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壁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439发布日期:2019-07-19 22:0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空调壁挂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壁挂机。
背景技术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传统的空调壁挂机100’,包括外壳及安装在外壳内的换热器120、贯流风轮130、驱动电机140及电控盒150。其中,驱动电机140设置在贯流风轮130的一端,并与该贯流风轮130连接;电控盒150设置在驱动电机140的背向贯流风轮130的一侧。也就是贯流风轮130与驱动电机140、电控盒150三者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因此,传统的空调壁挂机100’在设计外壳尺寸时,需要额外预留出供电控盒安装的空间,严重制约了出风口设计长度。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壁挂机,旨在提高空调壁挂机的出风口相对于机身的占比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壁挂机,所述空调壁挂机包括外壳,和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贯流风轮、驱动电机及电控盒;所述贯流风轮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贯流风轮连接;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底盘,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端盖,所述电控盒安装于所述端盖上。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面框,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面框上。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前面板上。优选地,所述空调壁挂机还包括供所述驱动电机安装的电机安装架,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架。优选地,所述电控盒的盒体与所述电机安装架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电控盒呈半包围状包围所述驱动电机。优选地,所述电控盒包括顶置电控盒和前置电控盒;所述顶置电控盒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所述前置电控盒自所述顶置电控盒的前端朝向所述驱动电机的前侧倾斜延伸。优选地,所述电控盒还包括后置电控盒,所述后置电控盒自所述顶置电控盒的后端朝向所述驱动电机的后侧倾斜延伸。优选地,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沿其轴向凹陷形成有电机容置槽,所述驱动电机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电机容置槽内。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外转子电机。优选地,所述外壳的设有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长度与所述空调壁挂机的机身长度的比值为0.7~1。优选地,所述出风口的长度与所述空调壁挂机的机身长度的比值为0.8~0.95。优选地,所述出风口的长度与所述空调壁挂机的机身长度的比值为0.8~0.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以充分利用空调壁挂机的纵向空间,减小了横向空间的占用,从而空调壁挂机无需在其端部额外预留供电控盒安装的空间,进而可基于与传统空调壁挂机大致相同的机身长度情况下,适当延长贯流风轮的长度或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有效提高了出风口相对于机身的占比率。当然,相对于传统空调壁挂机,也可以适当减小本实用新型空调壁挂机的机身长度,进而减小整机体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空调壁挂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壁挂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换热器和贯流风轮装配后的侧视图;图4-A为图2中电控盒呈半包围驱动电机方式一的侧视图;图4-B为图2中电控盒呈半包围驱动电机方式二的侧视图;图4-C为图2中电控盒呈半包围驱动电机方式三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壁挂机再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贯流风轮和驱动电机的连接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P1处的放大图;图8为图1中贯流风轮和驱动电机的