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173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位于风道内,导风板打开后,对气流会造成较大的风阻,影响出风量,且会产生噪音,且送风距离不远,导致送风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道,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风道内;和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且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完全转动至所述出风口的外侧。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风道内,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第一导风板转动,且第一导风板能够完全转动至出风口的外侧,与第一导风板完全位于风道内或第一导风板只有部分能够伸出至出风口外相比,一方面,减小了第一导风板位于风道内对气流产生的风阻,从而增大了送风风量且减小了送风噪音,另一个方面第一导风板完全伸出风道起到了延长风道的作用,增大了送风距离,提高了空调器送风的舒适性。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至少部分能够转动至所述出风口的外侧,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对设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相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

在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二导风板的一端能够转动的安装在壳体上,第二导风板打开状态下,第二导风板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出至出风口的外侧,通过将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相对设置,使得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配合,起到了延长风道的作用,且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能够控制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打开方向及出风口的开启大小,从而有效的实现改变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作用,且增大了送风距离,改善了送风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安装在所述风道的上侧壁上;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所述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

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安装在风道的上侧壁上,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位于壳体的外侧,且位于出风口的下方,实现了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相对设置,实现了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配合改变出风方向和改善送风效果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二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的外表面与壳体外壁面平滑过渡,第二导风板处于开启状态时位于出风口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同向转动,且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的距离相等。

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同步工作,使得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平行摆动,控制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的距离不变,即第一导风板向上摆动时,第二导风板也向上摆动,或者,第一导风板向下摆动时,第二导风板也向下摆动,从而改变出风口的方向并实现良好的导风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接的主动齿轮及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导风板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风道的侧壁的内壁面上,一方面使得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的配合能够完全改变整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对气流的导向作用增强,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打开或处于摆动状态时,能够减小对气流的阻力,减小送风噪音。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上连接有一个弯臂,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一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弯臂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所述弯臂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或者,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上连接有多个弯臂,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且至少一个所述弯臂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所述弯臂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第一导风板上连接有一个弯臂,弯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和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一驱动装置通过弯臂带动第一导风板转动,通过设置弯臂,并通过合理设置弯臂的尺寸,在第一导风板打开的情况下,可将第一导风板完全伸出至出风口外侧。或者,第一导风板上连接有多个弯臂,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装置,多个弯臂中的至少一个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一驱动装置,增强第一导风板转动的平稳性,优选地,多个弯臂均匀的设置在第一导风板上,当有多个第一驱动装置时,多个第一驱动装置应同步运动,保证第一导风板各处的摆动或打开幅度相同。

优选地,弯臂呈U型。通过设置弯臂可以极大增大第一导风板的摆动幅度,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弯臂转动时,第一导风板沿圆弧曲线轨迹运动,运动距离更远,使得送风更加自然,增强了送风的舒适性。

优选地,弯臂与第一导风板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弯臂与第一导风板分别成型后,再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风道的侧壁的内壁面向远离所述风道中心的方向凹陷形成避让缺口,所述弯臂位于所述避让缺口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伸出或缩回所述避让缺口。

风道的侧壁的内壁面向外凹陷形成避让缺口,在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弯臂能够伸出或缩回避让缺口,从而带动第一导风板转动导风,避免弯臂转动过程中与风道的侧壁的内壁面之间干涉。

优选地,所述弯臂上设有转轴,所述风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转轴相适配的轴孔,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轴孔内,且所述弯臂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绕所述转轴转动。

弯臂上设有转轴,风道的侧壁上设有轴孔,转轴插入轴孔内,实现弯臂及第一导风板在风道的侧壁上的安装,优选地,轴孔开设在避让缺口的侧壁上;转轴与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带动转轴相对于轴孔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导风板转动导风。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弯臂固定连接。

弯臂的转轴上设有扁孔,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直接与扁孔配合,实现第一电机与弯臂的固定连接,从而带动弯臂转动。优选地,第一电机和转轴位于轴孔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安装在所述风道内靠近所述出风口处,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能够转动至所述出风口的外侧,即第一导风板能够完全伸出出风口。

