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打滑、防跑偏的新型环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6869发布日期:2019-01-15 23:0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防打滑、防跑偏的新型环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冷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打滑、防跑偏的新型环冷机。



背景技术:

环冷机主要是用于冷却从烧结机卸下的烧结热矿,目前环冷机通常由内外空心回转框架限制台车做圆周运动,且台车的回转半径大,一般在20米以上,台车的驱动则是采用传动摩擦轮带动外空心回转框架上的摩擦板,回转框架多是采用N个H型钢拼接而成,该类型环冷机在运行过程中常会发生以下问题;

第一由N个H型钢拼接而成的回转框架受热后极易变形,造成台车跑偏。该种环冷机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发生台车跑偏现象,继而引发一系列故障,如摩擦板与传动摩擦轮卡死,台车轮咬钢轨边,台车体挤密封皮,电机电流升高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威胁到环冷机的正常运行及烧结矿的冷却效果,是国内外钢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需要每年进行大修,而每次年度大修一般都需要15-45天的时间来调整校正环冷机跑偏故障,都采用传统治标不治本的调整方法,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不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经济损失。而运行一段时间后,环冷机继续出现跑偏现象,严重的造成环冷机卡死不转,致使烧结产能上不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回转框架变形是台车跑偏的主要原因,具体为:回转框架变形部的台车运行轨迹会与其它台车运行轨迹不重合,当这种差异大到一定程度时,严重变形部位的台车轮就会挤压内、外圆形轨道,目前调整这种偏差的主要方法为:首先必须确定变形部位,然后将此处框架解体,重新拼装、校正到符合要求;

另外导致回转框架变形的原因还有:一、回转框架的材质是采取的普通结构钢板焊接成;二、焊接成的N个H型钢拼接而成回转框架;三、H型钢中间是空心体,塑变性大;四、回转框架24h处于高温(烧结矿温500℃左右)下运行,更加加大塑变性。所以,按照上述调整方法调整后,环冷机在冷却的状态下是归圆,运行正常,而承载烧结矿的台车在重负荷高温下运行时,回转框架容易再次产生塑变变形,导致环冷机台车跑偏。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调整方法造成设备年年反反复复重复性检修,白白浪费人力资源、增高机物料消耗、降低生产效益而得不到有效治疗,成为不治之症。这也正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之一;

第二、烧结矿经过单辊破碎进入环冷机时,烧结矿从台车下落时是间歇性突然下来几十吨烧结矿,而环冷机是匀速缓慢运行,造成突然下来的烧结矿来不及运走堆积在下料口的位置,由环冷机缓慢运行后带走剩余堆积的烧结矿。有时由于烧结矿破碎的效果不好,导致大块堆积,直接与环冷机的刮料横梁卡死,容易造成摩擦轮相对回转框架外的摩擦板打滑,进而产生卡阻打滑停机,一旦停机后须立即组织人员携带多台10T手拉葫芦进行人工盘车抢修,每次抢修时间至少需要3小时以上,严重制约烧结矿产能效益。同样也是始终没有有效的措施来弥补产能的损失,成为国内外大型环冷机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环冷机采用摩擦轮与摩擦板传动,在烧结矿破碎的效果不好时,导致烧结矿大块堆积在台车内,并直接与环冷机的刮料横梁卡死,容易造成摩擦轮相对回转框架外的摩擦板打滑,进而导致环冷机卡阻打滑停机的问题,现提供一种防打滑、防跑偏的新型环冷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打滑、防跑偏的新型环冷机,包括内侧挡辊轨道、内侧回转框架、传动齿圈及位于内侧回转框架与传动齿圈之间的若干节台车,所述台车均架设在底部支撑轨道上,若干节所述台车沿传动齿圈的圆周方向分布形成台车圈;

所述内侧挡辊轨道相对固定在地基上,且与内侧回转框架同心设置,所述内侧回转框架与传动齿圈同心设置,所述传动齿圈位于内侧回转框架的外侧,所述内侧回转框架位于内侧挡辊轨道的外侧;

相邻两节台车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内侧回转框架和传动齿圈固定连接,所述内侧回转框架与内侧挡辊轨道之间设置有若干内侧挡辊;