连接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P2处的放大图;图10为图1中贯流风轮和驱动电机的连接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P3处的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常规空调壁挂机144外转子100空调壁挂机145电机端盖110底盘150电控盒111背板151顶置电控盒120换热器152前置电控盒121前置换热器153后置电控盒122后置换热器160端盖130贯流风轮200连接圈140驱动电机300紧固件141电机轴400橡胶圈142轴承410连接柱143电机定子500固定环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壁挂机,能够提高了出风口相对于机身的占比率。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1至11中,实线箭头指示的是槽、孔或空间;虚线箭头指示的是气体流动的方向;图1中示出的坐标系中,x轴的正方向为前,x轴的负方向为后;y轴的正方向为右,y轴的负方向为左;z轴的正方向为上,z轴的负方向为下。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空调壁挂机100的一实施例中,空调壁挂机100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贯流风轮130、驱动电机140及电控盒150;贯流风轮130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驱动电机140位于贯流风轮130的一端,驱动电机140与贯流风轮130连接;电控盒150设置在驱动电机140的上方。具体而言,所述外壳包括底盘110、安装于底盘110前侧的面框(未图示),以及安装于所述面框上的前面板(未图示)。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出风口。空调壁挂机100的换热器120、贯流风轮130安装于底盘110上,且换热器120包括前置换热器121和后置换热器122,前置换热器121和后置换热器122配合呈半包围状包围贯流风轮130。驱动电机140安装在底盘110上,且位于贯流风轮130的一端。电控盒150设置在驱动电机140的上方;电控盒150可以与底盘110、面框或前面板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连接安装。至于电控盒150的安装方式,电控盒150可以通过可拆卸方式(如卡扣结构、螺接结构等)安装在外壳内,以便于方便拆装及检修电控盒150及驱动电机140。当然,电控盒150还可以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以确保电控盒150具有较佳的稳定性,避免在搬运或拆装空调壁挂机100的过程中,电控盒150发生晃动而松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电控盒150设置在驱动电机140的上方,以充分利用空调壁挂机100的纵向空间,减小了横向空间的占用,从而空调壁挂机100无需在其端部额外预留供驱动电机140安装的空间,进而可基于与传统空调壁挂机100大致相同的机身长度情况下,适当延长贯流风轮130的长度或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有效提高了出风口相对于机身的占比率。当然,相对于传统空调壁挂机100,还可以适当减小本实用新型空调壁挂机100的机身长度,进而减小整机体积。此外,将电控盒150设置驱动电机140的上方,还可以缩短电控盒150与其他电器部件(例如前面板上的显示盒、滤网组件上的空气质量检测器、换热器120上的温度传感器等)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电控盒150与其他电器部件之间的走线长度,规范走线,防止走线窜动。对于传统空调壁挂机100’而言,需要在外壳的端部额外预留供电控盒150安装的空间,因而,在传统空调壁挂机100的机身长度有限的情况下,其贯流风轮130的长度和出风口的长度受到限制,不能设计得较大。经测验,传统空调壁挂机100’中,其贯流风轮的长度与其机身长度的比值大致为0.6~0.7,其出风口的长度与其机身长度的比值大致为0.5~0.7。显然,贯流风轮130的长度较小,其出风量则较小;出风口的长度也较小,出风口的送风范围及送风角度均较小。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壁挂机100而言,由于电控盒150设置在驱动电机140的上方,空调壁挂机100无需在其端部额外预留供电控盒150安装的空间,如此可基于与传统空调壁挂机100’大致相同的机身长度情况下,适当延长贯流风轮130的长度,增大贯流风轮130的送风量。经试验,当将空调壁挂机100的电控盒150设置在驱动电机140的上方后,其贯流风轮的长度与其机身长度的比值可设计至0.6~0.95,具体可以是0.7、0.8、0.85或者0.9等。例如,传统空调壁挂机100’的机身长度为1000mm时,贯流风轮的最大长度可设计在700mm;而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壁挂机100,在其机身长度为1000mm时,其贯流风轮的最大长度可设计到接近于900mm。此外,基于延长贯流风轮长度的情况下,可适当缩减贯流风轮130的外径,如此可确保贯流风轮均有较大的送风量,同时减小贯流风轮130的横向尺寸,进而减小空调壁挂机100的厚度,使得空调壁挂机100可设计得更佳薄形化。