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燃料多功能节能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3177发布日期:2019-01-25 18:2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燃料多功能节能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燃料多功能节能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炉或加热锅、罐,锅炉在使用时只能利用烟道内的热能;加热锅、罐只能利用烟道外的热能;其余热能则由锅炉或加热锅、罐外部用红砖砌成的烟囱排出,这样热能利用率较低。不仅加热速度慢,而且延长了加热时间,致使其加热成本较高,使用不方便。另外,现有加热装置只能对一种介质进行加热,热能利用率也不够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无法充分利用热能、无法对多种介质进行加热的问题的多燃料多功能节能加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多燃料多功能节能加热装置,其包括第一加热罐,第一加热罐的顶面开设有第一介质入口,底面开设有第一介质出口;

第一加热罐的下部内开设有换热腔,换热腔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烟口;换热腔与排烟口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燃料加热口,换热腔底面邻近第二燃料加热口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一燃料加热口;第一燃料加热口与第二燃料加热口分别贯穿第一加热罐的外壁;

换热腔内布置有吸热管,吸热管的两端分别为第二介质入口管和第二介质出口管,第二介质入口管与第二介质出口管分别与第二加热罐的侧壁连接;

第二加热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介质入口;第二加热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介质出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吸热管包括第一循环管段,第一循环管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介质入口管和第二介质出口管连接,第一循环管段布置于换热腔内,并呈S型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吸热管包括第二循环管段,第二介质入口管和第二介质出口管分别通过三通阀与第二循环管段的两端连接,第二循环管段贯穿并布置于第一加热罐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二循环管段位于第一加热罐内的部分与第一循环管段平行,并呈S型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多燃料多功能节能加热装置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本装置通过设置换热腔、吸热管和两个加热罐,实现既能利用烟道内的热能,同时也能利用烟道外的热能的特性。并且能同时加热一种或两种不同的液体介质,同时具备了现有锅炉和加热锅、罐的功能。

通过在第一加热罐内设置换热腔,并在换热腔内设置第一第二燃料加热口,可以将两种不同的燃料产生的热量引入换热腔中;通过在换热腔内设置吸热管,从而实现利用第一加热罐的炉膛内的热量对吸热管内的第二介质进行加热。

换热腔位于第一加热罐内,且第一加热罐内加入有待加热的第一介质,如水等,由于换热腔受热,从而对换热腔外侧的第一加热罐内的第一介质进行加热,即实现利用炉壁的热量进行加热。

通过在换热腔一端设置排烟口,能够将换热腔内的烟气排出,保证热循环。

通过设置第二加热罐,并在第二加热罐上设置第二介质的入口管和出口管,通过在第二加热罐内加入待加热的第二介质,如油,并通过吸热管进入第一介质内加热,加热完毕的第二介质回到第二加热罐中,从而对第二介质进行循环加热,有效保证加热效果。

通过设置第二循环管段,并将第二循环管段伸入第一加热罐内,使得第一加热罐内的介质能够利用第二循环管段的管道热量,进一步进行加热,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通过设置三通阀,当只需要加热一种介质时,可以关闭三通阀,使第二介质不进入第二循环管段,从而仅对第一循环管段和第二加热罐内的第二介质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图1为多燃料多功能节能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加热罐,11、第一介质入口,12、第一燃料加热口,13、第二燃料加热口,14、换热腔,141、排烟口,2、吸热管,21、第一循环管段,211、第二介质入口管,212、第二介质出口管,22、第二循环管段,23、三通阀,3、第二加热罐,31、第二介质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为多燃料多功能节能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多燃料多功能节能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罐1,第一加热罐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介质入口11,底面开设有第一介质出口,图中未标出;第一加热罐1的下部内开设有换热腔14,换热腔14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烟口141;换热腔14与排烟口141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燃料加热口13,换热腔14底面邻近第二燃料加热口13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一燃料加热口12;第一燃料加热口12与第二燃料加热口13分别贯穿第一加热罐1的外壁。

换热腔14内布置有吸热管2,吸热管2的两端分别为第二介质入口管211和第二介质出口管212,第二介质入口管211与第二介质出口管212分别与第二加热罐3的侧壁连接。

第二加热罐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介质入口31;第二加热罐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介质出口。

吸热管2包括第一循环管段21,第一循环管段21布置于换热腔14内,并呈S型布置;第一循环管段21的弯折部位于换热腔14内;吸热管2位于换热腔14外侧的部分通过三通阀23连接有第二循环管段21,第二循环管段22贯穿并布置于第一加热罐1内;第二循环管段22的一端与第二介质入口管211通过三通阀2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介质出口管212通过三通阀23连接。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第二加热罐3内加入待加热的第二介质,如油,第二介质从第二加热罐3上设置的第二介质出口管212流入吸热管2的第一循环管段21内,并从第二介质入口管211流回第二加热罐3;第二介质进入第一加热罐1的换热腔14内,通过第一燃料加热口12和第二燃料加热口13输入的烟气等热质,提供燃料热量,对换热腔14内的吸热管2进行加热。

第一加热罐1通过第一介质入口11加入有第一介质,通过换热腔14的炉壁的热量对第一加热罐1内的第一介质进行加热;加热完毕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则可以分别从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二介质出口放出。

吸热管2内的第二介质其中一部分通过三通阀23进入第二循环管段22内,并通过第二循环管段22再次对第一加热罐1内的第一介质进行加热。

最后加热完毕的第二介质通过第二介质入口管211回到第二加热罐3中,从而对第二介质进行循环加热,有效保证加热效果。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