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及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3007发布日期:2018-12-08 05:5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及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及风管机。

背景技术

现有对风管机在制冷状态下产生的冷凝水的处理方式一般为:1)通过排水管连接接水盘的排水嘴直接把冷凝水排出室外;2)通过水泵把冷凝水从接水盘内抽出来,然后再通过排水管把冷凝水排出室外。然而,以上两种方式中,冷凝水都没有被再次利用,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风管机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对冷凝水重复利用的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及风管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风机、蒸发器、接水件及水泵,所述风机具有出风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所述接水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以收集风管机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接水件上,以抽取冷凝水,所述水泵具有出水口,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具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有集水槽,以向所述集水槽输出冷凝水,所述集水槽位于所述接水件的上方,所述集水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孔,以向所述接水件洒下冷凝水,并使冷凝水穿过所述风机出风口及所述蒸发器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槽的出水孔对应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分布,以使洒下的冷凝水形成正对所述风机出风口的水幕。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槽的出水孔沿直线方向分布,以使洒下的冷凝水形成平面状的水幕。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槽的出水孔沿曲线方向分布,以使洒下的冷凝水形成曲面状的水幕。

作为优选,所述水管上设置有阀体,以打开或关闭流向所述水管第一出水口的冷凝水。

作为优选,所述水管还具有可将所述接水件内部的冷凝水排出至室外的第二出水口,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流向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冷凝水。

作为优选,所述接水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水位开关,所述第一水位开关电性连接有控制器,以在当被触发时向所述控制器输出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阀体连接,以在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水位开关的信号时,控制阀体打开流向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冷凝水,以及关闭流向所述水管第一出水口的冷凝水。

作为优选,所述接水件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水位开关,所述第二水位开关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水位开关,所述第二水位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在当被触发时向所述控制器输出信号,所述控制器在当所述第二水位开关输出的信号断开时,控制所述阀体关闭流向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冷凝水,以及打开流向所述水管第一出水口的冷凝水。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为电磁阀。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风管机,其包括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所述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为如上所述的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本发明风管机还包括壳体,所述风机、蒸发器、接水件及水泵均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在风机出风口与蒸发器之间设置带有出水孔的集水槽,并且通过水管将水泵与集水槽连通,在当风管机处于制冷的状态下,水泵将接水件内部的冷凝水经过水管输送至集水槽中,继而使得冷凝水经过集水槽的出水孔向下洒出,继而在风机出风口与蒸发器之间形成水幕,从而使得从风机出风口吹出的回风首先与水幕接触并降温,然后再与蒸发器接触并进一步降温,进而显著提高了制冷能效,降低了整机的输入功率,以及节约了电量。

2、本发明风管机通过设置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在制冷状态下,能够利用冷凝水对从风机出风口输出的回风进行预制冷,从而显著提高了制冷能效,降低了整机的输入功率,以及节约了电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风管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风机;2、蒸发器;3、接水件;4、水泵;5、水管;6、第一出水口;7、集水槽;8、阀体;9、第二出水口;10、第一水位开关;11、第二水位开关;1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1)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连接既可以是一体化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固定连接;(2)本发明所述的电性连接既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3)图1中竖直方向的箭头表示的是从集水槽洒下的冷凝水的运动方向,水平方向的箭头表示的是从风机出风口吹出的回风流动方向;(4)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风机1、蒸发器2、接水件3及水泵4,风机1具有出风口,风机1的出风口朝向蒸发器2,以将回风吹向蒸发器2,接水件3优选为盘体,接水件3位于蒸发器2的下方,以收集风管机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水泵4设置于接水件3上,以抽取冷凝水,水泵4具有出水口,风机1、蒸发器2、接水件3及水泵4的结构同现有技术;为了实现对冷凝水的回收利用,水泵4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管5,水管5具有第一出水口6,第一出水口6连接有集水槽7,以向集水槽7输出冷凝水,集水槽7位于接水件3的上方,集水槽7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孔,以向接水件3洒下冷凝水,并使冷凝水穿过风机1出风口及蒸发器2之间,从而在当从风机1出风口吹出的风到达蒸发器之前,实现对从风机1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预制冷,进而达到对冷凝水的回收利用的目的。

基于上述,本发明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在风机1出风口与蒸发器2之间设置带有出水孔的集水槽7,并且通过水管5将水泵4与集水槽7连通,在当风管机处于制冷的状态下,水泵4将接水件1内部的冷凝水经过水管3输送至集水槽7中,继而使得冷凝水经过集水槽7的出水孔向下洒出,继而在风机1出风口与蒸发器2之间形成水幕,从而使得从风机1出风口吹出的回风首先与水幕接触并降温,然后再与蒸发器2接触并进一步降温,进而显著提高了制冷能效,降低了整机的输入功率,以及节约了电量。

集水槽7的出水孔对应于风机1的出风口分布,以使洒下的冷凝水形成正对风机1出风口的水幕,从而能够提高水幕与回风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保证水幕与回风之间进行充分接触。其中,水幕形状取决于集水槽7出水孔的分布,例如,集水槽7的出水孔可以是沿直线方向分布,以使洒下的冷凝水形成平面状的水幕,此种情况下,集水槽7的出水孔排布方向优选为与风机1的出风口回风运动方向垂直,以保证较好的预制冷效果;再例如,集水槽7的出水孔沿曲线(优选为圆弧线)方向分布,以使洒下的冷凝水形成曲面状的水幕,并使水幕的凹面朝向风机1的出风口,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水幕与回风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预制冷的效果。

