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5519发布日期:2018-08-21 20:3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空调室内机有立式和壁挂式两种。现有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均为长条状,其利用折弯式蒸发器进行换热,并使用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进行送风,送风口通常为长条状。现有立式空调室内机为竖直放置的柱状,其利用板式蒸发器进行换热,并使用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进行送风,送风口呈矩形。现有的这些空调室内机不仅容易出现外观视觉审美疲劳,而且送风口的送风范围也比较窄、送风量较小。

并且,风机类的驱动部件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较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特别是对于放置于桌面上的桌面空调室内机来说,因为距离用户较近,这种不舒适的体验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送风范围广、送风量大且外形美观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空调室内机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避免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积存冷凝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环形机壳,其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具有位于其后侧并沿其周向分布的进风格栅和位于其前侧并沿其周向分布的环形出风口;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环形机壳的内部,并沿所述环形机壳的周向延伸或分布,且配置成受控地与经由所述进风格栅进入所述环形机壳内的至少部分气流进行热交换;

环形或弧形的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环形机壳的内部,并沿所述环形机壳的周向延伸,且配置成受控地促使所述环形机壳内的气流朝向所述环形出风口流动,以形成离子风;以及

电源装置,设置于所述环形机壳内的底部,以为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提供放电用的高压。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桌面空调室内机;且

所述环形机壳的底部具有用于与置物面相接触的平面,以允许所述空调室内机直接搁置于所述置物面上。

可选地,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为弧形,且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沿所述环形机壳的周向延伸至使得其延伸末端与始端之间形成预设大小的缺口,所述缺口形成在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底部;且

所述电源装置设置于所述缺口处。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为沿所述环形机壳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换热器,所述弧形换热器的形状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形状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具有沿所述环形机壳的周向围成半封闭弧形的冷媒管以及穿设在所述冷媒管上的多个换热翅片;且

所述冷媒管由其冷媒入口端沿其轮廓线以s形轨迹迂回延伸至其冷媒出口端,或者,所述冷媒管由其冷媒入口端沿其轮廓线的周向往复延伸至其冷媒出口端。

可选地,所述环形机壳的中心限定有空置且前后敞开的中央圈孔,以在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驱动送风时在所述中央圈孔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室内的未经换热的自然风经所述中央圈孔从后往前地射流而出、并与经所述环形出风口送出的换热后的气流混合。

可选地,所述环形机壳包括环形的前外壳体、环形的前内壳体和环形的后壳体;

所述前内壳体设置于所述前外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前内壳体与所述前外壳体的壳体壁之间留有间隙;且

所述后壳体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所述前内壳体的后侧连接至所述后壳体的内侧边缘,所述前外壳体的后侧连接至所述后壳体的外侧边缘,从而在所述后壳体、所述前内壳体和所述前外壳体之间限定出容装空间,所述换热器、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和所述电源装置均安装在所述容装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前内壳体沿第一曲线由后向前延伸,所述第一曲线包括由后向前地依次设置并光滑地相连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为圆弧形曲线;且所述第一区段所在圆的圆心处于所述第一区段的外侧;和/或

所述前外壳体沿第二曲线由后向前延伸,所述第二曲线包括由后向前地依次设置并光滑地相连的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所述第三区段为圆弧形曲线;且所述第三区段所在圆的圆心处于所述第三区段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冷凝水收集装置,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具有:

上接水盘,沿所述换热器的周向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上半部分的内侧,以用于收集所述换热器的上半部分产生的冷凝水;

下接水盘,沿所述换热器的周向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下半部分的外侧,以至少用于收集所述换热器的下半部分产生的冷凝水;以及

导水管,连通所述上接水盘和所述下接水盘,以用于将所述上接水盘收集的冷凝水导流至所述下接水盘,从而通过所述下接水盘直接或间接地排放至所述环形机壳外部。

可选地,所述上接水盘的任一沿其径向截取的截面均呈朝其内侧凸出弯曲的弧形曲线;和/或

所述下接水盘的任一沿其径向截取的截面均呈朝其外侧凸出弯曲的曲线,所述曲线包括中间圆弧形区段和对称地连接在所述中间圆弧形区段前后两侧的两个倾斜的直线区段。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具有环形机壳,可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呈独具一格的环形,环形的空调室内机美观别致、耳目一新,尤其是对于放置于桌面上的桌面空调室内机,可以作为装饰品。同时,空调室内机在其前侧开设环形出风口,实现了360°广角度送风,扩大了送风范围,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体验。

