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8643发布日期:2018-11-16 22:0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高效热传输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高新精密制造企业、光电子、烟草、茶叶、食品、保健品、医疗制药、化工原材料均要求室内保持恒温恒湿的工作环境。

目前精密空调的控温和除湿都是采用低温冷冻水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冷凝除湿,再将冷却干燥的空气送入室内,实现排热排湿的目的。由于采用冷凝除湿方法排除室内余湿,冷冻水的温度需要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经过冷凝除湿后的空气虽然湿度满足要求,但由于温度过低,不能满足房间温度要求,因此有时还需要采用电加热进行再热,由此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与损失。另外工程上也有用溶液除湿方式,即利用吸湿性溶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干燥的方法,其主要缺点是会产生溶液飞沫问题,随空气进入管道,造成金属的腐蚀和室内环境的污染,因此在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中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亟需设计一款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传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包括:换热器;记忆合金节流装置,安装在换热器内,记忆合金节流装置包括:节流环,其外侧固定于热管装置的内壁,其内侧形成流质通道;记忆合金件,其固定端固定于换热器内壁;节流塞,固定于记忆合金件的活动端,相对于节流环的流质通道设置;其中,记忆合金件经由训练,其状态随换热器内流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推动其活动端的节流塞沿换热器内的轴向移动,进而改变节流环的流质通道的流质通行能力。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忆合金节流装置还包括:支架,与换热器内壁连接;以及滑杆,其两端通过与支架连接固定在换热器内;记忆合金件,为记忆合金弹簧,其嵌套在滑杆上,记忆合金件固定端与滑杆连接;节流塞,其与记忆合金件的活动端连接,且滑杆穿过节流塞的中心轴与节流塞连接;当温度变化时,记忆合金件的变形长度随温度变化,进而带动节流塞在滑杆上滑动,以调节通过节流环的工质流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节流环为圆柱环形/圆柱环形片;节流塞为圆柱形/圆形片/圆锥柱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包括:换热器;记忆合金节流装置,安装在换热器内,记忆合金节流装置包括:节流环,其外侧固定于固定于热管装置的内壁,其内侧形成流质通道;记忆合金件,为记忆合金弹簧,其两端固定于换热器内壁;节流塞,其与记忆合金件中部位置连接;其中,记忆合金件经由训练,其状态随换热器内流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带动节流塞沿换热器内的轴向移动,进而改变节流环的流质通道的流质通行能力。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包括:换热器;记忆合金节流装置,安装在换热器内,记忆合金节流装置包括:节流管,其第一端与换热器内固定连接,节流管与换热器的中心轴线重合;记忆合金件,为记忆合金弹簧,其嵌套在节流管上;其中,记忆合金件经由训练,其变形长度随换热器内流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记忆合金件在径向的变形长度的变化,改变节流管的流质通道的流质通行能力。

根据本公开的又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包括:换热器;记忆合金弹簧,其两端分别与换热器内壁沿其截面径向连接;其中,记忆合金弹簧的状态经由训练,其状态随热管装置内流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向内拉动或向外撑开换热器的内壁,进而改变换热器的流质通道的流质通行能力。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n个记忆合金节流装置,其中,n≥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忆合金弹簧的变形长度与温度成正比,节流环安装在记忆合金弹簧的延伸端/记忆合金弹簧的变形长度与温度成反比,节流环安装在记忆合金弹簧的缩短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为U型换热器,其包括:蒸发器,安装在换热器的第一端,蒸发器中包括有若干导热管路;冷凝器,安装在换热器的第二端,蒸发器中包括有若干导热管路;蒸发器与冷凝器的导热管路通过与若干连接管路连接,构成互不干扰的环路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表冷器,设置在蒸发器与冷凝器间。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

(1)记忆合金节流装置的设计,使热管内部的工质流量可以随工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进而控制换热器的换热量,实现换热量的自适应控制。

(2)记忆合金弹簧作为记忆合金节流装置的重要部件,其本身的伸缩性体现其对温度变化的直接反馈和瞬态响应,有利于实现精确控制温度的要求。

(3)节流环的具体结构布置可根据不同工质热性与记忆合金弹簧的关系,进行灵活调节。

(4)节流环和节流塞的片状结构设计,使结构简单紧凑。

(5)节流塞的圆锥柱形结构设计,有利于实现小步长的连续调节。

(6)表冷器与换热器的组合,在保证室内温湿度的情况下,降低了表冷器的负荷,节省了空气再热的热量。

(7)与传统热管换热器相比,本公开可以更好的控制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温湿度,且系统不需要消耗额外的电能,有效避免了能源的浪费与损失。

(8)与溶液除湿相比,本公开解决了金属的腐蚀和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可广泛应用在手术室、特种车间等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中。

