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7740发布日期:2019-07-27 10:15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炉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层住房中,经常出现用水压力不稳定的情况,水压不稳定直接引起水流量的波动。如此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由于燃气热水器的恒温性能有限,会因为水流量的波动而出现水温忽冷忽热的现象,严重影响热水使用的舒适性。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热水器中设置膨胀水箱来缓解水流量的波动,膨胀水箱缓冲水流量波动的原理为:当管路水压过大时,膨胀水箱能够有效吸收水流量,对进入热水器的水量进行分流,热水器的出水量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基本不变。当管路水压过小时,膨胀水箱则处于排水状态,这样就和进入热水器的水量形成了合流,使得热水器的出水量也能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不变。但使用膨胀水箱会导致热水器的体积过大。

申请公布号为CN108061375A(申请号为201710624991.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两用炉工作系统》,其中公开的两用炉工作系统中,采用的膨胀水箱设置有三个腔体,其中一个腔体连接平衡气源,另外两个腔体分别连接生活用水管道、采暖管道。该两用型的膨胀水箱以最小的体积满足了采暖和生活用水两用。在使用过程中,生活用水的水压的一般范围是0-0.3bar,但最大压力可能达到15bar,过大的水压也将对膨胀水箱造成损伤,采暖水的压力范围一般是0.5bar-3.5bar,大于3.5bar以上将对采暖回路造成损坏。如此如何安全使用两用膨胀水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膨胀水箱的涨缩量,同时能够保证膨胀水箱使用过程中压力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的两用炉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两用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暖管路、生活用水管路以及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具有采暖水腔、生活用水腔以及气腔,所述采暖水腔通过第一管路与采暖管路相连接,所述生活用水腔通过第二管路与生活用水管路相连接,所述膨胀水箱上还连接有用于排水的第三管路,所述三管路分别与采暖水腔、生活用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开关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上相对于第一开关阀远离膨胀水箱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管路上相对于第二开关阀靠近膨胀水箱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为了方便判断是否启用生活用水,所述生活用水管路上设置有水量传感器。

为了方便膨胀水箱的排水,所述采暖管路上连接有排水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排水管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两用炉的控制方法,在启用生活用水的状态下,检测生活用水管路内的压力,并将该压力与膨胀水箱的安全压力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膨胀水箱的内的排水,进而卸掉膨胀水箱内的压力,保证膨胀水箱的使用安全。本实用新型中的两用炉系统,在膨胀水箱上连接了第三管路以用于排水使用,同时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上分别设置了开关阀,通过对各开关阀的通断,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实现对膨胀水箱以及管路的保护,如此可以保证膨胀水箱的安全使用,解决了使用过程中采暖管路、生活用水管路内压力不同对膨胀水箱以及管路使用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用炉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膨胀水箱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用炉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两用炉系统,包括燃烧换热装置6、换热器7、燃气管路8、采暖管路1、生活用水管路2、排水管路5以及膨胀水箱3。

其中燃烧换热装置6包括换热结构、燃烧室等,燃气管路8的进口与燃气源相连接,燃烧管路的出口与燃烧换车装置的燃烧室相连接。

采暖管路1为一循环管路,该采暖管路1的一部分经过燃烧换热装置6的换热结构,进而实现换热,对采暖管路1内的水进行加热。

生活用水管路2的进口与冷水水源相连接,生活用水管路2经过换热器7换热后自生活用水管路2的出口输出热水。换热器7的两端则通过三通阀连接在采暖管路1的出水段与进水段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膨胀水箱3包括依次排列的采暖水腔31、生活用水腔32以及气腔33,其中气腔33连接平衡起源,本实施例中将氮气作为平衡气。采暖水腔31通过第一管路311与采暖管路1相连接,即采暖水路中的水通过第一管路311进入到采暖水腔31中,也能通过采暖水腔31流入到采暖水路中,如此采暖水腔31则根据采暖水路内的水压为采暖水路提供涨缩量,保证采暖水路内供水量的稳定。生活用水腔32通过第二管路321 与生活用水管路2相连接,同前述原理,生活用水腔32根据生活用水管路2内的水压为生活用水管路2提供涨缩量,保证生活用水管路2内供水量的稳定。膨胀水箱3上还连接有用于排水的第三管路34,第三管路34的一端分别与采暖水腔31、生活用水腔32 相连通,第三管路34的另一端则与排水管路5相连接。第一管路311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312以控制采暖水路与膨胀水箱3中采暖水腔31的通断,第二管路321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322以控制生活用水管路2与膨胀水箱3中生活用水腔32的通断,第三管路34上设置有第三开关阀341以控制膨胀水箱3的排水工作。