经测试,贯流风轮130的厚度可相对常规的贯流风轮减少5%~15%。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壁挂机100也可以基于与传统空调壁挂机100’大致相同的机身长度情况下,适当延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以扩大空调壁挂机100向左右两侧送风的送风范围。经试验,当将空调壁挂机100的电控盒150设置在驱动电机140的上方后,其出风口的长度与其机身长度的比值可设计至0.7~1,具体可以是0.7、0.75、0.8、0.85、0.9、0.95或1等,也就是出风口的长度可相对于常规出风口可延长20%~40%。特别地,当出风口的长度与其机身长度的比值接近或等于1时,出风口的长度与整机的长度基本相当,极大地延长的出风口的长度。理论上,壁挂机延长了其出风口的长度,使得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变大,相应地会增大其风量。为验证壁挂机不同长度的出风口对其风量的影响,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测试数据如下表1(为便于表述,在此定义壁挂机的出风口的长度与其机身长度的比值为k):表1-1.不同转速下,测得壁挂机的风量变化由上述表1-1的数据可见,对于传统壁挂机100b’而言,其出风口长度不能设计得较长,使其k∈[0.4,0.5],在同一转速下,当其k=0.50时,其风量最大。而本实用新型的壁挂机100b,其k∈[0.55,1],在相同转速下,其风量明显增加。为便于表述,在此定义,在同一转速下,k=0.50时,壁挂机的风量为F0;k=0.55时,壁挂机的风量为F1;k=0.70时,壁挂机的风量为F2;k=085时,壁挂机的风量为F3;k=0.95时,壁挂机的风量为F4。根据上表1-1的数据,可进一步分析得出:表1-2.k=0.70相较于k=0.60时,本实用新型的壁挂机的风量变化表1-3.k=0.80相较于k=0.60时,本实用新型的壁挂机的风量变化表1-4.k=0.90相较于k=0.60时,本实用新型的壁挂机的风量变化表1-5.k=0.95相较于k=0.60时,本实用新型的壁挂机的风量变化为了便于表述,下述内容均以转速为864r/min为例进行阐述说明:当k=0.70时,F1=398.5m3/h,相对于常规壁挂机的最大风量增加9.21%。当k=0.80时,F2=410.5m3/h,相对于常规壁挂机的最大风量增加12.50%。当k=0.90时,F3=421.7m3/h,相对于常规壁挂机的最大风量增加15.57%。当k=0.95时,F3=1427.3m3/h,相对于常规壁挂机的最大风量增加17.1%。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壁挂机100b,其k∈[0.7,1],随着k的增大,其风量逐渐增大,相对于常规壁挂机100b’的最大风量可增大4.33%以上,并在k∈[0.8,0.95]时,本实用新型壁挂机100b的风量有效增大,可增大10%以上。特别地,在转速为584rpm~750rpm(例如5844rpm、720rpm)时,本实用新型壁挂机100b的风量增长最为显著,甚至高达41%。壁挂机的k值增大至0.7后,可有效增大其风量。此外,由于壁挂机安装在墙体上时,壁挂机的出风口通常沿横向延伸。因此,当延迟壁挂机的出风口长度后,壁挂机沿其长度方向的出风角度也相应增大,进而可增大其送风范围。为验证壁挂机不同出风口长度对出风角度的影响,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测试数据如下表2:表2.不同k值时,测得本实用新型壁挂机的出风角度k0.500.600.700.800.900.95出风角度66.3°67.7°69.1°70.6°72.2°73.0°由上表2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壁挂机能够延长其出风口的长度,并达到扩大出风角度的效果,相对于常规的壁挂机而言,出风角度可扩大1.4°,特别地,当k值为0.90~0.95时,出风角度增量最明显,出风角度几乎达到最大,为72.2°~73.0°。壁挂机安装在墙壁上,出风会向上下向扩散送风,也会使得制冷或制热空间内不同高度层的温度有所不同,制热空间高低层温度梯度越明显,会使得制热空间的高层和底层温度相差越大,对用户冷热刺激作用越强,进而导致舒适感越差。尤其是对于制热状态而言,制热空间温度分层更为明显。在此,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壁挂机100b其出风口长度可设计得较长,该较长的出风口,在制热状态下能够获得较大的出风速度,其底层温度较高,从而使得制热空间温度高层和底层温度相差不至于过大,分层分层梯度较小,进而降低温度分层对用户的刺激作用,进而提升舒适感。为验证壁挂机不同出风口长度对制热空间内不同高度层的温度的影响,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测试数据如下表1(为便于表述,在此定义壁挂机的出风口的长度与其机身长度的比值为k,制热空间的内不同高度层为Hm,m为自然数):表3.制热状态下,制热空间的不同高度层的温度分布由上述表3的数据,可分析得出:当k=0.70时,在H1位置的温度为15.8℃,在H5位置的温度为15.0℃,高低层温度梯度为0.8℃。当k=0.80时,在H1位置的温度为15.7℃,在H5位置的温度为16.2℃,高低层温度梯度为-0.5℃,即底层温度高于高层温度。当k=0.90时,在H1位置的温度为15.5℃,在H5位置的温度为16.5℃,高低层温度梯度为-1.0℃,即底层温度高于高层温度。