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4903发布日期:2019-04-29 15:15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穿墙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墙机。



背景技术:

现有穿墙机大部分设计有换新风功能,在室内侧与室外侧分隔的隔板处设置一个具有可以开启关闭的新风风门,为用户提供室外新鲜空气,但大量换新风带来外侧高温或者低温的空气,容易导致室内能量损失,同时,对于疗养院、病房等特殊场所,在不开新风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空气含氧水平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穿墙机,具有制氧功能,向室内送风的同时,还可以向室内补充氧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墙机,包括:

室内部分、室外部分、制氧装置,制氧装置用于向室内补充氧气。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制氧装置包括:

压缩机,压缩机用于吸入空气后生成高压空气,并将高压空气输出至分子

筛;

分子筛,分子筛连接压缩机,分子筛用于接收并滤除高压空气中的氮气,输出氧气;

优选的,氧气储气罐,氧气储气罐连接分子筛,用于收集分子筛分离出的氧气,并将氧气输送至室内部分的室内送风口。

优选的,室内部分与室外部分通过隔板间隔,室外部分的底部设有底座,压缩机安装在底座上,分子筛安装在隔板的朝向室外部分的侧面上。

优选的,压缩机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空气过滤器,空气经空气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压缩机;和/或,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电磁阀,电磁阀通过管路连接至分子筛的空气入口,电磁阀还设有氮气排放口;和/或,分子筛的氧气出口通过管路通入室内部分的室内送风口。

优选的,氮气排放口安装有排氮消音器。

优选的,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一状态,控制分子筛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向分子筛供给高压空气;

第二状态,控制分子筛与氮气排放口连通,分子筛减压排放氮气。

优选的,分子筛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分子筛轮流进行氮气的吸附或排放,其中一个分子筛接收高压空气进行氮气和氧气的分离,另一个分子筛减压排放氮气。

优选的,至少两个的分子筛为塔式分子筛。

优选的,至少两个的分子筛包括第一分子筛、第二分子筛。

优选的,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三状态,控制第一分子筛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向第一分子筛供给高压空气,控制第二分子筛与氮气排放口连通,第二分子筛减压排放氮气;

第四状态,控制第二分子筛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向第二分子筛供给高压空气,控制第一分子筛与氮气排放口连通,第一分子筛减压排放氮气;

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交替运行。

优选的,分子筛的氧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氧气储气罐,氧气储气罐通过管路连通至室内部分的室内送风口。

优选的,氧气储气罐与室内送风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调节氧气流量的流量调节阀。

优选的,制氧装置包括人工控制制氧装置启停的操作按键,操作按键设置在穿墙机的操作面板上。

优选的,制氧装置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启停,控制器连接有氧气浓度检测器,氧气浓度检测器检测到室内氧气浓度低于预设下限值时,控制器控制制氧装置启动;氧气浓度检测器检测到室内氧气浓度达到预设上限值时,控制器控制制氧装置停止。

优选的,控制器通过控制输出线连接并控制压缩机,控制器通过控制输出线连接并控制电磁阀。

本发明提供的穿墙机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墙机,具有制氧功能,穿墙机向室内送风的同时,还可以向室内补充氧气;制氧装置安装在底座上,减小对室内的噪声污染,手动或自动控制制氧装置启停,制氧装置安装在隔板和底座上,穿墙机结构紧凑,不需对穿墙机的结构进行大的改造,非常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气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2、分子筛;3、室外部分;4、氧气储气罐;5、室内部分;6、隔板;7、底座;8、空气过滤器;9、电磁阀;10、氮气排放口;11、排氮消音器;12、第一分子筛;13、第二分子筛;14、流量调节阀;15、控制器;16、氧气输出管;17、新风风门;18、控制输出线;19、制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墙机,包括室内部分5、室外部分3、制氧装置19,制氧装置19设置在室外部分3,用于向室内补充氧气。

本实施例的穿墙机,解决相对密闭空间氧气浓度不足的问题,为穿墙机增加制氧功能,穿墙机向室内送风的同时,为室内补充氧气,提高室内空气的氧气含量。

在本实施例中,穿墙机为ptac穿墙机。ptac为封装式终端空调,英文全称为packagedterminalairconditioner,简写为ptac。

本实施例中,制氧装置包括压缩机1,用于吸入空气后生成高压空气,并将高压空气输出至分子筛2;分子筛2,分子筛2连接压缩机1,用于接收并滤除高压空气中的氮气,输出氧气;压缩机1、分子筛2均设置在室外部分3;氧气储气罐4,氧气储气罐4连接分子筛2,用于收集分子筛2分离出的氧气,并将氧气输送至室内部分5的室内送风口。

