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室内机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5115发布日期:2019-06-15 00:2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风管室内机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管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风管室内机的出风方向单一,或为向前方向出风,或为向下方向出风。此种出风形式太过单一,无法满足部分用户的特殊需求,不能选择风管室内机的出风方向。

当可以自由选择出风方向时,就可以大大的满足了机组的出风的多样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改进型的风管室内机,该风管室内机包括两个出风口,通过转动蜗壳,可以让蜗壳的出风端选择一个出风口进行出风。

上述的风管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于持续打开的状态,防尘效果差。如果风管室内机的出风口长期闲置,会有大量的灰尘积攒到出风口,影响后续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管室内机及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管室内机的防尘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风管室内机,包括:主壳体,主壳体内形成有空腔,主壳体上开设有与空腔相连的进风口和至少两个出风口;换热器,设置在空腔内并位于进风口处;送风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空腔内并位于出风口处,送风部件的进风端位于空腔内,送风部件的出风端根据送风部件的转动与任意一个出风口相对;第一风口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一个出风口上,并与送风部件通过连动机构连接,送风部件转动至该出风口处时,通过连动机构驱动第一风口挡板打开该出风口,送风部件转动至其他出风口时,通过连动机构驱动第一风口挡板关闭打开该出风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风口挡板可移动地安装在出风口上;连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送风部件上的弧形齿条以及设置在第一风口挡板上的直线齿条,弧形齿条与直线齿条相啮合,送风部件转动时,通过弧形齿条与直线齿条的配合带动第一风口挡板做直线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风口挡板可打开地安装在出风口上,连动机构为连杆,送风部件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第一风口挡板打开或关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风管室内机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送风部件驱动连接或者第一风口挡板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送风部件转动并带动第一风口挡板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直线齿条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直线齿条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出风口为两个,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开设在主壳体的下侧,第二出风口开设在主壳体的上侧,第一风口挡板设置在第一出风口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风管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口挡板,第二风口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上以打开第二出风口或关闭第二出风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风管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第二风口挡板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风口挡板打开或关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风口挡板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具有相靠近以遮挡第二出风口的关闭状态,以及相远离以避让第二出风口的打开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件包括:上齿条,与上挡板相连;下齿条,与下挡板相连;上丝杠,与上齿条相啮合;下丝杠,与下齿条相啮合,下丝杠与上丝杠的螺纹方向相反;驱动齿轮,连接在上丝杠和下丝杠之间,用于带动上丝杠和下丝杠旋转;第二电机,与驱动齿轮驱动连接,用于驱动驱动齿轮旋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口开设在主壳体的底部,第二出风口开设在主壳体的侧部的上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送风部件包括蜗壳和设置在蜗壳内的风叶,蜗壳上设有进风端和出风端,风叶设置在进风端,出风端与出风口相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风管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设置在换热器的下方。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风管室内机,风管室内机为上述的风管室内机。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出风口上设置第一风口挡板,可以在停机时,让第一风口挡板遮挡住出风口避免出风口上积攒过多的灰尘影响后续使用。另外,送风部件与第一风口挡板通过连动机构连动,当送风部件转动至该出风口处时,通过连动机构驱动第一风口挡板打开该出风口;当送风部件转动至其他出风口时,通过连动机构驱动第一风口挡板关闭打开该出风口。这样,就不需要对第一风口挡板再设置额外的驱动机构来驱动其运动,同时送风部件与第一风口挡板连动也可以更为及时和便捷地控制该出风口的开闭。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的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风管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风管室内机的通过第二出风口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风管室内机的通过第一出风口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的实施例,该风管室内机包括主壳体10、换热器20、送风部件30和第一风口挡板40。主壳体10内形成有空腔,主壳体10上开设有与空腔相连的进风口11和至少两个出风口。换热器20设置在空腔内并位于进风口11处,送风部件30可转动地设置在空腔内并位于出风口处,送风部件30的进风端位于空腔内,送风部件30的出风端根据送风部件30的转动与任意一个出风口相对。第一风口挡板40可活动地设置在一个出风口上,并与送风部件30通过连动机构50连接。送风部件30转动至该出风口处时,通过连动机构50驱动第一风口挡板40打开该出风口,送风部件30转动至其他出风口时,通过连动机构50驱动第一风口挡板40关闭打开该出风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出风口上设置第一风口挡板40,可以在停机时,让第一风口挡板40遮挡住出风口避免出风口上积攒过多的灰尘影响后续使用。另外,送风部件30与第一风口挡板40通过连动机构50连动,当送风部件30转动至该出风口处时,通过连动机构50驱动第一风口挡板40打开该出风口;当送风部件30转动至其他出风口时,通过连动机构50驱动第一风口挡板40关闭打开该出风口。这样,就不需要对第一风口挡板40再设置额外的驱动机构来驱动其运动,同时送风部件30与第一风口挡板40连动也可以更为及时和便捷地控制该出风口的开闭。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风口挡板40可移动地安装在出风口上。连动机构50包括设置在送风部件30上的弧形齿条52以及设置在第一风口挡板40上的直线齿条51,弧形齿条52与直线齿条51相啮合。在送风部件30转动时,通过弧形齿条52与直线齿条51的配合带动第一风口挡板40做直线运动。作为其他的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风口挡板40也可以为可打开地安装在出风口上,连动机构50为连杆。当送风部件30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第一风口挡板40打开或关闭。