至于第二导风板转动的实现方式,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接的主动齿轮及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相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局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局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局部再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G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H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I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导风板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导风板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第四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K-K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P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第二导风板处于摆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导风板与第二驱动装置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中图22中第二导风板与第二驱动装置去掉盒盖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空调器室内机,1壳体,11风道,12出风口,13避让缺口,14轴孔,15安装部,2第一导风板,21弯臂,211转轴,3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导风板,5齿条,51导轨槽,7齿轮盒,71盒体,711限位柱,712限位凸起,72盒盖,73限位槽,9主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如图1、图3、图4、图19和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第一导风板2和第一驱动装置3。壳体1内设置有风道11,且壳体1上设有与风道11相连通的出风口12;第一导风板2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风道11内;第一驱动装置3与第一导风板2相连接,以带动第一导风板2转动,且第一导风板2能够完全转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第一导风板2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风道11内,在第一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第一导风板2转动,且第一导风板2能够完全转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与第一导风板2完全位于风道11内或第一导风板2只有部分能够伸出至出风口12外相比,一方面,减小了第一导风板2位于风道11内对气流产生的风阻,从而增大了送风风量且减小了送风噪音,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2完全伸出风道11起到了延长风道11的作用,增大了送风距离,提高了空调器送风的舒适性。

当然,第一导风板2也可以部分的伸出至出风口12外侧。

优选地,如图3至图6、图8至图10、图18和图19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二导风板4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导风板4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上,并能够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第二导风板4至少部分能够转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第二导风板4与第一导风板2相对设置;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导风板4相连接,以带动第二导风板4转动。

在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二导风板4的一端能够转动的安装在壳体1上,第二导风板4打开状态下,第二导风板4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出至出风口12的外侧,通过将第二导风板4与第一导风板2相对设置,使得第二导风板4与第一导风板2配合,起到了延长风道11的作用,且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3和第二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能够控制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4的打开方向及出风口12的开启大小,从而有效的实现改变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的作用,且增大了送风距离,改善了送风效果。

优选地,如图3至图6、图8至图10、图18和图19所示,第一导风板2的一端安装在风道11的上侧壁上;第二导风板4的一端安装在壳体1的外侧,并位于出风口12的下方。

第一导风板2的一端安装在风道11的上侧壁上,第二导风板4的一端位于壳体1的外侧,且位于出风口12的下方,实现了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4的相对设置,实现了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4配合改变出风方向和改善送风效果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二导风板4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4的外表面与壳体1外壁面平滑过渡,第二导风板4处于开启状态时位于出风口12外侧。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4同向转动,且转动过程中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4之间的距离相等。

第一驱动装置3和第二驱动装置同步工作,使得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4平行摆动,控制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4之间的距离不变,即第一导风板2向上摆动时,第二导风板4也向上摆动,或者,第一导风板2向下摆动时,第二导风板4也向下摆动,从而改变出风口12的方向并实现良好的导风效果。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2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风道11的侧壁的内壁面上,一方面使得第一导风板2与第二导风板4的配合能够完全改变整个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对气流的导向作用增强,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2打开或处于摆动状态时,能够减小对气流的阻力,减小送风噪音。

优选地,如图2、图4、图6至图12、图15至图17所示,第一导风板2的一端上连接有一个弯臂21,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一个第一驱动装置3,弯臂21与第一驱动装置3相连接,以使第一驱动装置3通过弯臂21带动第一导风板2转动;或者,第一导风板2的一端上连接有多个弯臂21,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装置3,且至少一个弯臂21分别与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装置3相连接,以使第一驱动装置3通过弯臂21带动第一导风板2转动。

第一导风板2上连接有一个弯臂21,弯臂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风板2的一端和第一驱动装置3相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通过弯臂21带动第一导风板转动,通过设置弯臂21,并通过合理设置弯臂21的尺寸,在第一导风板2打开的情况下,可将第一导风板2完全伸出至出风口12外侧。或者,第一导风板2上连接有多个弯臂21,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装置3,多个弯臂21中的至少一个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一驱动装置3,增强第一导风板2转动的平稳性,优选地,多个弯臂21均匀的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上,当有多个第一驱动装置3时,多个第一驱动装置3应同步运动,保证第一导风板2各处的摆动或打开幅度相同。

