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无焰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1195发布日期:2019-09-13 21:57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腔无焰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焰燃烧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多腔无焰燃烧炉。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污染导致社会环境问题频发。随着国家环保惩戒力度的加大,无焰燃烧的兴起,让现有制造业看到了新的曙光。

现有的无焰燃烧一般是采用甲醇和触媒进行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在反应过程中,不会释放污染气体,也不会产生火光,整个过程简单快捷,节能环保。但现有的无焰燃烧无法控制燃烧炉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腔无焰燃烧炉,解决传统无焰燃烧炉无法掌控燃烧温度,反应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无焰反应管道,通过启闭无焰反应管道的数量调节炉体内的温度,通过环状体将加热腔分成不同温度区段的温度梯度反应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多腔无焰燃烧炉,包括:

炉体,炉体为筒状结构,炉体顶部设置有排气装置,炉体底部设置有底座,炉体内部为密封腔室,密封腔室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环状体,环状体将密封腔室分成若干加热腔;每个环状体由前隔板、后隔板以及均匀排列在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的多个无焰反应管道构成,每个无焰反应管道内填充有颗粒状金属触媒;炉体底部设置有燃料进气管道,燃料进气管道分别通过启闭阀与每个无焰反应管道相连通;无焰反应管道顶部还与排气装置相连通;炉体顶部设置有气压调节阀。

优选的,每个加热腔内均匀分布多个温度检测装置,能检测不同加热腔内的温度信息,采集不同加热腔内的温度梯度变化,能通过采集到的温度信息调节密封腔室内的温度变化,能通过启闭无焰反应管道加快或减缓热流量传递。

优选的,炉体为双层壳体结构,双层壳体之间还设置有隔热腔,隔热腔内填充有隔热介质,该隔热腔能避免密封腔室内的热量散失,有利于减小无焰燃烧反应的成本,使得燃烧产生的热量堆积反应。

优选的,炉体的外表面涂覆有隔热材料层,该隔热材料层所起到的效果与隔热腔效果一致,能避免密封腔室内的热量散失。

优选的,前隔板和后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介质换热通孔,该介质换热通孔能使密封腔室内的热传导介质通过介质换热通孔直接与无焰反应管道接触,增强了热传导效果。

优选的,前隔板和后隔板为导热金属板。

优选的,炉体底部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该压力检测装置能检测内部的压力情况,避免压力过高出现爆炸风险。

优选的,环状体内设置有多个换热管,换热管为倒U字形结构,换热管入口和换热管出口分别设于炉体底部侧面,换热管与无焰反应管道间隔排列设置,该换热管在使用过程中,能将多余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带出,避免内部热量过高,有利于温度调节。

优选的,前隔板上设置有多个导热翅片,能将无焰反应管道的热量通过导热翅片均匀与热传导介质接触,有利于热量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炉体内设置有环状体,每个环状体均有多个无焰反应管道构成,不仅将炉体内分成多个加热腔,还能通过启闭无焰反应管道的数量调节加热腔内的温度,使得炉体内形成温度梯度反应空间;

(2)在炉体内设置有多个温度检测装置,能对炉体内进行多点温度采集,有利于掌握炉体内的温度梯度变化,并根据温度梯度变化调节无焰燃烧反应;

(3)环状体内设置有多个换热管,能通过换热管将炉体内的热量带出,避免内部热量过高,有利于炉体内的温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环状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示意图;

图中,101-炉体,102-底座,103-无焰反应管道,104-燃料进气管道,105-气压调节阀, 106-排气装置,107-隔热腔,108-环状体,109-前隔板,110-后隔板,111-导热翅片,112- 换热管,113-加热腔,114-温度监测装置,121-第一加热腔,122-第二加热腔,123-第三加热腔,124-第一环状体,125-第二环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一种多腔无焰燃烧炉,请参阅附图1-附图4所示,包括:

炉体101,炉体101为筒状结构,炉体101顶部设置有排气装置106,炉体101底部设置有底座102,炉体101内部为密封腔室,密封腔室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环状体108,环状体108 将密封腔室分成若干加热腔113;每个环状体108由前隔板109、后隔板110以及均匀排列在前隔板109和后隔板110之间的多个无焰反应管道103构成,每个无焰反应管道103内填充有颗粒状金属触媒;炉体101底部设置有燃料进气管道104,燃料进气管道104分别通过启闭阀与每个无焰反应管道103相连通;无焰反应管道103顶部还与排气装置106相连通;炉体101顶部设置有气压调节阀105;每个加热腔113内均匀分布多个温度检测装置114,能检测不同加热腔113内的温度信息,采集不同加热腔113内的温度梯度变化,能通过采集到的温度信息调节密封腔室内的温度变化,能通过启闭无焰反应管道103加快或减缓热流量传递。前隔板109上设置有多个导热翅片111,能将无焰反应管道103的热量通过导热翅片111均匀与热传导介质接触,有利于热量传递。环状体108内设置有多个换热管112,换热管112 为倒U字形结构,换热管112入口和换热管112出口分别设于炉体101底部侧面,换热管112 与无焰反应管道103间隔排列设置,该换热管112在使用过程中,能将多余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带出,避免内部热量过高,有利于温度调节。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方式为:

当在本实施例所述炉体101中进行无焰燃烧反应时,将待加热物品放于加热腔113内。开启与待加热物品相邻的两个无焰反应管道103与燃料进气管道之间的启闭阀,两个无焰反应管道103呈平行对称结构,待加热物品设于两个无焰反应管道103中间,同时开启温度检测装置114,由于本实施例燃料进气管道104采用甲醇和金属触媒进行反应,实时采集无焰反应管道103燃烧时的温度变化,当实时温度值超过预设温度阈值,则开启设于无焰反应管道103一侧的换热管112,换热管112内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作用,由于换热管112内的液体开始流动,换热管112将热交换得到的热量带出炉体101,有利于调节炉体101内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对待加热物品造成影响。

若开启两个无焰反应管道103在预设时间内,炉体101内仍未达到预设温度范围,则再次开启第三个无焰反应管道103,通过增加无焰燃烧反应的数量提高炉体内的温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炉体101为双层壳体结构,双层壳体之间还设置有隔热腔107,隔热腔107内填充有隔热介质,该隔热腔107能避免密封腔室内的热量散失,有利于减小无焰燃烧反应的成本,使得燃烧产生的热量堆积反应,炉体101的外表面涂覆有隔热材料层,该隔热材料层所起到的效果与隔热腔效果一致,能避免密封腔室内的热量散失,前隔板109和后隔板110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介质换热通孔,该介质换热通孔能使密封腔室内的热传导介质通过介质换热通孔直接与无焰反应管道103接触,增强了热传导效果。

本实施例所实现的是多腔室共同启用,使得炉体101内形成温度梯度反应空间。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方式为:

请参阅附图4所示,炉体101内分为第一环状体124和第二环状体125,第一环状体124、第二环状体125将炉体101内的密封空间分成第一加热腔121、第二加热腔122和第三加热腔123。当需要进行梯度化反应时,先开启第一环状体124内的两个无焰反应管道103,由于第一环状体124设于炉体101最中央,第一环状体124上的热量传递是由高温向低温传递,而第一环状体124中间的第一加热腔121受热传递的作用,迅速升温,而第二加热腔122的辐射范围大,温度增加速度比第一加热腔121内慢,第三加热腔123比第二加热腔122更加缓慢,由此形成梯度化反应区间。再次开启第二环状体125内的两个无焰反应管道103,使得第二环状体125向周围进行热传递,使得第二加热腔122分别受第一环状体124和第二环状体125的影响,温度增加效果显著,升温迅速,而第三加热腔123受第二环状体125的影响,比第一加热腔121和第二加热腔122都要升温缓慢,由此形成波浪式温度梯度区间。

在上述环境下,通过增加开启第一环状体124或第二环状体125内的无焰反应管道103,或者开启换热管112调节炉体101内的温度梯度反应区间,使得每个加热腔适合当前热反应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在炉体101内设置有环状体108,每个环状体108均有多个无焰反应管道103 构成,不仅将炉体101内分成多个加热腔113,还能通过启闭无焰反应管道103的数量调节加热腔113内的温度,使得炉体101内形成温度梯度反应空间,在炉体101内设置有多个温度检测装置114,能对炉体101内进行多点温度采集,有利于掌握炉体101内的温度梯度变化,并根据温度梯度变化调节无焰燃烧反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