进一步地,本申请利用离子风发生装置作为送风部件,为离子风发生装置提供高压的电源装置的设置由其重要。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还具有设置在环形机壳内底部的电源装置,可利用电源装置的重量降低整机的重心位置,以进一步确保整机结构稳定性。由此,可避免室内机运行时出现倾倒或摇晃的现象。另外,电源装置置于相对封闭的环形机壳内,可避免用户触电,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机壳采用独创的环形,因此,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简化结构,本发明还采用沿环形机壳的周向延伸或分布的换热器。然而,在运行时,换热器的各个区段上都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会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往下滴落。因此,冷凝水收集是不可忽略的,同时,对于这类形状的机壳和换热器来说,冷凝水的收集也是设计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本发明在设计了特殊形状的机壳和换热器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冷凝水收集装置,其能够收集换热器的各个区段上产生的冷凝水,并排放至环形机壳的外部,从而避免冷凝水滴落至换热器下部区段或其他部件上或滞留在机壳底部而带来安全隐患。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与冷凝水收集装置装配后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弧形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凝水收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8是沿图7中的剖切线x-x截取的上接水盘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沿图7中的剖切线y-y截取的下接水盘和排水管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曲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曲线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环形机壳10、换热器20、环形或弧形的离子风发生装置30和电源装置90。

环形机壳10具有前后贯通的中央圈孔130,也即是环形机壳10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具体地,环形机壳10具有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其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均为绕前后方向上的轴线在竖直平面内沿各自的预定路径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具有预设形状的封闭环形曲线。环形壳体10的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可以呈圆环状、椭圆环状、类椭圆环状、心形或其他形状优美的封闭环形。环形壳体10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与其内轮廓线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环形机壳10具有位于其后侧并沿其周向分布的进风格栅110和位于其前侧并沿其周向分布的环形出风口120。室内的气流可经进风格栅110进入环形机壳10内,环形机壳10内部的气流可经环形出风口120送往室内。进风格栅110上形成有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沿环形机壳10的周向均匀分布。进风格栅110优选为封闭的环形,环形的进风格栅110分布在环形机壳10的整个周向机壳壁上。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进风格栅110也可以为分布在环形机壳10的周向机壳壁的部分区段上的半封闭曲线形,例如拱门形。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具有环形机壳10,可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1呈独具一格的环形,环形的空调室内机1美观别致、耳目一新,尤其是对于放置于桌面上的桌面空调室内机,可以作为装饰品。同时,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在其前侧开设环形出风口,实现了360°广角度送风,扩大了送风范围,避免了局部的大气流冲击,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体验。

换热器20设置于环形机壳10的内部,并沿环形机壳10的周向延伸或分布,且配置成与经由进风格栅110进入环形机壳10内的至少部分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其变成温度较高(空调室内机制热时)或温度较低(空调室内机制冷时)的换热后的气流。

离子风发生装置30设置于环形机壳10的内部,并沿环形机壳10的周向延伸,且配置成受控地促使环形机壳10内的气流朝向环形出风口120流动,以形成离子风。也就是说,环形离子风发生装置30用于促使室内的空气经环形进风格栅110进入环形机壳10内,并朝向环形出风口120流动。具体地,在高压下,离子风发生装置30可以将环形机壳10内的空气电离,从而产生大量的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大量带电粒子做定向运动,从而形成了离子风。由于离子风发生装置本身的工作原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获得的,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利用离子风发生装置30在高压下产生大量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移动产生动能,从而形成离子风,风感自然且可以实现静音送风,降低了空调室内机1运行时的噪音。

