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7008发布日期:2019-07-13 10:1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水多联系统的空调装置一般包括室外机、风机盘管室内机和采暖器,采暖器一般为地暖式采暖器。这种空调装置能实现夏天利用风机盘管室内机制冷,冬天利用地暖式采暖器制热。具有水多联系统的空调装置在环境空气较为干燥时,例如在冬季制热时,因空气湿度不足舒适性变差,一般需采用专门的加湿器为空气加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可以实现加湿功能,无需采用专门的加湿器为空气加湿。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包括:

室外机;

风机盘管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和位于所述室内机壳体内的风机和盘管;

冷媒循环管路;

水循环管路;

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机通过所述冷媒循环管路连接,与所述盘管通过所述水循环管路连接,所述换热器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和所述水循环管路热交换;

加湿流路,包括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回水管路连接,所述加湿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机壳体连接,所述加湿模块用于将从所述加湿流路的第一端引入所述加湿流路的回水雾化成水雾,所述风机用于将经由所述加湿流路的第二端进入所述室内机壳体内的水雾吹送至所述风机盘管室内机的送风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流路包括过滤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加湿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加湿模块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流路包括储水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流路包括过滤器,所述储水罐设置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加湿模块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流路包括加湿流路控制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流路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加湿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加湿模块之间,所述加湿流路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过滤器和所述加湿流路的第一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装置包括采暖器,所述采暖器与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水循环管路连接。

所述空调装置包括:

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风机盘管室内机的送风空间的湿度;

控制装置,与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加湿模块和所述风机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为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控制所述加湿模块和所述风机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循环管路包括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所述加湿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回水管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装置包括多个风机盘管室内机,所述加湿流路包括与所述多个风机盘管室内机对应设置的多个输出支路,各所述输出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加湿模块的出口连接,所述加湿流路的第二端包括各所述输出支路的第二端,各所述输出支路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风机盘管室内机连接。

基于本公开提供的空调装置,由于设置了加湿流路,在空气干燥的时候,可以打开加湿模块,利用空调装置的回水管路的回水产生水雾,同时利用风机盘管室内机的风机将加湿模块产生的水雾吹送至风机盘管室内机的送风空间,加湿模块与风机盘管室内机的风机联动实现加湿,实现相应空间内空气的湿度调节,无需设置专门的加湿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发明人已知的空调装置的原理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图1为一种发明人已知的具有水多联系统的空调装置。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包括室外机10、换热器20、风机盘管室内机50、采暖器60、冷媒循环管路和水循环管路等。

风机盘管室内机50包括室内机壳体和位于室内机壳体内的风机和盘管。

冷媒循环管路包括从室外机10至换热器20流通冷媒的第一冷媒管路70和从换热器20至室外机10流通冷媒的第二冷媒管路80。

水循环管路包括供水管路30和回水管路40。

换热器20与室外机10通过冷媒循环管路的第一冷媒管路70和第二冷媒管路80连接,与盘管通过水循环管路的供水管路30和回水管路40连接。换热器20用于冷媒循环管路和水循环管路热交换。换热器20例如为板式换热器。

风机盘管室内机50和采暖器60的数量为多个。

供水管路30包括为风机盘管室内机50供水的第一供水支路31和为采暖器60供水的第二供水支路32。第一供水支路31和第二供水支路32与供水干路之间通过第一三通33连接。第一供水支路31上设置有第一供水阀34。第一供水支路31包括与多个风机盘管室内机50对应设置的多个盘管供水路311。第二供水支路32包括供水联箱36和与多个采暖器60对应设置的多个采暖器供水路321。第二供水支路32上设置有第二供水阀35。采暖器供水路321的两端分别边供水联箱36和对应的采暖器60连接。各采暖器供水路321上设置有一采暖器供水控制阀322。

回水管路40具有供风机盘管室内机50回水的第一回水支路41和供采暖器60回水的第二回水支路42。第一回水支路41和第二回水支路42与回水干路之间通过第二三通43连接。第一回水支路41包括与多个盘管对应设置的多个盘管回水路411,各盘管回水路411上设置有盘管回水控制阀412。第二回水支路42包括回水联箱44和与多个采暖器60对应设置的多个采暖器回水路421。采暖器回水路421的两端分别连接回水联箱44和对应的采暖器60。

该空调装置在环境空气较为干燥时,或者在冬季制热时,因空气湿度不足舒适性变差。为解决该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实现加湿功能的空调装置。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原理图。

如图2所示,该空调装置包括室外机10、风机盘管室内机50、冷媒循环管路、水循环管路、换热器20和加湿流路90。

风机盘管室内机50包括室内机壳体和位于室内机壳体内的风机和盘管。水循环管路包括供水管路30和回水管路40。换热器20与室外机10通过冷媒循环管路连接,与盘管通过供水管路30和回水管路40连接,换热器20用于冷媒循环管路和水循环管路热交换。

