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2409发布日期:2019-08-20 20:2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电机损坏现象偶有发生,一旦电机损坏,售后维修工作将会较大。目前若售后维修更换电机,需要将电机更换完成后再装回去,但现有的电机轴安装需要对准扁位,而在电机的装卸过程中,换热器一侧的空间通常由于换热器管路等影响造成视野受限,在该视野受限的空间内,由于电机与风叶之间的相对位置难以把控,因此将风叶与电机轴扁位对准安装较为困难。此外,电机拆卸时,通常会受到其他部件的影响,例如换热器管路,因此需要拆除换热器才能拆除电机,而换热器拆除工作较复杂,因此进一步加剧的电机拆装的不便,增加了售后维修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方便快捷地实现空调器室内机电机的拆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底座,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包括换热器主体和换热器管路;

风叶,所述风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主体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风叶的一端具有风叶轴孔;

电机一体结构,所述电机一体结构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机一体结构包括电机主体与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具有大端和小端,与所述风叶轴孔配合,所述大端靠近所述电机主体,所述小端为远离电机主体的自由端,其中,所述大端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小端的横截面直径。装配时,电机轴的小端先于大端伸入风机轴孔,此时小端具有一定导向作用,有助于快速将电机轴插入风机轴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一体结构还包括:

电机固定结构,所述电机主体安装于所述电机固定结构内部,所述电机固定结构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电机通过电机固定结构固定在底座上,售后拆卸只需拆除外壳及控制器,然后拆除电机固定结构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后,即可将电机一体拆除。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固定结构包括电机固定座及电机压盖,所述电机主体设置于所述电机压盖与所述电机固定座之间。电机固定结构的包覆所述电机主体的金属结构,从而避免电机的金属结构直接裸露。

进一步的,电机固定结构一侧设置有与电机轴配合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电机轴穿出与风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压盖与所述电机固定座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具有上表面,所述换热器主体位于所述上表面,且所述换热器管路位于所述上表面并大致呈u形,所述u形的开口朝向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门。该u形的开口区域可以形成一开放的预留安装空间,改善了电机与风叶装配时视野受限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一体结构部分伸入所述换热器管路形成的u形的开口空间内。通过设置该开放的u形的开口空间,避免了管路走管对电机安装与拆卸的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方便电机的装配与拆卸;同时通过将部分换热器管路设置于电机一体结构与底座之间,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换热器管路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管路外侧套设有保温套管。由于保温套管材质较软,从而防止了蒸发器管路被压扁。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轴的长度方向的任意横截面为圆形。由于电机轴采用圆柱轴,取消扁位,因此在视野受限的安装空间更容易对准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轴自由端设置斜角结构,能够增大安装导向,加大装配余量。

进一步的,所述风叶的风叶轴孔内包括大孔部及小孔部,其中,所述大孔部靠近所述风叶轴孔开孔位置,所述小孔部远离所述风叶轴孔开孔位置,所述大孔部的孔径与所述大端的横截面直径对应,所述小孔部的孔径与所述小端的横截面直径对应。通过所述风叶轴孔与电机轴的直径配合,能够实现电机的便捷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大端和小端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结构,所述大孔部及小孔部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于安装时相对卡合,形成所述风叶的限位结构。电机轴与风叶限位采用台阶限位,便于定风叶位置,保证风叶与底座风道两侧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风叶还包括紧固螺钉,与所述风叶轴孔的轴向垂直,并穿过所述风叶轴孔结构,用于直接抵住所述电机轴。通过该紧固螺丝可以防止电机轴与风叶相对转动,同时防止电机轴从风叶轴孔中脱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室内机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空调器换热器走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换热器走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机一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机一体结构的固定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机固定座与底座的拆卸示意图;

图7a-7b为常规电机与风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机与风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a-9b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机与风叶装配结构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换热器;2-底座;3-控制器;4-电机一体结构;5-风叶;6-螺钉;7-导风门;101-换热器管路;102-保温套管;103-换热器主体;401-电机主体;402-电机固定座;403-电机压盖;410-电机轴;411-主体电机轴;412-轴上扁位;413-小端;414大端;415-斜角结构;416-电机轴;501-扁位结构;502-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改进了进了电机轴与风叶孔的装配方式,同时改进了电机安装结构,可以实现仅拆除外壳及控制器后即可维修电机,无需拆除换热器。

