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二次过冷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5134发布日期:2019-06-15 00:2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二次过冷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二次过冷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能源供给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问题正成为制约中国完成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节能减排已成为实现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节能与环保是人类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2002年8月26日至9 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了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在该次会议上国际制冷学会发表了《制冷业对于可持续发展和减缓大气变化的承诺》,在此文件中阐明制冷业主要的挑战来自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制冷业影响全球气候变暖80%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些间接的排放部分是由制冷装置运行所需能量的生产引起的。制冷设备所消耗的电能约占机房所消耗电能的40%左右,这表明间接排放的影响是非常严重,提高这些设备的运行效率是空调从业人员的当务之急。

节流前的过冷制冷剂液体,可使单位质量制冷剂的制冷量增大,并可减少节流后产生的闪发气体,使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分配均匀,提高制冷系数,足够的过冷度更是制冷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升制冷效果的带二次过冷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二次过冷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相连的油分离器、与所述油分离器相连的冷凝器及与所述冷凝器相连的过冷器组件,所述第一压缩机出口处设于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压缩机出口处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冷凝器上设有换热段和过冷段;所述过冷器组件包括辅助节流阀、设于所述辅助节流阀一端的第一输液管、设于所述辅助节流阀另一端的第二输液管、与所述第二输液管相通的过冷器及与所述过冷器相连的输气管;经过冷凝器换热段换热后的制冷剂重新进入盘管过冷段,进行再次换热,有效提高冷凝器出口的过冷度;经过冷凝器过冷段过冷后的制冷剂进入过冷器组件,过冷器进口与冷凝器相连,其中一小部分液体经辅助节流阀在过冷器内蒸发而吸收大部分高压液体热量使其过冷,达到再次过冷的作用,过冷液体经主节流元件节流进入室内机蒸发器蒸发;经过二次过冷,增大机组有效过冷度,能增大机组的制冷量,大幅提高机组的能效,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保证了节流装置不会处于两相流工作状态,保证了节流装置的工作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室内机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底部的进风格栅、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制冷蒸发器、设于所述制冷蒸发器上方的加热器、设于所述加热器上方的加湿器及设于所述箱体上部的出风静压箱;通过室内机与室外机的相互配合,实现空调机组的调节控温目的,提升空调机组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节流阀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通过辅助节流阀可在制冷剂进入后使其在过冷器内蒸发而吸收大部分高压液体热量使其过冷,实现制冷剂的再次过冷作用,提升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液管与一节流原件相连,所述节流原件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通过节流原件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便于使制冷器保持在过冷状态下,提升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管上设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一侧设有进气口,另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底部设有集液腔,所述集液腔底部设有出水阀;从室内机回流的制冷剂气体中混杂有少量液体,通过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对制冷器气体进行气液分离,将制冷剂中的液体去除,便于压缩机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确保空调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通过一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壁相连,所述排气管上绕设有分离管,所述进气口通过一导气管与所述分离管入口相通;分离管为螺纹形结构,气液混合物从进气口进入到分离器内后,通过导气管进入到分离管内,气液混合物沿着分离管内壁进行移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对气液进行分离,使液体附着在分离管内壁上;气液混合物在沿着分离管移动时,在分离管的作用下对气液混合物起冷却降温作用,使气液混合物在分离过程中进行初步冷却,便于压缩机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口内设有安装架组件,所述安装架组件上设有滤水网,所述安装架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进气口内;通过安装架组件与进气口的可拆卸配合,便于将滤水网将进气口内取出,提高滤水网对汽水混合物的过滤效果,使滤水网在使用一端时间后便于对其进行更换,提升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应的连接槽;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通过磁力相互连接,通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磁力的作用,便于对滤水网进行拆装,可方便的对滤水网进行更换,提升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通过第二连接杆和连接槽的相互配合,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形成更稳定的配合,避免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在形成连接后发生相对转动,对滤水网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板顶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内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安装板内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与所述第二活动腔相通,所述第三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内;所述第三连接杆底部设有限位杆,所述进气口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配合的限位孔;将安装架组件装入进气口内时,限位杆与限位孔相互配合,对安装架组件起固定作用,使安装架组件与进气口内壁形成固定配合,使滤水网被稳定的固定在进气口内,对气液混合物起到初步的分离作用;通过对第三连接杆的移动可带动限位杆进行移动,从而控制限位杆与限位孔的配合,便于对安装架组件进行拆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活动腔一侧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内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下方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当需要对滤水网进行更换时,往凸块内部按动推杆,使推杆进入到第三活动腔内,推杆推动第三连接杆移动,使第三连接杆带动限位杆移动,从而使限位杆与限位孔脱开配合,使安装架组件与进气口内壁脱开固定配合,便于将安装架组件从进气口内取出,从而可方便的对滤水网进行更换,提升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经过冷凝器换热段换热后的制冷剂重新进入盘管过冷段,进行再次换热,有效提高冷凝器出口的过冷度;经过冷凝器过冷段过冷后的制冷剂进入过冷器组件,过冷器进口与冷凝器相连,其中一小部分液体经辅助节流阀在过冷器内蒸发而吸收大部分高压液体热量使其过冷,达到再次过冷的作用,过冷液体经主节流元件节流进入室内机蒸发器蒸发;经过二次过冷,增大机组有效过冷度,能增大机组的制冷量,大幅提高机组的能效,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保证了节流装置不会处于两相流工作状态,保证了节流装置的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制冷原理说明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凸块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带二次过冷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压缩机11、第二压缩机12、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1和所述第二压缩机12相连的油分离器15、与所述油分离器15相连的冷凝器16及与所述冷凝器16相连的过冷器组件 17,所述第一压缩机11出口处设于第一单向阀13,所述第二压缩机 12出口处设有第二单向阀14,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经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并联后与油分离器进口相连,所述冷凝器16上设有换热段161和过冷段162;所述过冷器组件17包括辅助节流阀18、设于所述辅助节流阀18一端的第一输液管181、设于所述辅助节流阀18另一端的第二输液管182、与所述第二输液管182 相通的过冷器171及与所述过冷器171相连的输气管130,换热段进口163与油分离器出口相连,过冷段进口165与换热段出口164相连,过冷段出口166与过冷器组件进口相连。