更为优选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风管室内机包括第一驱动件60,第一驱动件60与送风部件30驱动连接或者第一风口挡板40驱动连接。在使用时,第一驱动件60用于驱动送风部件30转动并带动第一风口挡板40活动。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60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直线齿条51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直线齿条51运动。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驱动件60也可以为电动推杆。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出风口为两个,包括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第一出风口12开设在主壳体10的下侧,第二出风口13开设在主壳体10的上侧,第一风口挡板40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2上。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出风口也可以多于两个。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口12开设在主壳体10的底部,第二出风口13开设在主壳体10的侧部的上侧。

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风管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口挡板70,第二风口挡板70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13上以打开第二出风口13或关闭第二出风口13。这样,在第二出风口13不使用时,也可以通过第二风口挡板70及时关闭,避免第二出风口13上积攒灰尘。在风管室内机停止使用时,将两个出风口同时关闭,避免粉尘或其他异物通过出风口进入机组内部。

如图3所示,风管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驱动件80,第二驱动件80与第二风口挡板7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风口挡板70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二驱动件80可以更为方便地打开或关闭第二风口挡板70。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第二风口挡板70包括上挡板71和下挡板72,上挡板71和下挡板72具有相靠近以遮挡第二出风口13的关闭状态,以及相远离以避让第二出风口13的打开状态。如图3所示,对应于该第二风口挡板70结构,第二驱动件80包括上齿条81、下齿条82、上丝杠83、下丝杠84、驱动齿轮85和第二电机86。上齿条81与上挡板71相连,下齿条82与下挡板72相连。上丝杠83与上齿条81相啮合,下丝杠84与下齿条82相啮合,下丝杠84与上丝杠83的螺纹方向相反。驱动齿轮85连接在上丝杠83和下丝杠84之间,用于带动上丝杠83和下丝杠84旋转。第二电机86与驱动齿轮85驱动连接,用于驱动驱动齿轮85旋转。在使用时,第二电机86驱动驱动齿轮85旋转,驱动齿轮85带动上丝杠83与下丝杠84同时旋转,进而带动上齿条81和下齿条82相靠近或相远离,进而实现上挡板71和下挡板72的相靠近或相远离。

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风口挡板70也可以为一块板状结构,让电动推杆式的第二驱动件80来驱动打开或关闭也是可行的。

如图2所示,送风部件30包括蜗壳31和设置在蜗壳31内的风叶32,蜗壳31上设有进风端和出风端,风叶32设置在进风端,出风端与出风口相对。在使用时,风叶32旋转,从进风端引入气流,再从出风端吹出。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风管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90,接水盘90设置在换热器20的下方。通过接水盘90可以接住换热器20上滴落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露出风管室内机。

采用本实施例的风管室内机,可以实现风管室内机前出风和下出风方式不同出风方式的自由切换。可以实现制冷向前出风,制热向下出风,提高机组使用的舒适性。另外,机组不使用时,关闭出风口可以有效防止粉尘或其他异物通过出风口进入机组内部

对于出风方式,可以根据用户选择实现自由切换:

制冷向前出风、制热向前出风;

制冷向下出风、制热向下出风;

制冷向前出风、制热向下出风;

制冷向下出风、制热先前出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该空调机组包括风管室内机,风管室内机为上述的风管室内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