所述传动齿圈由至少三段弧形齿段拼接而成,所述传动齿圈与驱动装置输出端上的齿轮啮合。

本方案中巧妙的采用传动齿圈替换原始的空心回转框架和传动的摩擦板,由摩擦传动改变为齿轮式传动,从而实现在大块烧结矿堆积在台车内时,利用齿轮与传动齿圈之间的硬传动带着台车强行转动,使环冷机的刮料横梁将台车内的大块烧结矿刮平,以便台车可以转动,进而解决环冷机出现卡阻打滑停机的现象;另外传动齿圈可由较少段数的弧形齿段拼接而成,传动齿圈相对空心回转框架的保持圆形不变的刚性较强,同时也强制多节台车围绕圆心轨迹运转达到不跑偏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由于回转框架变形导致的摩擦板与传动摩擦轮卡死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齿段的两端均凸出有连接部,相互拼接的相邻两个弧形齿段中一者尾端的连接部与另一者首端的连接部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栓的螺帽沉入连接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齿圈的端面上凸出有外侧挡辊轨道,所述传动齿圈的外侧至少设置有三根相对地基固定的外侧立柱,所述外侧立柱上均转动设置有外侧挡辊,所述外侧挡辊均与外侧挡辊轨道的外周面相切,利用外侧挡辊轨道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传动齿圈的强度,提高传动齿圈抗变形的能力,另一方面外侧挡辊轨道可配合外侧挡辊形成相切,在传动齿圈的外侧形成限位,使传动齿圈与内侧回转框架之间的台车做圆周运动,防止台车跑偏。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齿段的端面上一体成型有弧形凸起,当所有弧形齿段拼接形成所述传动齿圈时,所有弧形齿段上的弧形凸起拼接形成所述外侧挡辊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回转框架由至少三段圆弧段拼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齿圈、外侧挡辊轨道及内侧回转框架的材质均为高碳钢。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挡辊转动设置在内侧回转框架的内底座上,所述内侧挡辊均与内侧挡辊轨道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挡辊轨道固定在内侧立柱上,所述内侧立柱固定在地基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挡辊转动设置在外侧立柱的外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至少有两个,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端的齿轮均与传动齿圈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防打滑、防跑偏的新型环冷机突破了传统摩擦传动的观念采用传动齿圈限位台车的同时与驱动装置的齿轮啮合,并利用齿轮与传动齿圈之间的硬传动带着台车强行转动,从而杜绝环冷机因台车上堆积烧结矿造成打滑、停机的事故,且运行平稳;传动齿圈的外侧及内侧回转框架的内侧同时采取防跑偏措施,强制环冷机的台车围绕圆心做圆周运行,达到环冷机台车不跑偏的目的,同时传动齿圈在结合外侧挡辊轨道的基础上可提高传动齿圈抗变形的能力,从而间接的提高了台车的防跑偏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打滑、防跑偏的新型环冷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B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打滑、防跑偏的新型环冷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打滑、防跑偏的新型环冷机中齿圈的示意图。

图中:1、内侧挡辊轨道,2、内侧回转框架,3、传动齿圈,3-1、弧形齿段,3-11、连接部,4、台车,4-1、车轮,5、底部支撑轨道,6、连接梁,7、齿轮,8、连接螺栓,9、外侧挡辊轨道,10、外侧立柱,11、外侧挡辊,12、内侧挡辊,13、内底座,14、外底座,15、内侧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防打滑、防跑偏的新型环冷机,包括内侧挡辊轨道1、内侧回转框架2、传动齿圈3及位于内侧回转框架2与传动齿圈3之间的若干节台车4,台车4均架设在底部支撑轨道5上,台车4底部的车轮4-1与底部支撑轨道5接触,若干节台车4沿传动齿圈3的圆周方向分布形成台车圈;

内侧挡辊轨道1相对固定在地基上,且与内侧回转框架2同心设置,内侧回转框架2与传动齿圈3同心设置,传动齿圈3位于内侧回转框架2的外侧,内侧回转框架2位于内侧挡辊轨道1的外侧;