所述室内机包括箱体21、设于所述箱体21底部的进风格栅27、设于所述箱体21内的制冷蒸发器25、设于所述制冷蒸发器25上方的加热器24、设于所述加热器24上方的加湿器23及设于所述箱体 21上部的出风静压箱22;进风格栅上设有过滤器26,所述过冷器主管路进口与冷凝器过冷段出口相连,过冷器主管路出口与过滤器相连;节流元件进口与过滤器出口相连,节流元件出口与室内机制冷蒸发器相连;所述室内机进风格栅在机组前下部,位于进风侧,过滤网位于进风格栅后面,制冷蒸发器位于过滤网之后,加热器位于制冷蒸发器上面,加湿器位于加热器上面,送风机位于加湿器之上,出风静压箱位于机组最顶部,出风侧为前面;室内机加湿器采用电极加湿器或其他可调的加湿器。

所述辅助节流阀18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所述第一输液管181与一节流原件120相连,所述节流原件120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经过冷凝器换热段换热后的制冷剂重新进入盘管过冷段,进行再次换热,有效提高冷凝器出口的过冷度;经过冷凝器过冷段过冷后的制冷剂进入过冷器组件,过冷器进口与冷凝器相连,其中一小部分液体经辅助节流阀在过冷器内蒸发而吸收大部分高压液体热量使其过冷,达到再次过冷的作用,过冷液体经主节流元件节流进入室内机蒸发器蒸发;经过二次过冷,增大机组有效过冷度,能增大机组的制冷量,大幅提高机组的能效,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保证了节流装置不会处于两相流工作状态,保证了节流装置的工作稳定。

所述第一压缩机11的进气管上设有气液分离器19,气液分离器出口分成两路分别与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吸气口相连,输气管一端与过冷器辅助管路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进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19一侧设有进气口192,另一侧设有出气口193,所述气液分离器19底部设有集液腔199,所述集液腔199底部设有出水阀1991;气液分离器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顶盖191,所述可拆卸连接可为卡接;气液分离器底部还设有分水板198,通过气液分离器对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处理,混合物中的水分去除被去除的水分掉落在分离器底部,通过集液腔对液体进行收集,当集液腔内的液体达到一定量后,出水阀自动开启,将集液腔内的液体排出,避免集液腔内的液体过多,提升分开器的可靠性。