如图2所示,加湿流路90包括加湿模块95,加湿流路90的第一端与回水管路40连接,加湿流路90的第二端与室内机壳体连接,加湿模块95用于将从加湿流路90的第一端引入加湿流路90的回水雾化成水雾,风机用于将经由加湿流路90的第二端进入室内机壳体内的水雾吹送至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送风空间。

该空调装置中,由于设置了加湿流路90,在空气干燥的时候,可以打开加湿模块95,利用空调装置的回水管路40的回水产生水雾,同时利用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风机将加湿模块产生的水雾吹送至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送风空间,加湿模块95与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风机联动实现加湿,实现相应空间内空气的湿度调节,无需设置专门的加湿器。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流路90包括过滤器93。过滤器93可以设置于加湿流路90的第一端与加湿模块95之间。设置过滤器93可以过滤掉回水中的杂质,使加湿模块产生的水雾更加清洁。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流路90包括储水罐94。储水罐94可以设置于过滤器93与加湿模块95之间。设置储水罐94可以对用于加湿的回水量进行调节,利于保证加湿用回水的水量充足。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流路90包括用于控制加湿流路90流通的回水量的加湿流路控制阀92。加湿流路控制阀92可以设置于过滤器93和加湿流路90的第一端之间。设置加湿流路控制阀92利于调节加湿用水量。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装置包括采暖器60,采暖器60与换热器20通过供水管路30和回水管路40连接。对于设置有采暖器60的空调装置而言,在利用采暖器60进行采暖时,空气因采暖更易干燥,因此,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利于在采暖的同时实现空气加湿,供暖时可以兼顾温度湿度两个维度的舒适性,有效解决冬季“干热”导致的舒适性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装置包括湿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送风空间的湿度。控制装置与湿度传感器、加湿模块95和风机信号连接,控制装置被设置为根据湿度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控制加湿模块95和风机动作。设置湿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湿度传感器测得的环境湿度自动调节空气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公开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装置包括多个风机盘管室内机50,加湿流路90包括与多个风机盘管室内机50对应设置的多个输出支路911,各输出支路911的第一端与加湿模块95的出口连接,加湿流路90的第二端包括各输出支路911的第二端,各输出支路911的第二端与对应的风机盘管室内机50连接。该设置可以采用统一的加湿模块95、过滤器93以及储水罐94实现各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送风空间的湿度调节。

如图2所示,加湿流路90中,加湿流路控制阀92、过滤器93、储水罐94和加湿模块95通过加湿管路91依次串接,在加湿模块95的下游加湿管路91具有多个输出支路911,各输出支路911的第二端通至各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室内机壳体内。

图2中还示出了设置于第一冷媒管路70上的节流阀71。

除加湿流路90及其相关部分和节流阀71外,图2中未描述的部分均可以参照与图1对应的相关描述。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利用回水管路40内的回水为加湿流路90提供加湿用水,通过过滤器93过滤回水形成净水,把过滤后的净水存储到储水罐94内,加湿模块95采用超声波加湿原理形成水雾,最后通过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风机把湿空气吹入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送风空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在温度较高时,可以利用风机盘管室内机50降低室内温度,在空气干燥时,例如在冬季采用采暖器60采暖时,可以通过加湿流路90和风机盘管室内机50配合实现空气加湿。

需要降低室内温度时,第一供水阀34开启,第二供水阀35关闭,各个风机盘管室内机50对应的盘管回水控制阀412根据用户的温度需求开启或关闭,室外机10通过换热器20为室内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盘管提供冷水,实现各个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送风空间冷却除湿。

在冬季,第一供水阀34关闭,第二供水阀35开启,各个采暖器60对应的采暖器供水控制阀322根据用户需求开启或关闭,室外机10通过换热器20为室内采暖器60提供热水,为采暖器60的采暖空间提供舒适的温度。同时,加湿流路控制阀92开启,经过水过滤器93把一部分回水过滤净化后,储存在蓄水罐94里。控制装置根据设定的湿度要求控制加湿模块95和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风机,当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送风空间湿度不满足要求,加湿模块95启动,风机开启,为风机盘管室内机50的送风空间加湿。湿度要求可以通过空调装置的控制面板输入。控制装置与加湿模块95、风机、湿度传感器信号连接,可实现加湿模块95和风机根据湿度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联动,从而实现智能加湿。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利用水循环管路的回水加湿。利用回水加湿对空调装置供冷或供热时的负荷产生的影响低微。

在未图示的实施例中,本公开的空调装置也可以利用水循环管路的供水加湿,此时,加湿流路90的第一端连接于供水管路30上,例如连接于第一三通33上游的供水管路30上。

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可以实现空调装置加湿集成化,解决具有水多联系统的空调装置的“干热”问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公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