本申请制氧装置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筛的物理吸附和解吸技术,以压缩机1为动力,在加压时分子筛2将空气中的氮气吸附,去氮后的空气再经收集、净化处理后即成为含氧浓度较高的空气。分子筛2可以通过减压将吸附的氮气排放回环境空气中,可以周期性循环使用,从而实现长期不间断供氧。

本实施例的穿墙机的室内部分5与室外部分3通过隔板6间隔,室外部分3的底部设有底座7,压缩机1安装在底座7上,分子筛2安装在隔板6的朝向室外部分3的侧面上。

穿墙机的室内部分5位于室内一侧,室外部分3位于室外一侧,将制氧装置19安装在底座7上,能够有效降低整机的噪音。室内部分5与室外部分3之间通过隔板6间隔后,底座7还会向外延伸,在室内部分5与室外部分3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将制氧装置19安装在空隙内,可以保证尽量少的改变穿墙机的结构,减少设计成本,也便于控制对成品机的改装成本。压缩机1直接安装在底座7上,工作稳定性也可以保证。

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空气过滤器8,空气经空气过滤器8过滤后进入压缩机1。空气过滤器8可以直接安装在压缩机1上,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穿墙机的外壳或底座7上,通过管路连接至压缩机1。为保证压缩机1能够正常进气,空气过滤器8可以安装在室外部分3中冷凝器的一侧,避开冷凝器气流作用范围。

压缩机1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电磁阀9,电磁阀9通过管路连接至分子筛2的空气入口,电磁阀9还设有氮气排放口10;分子筛2的氧气出口通过管路通入室内。为降低排氮时的噪音,在氮气排放口10安装有排氮消音器11。

本实施例中电磁阀9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一状态,控制分子筛2与压缩机1连通,压缩机1向分子筛2供给高压空气,分子筛2滤除氮气,输出氧气。

第二状态,控制分子筛2与氮气排放口10连通,分子筛2减压排放氮气。

本实施的电磁阀9主要作用是控制分子筛2是否通入高压空气,结合分子筛的工作原理,当通入高压空气时,分子筛2正常工作筛除空气中的氮气,输出氧气,但当不通入高压空气时,分子筛2内气压减小,吸附在分子筛2内的的氮气析出,通过氮气排放口10排出。

由于分子筛2工作中氮气的吸附和释放是交替进行的,本实施例中,分子筛2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分子筛2轮流进行氮气的吸附或排放,其中一个分子筛2接收高压空气进行氮气和氧气的分离的过程中,另一个分子筛2减压排放氮气。优选的,至少两个的分子筛2为塔式分子筛。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的分子筛2包括第一分子筛12、第二分子筛13。

在具有两个分子筛2的制氧装置19中,电磁阀9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三状态,控制第一分子筛12与压缩机1连通,压缩机1向第一分子筛12供给高压空气,控制第二分子筛13与氮气排放口10连通,第二分子筛13减压排放氮气。

第四状态,控制第二分子筛13与压缩机1连通,压缩机1向第二分子筛13供给高压空气,控制第一分子筛12与氮气排放口10连通,第一分子筛12减压排放氮气。

上述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交替运行,第一分子筛12和第二分子筛13轮流,但不间断的制氧,保证氧气源源不断的输出。

分子筛2的氧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氧气储气罐4,氧气储气罐4通过氧气输出管16连通至室内部分5的室内送风口。氧气储气罐4与室内送风口之间的氧气输出管16上设有调节氧气流量的流量调节阀14。

本实施例中,制氧装置19还包括人工控制制氧装置启停的操作按键,操作按键设置在室内部分5的操作面板上,便于室内的穿墙机使用者操作,操作按键还可以控制流量调节阀14。

本实施例的制氧装置19还可以采用自动控制。具体的,制氧装置19通过控制器15自动控制启停,控制器15连接有氧气浓度检测器,控制器15通过控制输出线18连接并控制压缩机1,控制器15通过控制输出线18连接并控制电磁阀9。氧气浓度检测器检测到室内氧气浓度低于预设下限值时,控制器15控制制氧装置19启动;氧气浓度检测器检测到室内氧气浓度达到预设上限值时,控制器15控制制氧装置19停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墙机,具有制氧功能,穿墙机向室内送风的同时,还可以向室内补充氧气,制氧装置19安装在底座7上,减小对室内的噪声污染,手动或自动控制制氧装置19启停,制氧装置19安装在隔板6和底座7上,穿墙机结构紧凑,不需对穿墙机的结构进行大的改造,非常便于推广应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