当k=0.95时,在H1位置的温度为15.3℃,在H5位置的温度为16.6℃,高低层温度梯度为-1.3℃,即底层温度高于高层温度。由此可见,随着k值的逐渐增大,壁挂机的制热空间内其底层的温度逐渐升高,底层温度升高,可温度用户的足部,达到暖足效果。对于传统壁挂机100b’而言,其出风口长度不能设计得较长,使其k∈[0.5,0.6],从而制热空间的底层温度较低,高低层的温度梯度达到4℃以上,会使得高层和底层空间温度相差较大,对用户冷热刺激作用较强,进而导致舒适感较差。而本实用新型的壁挂机100b,通过将电控盒150设置在驱动电机140的上方,从而可延长出风口的长度,使其k可达到0.7以上,进而其制热空间的底层温度较高,高低层的温度梯度达到4℃以下,显然,高低层的温度梯度较小,对用户冷热刺激作用较弱,进而有效提升舒适感。特别地,当本实用新型的壁挂机100b,其k∈[0.80,0.95]时,在其制热空间内其低层的温度较高,能够达到暖足效果,其舒适感更佳。考虑到出风口开设在壁挂机100b的前面板112上,为确保前面板112具有好的强度,避免发生变形,优选地,出风口的长度与其机身长度的比值为0.55~0.8,具体可以是0.6、0.65、0.7、0.75或0.8等。为预留出供驱动电机140安装的位置,还可将出风口的长度与其机身长度的比值设计为0.70~0.85,例如0.75、0.80、0.85等。例如,传统壁挂机100b’的机身长度为1000mm时,其出风口的长度最大可设计到600mm;而本实用新型的壁挂机100b,在其机身长度为1000mm时,其出风口的长度最大可设计到接近于950mm。除此之外,若无需延长贯流风轮或出风口有效出风长度时,则可通过缩减外壳的长度,达到减小空调壁挂机100的机身长度(相对传统空调壁挂机100’,机身长度可缩减5%~20%)、减小整机体积的目的。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机身长度”,实际是指空调壁挂机100安装在墙壁上时,空调壁挂机100整机在墙壁上的投影面所具有的最大长度。上述“出风口的长度”,实际亦是指空调壁挂机100安装在墙壁上时,空调壁挂机100的实际出风的出风口在墙壁上的投影面所具有的最大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底盘110、面框、前面板及端盖160。电控盒150可以安装于底盘110、面框、前面板及端盖160中的任意一个。具体可依据实际应用中,制造成型及安装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只需确保电控盒150具有较佳的牢固性,电控盒150不会向下抵压到驱动电机140即可。若电控盒150安装在底盘110上,可将底盘110和电控盒150通过卡扣结构、槽轨配合结构、插销结构或螺接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连接安装。此外,还可以在底盘110上设置向前凸出的安装结构(如安装架、支撑台、插板等),并将电控盒150对应安装在该安装结构上。若电控盒150安装在所述面框上,可以将所述面框和电控盒150通过卡扣结构、槽轨配合结构、插销结构或螺接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连接安装。此外,还可以在面框上设置向后凸出的安装结构(如安装架、支撑台、插板等),并将电控盒150对应安装在该安装结构上。若电控盒150安装在前面板上,可以将所述前面板和电控盒150通过卡扣结构、槽轨配合结构、插销结构或螺接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连接安装。此外,还可以在前面板上设置向后凸出的安装结构(如安装架、支撑台、插板等),并将电控盒150对应安装在该安装结构上。若电控盒150安装在端盖160上,可以将所述前面板和电控盒150通过卡扣结构、槽轨配合结构、插销结构或螺接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连接安装。鉴于端盖160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一端,故可在端盖160上设置向所述进风口延伸的插板,并在电控盒150设置与所述插板插接的插槽。装配时,将电控盒150从所述进风口伸入,并将电控盒150与所述插板对应插接,安装简便。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空调壁挂机100还包括供驱动电机140安装的驱动电机140安装架,电控盒150可以安装在驱动电机140安装架。具体而言,驱动电机140安装架安装在底盘110上,且位于贯流风轮130和端盖160之间;驱动电机140安装架包括驱动电机140座和自驱动电机140座向上延伸的安装板,电控盒150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电控盒150的盒体与所述安装板,此两者可以是通过卡扣结构或螺接结构连接安装的分体结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在此,为减小装配工序,以提高生产效率,将电控盒150的盒体与驱动电机140安装架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电控盒150的形状结构,没有具体限定,以尽量适应驱动电机140上方的空间形状大小即可。鉴于驱动电机140上方的空间是自上向下逐渐减小的,因此,将电控盒150呈半包围状包围驱动电机140,即相当于电控盒150的形状与所述外壳的顶部形状构造大致呈仿行设置,如此可有效利用驱动电机140上方的空间。