所述气液分离器19内设有排气管194,所述排气管194通过一第一连接杆1941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9内壁相连,所述排气管194上绕设有分离管195,所述进气口192通过一导气管197与所述分离管 195入口相通;分离管为螺旋形结构,气液混合物从进气口进入到分离器内后,在导气管的作用下将混合物引入到分离管内,使混合物沿着分离管进行移动,混合物在沿着分离管运动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液体与分离管的内壁相接触,使液体附着在分离管内壁上丧失动力,从分离管内排出的气体进入到排气管内,通过排气管运动到分离器上部,从出气口处排出分离器;分离管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相互混合后从分离管内掉出,掉落至分离器底部的集液腔内,对液体进行收集;通过分离管的螺纹形管道设置,使混合物在沿着分离管运动时对混合物的热量进行吸收,对混合物起到一定程度的降温作用,便于压缩机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

所述进气口192内设有安装架组件196,所述安装架组件196上设有滤水网,所述安装架组件196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进气口192内;滤水网可为吸水树脂材料制成,滤水网为圆形结构,与安装架组件的结构相符;滤水网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架组件上;滤水网被安装在安装架组件上后,将安装架组件装入至进气口内,使混合物进入到分离器内先经过滤水网过滤,对混合物起到初步的分离作用,对混合物中的一部分液体进行去除,提升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所述安装架组件196包括第一安装板1961和第二安装板1962,所述第一安装板196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962均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安装板1961上设有第二连接杆19611,所述第二安装板1962 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9611相对应的连接槽19621;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磁性相吸,滤水网被置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磁力作用对滤水网进行固定;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为圆环形结构,第一安装板的形状与第二安装板的形成相对应,滤水网的直径与第一安装板的孔径相对应;当对滤水网进行安装时,将滤水网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将第二安装板上的连接槽对准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二连接杆,使第二连接杆嵌入到连接槽内,在磁力的作用下,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相互吸引形成配合,从而对滤水网起固定效果,便于对滤水网进行安装;当对滤水网进行更换时,可将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开,从而可方便的将滤水网从安装架组件上取下,便于对滤水网进行更换;通过第二连接杆与连接槽的相互配合,避免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形成配合后发生转动,提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配合效果。

所述第一安装板1961顶部设有凸块1963,所述凸块1963内设有第一活动腔1966,第一活动腔为两组,分别设于凸块内部两侧,所述第一活动腔1966内设有第三连接杆1967,所述第一安装板1961 内设有第二活动腔1968,所述第一活动腔1966与所述第二活动腔 1968相通,所述第三连接杆1967穿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1968内;所述第三连接杆1967底部设有限位杆19671,所述进气口192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杆19671相配合的限位孔,限位孔为凸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活动腔1966一侧设有第三活动腔1965,所述第三活动腔 1965内穿设有推杆1964,所述推杆1964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9651,推杆上设有限位板19641,复位弹簧一端与限位板相接触,另一端与第三活动腔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活动腔1966内设有支撑弹簧 19661,所述支撑弹簧19661下方设有导向杆19662,所述导向杆19662 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1967上。

当滤水网被安装于安装架组件上后,将安装架组件装入到进气口内,使安装架组件嵌入到进气口侧壁上的通孔内,往内推动推杆,使推杆推动第三连接杆往第一活动腔内部运动,在导向杆的作用下使第三连接杆沿着第一活动腔做水平运动,从而使限位杆相互靠近,便于将安装架组件装入到进气口内,当安装架组件进入到进气口内后,松开对推杆的压力,使推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位,第三连接杆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往凸块两侧运动,使两组限位杆相背运动,使限位杆嵌入到限位槽内,与限位槽形成固定配合,从而对安装架组件起到固定效果,提升滤水网在进气口内的固定效果;当对滤水网进行更换时,往凸块内部推动推杆,使推杆往凸块内部运动,使两组限位杆相互靠近,限位杆与限位槽脱开配合,从而可方便的将安装架组件从进气口内取出,便于对安装架上的滤水网进行更换,提升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增加空调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