此外,第一管路311上相对于第一开关阀312远离膨胀水箱3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13,该第一压力传感器313可以实时检测采暖管路1出口的水压数据,第二管路321上相对于第二开关阀322靠近膨胀水箱3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323,该第二压力传感器323可有效检测生活用水腔32连接口处的水压数据。生活用水管路2上设置有水量传感器4,该水量传感器4可有效的检测是否开启使用生活用水的情况。

第一开关阀312、第二开关阀322、第三开关阀341、水量传感器4、第一压力传感器313、第二压力传感器323均与两用炉内的控制电路板进行连接,在控制电路板的控制下进行工作。

在使用过程中,生活用水的水压的一般范围是0-0.3bar,但最大压力可能达到15bar,过大的水压也将对膨胀水箱3造成损伤,如果不对采暖管路1进行保护,也会对采暖管路1造成损坏。采暖水的压力范围一般是0.5bar-3.5bar,大于3.5bar以上将对采暖管路 1造成损坏。

如图3所示,该两用炉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水量传感器4检测实时的生活用水状态;如果水量传感器4检测到水流量信号,则判断生活用水开启使用,如果水量传感器4未检测到水流量信号,则判断生活用水未开启使用;

S2、当水量传感器4检测到水流量信号时,此时判断生活用水打开,则利用第一压力传感器313检测生活用水管路2内的压力P1;

S3、将生活用水管路2内的压力P1与膨胀水箱3的安全压力P01进行比较,同时将生活用水管路2内的压力P1与采暖管路1的安全压力P02进行比较,其中P02<P01;本实施例中可以将P01设置为12bar,将P02设置为3.5bar。

S4、如果P1<P02,即生活用水管路2内的水压既在采暖管路1的安全压力范围内,也在膨胀水箱3的安全压力范围内,则控制控制导通第一开关阀312、第二开关阀322,关闭第三开关阀341,使得膨胀水箱3分别与生活用水管路2和采暖管路1箱连通,工作过程中,膨胀水箱3正常发挥其涨缩功能,进而维持生活用水管路2内、采暖管路1 内稳定的水流量;

如果P02≤P1≤P01,即生活用水管路2内的水压超出了采暖管路1的安全压力P02 的范围,但仍处于膨胀水箱3的安全压力范围内,此时控制导通第一开关阀312,关闭第二开关阀322,关闭第三开关阀341,进而连通膨胀水箱3与生活用水管路2,同时断开膨胀水箱3和采暖管路1的连通,如此膨胀水箱3内过大的压力则不会再作用到采暖管路1上,切断了生活用水管路2内的水压对采暖管路1的影响,同时通过膨胀水箱3 的涨缩作用稳定生活用水管路2内的水流量;

如果P1>P01,即生活用水管路2内的水压既超出了采暖管路1的安全压力P02的范围,也超出了膨胀水箱3的安全压力范围,过高的压力会威胁到膨胀水箱3的安全使用,此时重点是对膨胀水箱3的安全保护,膨胀水箱3的温流作用在膨胀水箱3的使用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暂时放弃,此时则控制关闭第一开关阀312,关闭第二开关阀322,同时打开第三开关阀341,使得断开膨胀水箱3与生活用水管路2的连通,断开膨胀水箱3和采暖管路1的连通,同时控制膨胀水箱3进行排水,有效卸除膨胀水箱3中的压力,首先确保膨胀水箱3的安全;

S5、如果生活用水未打开,即当水量传感器4未检测到水流量信号时,则关闭第二开关阀322,控制膨胀水箱3与生活用水管路2处于断开状态,控制膨胀水箱3与采暖管路1箱连通,如此可有效避免生活用水管路2内的水压对膨胀水箱3以及采暖管路1 的影响,同时利用膨胀水箱3发挥对采暖管路1的温流作用,

同时利用第二压力传感器323检测第二管路321中的水压,即检测膨胀水箱3内与采暖管路1相连通的腔体内的压力P2;

S5、如果P2≥P02,即膨胀水箱3内采暖水腔31的压力超过采暖管路1的安全压力时,则控制导通第三开关阀341,进而对膨胀水箱3进行排水,如此,在采暖水腔31 的高压作用下,可以将生活用水腔32内的水挤入到第三管路34中,进而排出,如此膨胀水箱3内的涨缩量能够全部为采暖管路1的水量平衡进行使用,增大了对采暖管路1 相应涨缩量的扩充,使得采暖管路1的水量稳定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中的两用炉的控制方法,在有效保证使用过程中的水量稳定性的基础上,还保证了膨胀水箱3的使用安全,还能保证采暖水路的使用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