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用隔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8835发布日期:2018-11-07 08:1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冷却塔用隔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塔用隔振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住宅、办公及商业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这些高层建筑中,冷却塔是一种常规的建筑设备,常放在建筑物地下室或屋顶,冷却塔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现象,冷却塔振动很容易通过基础和与冷却塔连接的管道或电缆等传播到与其相连的建筑结构。由于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自身阻尼小,结构对振动的衰减很小,一旦冷却塔的振动传递到建筑结构,其振动会在结构很大范围内进行传播。当振动传递到对噪音敏感的使用空间时会引发房间的墙、地板或天花板振动,从而向房间内辐射噪音,降低建筑使用舒适性,影响使用者的工作和休息。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一种冷却塔用隔振系统,可有效降低冷却塔的振动,同时防止振动传递到建筑结构中,避免引发房间的墙、底板或天花板振动,从而达到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用隔振系统,可有效降低冷却塔的振动,同时防止振动传递到建筑结构中,避免引发房间的墙、底板或天花板振动,从而达到降噪效果。

本发明的冷却塔用隔振系统,包括用于安装冷却塔的浮置板和以使浮置板与建筑基础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将浮置板承托起并用于隔振的隔振总成,所述隔振总成包括对应浮置板中部设置的主隔振器和对应浮置板侧部设置的至少一个副隔振器;

所述主隔振器包括磁流变扭转减振器和用于将振动产生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以使磁流变扭转减振器对振动进行抑制的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用于承受振动载荷的齿条和用于将齿条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的齿轮,所述齿条的上端竖直固定在浮置板下表面、下端与设在建筑基础的导向座配合,所述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磁流变扭转减振器的转轴并同步转动;

所述副隔振器包括隔振弹簧、从浮置板下表面向下凸起的上导向块及从建筑基础上表面向上凸起的下导向块,所述上导向块与下导向块对应设置并同轴伸入隔振弹簧。

优选地,所述浮置板的下表面部分上凹形成用于分别容置主隔振器及副隔振器的主容置槽和副容置槽,所述主容置槽中还设有用于对齿条进行定位的定位槽,齿条伸入定位槽并与浮置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浮置板的顶面设有减振胶垫,所述减振胶垫的顶面设有若干半圆球形橡胶块。

优选地,所述磁流变扭转减振器包括减振器缸体和设在减振器缸体内的定子及内筒,所述定子与减振器缸体固定连接,并且定子的外圆上设有电磁线圈;所述转轴与内筒固定连接并配合形成磁流变扭转减振器的转子组件;所述转轴同轴穿过定子的内孔,且转轴位于内孔的部分设有用于螺旋推动减振器缸体内磁流变液的螺旋条;所述内筒套在定子外,定子的内孔、定子与内筒之间以及内筒与减振器缸体之间设有相连通的间隙,磁流变液填充在间隙中并可在螺旋条的推动下流动。

优选地,所述减振器缸体包括外筒及分别固定在外筒两侧的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定子的左端面与左端盖固定连接,且定子的左端面设有用于供定子与内筒之间的磁流变液进入定子内孔的通道槽。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从左端盖、右端盖穿出并均与齿轮固定连接,两齿轮与两齿条分别配合传动。

优选地,所述内筒的右端面设有用于供转轴穿过的轴孔,且内筒的右端面设有用于供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磁流变液进入内筒中的流通孔。

优选地,用于产生控制磁流变体的磁场为由所述电磁线圈和永磁体组成的复合磁性结构;所述永磁体为环形永磁体,所述定子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用于安装永磁体的第一环槽及用于安装电磁线圈的第二环槽。

优选地,所述内筒的圆筒体为由采用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一环形筒及采用不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二环形筒连接而成,且所述第二环形筒正对电磁线圈设置。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冷却塔用隔振系统,通过主隔振器和副隔振器配合将浮置板托举与建筑基础(地面或其他基础面)间形成一定间隙,从而达到避免房间墙体因振动传递产生振动噪音现象的发生,提高建筑使用舒适性;同时,磁流变扭转减振器与运动转换机构相配合,可以将往复的振动冲击转化为平稳的旋转运动,实现全过程平稳减振,有效降低冷却塔的振动,防止振动传递到建筑结构中,避免引发房间的墙、底板或天花板振动,从而达到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却塔用隔振系统,包括用于安装冷却塔1的浮置板2和以使浮置板2与建筑基础5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将浮置板2承托起并用于隔振的隔振总成,所述隔振总成包括对应浮置板2中部设置的主隔振器和对应浮置板2侧部设置的至少一个副隔振器;副隔振器分布在主隔振器的两侧或者四侧;通过主隔振器和副隔振器配合将浮置板2托举与建筑基础5(地面或其他基础面)间形成一定间隙,从而达到避免房间墙体因振动传递产生振动噪音现象的发生,提高建筑使用舒适性。

所述主隔振器包括磁流变扭转减振器3和用于将振动产生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以使磁流变扭转减振器3对振动进行抑制的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用于承受振动载荷的齿条401和用于将齿条401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的齿轮402,所述齿条401的上端竖直固定在浮置板2下表面、下端与设在建筑基础5的导向座403配合,所述齿轮402固定连接于所述磁流变扭转减振器3的转轴31并同步转动;转轴31即为磁流变扭转减振器3的转动部分,其转动使得磁流变液以流动、剪切或者混合的模式进行阻尼减振;齿条401与齿轮402啮合传动;齿条401宽度大于齿轮402的宽度;导向座403引导齿条401垂直运动;磁流变扭转减振器3与运动转换机构相配合,可以将往复的振动冲击转化为平稳的旋转运动,实现全过程平稳减振。