优选地,弯臂21呈U型。通过设置弯臂21可以极大增大第一导风板2的摆动幅度,在第一驱动装置3带动弯臂21转动时,第一导风板2沿圆弧曲线轨迹运动,运动距离更远,使得送风更加自然,增强了送风的舒适性。

优选地,弯臂21与第一导风板2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弯臂21与第一导风板2分别成型后,再固定连接。

优选地,如图2、图4、图12至图14所示,风道11的侧壁的内壁面向远离风道11中心的方向凹陷形成避让缺口13,弯臂21位于避让缺口13内,并能够在第一驱动装置3的带动下伸出或缩回避让缺口13。

风道11的侧壁的内壁面向外凹陷形成避让缺口13,在第一驱动装置3的带动下,弯臂21能够伸出或缩回避让缺口13,从而带动第一导风板2转动导风,避免弯臂21转动过程中与风道11的侧壁的内壁面之间干涉。

优选地,如图10至图14所示,弯臂21上设有转轴211,风道11的侧壁上设有与转轴211相适配的轴孔14,转轴211插入轴孔14内,且弯臂21通过转轴211与第一驱动装置3相连接,以使第一导风板2绕转轴211转动。

弯臂21上设有转轴211,风道11的侧壁上设有轴孔14,转轴211插入轴孔14内,实现弯臂21及第一导风板2在风道11的侧壁上的安装,优选地,轴孔14开设在避让缺口13的侧壁上;转轴211与第一驱动装置3相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带动转轴211相对于轴孔1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导风板2转动导风。

优选地,第一驱动装置3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弯臂21固定连接。

弯臂21的转轴211上设有扁孔,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直接与扁孔配合,实现第一电机与弯臂21的固定连接,从而带动弯臂21转动。优选地,第一电机和转轴211位于轴孔14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导风板2的一端安装在风道11内靠近出风口12处,以使第一导风板2的一端能够转动至出风口12的外侧,即第一导风板2能够完全伸出出风口12。

至于第二导风板4转动的实现方式,如图21至图2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相连接的主动齿轮9及与主动齿轮9相啮合的齿条5,齿条5与第二导风板4相连接,以带动第二导风板4转动。

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主动齿轮9和齿条5的齿轮盒7,齿轮盒7固定在壳体1上,齿轮盒7包括盒体71及盖设在盒体71上的盒盖72。

齿轮盒7一方面为主动齿轮9和齿条5的安装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将齿轮盒7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面上,实现了主动齿轮9、齿条5及第二导风板4在壳体1上的安装。

优选地,齿轮盒7位于第二导风板4长度方向的端部,并位于风道11外,防止齿轮盒7对气流造成干扰。

至于齿轮盒7在壳体1内的固定方式,两者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紧固件连接的方式。

优选地,齿轮盒7上设有限位部,齿条5上设有与限位部相配合的限位配合部,以使齿条5能够在伸出齿轮盒7的位置和缩回齿轮盒7的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相配合,实现齿条5在齿轮盒7上的安装,防止齿条5从齿轮盒7中脱出,限制齿条5相对于齿轮盒7往复运动的运动行程,使得齿条5能够在伸出齿轮盒7的位置(打开出风口12的位置)和缩回齿轮盒7的位置(关闭出风口12的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优选地,限位部为盒体71和/或盒盖72的内壁面上设置的限位柱711,限位配合部为齿条5上设置的导轨槽51,限位柱711插入导轨槽51内,以使导轨槽51相对于限位柱711往复运动。

盒体71的内壁面和/或盒盖72的内壁面上设有限位柱711,齿条5上设有与限位柱711相适配的导轨槽51,限位柱711插入导轨槽51内,在齿条5带动第二导风板4转动的过程中,导轨槽51上靠近第二导风板4的一端的槽壁抵接在限位柱711上时,第二导风板4处于完全封盖出风口12的位置处,导轨槽51上远离第二导风板4的一端的槽壁抵接在限位柱711上时,第二导风板4打开出风口12,且打开程度最大,从而通过限位柱711与导轨槽51的配合,使得齿条5相对于齿轮盒7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导风板4转动导风。同时,限位柱711与导轨槽51的配合还能对齿条5相对于齿轮盒7的往复运动起到导向作用,增强齿条5相对于齿轮盒7运动的平稳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盒体71的内壁面上设有限位柱711,盒盖72上设有限位孔,齿条5上开设有导轨槽51,限位柱711依次穿过导轨槽51和限位孔。