针对集水槽7的结构,其可以为:如图1和图2所示,集水槽7沿直线方向延伸,集水槽7的延伸方向与风机1的出风口回风运动方向垂直。

上述需要说明的是,集水槽7不限于沿直线方向延伸,其还可以沿曲线方向延伸。

为了实现对集水槽7供给冷凝水的开关控制,如图2所示,水管5上设置有阀体8,以打开或关闭流向水管5第一出水口6的冷凝水即实现了对集水槽7供给冷凝水的开关控制,进而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对风管机制冷的实际需要开启或关闭对风管机的预制冷功能。

具体的,如图2所示,水管5还具有可将接水件3内部的冷凝水排出至室外的第二出水口9,阀体8优选为电磁阀,以此能够通过电控的方式开关预制冷功能,控制效率高,阀体8进一步优选为三通阀,阀体8具有一个进水口及两个出水口,阀体8的进水口与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路密封连接,阀体8的一个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9通过输水管路密封连接,以打开或者关闭流向第二出水口9的冷凝水,继而实现将冷凝水输出至室外的功能,阀体8的另一个出水口与第一出水口6通过输水管路密封连接,以实现对集水槽7供给冷凝水的开关控制。本发明水管5的结构是在现有管路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同时通过在水管5上设置阀体8,集成了水管5将冷凝水输出至室外的基本功能,以及对风机1输出的回风进行预制冷的新功能,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减小了结构的复杂性。

如果冷凝水一直不往机器外面排,那么随着冷凝水在接水件3内部越来越多,冷凝水会溢出接水件3,从而会发生安全问题。基于此,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冷凝水的溢出,接水件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水位开关10,第一水位开关10在与冷凝水接触时会被触发,并向外发出信号,第一水位开关10在没有与冷凝水接触时则不会向外发出信号,第一水位开关10电性连接有控制器,以在当第一水位开关10被触发时向控制器输出信号,控制器与阀体8电性连接,以在当接收到第一水位开关10的信号时,控制阀体8打开流向第二出水口9的冷凝水,以及关闭流向水管5第一出水口6的冷凝水,从而使得接水件3内部的冷凝水经过第二出水口9排出至室外,进而减少了接水件3内部冷凝水的容量,保证了机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如图1所示,接水件3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水位开关11,第二水位开关11的高度低于第一水位开关10,以在当接水件3内部冷凝水的水位上升的过程中,能够先触发第二水位开关11,再触发第一水位开关10,第二水位开关1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在当被触发时向控制器输出信号,控制器在当第二水位开关11输出的信号断开时,控制阀体8关闭流向第二出水口9的冷凝水,以及打开流向水管5第一出水口6的冷凝水。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水位开关11,在当接水件3内部的冷凝水水位处于安全值以下时,自动控制阀体8换位,以自动启动预制冷功能,从而提高了机器的制冷效率。

继续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风管机,包括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该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为如上所述的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因此对于该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再次不做赘述;本发明风管机还包括壳体12,风机1、蒸发器2、接水件3及水泵4均固定设置于壳体12的内部。

基于上述,本发明风管机通过设置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在制冷状态下,能够利用冷凝水对从风机1出风口输出的回风进行预制冷,从而显著提高了制冷能效,降低了整机的输入功率,以及节约了电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下面以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发明风管机的操作具体说明:

制冷工况默认状态下,水泵4处于常开状态,阀体8使得通向第二出水口9的输水管路关闭,同时使得通向第一出水口6的输水管路打开,即使第一出水口6与水泵4导通,当风管机制冷时,蒸发器2上面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冷凝水流入接水件3的内部,水泵4将接水件3内部的冷凝水经输水管路从第一出水口6排出至集水槽7的的内部,集水槽7均匀的向下洒水并在风机1出风口及蒸发器2之间形成水幕,当回风从风机1出风口吹向蒸发器2时,先与水幕接触,此时由于冷凝水的温度比回风温度低,因此冷凝水通过与回风之间发生冷热交替后,降低了回风的温度,实现对回风的预制冷,然后,预制冷后的回风再继续与蒸发器2进行冷热交替,以进一步实现降温;

随着接水件3内部的冷凝水水位的逐渐上升,当第一水位开关10与冷凝水接触并触发时,控制器控制阀体8换位,以使得通向第一出水口6的输水管路关闭,同时使得通向第二出水口9的输水管路打开,即使第二出水口9与水泵4导通,此时接水件3内部的冷凝水经过输水管路从第二出水口9排出至机器外部,接水件3内部冷凝水的水位逐渐下降,当冷凝水的水位下降至第二水位开关11以下时,第二水位开关11脱离与冷凝水,第二水位开关11断开向控制器发出的信号,控制器控制阀体8换位,以使得通向第二出水口9的输水管路关闭,同时使得通向第一出水口6的输水管路打开,此时冷凝水继续被回收利用,即继续对回风进行预制冷,如此循环,通过第一水位开关10、第二水位开关11与阀体8的配合控制,如此循环,通过水位开关与电磁阀的配合控制,既可以实现对冷凝水的回收利用,又可以防止因接水件3内部的冷凝水过多而溢出接水件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