电源装置90设置于环形机壳10内的底部,以为离子风发生装置30提供放电用的高压。由此,一方面,可利用电源装置90的重量降低整机的重心位置,以进一步确保整机结构稳定性,避免室内机运行时出现倾倒或摇晃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可缩短电源装置90与离子风发生装置30之间的连接线的长度,提高安全性能。同时,电源装置90置于相对封闭的环形机壳10内,可避免用户触电,更加安全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形机壳10的中心限定有空置且前后敞开的中央圈孔130,以在离子风发生装置30驱动送风时在中央圈孔130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室内的未经换热的自然风经中央圈孔130从后往前地射流而出、并与经环形出风口120送出的换热后的气流混合。也就是说,环形机壳10中间的中心圈孔130沿前后方向贯穿环形机壳10,并且中央圈孔130中可以不放置任何部件。在离子风发生装置30的驱动下,换热后的气流从环形出风口120送出,此时,环形出风口120的外周边和中央圈孔130内都会形成负压,空调室内机1后方的自然风通过中央圈孔130这一负压区从后往前地射流而出,并与经环形出风口120送出的换热后的气流混合。当混合气流吹向人体时,可以达到凉而不冷、暖而不热的效果,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送风的柔和性和舒适性。

可见,中央圈孔130后侧的开口形成了非热交换风(即自然风)进口,中央圈孔130前侧的开口形成了非热交换风出口,环形出风口120环绕在非热交换风出口的周围,以便于经环形出风口120送出的换热后的气流与经非热交换风出口送出的自然风均匀地混合,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为桌面空调室内机。此时,环形出风口120和中央圈孔130所在的高度刚好处于人体高度的中部,因此,克服了传统空调制热时热气流上浮、制冷时冷气流下沉导致制热和制冷时间长的缺陷。进一步地,环形机壳10的底部具有用于与置物面相接触的平面1431,以允许空调室内机1直接搁置于置物面上,从而增加了环形机壳10与置物面的接触面积,有效防止空调室内机1运行过程中产生摇晃甚至倾倒,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子风发生装置30为弧形,且离子风发生装置30沿环形机壳10的周向延伸至使得其延伸末端与始端之间形成预设大小的缺口31,缺口31形成在离子风发生装置30的底部。电源装置90设置于缺口31处。由此,可降低环形机壳1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从而降低空调室内机1的重心,进一步提高了其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地,换热器20为沿环形机壳1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换热器,该弧形换热器的形状与离子风发生装置30的形状相匹配。换热器20和离子风发生装置30的形状与环形机壳10内的形状整体上相匹配。换热器20的底部形成缺口26。例如,当环形机壳10呈圆环形时,换热器20和离子风发生装置30可以呈圆弧形;当环形机壳10呈椭圆环形时,换热器20和离子风发生装置30可以呈椭圆弧形。由于环形机壳10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因此,换热器20的轴线也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换热器20也具有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换热器20的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均为竖直平面内的半封闭的弧形曲线。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与冷凝水收集装置装配后的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0包括沿环形机壳10的周向围成半封闭弧形的冷媒管21以及穿设在冷媒管21上的多个换热翅片22。换热器20的底部形成缺口26。图4中还示意出了冷媒管的轮廓线。冷媒管21的轮廓线呈第一弧形曲线r,冷媒管21由其冷媒入口端211沿该第一弧形曲线r的周向往复延伸至其冷媒出口端212。每个换热翅片22均为沿弧形换热器20的径向延伸的片状翅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称的冷媒管21的轮廓线意指冷媒管21整体所呈现出的大致形状。也就是说,弧形换热器20采用的是多圈式冷媒管,每圈均大致沿上述第一弧形曲线r延伸,且每圈均具有缺口。每圈冷媒管均同时贯穿所有的换热翅片22,每个换热翅片22均被所有圈的冷媒管贯穿。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中还示意出了冷媒管的轮廓线。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冷媒管21的轮廓线呈第二弧形曲线g,冷媒管21也可由其冷媒入口端211沿第二弧形曲线g以s形轨迹迂回延伸至其冷媒出口端212。此时,每个换热翅片22均为与弧形换热器20同心的弧形翅片。即每个换热翅片22在垂直于上述第二弧形曲线g的中心轴线的基础平面内的投影均为与上述第二弧形曲线g同轴的弧形,多个换热翅片22在该基础平面内的投影沿上述第二弧形曲线g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排列。也就是说,弧形换热器20采用的是蛇形弯折的冷媒管。冷媒管21迂回延伸的s形轨迹以大致相同的振幅偏离该第二弧形曲线g的内侧和外侧。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中还示意出了冷媒管的轮廓线。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多个换热翅片22在冷媒管21上可分布成多个换热翅片组,相邻两个换热翅片组之间间隔设置,每个换热翅片组均包括多个紧密布置的换热翅片22,以使得每个换热翅片组和其所在的冷媒管区段均形成一弧形换热段25,从而简化了换热器20的结构。离子风发生装置30用于促使经进风格栅110进入环形机壳10内的部分气流经多个弧形换热段25换热后流向环形出风口120、且促使经进风格栅110进入环形机壳10内的另一部分气流直接通过相邻两个弧形换热段25之间的间隙流向环形出风口120,从而使得换热后的气流与非换热的自然气流混合后吹向人体,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送风的舒适性。

