盖3设置在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与密封水箱框6的中间,水箱盖3的作用是把水箱关紧,水箱看上去只有一个口,却有两个内径,就是当水温不太高时,冷却水不会溢流到小水箱中,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位于水箱盖3的上部,设置在可旋转式法兰1与水箱盖3的中间,是机械设备中重要的疏通元件,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可以过耐腐蚀、耐高温、耐油、耐酸碱等各种介质的水质及气体,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具备了良好的柔软性、抗疲劳性、耐高压、耐高低温、耐蚀性等诸多特性,所述的可旋转式法兰1位于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的上部,下部设有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设置在定子外侧支架5与可调节式金属软管2的中间,可旋转式法兰1是管子与管子之间相互连接的零件,用于管端之间的连接,也可以用于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各种工业管道系统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可拆连接件,使用可旋转式法兰1时要保证在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下连接接头严密不漏、要有足够的强度、能经受管道工作状态和不工作时各种温度应力和其他一些偶然力的作用、以及能迅速的并能多次的拆卸和装配,定子外侧支架5是用来把水箱固定到其它物体上的物件,不是水箱的组成部分,可以与水箱分离。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