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瓶生产余热节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7626发布日期:2021-05-04 11:2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瓶生产余热节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工热处理设备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钢瓶生产余热节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往往为了避免浪费,常采用装置进行回收,但是,现有的装置在钢瓶生产的热处理过程中无法利用余热和生产热量帮助喷码后的钢瓶进行烘干,且仅仅利用水罐对为进行处理的余热气体进行收集,加热后的水质量差,导致实用性与利用性变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钢瓶生产余热节能回收装置,包括热处理上料履带,所述热处理上料履带的顶端焊接有多个上料支持架,所述热处理上料履带的一端固定有钢瓶热处理结构,所述钢瓶热处理结构包括高温处理箱、定位延伸台、电点火操作箱和导热筋,所述高温处理箱的一侧焊接有定位延伸台,所述定位延伸台的顶端固定有电点火操作箱,所述高温处理箱顶端的内部固定有导热筋,所述高温处理箱的顶端固定有热能烘干结构,所述热能烘干结构的外侧固定有气泵,所述气泵的两侧均插接有抽气导管,所述气泵的顶端插接有第一气体输送管,所述第一气体输送管的一端连接有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所述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包括密闭过滤箱、颗粒滤板和有机物滤板,所述密闭过滤箱的内部从前到后依次固定有颗粒滤板、有机物滤板,所述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的一端连接有热力回收罐结构。

优选的,所述热能烘干结构包括双头传热管、引导风扇、烘烤箱主体、传送带和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底端固定有烘烤箱主体,所述烘烤箱主体的顶端固定有两个双头传热管,所述双头传热管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引导风扇。

优选的,所述热力回收罐结构包括第二气体输送管、储热水罐、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储热水罐的底端固定有微型抽气泵,所述微型抽气泵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气体输送管,所述储热水罐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储热水罐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

优选的,颗粒滤板的内部固定有多个pp棉瓦楞,所述有机物滤板的材质为蜂窝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双头传热管、第一气体输送管、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第二气体输送管和储热水罐的外侧均包覆有气凝胶毡。

优选的,所述导热筋的材质为铍铜,所述导热筋的直径为两厘米。

优选的,所述上料支持架的材质为钨钢,所述上料支持架的顶端最大固定直径为四十厘米。

优选的,所述气泵的型号为2xzf-0.5。

优选的,所述双头传热管的两端均装配有引导风扇,所述引导风扇的引导风力为384m³/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使用时,将多个未热处理的钢瓶装到上料支持架的顶端,使用电点火操作箱将高温处理箱内部点燃,使得高温处理箱可以对钢瓶开始热处理,通过热处理上料履带带动钢瓶进入高温处理箱的内部,此时高温处理箱内部由于热处理时温度极高,该温度通过导热筋传导出高温处理箱,在高温处理箱停止工作时的余热依旧可以保持一定时间下使得导热筋可以持续导热,该热量由双头传热管内部的引导风扇向烘烤箱主体的内部引导,将经过喷码工序的钢瓶通过电机带动的传送带进行传输进过烘烤箱主体的内部,在引导风扇引导的热力下将喷码液烘烤干,使得装置在对钢瓶进行热处理时传导出的热能及加工后的余热进行了引导,从而利用该热能对经过喷码工序的钢瓶进行了低能耗烘干处理;