冷媒管21的轮廓线呈第一弧形曲线n,冷媒管21由其冷媒入口端211沿所述第一弧形曲线n的周向往复延伸至其冷媒出口端212。每个换热翅片22均为沿换热器20的径向延伸的片状翅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称的冷媒管21的轮廓线意指冷媒管21整体所呈现出的大致形状。也就是说,换热器20采用的是多圈式冷媒管,每圈均大致沿上述第一弧形曲线n延伸,且每圈均具有缺口。每圈冷媒管均同时贯穿所有的换热翅片22,每个换热翅片22均被所有圈的冷媒管贯穿。

由于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的机壳采用独创的环形,因此,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简化结构,本发明还采用沿环形机壳10的周向延伸或分布的换热器20。然而,在运行时,换热器20的各个区段上都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会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往下滴落。因此,冷凝水收集是不可忽略的,同时,对于这类形状的机壳和换热器来说,冷凝水的收集也是设计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本发明在设计了特殊形状的机壳和换热器20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冷凝水收集装置80,其能够收集换热器20的各个区段上产生的冷凝水,并排放至环形机壳10的外部,从而避免冷凝水滴落至换热器20下部区段、电源装置90或其他部件上或滞留在机壳底部而带来安全隐患。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凝水收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水收集装置80包括上接水盘81、下接水盘82以及导水管83。上接水盘81沿换热器20的周向设置于换热器20上半部分的内侧,以用于收集换热器20的上半部分产生的冷凝水。下接水盘82沿换热器20的周向设置于换热器20下半部分的外侧,以至少用于收集换热器20的下半部分产生的冷凝水。导水管83连通所述上接水盘和所述下接水盘,以用于将上接水盘81收集的冷凝水导流至下接水盘82,从而通过下接水盘82直接或间接地排放至环形机壳10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20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分隔面为经过环形机壳10的几何中心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某一部件(例如换热器20)的内侧意指其靠近环形机壳10几何中心的一侧,相应地,某一部件(例如换热器20)的外侧意指其远离环形机壳10几何中心的一侧。

由此,换热器20上半部分产生的冷凝水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滴落至位于换热器20内侧的上接水盘81上,换热器20下半部分产生的冷凝水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滴落至位于换热器20外侧的下接水盘82上,上接水盘81上收集的冷凝水通过导水管83导流至下接水盘82,从而排出环形机壳10,避免了换热器20上半部分产生的冷凝水滴落至其下半部分、电源装置90或其他部件或滞留在环形机壳10的底部而带来安全隐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水收集装置80还包括排水管84,其连通下接水盘82和环形机壳10的外部空间,以将下接水盘82上的冷凝水排放至环形机壳10外部。

具体地,下接水盘82的底部具有用于排出其内冷凝水的排水口821,排水管84与排水口821相连,并在下接水盘82的下方朝后弯折延伸至环形机壳10外部。由此,排水管84可隐藏于环形机壳10的后侧,以利于提高空调室内机1的外形美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接水盘81的端部具有处于外侧的汇水槽811,以允许上接水盘81承接的冷凝水顺着其外表面81a汇集在汇水槽811中。汇水槽811的底壁上开设有通孔812,导水管83的上端与通孔812连通,以允许汇水槽811内的冷凝水通过通孔812流入导水管83中,从而通过导水管83流向下接水盘82。