具体地,本发明空调器包括底座、换热器及电机一体结构及风叶,所述底座为具有容置空间的腔体,其腔体正面上设置有空调器室内机的各个部件,腔体背面用于与壁挂板连接从而将空调器固定于墙体上。其中,换热器主体及换热器管路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正面上;风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主体和所述底座之间的风道内,所述风叶的一端具有风叶轴孔;所述电机一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正面上,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机一体结构包括电机主体与电机轴,所述电机轴所述风叶轴孔配合。其中,电机轴具有横截面直径较大的大端和横截面直径较小的小端。所述大端靠近所述电机主体,所述小端为远离电机主体的自由端。装配时,电机轴的小端先于大端伸入风机轴孔,该种结构不但能方便维修人员把控电机与风叶之间的相对位置,且小端具有一定导向作用,有助于快速将电机轴插入风机轴孔,方便安装。

所述换热器管路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主体一侧,并形成开放的预留安装空间,所述预留安装空间用于提供所述电机一体结构与所述风叶的装配空间。该开放的预留安装空间改善了电机与风叶装配时视野受限的问题,从而可以进一步方便电机的装配与拆卸。

电机一体结构包括电机主体及电机固定结构,所述电机主体安装于所述电机固定结构内部,所述电机固定结构包覆所述电机主体的金属结构,并与所述底座的正面可拆卸连接。由于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在底座上,售后拆卸时只需拆除外壳及控制器,然后拆除电机固定结构与底座连接结构后,即可将电机一体拆除。电机固定结构包覆所述电机主体的金属结构,从而避免电机的金属结构直接裸露。

进一步的,电机固定结构可以包括电机固定座及电机压盖,所述电机压盖与所述电机固定座可拆卸连接,安装时先将电机主体设置在电机固定座上,然后将电机压盖连接在电机固定座上,从而电机主体能够容置于电机固定座与电机压盖形成的容置空间中。所述电机固定座上设置有电机主体的固定卡位,该固定卡位可以为卡扣结构或螺栓固定结构,用于对电机主体进行限位。电机固定座一侧设置有与电机轴配合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电机轴穿出与风叶连接。通过所述电机固定座将设置于所述电机一体结构与所述底座之间的换热器管路与底座压紧固定。

此外,为解决现有电机轴与风叶难以对齐装配问题,本发明的电机轴与风叶孔采用圆孔配合方式,只需将孔大概对齐即可装配,无需再次对准扁位。通过设置所述电机轴的长度方向的任意横截面为圆形,由于电机轴采用圆柱轴,取消扁位,因此在视野受限的安装空间更容易对准安装;同时,电机轴与风叶限位采用台阶限位,便于定风叶位置,保证风叶与底座风道两侧的距离。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室内机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室内机安装结构包括换热器1,底座2,控制器3,电机一体结构4,以及风叶5。安装时,所述风叶5先安装于所述底座2上,所述换热器1再安装于底座2上,之后安装电机一体结构4,并将风叶3与所述电机一体结构4中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最后安装控制器3。

现有换热器管路走管结构较为复杂。图2为现有空调器换热器走管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目前换热器安装的普遍方式都需要将底座立起来,然后管路从底座背面走管,当空调器内机机身较长时,就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生产效率较低。

而本实施例中,换热器不需要从底座2背面走管。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换热器走管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换热器1放置在底座2上,换热器管路101设置于底座2的正面,即朝向换热器主体103换热器的一面,不需要穿至底座2背面。由于该种设置,使得本实施例的电机安装时需底座2平放后将换热器1放置在底座2上即可。所述换热器管路101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03一侧,并形成开放的预留安装空间,所述预留安装空间是用于提供所述电机一体结构与所述风叶的装配空间。通过设置该开放的预留安装空间,避免了管路走管对电机安装与拆卸的影响,同时改善了电机与风叶装配时视野受限的问题,从而可以进一步方便电机的装配与拆卸。