2、本发明通过通过气泵的带动,利用抽气导管从传递热能的双头传热管内部抽取一部分热量,利用第一气体输送管的传输将抽出的热量传导入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的内部,此时利用气泵的排出增压形成余热气体,该气体在第二气体输送管一端的微型抽气泵利用第二气体输送管的引导下通过密闭过滤箱内部的颗粒滤板与有机物滤板,利用颗粒滤板的材质特性过滤去气体中的颗粒,利用有机物滤板的材质特性过滤去气体中的有机物质,从而使得气体中减少杂质,更加纯粹,再通过第二气体输送管将余热气体传导入储热水罐的内部,从而使得储热水罐内部的水被加热,由于去除了余热气体中的杂质,加热后的水质量得到控制,可以供给产区进行生活使用,大大提高了能源回收利用率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钢瓶热处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热能烘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气体传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处理上料履带;2、上料支持架;3、钢瓶热处理结构;4、高温处理箱;5、定位延伸台;6、电点火操作箱;7、导热筋;8、双头传热管;9、引导风扇;10、烘烤箱主体;11、传送带;12、电机;13、热能烘干结构;14、气泵;15、抽气导管;16、第一气体输送管;17、密闭过滤箱;18、颗粒滤板;19、有机物滤板;20、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21、第二气体输送管;22、储热水罐;23、出水口;24、进水口;25、热力回收罐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6,一种用于钢瓶生产余热节能回收装置,包括热处理上料履带1,热处理上料履带1的顶端焊接有多个上料支持架2,热处理上料履带1的一端固定有钢瓶热处理结构3,钢瓶热处理结构3包括高温处理箱4、定位延伸台5、电点火操作箱6和导热筋7,高温处理箱4的一侧焊接有定位延伸台5,定位延伸台5的顶端固定有电点火操作箱6,高温处理箱4顶端的内部固定有导热筋7,高温处理箱4的顶端固定有热能烘干结构13,热能烘干结构13的外侧固定有气泵14,气泵14的两侧均插接有抽气导管15,气泵14的顶端插接有第一气体输送管16,第一气体输送管16的一端连接有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20,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20包括密闭过滤箱17、颗粒滤板18和有机物滤板19,密闭过滤箱17的内部从前到后依次固定有颗粒滤板18、有机物滤板19,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20的一端连接有热力回收罐结构25。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钢瓶热处理结构3对钢瓶热处理时的温度及结束后的余热进行再次利用,对结束喷码的钢瓶进行码号烘干,热能烘干结构13包括双头传热管8、引导风扇9、烘烤箱主体10、传送带11和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传送带11,传送带11的底端固定有烘烤箱主体10,烘烤箱主体10的顶端固定有两个双头传热管8,双头传热管8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引导风扇9。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利用余热与存储热能,热力回收罐结构25包括第二气体输送管21、储热水罐22、出水口23和进水口24,储热水罐22的底端固定有微型抽气泵,微型抽气泵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气体输送管21,储热水罐22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口24,储热水罐22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23。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过滤掉从热处理装置导出的余热气体中的颗粒与有机物质,提高利用该气体加温后的水的使用安全程度,颗粒滤板18的内部固定有多个pp棉瓦楞,有机物滤板19的材质为蜂窝活性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余热气体在传输与保存的过程中避免热量流失,双头传热管8、第一气体输送管16、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20、第二气体输送管21和储热水罐22的外侧均包覆有气凝胶毡。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导热筋7可以具有较好的热传导能力,导热筋7的材质为铍铜,导热筋7的直径为两厘米。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上料支持架2具有较好的受热不变形的能力,可以长期使用,上料支持架2的材质为钨钢,上料支持架2的顶端最大固定直径为四十厘米。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双头传热管8可以将热量传导,双头传热管8的两端均装配有引导风扇9,引导风扇9的引导风力为384m³/h。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多个未热处理的钢瓶装到上料支持架2的顶端,使用电点火操作箱6将高温处理箱4内部点燃,使得高温处理箱4可以对钢瓶开始热处理,通过热处理上料履带1带动钢瓶进入高温处理箱4的内部,此时高温处理箱4内部由于热处理时温度极高,该温度通过导热筋7传导出高温处理箱4,在高温处理箱4停止工作时的余热依旧可以保持一定时间下使得导热筋7可以持续导热,该热量由双头传热管8内部的引导风扇9向烘烤箱主体10的内部引导,将经过喷码工序的钢瓶通过电机12带动的传送带11进行传输进过烘烤箱主体10的内部,在引导风扇9引导的热力下将喷码液烘烤干,使得装置在对钢瓶进行热处理时传导出的热能及加工后的余热进行了引导,从而利用该热能对经过喷码工序的钢瓶进行了低能耗烘干处理;通过气泵14的带动,利用抽气导管15从传递热能的双头传热管8内部抽取一部分热量,利用第一气体输送管16的传输将抽出的热量传导入余热高温气体过滤结构20的内部,此时利用气泵14的排出增压形成余热气体,该气体在第二气体输送管21一端的微型抽气泵利用第二气体输送管21的引导下通过密闭过滤箱17内部的颗粒滤板18与有机物滤板19,利用颗粒滤板18的材质特性过滤去气体中的颗粒,利用有机物滤板19的材质特性过滤去气体中的有机物质,从而使得气体中减少杂质,更加纯粹,再通过第二气体输送管21将余热气体传导入储热水罐22的内部,从而使得储热水罐22内部的水被加热,由于去除了余热气体中的杂质,加热后的水质量得到控制,可以供给产区进行生活使用,大大提高了能源回收利用率与实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