进一步地,导水管83由其上端向后弯折地向下延伸至换热器20的后侧,并在换热器20的后侧竖直或倾斜地向下延伸至下接水盘82的内表面82a,以隐藏于换热器20的后侧,以利于提高空调室内机1的外形美观。

图8是沿图7中的剖切线x-x截取的上接水盘的示意性剖视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接水盘81的任一沿其径向截取的截面均呈朝其内侧凸出弯曲的弧形曲线s。也就是说,上接水盘81沿朝其内侧凸出的弧形曲线s在前后方向延伸。换句话说,上接水盘81的用于承接冷凝水的外表面为向上接水盘81的几何中心凹陷的曲面,由此既便于汇集冷凝水,又不会与前内壳体142造成结构上的干涉。

进一步地,上述弧形曲线s可以为圆弧形曲线,该圆弧形曲线所在圆的直径可以为范围在30~45mm之间的任一数值,例如30mm、33mm、36mm、39mm、42mm或45mm。

图9是沿图7中的剖切线y-y截取的下接水盘和排水管的示意性剖视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接水盘82的任一沿其径向截取的截面均呈朝其外侧凸出弯曲的曲线,该曲线包括中间圆弧形区段822和对称地连接在中间圆弧形区段822前后两侧的两个倾斜的直线区段823。具有倾斜直线区段的下接水盘82相比于截面呈一圆弧形曲线的接水盘来说,倾斜角度和斜率都更大,冷凝水在其上的流速更快,因此冷凝水能够更快地汇集并排出。由于下接水盘82处于换热器20的外侧,因此不用考虑其与前内壳体142的结构干涉问题。

进一步地,每个直线区段823的长度与中间圆弧形区段822所在圆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为范围在1:1~1:2之间的任一比值,例如1:1、1:1.3、1:1.5、1:1.7、1:1.9或1:2,以更加利于冷凝水的汇集。

可见,本发明通过对上接水盘81和下接水盘82的形状进行特别地设计,可在避免产生结构干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冷凝水在上接水盘81和下接水盘82的收集速度和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冷凝水的收集和排放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水管8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上接水盘81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两个导水管83与下接水盘82连通。上接水盘81的每个端部均设有一汇水槽81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换热器20还可包括设置于换热翅片22内侧的内管板23和设置于换热翅片22外侧的外管板24,冷媒管21支撑在内管板23和外管板24之间,外管板24与环形机壳10相连。具体地,外管板24可以通过螺钉或其他合适的方式与后壳体143紧固连接。上接水盘81连接于内管板23,下接水盘82连接于外管板24。上接水盘81与内管板23之间、以及下接水盘82与外管板24之间可通过螺钉或其他合适的方式紧固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形机壳10包括环形的前外壳体141、环形的前内壳体142和环形的后壳体143。可以理解的是,后壳体143、前内壳体142和前外壳体141的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前内壳体142设置于前外壳体141的内部,且前内壳体142与前外壳体141的壳体壁之间留有间隙。后壳体143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内侧边缘部1432和外侧边缘部1433。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内侧”意指沿后壳体143的径向靠近其中心的一侧,相应地,这里的“外侧”意指沿后壳体143的径向远离其中心的一侧。前内壳体142的后侧连接至后壳体143的内侧边缘部1432,前外壳体141的后侧连接至后壳体143的外侧边缘部1433,从而在后壳体143、前内壳体142和前外壳体141之间限定出容装空间,换热器20、离子风发生装置30和电源装置90均安装在容装空间内。

具体地,前内壳体142与后壳体143之间、以及前外壳体141与后壳体143之间可通过卡接、螺钉连接或其他合适的方式相连。进一步地,前内壳体142与后壳体143的配合界面之间、以及前外壳体141与后壳体143的配合界面之间均形成气密密封,以防止环形机壳10内的气流通过除环形出风口120之外的其他位置处泄漏至室内环境。例如,可以在前内壳体142与后壳体143的配合界面之间、以及前外壳体141与后壳体143的配合界面之间设置密封圈。

进一步地,前内壳体142和前外壳体141均具有分别沿其各自的周向延伸的前侧边缘,环形出风口120形成在前内壳体142与前外壳体141的前侧边缘之间。进风格栅110形成在后壳体143上。