具体地,请再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管路101呈u形,所述u形换热器管路101u形的一条边设置于电机一体结构4与底座之间,u形的另一条边连接至换热器1远离底座2的一侧,u形开口方向朝向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门7。由于整个u形的换热器管路101均位于底座的正面,因此安装时无需再将底座立起来,只需将底座放在地上,再将换热器放置于底座上即可完成安装,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另一方面,风叶5设置于u形开口的左侧,电机一体结构4部分伸入所述换热器管路101形成的u形的开口空间内,电机一体结构4可以穿过该u形开口与风叶5进行装配或拆卸。由于所述换热器管路101走管方式简单,且走管不影响电机一体结构4的装配,可以方便电机一体结构4独立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管路101设置于换热器1靠近底座2一侧的部分可以通过后续电机一体结构4的装配进行固定。所述换热器管路101位于换热器1靠近底座2一侧的部分通过电机一体结构4压住;换热器管路101外部设置有保温套管102,通过将电机一体结构4与管路保温套管203过盈配合来实现对换热器管路101的压紧。由于保温套管102材料较软,故不会出现管路压扁情况,从而能够较好地固定换热器管路101及换热器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机一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机一体结构4包括电机主体401,电机固定座402,电机压盖403。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固定座402上设置有电机主体401的固定卡位,且其一侧设置有供电机轴410穿出的开口;所述电机压盖403呈倒u字形,其u字形开口大小与所述电机主体401相适应。在所述电机主体401放置于电机固定座402上的固定卡位后,电机轴410由电机固定座402或电机压盖403一侧的开口穿出,通过电机固定座402和电机压盖403将电机主体401抱紧固定,其固定方式可为螺钉或卡扣型式。

当电机一体结构4与所述底座2安装时,所述电机固定座402与底座2相对固定,同时用于压紧位于换热器1靠近底座2一侧的换热器管路101。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固定座402与底座2采用螺钉或卡扣连接。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机一体结构的固定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机固定座402设置于底座2上,并与底座2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机固定座与底座的拆卸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需要拆除电机时,只需将电机固定座402和底座2之间的紧固螺钉或卡扣去除,再去除风叶5与电机一体结构4之间的紧固螺钉,电机就可以整体拆卸(在控制器3已拆除的前提下)。

目前电机的装卸过程中,由于需要将风叶与电机轴扁位对准进行组装,而电机与风叶之间的相对位置难以把控,因此换热器一侧视野受限的空间内实现安装较为困难。图7a-7b为现有电机与风叶配合结构示意图。现有的电机为电机轴416带扁位,所谓扁位即是圆柱电机轴416上切出一段平面,电机轴416由主体电机轴411及轴上扁位412组成;风叶5上对应设计扁位结构501。此种电机与风叶固定时,就需保证电机扁位与风叶扁位对齐,即扁位需要面朝风叶的螺钉502的位置,否则无法安装。但当售后维修时,机子挂在墙壁上,视野受换热器影响,无法精确对准扁位,装配很费时,影响效率。且电机轴416与风叶5无限位结构,风叶5的装配位置无法确定。

本实施例中,对该风叶与电机轴的安装结构进行了改进。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机与风叶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电机轴410靠近电机主体的一端设置为大端414,远离电机主体的自由端设置为小端413,所述大端414与小端413形成台阶结构,装配时,电机轴的小端413先于大端414伸入风机轴孔,此时小端413具有一定导向作用,有助于快速将电机轴410插入风机轴孔;同时,台阶结构能够进行限位,方便电机轴410与所述风叶5的定位。

风叶轴孔内也相对应电机轴410的台阶结构设置为大小孔,同步形成台阶;具体的,所述风叶的风叶轴孔内包括大孔部及小孔部,其中,所述大孔部靠近所述风叶轴孔开孔位置,所述小孔部远离所述风叶轴孔开孔位置,所述大孔部的孔径与所述大端的横截面直径对应,所述小孔部的孔径与所述小端的横截面直径对应。电机轴与风叶限位采用台阶限位,便于定风叶位置,保证风叶与底座风道两侧的距离。通过所述风叶轴孔与电机轴的直径配合,能够实现电机的便捷装配。

进一步地,电机轴410取消扁位,对应的风叶扁位也取消,更改为了圆形孔对圆柱轴装配。由此可以保证无需对扁位,只需将电机轴410与风叶轴孔大概对齐即可装配,且电机轴410末端增加斜角结构415,增大导向,加大装配余量。

所述风叶5还设置有紧固螺钉6,与所述风叶轴孔的轴向垂直,并穿过所述风叶轴孔结构,用于直接抵住电机轴410,防止电机轴410与风叶5相对转动,同时防止电机轴401从风叶轴孔中脱出。通过该紧固螺丝6可以进一步保证风叶与电机轴的相对固定。

图9a-9b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机与风叶装配结构过程示意图。如图9a-9b所示,当电机与风叶5装配时,首先电机从右侧装入,将电机轴410装入风叶轴孔内,然后风叶向右移动,当两处台阶相碰时,风叶5就无法再移动了,此时再紧固螺钉6;此种台阶限位结构可有效保证风叶5相对风道位置,结合电机轴410去扁位结构,可解决售后电机难装问题。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