相邻两节台车4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梁6,连接梁6的两端分别与内侧回转框架2和传动齿圈3固定连接,内侧回转框架2与内侧挡辊轨道1之间设置有若干内侧挡辊12,连接梁6和与其相邻的前后两个台车4连接,具体地,连接梁6的内端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在内侧回转框架2的外侧壁上,连接梁6的外端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在传动齿圈3的内侧壁上,连接梁6可采用三角梁;

传动齿圈3由三段或四段弧形齿段3-1拼接而成,传动齿圈3与驱动装置输出端上的齿轮7啮合;至于传动齿圈3所分的段数主要分析如下:考虑到方便运输,以直径50米的环冷机为例,制造出的传动齿圈3的周长大约是157米左右,按照现在特种运输车辆的长度计算,将传动齿圈3平均分成4段即可满足道路运输条件。且传动齿圈3的所分段数越少,传动齿圈3保持圆形不变的刚性越好,那么防止台车4跑偏的能力也就越强。

弧形齿段3-1的两端均凸出有连接部3-11,相互拼接的相邻两个弧形齿段3-1中一者尾端的连接部3-11与另一者首端的连接部3-1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8固定连接,连接螺栓8的螺帽沉入连接部3-11内,两个相互对接的连接部3-11之间采用多个连接螺栓8锁定,且相邻两个连接螺栓8的螺纹端朝向相反,连接螺栓8可选用高强螺栓。

传动齿圈3的端面上凸出有外侧挡辊轨道9,传动齿圈3的外侧至少设置有三根相对地基固定的外侧立柱10,具体外侧立柱10可采用H型钢立柱,外侧立柱10上均转动设置有外侧挡辊11,外侧挡辊11均与外侧挡辊轨道9的外周面相切,利用外侧挡辊轨道9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传动齿圈3的强度,提高传动齿圈3抗变形的能力,另一方面外侧挡辊轨道9可配合外侧挡辊11形成相切,在传动齿圈3的外侧形成限位,使传动齿圈3与内侧回转框架2之间的台车4做圆周运动,防止台车4跑偏。

弧形齿段3-1的端面上一体成型有弧形凸起,当所有弧形齿段3-1拼接形成传动齿圈3时,所有弧形齿段3-1上的弧形凸起拼接形成外侧挡辊轨道9。

内侧回转框架2由至少三段弧形段拼接而成,弧形段之间采用高强螺钉紧固连接,弧形段采用高碳钢锻造一体成型,弧形段的截面可呈方形,且弧形段为实心体,以此提高内侧回转框架2的抗变形能力。

传动齿圈3、外侧挡辊轨道9及内侧回转框架2的材质均为高碳钢。

内侧挡辊12转动设置在内侧回转框架2的内底座13上,内侧挡辊12均与内侧挡辊轨道1相切。

内侧挡辊轨道1固定在内侧立柱15上,内侧立柱15固定在地基上,具体内侧立柱15可采用H型钢立柱。

外侧挡辊11转动设置在外侧立柱10的外底座14上。

驱动装置至少有两个,驱动装置的数量由环冷面积的大小确定,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选用两个,两个驱动装置输出端的齿轮7相互对称设置,且均与传动齿圈3啮合,至于驱动装置可以为电机和减速机,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减速机的输出端与齿轮7传动连接,而减速机可根据所需的输出扭矩进行选用。

本实用新型防打滑、防跑偏的新型环冷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台车4被限制在传动齿圈3与内侧回转框架2之间,动力装置输出端的齿轮7与传动齿圈3啮合,以此牵引台车4沿圆周方向运行,在大块烧结矿堆积在台车4内时,齿轮7与传动齿圈3之间的硬传动可带着台车4强行转动,使环冷机的刮料横梁将台车4内的大块烧结矿刮平,达到环冷机不打滑的目的;内侧回转框架2上的内侧挡辊12抵在内侧挡辊轨道1上,实现将内侧回转框架2定心,而外侧挡辊11则抵在外侧挡辊轨道9的外周壁上,强制台车4围绕传动齿圈3的圆心做圆周运行;本实用新型突破传统观念,采用在环冷机上采用传动齿圈3替换外侧回转框架,并在台车圈的内侧外分别加装内侧挡辊12和外侧挡辊11,以此取缔原始多发故障的环冷机,填补国内外环冷机因台车4跑偏、卡死打滑的防治空白,使环冷机的通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益。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