在此优选,电控盒150包括顶置电控盒151和前置电控盒152;顶置电控盒151位于驱动电机140的上侧,前置电控盒152自顶置电控盒151的前端朝向驱动电机140的前侧倾斜延伸。具体而言,电控盒150包括顶置电控盒151和前置电控盒152这两部分,顶置电控盒151和前置电控盒152配合大致成“厂”字形,从而此两者配合呈半包围状包围驱动电机140。显然,顶置电控盒151位于驱动电机140和顶板之间的空间中,前置电控盒152自上向下伸入到驱动电机140和前面板之间的间隙中,如此可充分利用驱动电机140和前面板之间的空间,提高空调壁挂机100的空间配置率,进而提高出风口相对于机身的占比率。进一步地,电控盒150还包括后置电控盒153,后置电控盒153自顶置电控盒151的后端朝向驱动电机140的后侧倾斜延伸。后置电控盒153自上向下伸入到驱动电机140和背板111之间的空间内,以与上述顶置电控盒151和前置电控盒152三者配合大致成倒“凹”字形,从而使得此三者配合呈半包围状包围驱动电机140,充分利用驱动电机140和背板111之间的空间,进一步有效提高空调壁挂机100的空间配置率。鉴于换热器120和驱动电机140大致位于同一高度位置,且换热器120的前置换热器121和后置换热器122配合呈半包围状包围贯流风轮130。因此,为了使得空调壁挂机100内部构件排布较为整齐规范,前置电控盒152和前置换热器121齐平,且前置电控盒152沿前置换热器121的延伸方向延伸;后置电控盒153和后置换热器122齐平,且后置电控盒153沿后置换热器122的延伸方向延伸。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控盒150还可以呈弧形设置。其中,电控盒150的前端延伸至驱动电机140和前面板之间;电控盒150的后端延伸至驱动电机140和背板1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在电控盒150的装配过程中,电控盒150有可能会与周围构件(如换热器120、底盘110、驱动电机140安装架、面框或前面板等)发生干涉,影响到装配效率及装配的牢固性。故优选地,电控盒150的上周缘呈切角或倒圆角设置,以防止在电控盒150的上周缘形成凸起的棱角,避免与其他构件发生干涉。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还考虑到传统的空调壁挂机100,其驱动电机140通常采用内转子电机驱动,安装时内转子电机的电机轴141与贯流风轮130连接,内转子置于贯流风轮130外,这样占用安装空间比较大,如此造成室内机整体变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壁挂机100,为提高空调壁挂机100的空间配置率,除了将电控盒150设置在驱动电机140上方之外,还可以对驱动电机140的安装位置进行改进,以减小驱动电机140占用的空间,达到提高空调壁挂机100的空间配置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之目的,可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贯流风轮130的一端沿其轴向凹陷形成电机容置槽(未图示),驱动电机140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电机容置槽内,也就是驱动电机140至少部分容置在贯流风轮130的端部内,从而驱动电机140占用空调壁挂机100的横向空间减小,空调壁挂机100在其端部为驱动电机140预留空间可大大减小,进而适当延长贯流风轮130的长度或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有效提高了出风口相对于机身的占比率。进一步地,驱动电机140优选为外转子电机,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外转子144伸入至贯流风轮130内部,而与贯流风轮130连接。如此设计,可减少了驱动电机140占用空调壁挂机100整机的长度,节省了大量的安装空间。此外,贯流风轮130旋转时,还能给驱动电机140表面进行散热,避免驱动电机140发热温升,提高驱动电机140效率。鉴于所述外转子电机本身,具有优于内转子电机的磁性能及转动惯量,更适合使用于贯流风轮130的驱动,在相同输出转矩要求时,所述外转子电机体积比内转子电机可以做得更小,效率更高。至于所述外转子电机与贯流风轮130连接的具体连接方式,有多种设计方式。在此,例举如下三种;所述外转子电机与贯流风轮130连接方式之一:所述外转子电机包括电机轴141、轴承142、电机定子143、外转子144及电机端盖145;所述外转子144上设有连接圈200,此连接圈200为一钢圈。连接圈200通过过盈配合工艺预先压合在外转子144上,连接圈200与贯流风轮130端面通过紧固件300锁紧固定。所述外转子电机与贯流风轮130连接方式之二: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外转子144上设有橡胶圈400,橡胶圈400上设有连接柱410,贯流风轮130端面上设有供连接柱410穿入固定之连接孔。这样,通过连接柱410与连接孔的配合将橡胶圈400与贯流风轮130端面固定。由于橡胶圈400具有良好的拉伸与收缩性能,贯流风轮130与外转子电机之间采用这种软连接的固定方式,因此具有自动调节平衡及减震功效。所述外转子电机与贯流风轮130连接方式之三:贯流风轮130端面上嵌设固定一固定环500,此固定环500亦为钢圈,固定环500与外转子144过盈配合。这样,即通过固定环500将外转子电机与贯流风轮130固定于一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