本公开基于记忆合金弹簧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发生自适应变形的特性,通过调节热管换热器中工质的流量,在无动力条件下,实现换热器传热量的调整,实现定量的热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在换热器上的安装应用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第三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第四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第五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第六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第七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第八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第九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第十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第十一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第十二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第十三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第十四实施例中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本公开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记忆合金节流装置;

11-支架;

12-滑杆;

13,13a,13b-记忆合金弹簧;

14a,14b,14c-节流塞;

15a,15b-节流环;

16-节流管;

20-换热器;

21-蒸发器;

22-冷凝器;

30-表冷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本公开通过在换热器上加装记忆合金节流装置,利用其中记忆合金弹簧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自适应变形的特性,通过调节换热器中工质的流量,无动力的调整换热器的传热量,实现定量的热回收。本公开在不消耗额外的电能基础上,实现换热器传热量的调整,实现定量的热回收,更好的控制室内空气的温湿度。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公开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数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

在本公开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1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结构在换热器上的安装应用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公开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包括:换热器20;记忆合金节流装置10,安装在换热器20内;记忆合金节流装置10包括:支架11,与换热器20内壁连接;滑杆12,其两端通过与支架11连接固定在换热器20内;记忆合金弹簧13,其嵌套在滑杆12上,记忆合金弹簧13第一端与滑杆12连接,这里记忆合金弹簧13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记忆合金弹簧13第一端同时与滑杆12和支架11连接;节流塞14a,其与记忆合金弹簧13第二端连接,且滑杆12穿过节流塞14a的中心轴与节流塞14a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节流塞14a为圆柱形结构;节流环15a,其嵌套在滑杆12上,且节流环15a外壁与换热器20内壁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节流环15a为圆柱环形结构。

本公开中在记忆合金弹簧13温度变化导致长度伸缩的同时,节流塞14a可以自由地在滑杆12上来回滑动。记忆合金弹簧13的长度可以设计成与变形温度成正比,即温度高于变形温度时,记忆合金弹簧13的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低于变形温度时,记忆合金弹簧13的长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若设定记忆合金弹簧13的变形温度在16-25℃之间,当处理后的空气温度高于25℃时,说明此时进入房间内的温度过高,记忆合金弹簧13的长度变长,节流塞14a与节流环15a之间的距离减小,工质流动的阻力增加,换热量减小,处理后的空气温度逐渐降低。当处理后的空气温度低于16℃时,说明此时进入房间内的温度过低,记忆合金弹簧13的长度变短,节流塞14a与节流环15a之间的距离增加,工质流动的阻力降低,换热量增加,处理后的空气温度逐渐升高。使换热器20内部的工质流量可以随工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进而控制换热器20的换热量,实现换热量的自适应控制。

以下对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换热器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换热器20,这里选用U型换热器,用于在空调、制冷、除湿、干燥等行业的空气调节中,房间温度控制不需要制备低温的冷源进行除湿,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房间舒适度。该换热器20包括:蒸发器21,安装在换热器20的第一端,蒸发器中21包括有若干导热管路。冷凝器22,安装在换热器20的第二端,蒸发器21中包括有若干导热管路。蒸发器21与冷凝器22的导热管路通过与若干连接管路连接,构成互不干扰的环路结构。

如图1所示,热空气首先经过换热器20的蒸发器21进行预冷,此时热空气的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加。然后空气经过换热器的冷凝器22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下降。此时,将低温干燥的空气送入室内。在此过程中,换热器20的蒸发器21吸收热空气中携带的热量,换热器20中的工质吸收热量后蒸发,进入到冷凝器22,在冷凝器22中,工质冷凝释放给空气,提高空气的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上述换热器20虽然可以节省再热量,但是再热作用一直会伴随换热器20的正常工作源源不断的加热进入室内的空气。由于室外新风的温湿度参数随时都在变化,但却要求室内的温湿度保持恒定,换热器20的回热量如果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室外新风的工况条件,将极大的提高换热器20的性能及应用范围。为此,本公开在换热器20上安装记忆合金节流装置13,通过控制热管内部工质的流量,来调节换热器20的传热量,实现回热量的自适应控制。