更进一步地,后壳体143的壳体壁由其内侧边缘朝后凸出地沿后壳体143的径向向外延伸至其外侧边缘。也就是说,后壳体143大致环形管状,该环形管状的前侧开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开口,该环形开口的外侧边缘形成了后壳体143的外侧边缘,该环形开口的内侧边缘形成了后壳体143的内侧边缘。进风格栅110开设在后壳体143的壳体壁的向后凸出最远的区域内。

本发明将环形机壳10进一步限定成包括均呈环形的前外壳体141、前内壳体142和后壳体143三部分,并通过前外壳体141、前内壳体142和后壳体143之间的位置布局和连接关系限定出环形出风口120、以及用于容装换热器20和离子风发生装置30的环形容装空间,结构和装配都非常简单,简化了结构成本和人工成本。

具体地,前内壳体142和前外壳体141的前侧边缘均可以呈圆形,且前内壳体142的前侧边缘所在圆的圆心可以与前外壳体141的前侧边缘所在圆的圆心重合,以使得环形出风口120的各个区段沿其径向的宽度均相同。前内壳体142的前侧边缘所在圆的半径小于前外壳体141的前侧边缘所在圆的半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内壳体142沿第一曲线150由后向前延伸。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曲线的示意性结构图。第一曲线150包括由后向前地依次设置并光滑地相连的第一区段151和第二区段152,第一区段151和第二区段152沿图10中的虚线分开。第一区段151为圆弧形曲线,且第一区段151所在圆的圆心处于第一区段151的外侧。也即是,第一区段151为向前内壳体142的内部凸出的圆弧形曲线,一方面,能够增大环形壳体10内容装空间的大小,从而便于安装换热器20和离子风发生装置30,另一方面,还可使得中央圈孔130由后向前渐扩,即中央圈孔130的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截出的截面面积由后向前逐渐增大,以使得气流流经中央圈孔130后呈扩散状送出,从而促进了经中央圈孔130送出的非换热气流与经环形出风口120送出的换热气流之间的混合,提高了混合效果,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送风范围。

进一步地,第二区段152可以为直线;第二区段152也可以为圆弧形曲线,第二区段152所在圆的圆心处于第二区段152的内侧,即第二区段152为向前内壳体142的外部凸出的圆弧形曲线。更进一步地,第二区段152延伸的长度远小于第一区段151延伸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外壳体141沿第二曲线160由后向前延伸。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曲线的示意性结构图。第二曲线160包括由后向前地依次设置并光滑地相连的第三区段161和第四区段162,第三区段161和第四区段162沿图11中的虚线分开。第三区段161为圆弧形曲线,且第三区段161所在圆的圆心处于第三区段161的内侧。也即是,第三区段161为向前外壳体141的外部凸出的圆弧形曲线,从而与前内壳体142的第一区段151相配合,进一步增大环形壳体10内容装空间的大小,而且还提高了环形壳体10的外形美观效果。

进一步地,第四区段162可以为直线;第四区段162也可以为圆弧形曲线,第四区段162所在圆的圆心处于第四区段162的外侧,即第四区段162为向前外壳体142的内部凸出的圆弧形曲线。更进一步地,第四区段162延伸的长度远小于第三区段161延伸的长度。由此,第四区段162可以与前内壳体142的第二区段152相配合地在环形出风口120的内侧形成一截面积快速缩小的缩颈部,以便于提高环形出风口120的出风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环形净化模块40,环形净化模块40设置于环形机壳10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上,以用于对流向环形出风口120的气流进行除尘、杀菌等净化操作。

进一步地,换热器20、离子风发生装置30以及环形净化模块40在环形机壳10内从后往前依次设置。由此,环形离子风发生装置在高压下产生离子风的同时可能会额外产生的臭氧等有害气体能够在送入室内之前被环形净化模块40吸收或吸附,加强了净化效果。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换热器20、离子风发生装置30以及环形净化模块40在环形机壳10内还可以有其他的排布顺序。例如,换热器20可以设置在离子风发生装置30和环形净化模块40之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内”、“外”、“横”、“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空调室内机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