或者,限位部为盒体71和/或盒盖72的内壁面上设置的导轨槽51,限位配合部为齿条5上设置的限位柱711,限位柱711插入导轨槽51内,以使限位柱711沿导轨槽51往复运动。

也可以在盒体71的内壁面和/或盒盖72的内壁面上开设导轨槽51,齿条5上设有限位柱711,限位柱711插入导轨槽51内,一方面对齿条5相对于齿轮盒7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另一方面,限制齿条5相对于齿轮盒7运动的最大位移。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限位柱711位于盒体71和/或盒盖72上靠近出风口12的一端;或者,限位柱711位于齿条5上远离第二导风板4的一端。

当限位柱711位于盒体71的内壁面和/或盒盖72的内壁面上时,齿条5上的导轨槽51远离第二导风板4的一端的槽壁抵接在限位柱711上时,出风口12的打开程度,限位柱711靠近出风口12的一端设置,在要求第二导风板4的打开行程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齿条5的长度;当限位柱711位于齿条5上时,限位柱711沿导轨槽51运动并抵接在导轨槽51上靠近出风口12的一端的槽壁时,出风口12的打开程度最大,将限位柱711设置在齿条5上远离第二导风板4的一端,在要求第二导风板4的打开行程相同的情况下,同样能够较小齿条5的尺寸。

优选地,可以设置多个限位柱711及导轨槽51。

优选地,盒体71和/或盒盖72的内壁面上设有限位凸起712,齿条5沿限位凸起712往复运动。

盒体71的内壁面和/或盒盖72的内壁面上设有限位凸起712,限位凸起712之间形成限位槽73,齿条5沿限位凸起712往复运动,限位凸起712对齿条5限位和导向的同时,还能避免齿条5与齿轮盒7的内壁面直接接触,减小齿条5与齿轮盒7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盒体71的内壁面和盒盖72的内壁面上均设有限位凸起712,且盒体71上的限位凸起712与盒盖72上的限位凸起712相对设置,齿条5在盒体71上的限位凸起712和盒盖72上的限位凸起712之间往复运动。导轨槽51设置在齿条5上时,导轨槽51的形状与限位槽73的形状相适配。

或者,齿条5上设有限位凸起712,限位凸起712沿盒体71和/或盒盖72的内壁面往复运动。

也可以在齿条5上设置限位凸起712,齿条5相对于齿轮盒7做往复运动时,限位凸起712沿齿轮盒7往复运动,对齿条5的运动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同时避免齿条5直接接触齿轮盒7的内壁面造成的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大的情况。优选地,齿条5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凸起712,两侧的限位凸起712分别抵接在盒体71的内壁面和盒盖72的内壁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电机固定在齿轮盒7上,且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主动齿轮9固定连接。

第二电机固定齿轮盒7上,并位于齿轮盒7的外侧,且主动齿轮9上开设有扁孔,用于直接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连接,进一步简化了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

优选地,齿条5为弧形齿条5。

通过主动齿轮9与弧形齿条5的配合,可以带动第二导风板4相对于壳体1转动导风。

优选地,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多个第二驱动装置,例如包括两个第二驱动装置,且两个第二驱动装置位于第二导风板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控制两个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二电机同步转动,实现第二导风板4的摆动导风。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壳体1的外壁面向内凹陷形成安装部15,第二导风板4的一端位于安装部15内,且第二导风板4的转动轴线与安装部15的上壁面之间的距离为1mm~10mm。

第二导风板4的转动轴线到安装部15的上壁面之间的距离为1mm~10mm,既能防止两者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的两者之间漏风,又能避免两者之间距离过小,使得壳体1的外壁面对第二导风板4的转动造成干涉。

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4的转动中心分别如图20中Q和S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100,在第一驱动装置3的带动下,第一导风板2能够完全伸出至出风口12的外侧,减小了第一导风板2位于风道11内对气流产生的风阻,从而增大了送风风量且减小了送风噪音,另一个方面起到了延长风道11的作用,增大了送风距离,提高了空调器送风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