至此,本公开第一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3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节流环15b为圆柱环形片状结构,节流塞14b为圆形片状结构。本公开中这种片状的结构设计,使结构简单紧凑,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二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4为本公开第三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节流环15b为圆柱环形片状结构,节流塞14c为圆锥柱形结构。本公开中节流塞14c的圆锥柱形结构设计,有利于实现小步长的连续调节。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三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5为本公开第四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记忆合金弹簧13的变形长度与温度成反比,节流环15a安装在记忆合金弹簧13的缩短端。同时节流环15a为圆柱环形结构,节流塞14a为圆柱形结构。即温度高于变形温度时,记忆合金弹簧13的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温度低于变形温度时,记忆合金弹簧13的长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伸长。若设定记忆合金弹簧13的变形温度在16-25℃之间,当处理后的空气温度高于25℃时,说明此时进入房间内的温度过高,记忆合金弹簧13的长度缩短,节流塞14a与节流环15a之间的距离减小,工质流动的阻力增加,换热量减小,处理后的空气温度逐渐降低。当处理后的空气温度低于16℃时,说明此时进入房间内的温度过低,记忆合金弹簧13的长度伸长,节流塞14a与节流环15a之间的距离增加,工质流动的阻力降低,换热量增加,处理后的空气温度逐渐升高。使热管内部的工质流量可以随工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进而控制换热器20的换热量,实现换热量的自适应控制。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四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6为本公开第五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与第四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节流环15b为圆柱环形片状结构,节流塞14b为圆形片状结构。本公开中这种片状的结构设计,使结构简单紧凑,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四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五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7为本公开第三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与第四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节流环15b为圆柱环形片状结构,节流塞14c为圆锥柱形结构。本公开中节流塞14c的圆锥柱形结构设计,有利于实现小步长的连续调节。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四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六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七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8为本公开第七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与第二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记忆合金弹簧13b的两端均固定在换热器20内壁,节流塞14b与记忆合金弹簧13b的中部位置连接,记忆合金弹簧13b经由训练,其状态随换热器20内流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带动节流塞14b沿换热器20内的轴向移动,进而改变节流环15b的流质通道的流质通行能力。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七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八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9为本公开第八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与第五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记忆合金弹簧13b的两端均固定在换热器20内壁,节流塞14b与记忆合金弹簧13b的中部位置连接,记忆合金弹簧13b经由训练,其状态随换热器20内流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带动节流塞14b沿换热器20内的轴向移动,进而改变节流环15b的流质通道的流质通行能力。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五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八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九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10为本公开第九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与第三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记忆合金弹簧13b的两端均固定在换热器20内壁,节流塞14c与记忆合金弹簧13b的中部位置连接,记忆合金弹簧13b经由训练,其状态随换热器20内流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带动节流塞14c沿换热器20内的轴向移动,进而改变节流环15b的流质通道的流质通行能力。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三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九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十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11为本公开第十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与第六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记忆合金弹簧13b的两端均固定在换热器20内壁,节流塞14c与记忆合金弹簧13b的中部位置连接,记忆合金弹簧13b经由训练,其状态随换热器20内流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带动节流塞14c沿换热器20内的轴向移动,进而改变节流环15b的流质通道的流质通行能力。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六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十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十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12为本公开第十一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与第四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记忆合金弹簧13b的两端均固定在换热器20内壁,节流塞14a与记忆合金弹簧13b的中部位置连接,记忆合金弹簧13b经由训练,其状态随换热器20内流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带动节流塞14a沿换热器20内的轴向移动,进而改变节流环15a的流质通道的流质通行能力。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四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十一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十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13为本公开第十二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记忆合金节流装置10仅通过记忆合金弹簧13两端与换热器20内壁沿其截面径向连接,使工质流道管径变化,流动阻力改变,在实现对流量控制的同时,达到调节回热量的目的。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十二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十三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14为本公开第十三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还加装有表冷器30,其设置在蒸发器21与冷凝器22间。本实施例中表冷器30与换热器20的组合,在保证室内温湿度的情况下,降低了表冷器30的负荷,节省了空气再热的热量。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十三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在本公开的第十四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图15为本公开第十三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的区别在于:记忆合金节流装置包括:节流管16和记忆合金件,这里记忆合金件为记忆合金弹簧13a,其中节流管16的第一端与换热器20内固定连接,且节流管16与换热器20的中心轴线重合;记忆合金弹簧13a嵌套在节流管16上;记忆合金弹簧13a经由训练,其变形长度随换热器内流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记忆合金弹簧13a在径向的变形长度的变化,改变节流管16的流质通道的流质通行能力。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本公开第十四个实施例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介绍完毕。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公开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有了清楚的认识。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一种传热量自适应控制的传热装置,基于记忆合金弹簧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发生自适应变形的特性,通过调节热管换热器中工质的流量,在无动力条件下,实现换热器传热量的调整,实现定量的热回收。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另外,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除非有所知名为相反之意,本说明书及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数值参数是近似值,能够根据通过本公开的内容所得的所需特性改变。具体而言,所有使用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表示组成的含量、反应条件等等的数字,应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中是受到「约」的用语所修饰。一般情况下,其表达的含义是指包含由特定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10%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5%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1%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0.5%的变化。

再者,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公开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公开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公开的单独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