所述副隔振器包括隔振弹簧601、从浮置板2下表面向下凸起的上导向块602及从建筑基础5上表面向上凸起的下导向块603,所述上导向块602与下导向块603对应设置并同轴伸入隔振弹簧601;隔振弹簧601为压簧结构;上导向块602与下导向块603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距离,以便于隔振弹簧601发生形变缓冲振动;上导向块602与下导向块603配合可防止隔振弹簧601发生偏移形变;此外,在上导向块602上可设置距离传感器,用于探测上导向块602与下导向块603之间的距离,这一距离信号通过无线传输器传至控制器,控制器将信号输出至显示器,从而对隔振弹簧601的形变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置板2的下表面部分上凹形成用于分别容置主隔振器及副隔振器的主容置槽201和副容置槽202,所述主容置槽201中还设有用于对齿条401进行定位的定位槽203,齿条401伸入定位槽203并与浮置板2固定连接;形成容置槽的结构,有利于对隔振总成进行保护;齿条401伸入定位槽203,可对齿条401进行导向,防止齿条401不当偏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置板2的顶面设有减振胶垫7,所述减振胶垫7的顶面设有若干半圆球形橡胶块7a;减振胶垫7有效防止了浮置板2与冷却塔的刚性接触,实现进一步的减振;半圆球形橡胶块可以增加浮置板2与冷却塔的摩擦力,防止冷却塔发生滑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流变扭转减振器3包括减振器缸体和设在减振器缸体内的定子301及内筒302,所述定子301与减振器缸体固定连接,并且定子301的外圆上设有电磁线圈303;所述转轴31与内筒302固定连接并配合形成磁流变扭转减振器3的转子组件;所述转轴31同轴穿过定子301的内孔301a,且转轴31位于内孔的部分设有用于螺旋推动减振器缸体内磁流变液的螺旋条305;所述内筒302套在定子301外,定子301的内孔301a、定子301与内筒302之间以及内筒302与减振器缸体之间设有相连通的间隙304,磁流变液填充在间隙304中并可在螺旋条305的推动下流动;减振器缸体可固定在建筑基础5上;螺旋条305使得转轴31形成螺旋轴结构,具有螺旋输送的功能;螺旋条305上可顺着螺旋方向开槽,在槽中填充树脂形成树脂密封带,使螺旋条305与定子301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通过转轴31的螺旋条305推动磁流变液做循环流动,充分利用了磁流变液的流动和剪切工作模式,产生的阻尼力大,可以在等体积条件下实现较大扭矩的传递,可调范围宽。

本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缸体包括外筒307及分别固定在外筒307两侧的左端盖308和右端盖309,所述定子301的左端面与左端盖308固定连接,且定子301的左端面设有用于供定子301与内筒302之间的磁流变液进入定子301内孔的通道槽(图中未示出);转轴31与端盖之间可设置角接触轴承及密封圈;通过通道槽,定子301与内筒302之间的磁流变液可进入定子301内孔,从而实现在装置作用时磁流变液始终在内孔中保持流动状态;此外,所述内筒302的右端面设有用于供转轴31穿过的轴孔,轴孔与转轴31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向相连;且内筒302的右端面设有用于供内筒302与外筒307之间的磁流变液进入内筒302中的流通孔,由此使得内筒302与外筒307之间的磁流变液也可流动,使得处于减振器缸体内的磁流变液得以充分循环流动,有效避免了磁流变液沉降而带来的性能下降问题,使得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了保障;流通孔可为周向均匀设置的六个或者其它合理个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31的两端分别从左端盖308、右端盖309穿出并均与齿轮402固定连接,两齿轮402与两齿条401分别配合传动,以提高动力传递的平稳性和及时性。

本实施例中,用于产生控制磁流变体的磁场为由所述电磁线圈303和永磁体310组成的复合磁性结构;通过改变电磁线圈303的通电电流大小和通电电流方向可改变线圈磁场与永磁磁场的叠加方式及叠加幅值,可实现装置在外载荷作用下在更大范围内的变阻尼运动功能;同时永磁体310还可以起到失效保护的作用,即装置断电时,依然能够提供一定的阻尼力;所述永磁体310为环形永磁体310,所述定子301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用于安装永磁体310的第一环槽及用于安装电磁线圈303的第二环槽,便于磁性部件的安装和更换;其中,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相通,电磁线圈303部分缠绕在永磁体310上;第一环槽可包括若干个周向均匀设置且径向截面为梯形或方向的单元槽,永磁体310由若干个独立的永磁体310单元置于单元槽中形成环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筒302的圆筒体为由采用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一环形筒302a及采用不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二环形筒302b连接而成,且所述第二环形筒302b正对电磁线圈303设置;内筒302采用多段不同材料焊接而成,有效改变了装置工作中电磁线圈303产生的磁场的磁路,从而增大了磁流变液的有效区域,即增大装置产生的阻尼力(力矩)值;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筒302a采用45#钢制成,所述第二环形筒302b采用304不锈钢制成,所述第一环形筒302a与第二环形筒302b通过焊接方式相连。

最后说明的是,本文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