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暖及烹饪的多功能电磁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4744发布日期:2020-06-17 00:34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采暖及烹饪的多功能电磁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采暖及烹饪的多功能电磁锅炉。



背景技术:

电磁锅炉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加热器,在控制器内由整流电路将50hz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2khz的高频交流电压,传统的电磁锅炉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407516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家用多功能自动控温电磁锅炉,其解决了电磁锅炉易污染的问题,通过自动补水装置的设置,有利于能够保证加热仓内的水位始终保持足够,不会出现干烧的情况,但是其没有解决电磁炉安装以及拆卸不便,不便于电磁炉的快速检修,增加了检修难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采暖及烹饪的多功能电磁锅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采暖及烹饪的多功能电磁锅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磁炉安装以及拆卸不便,不便于电磁炉的快速检修,增加了检修难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采暖及烹饪的多功能电磁锅炉,包括电磁炉、控制开关、显示屏、外壳、位于外壳内上部的安装机构以及位于外壳内的采暖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限位卡块以及双向滚珠丝杆,所述限位卡块固定连接在电磁炉一侧表面,所述限位卡块一端滑动连接在限位卡槽内,所述限位卡槽开设在外壳内一侧表面上部位置,所述双向滚珠丝杆位于凹槽内中部,所述凹槽开设在载板上侧面中部,所述载板焊接固定在外壳内上部,所述双向滚珠丝杆两侧安装第一螺母座以及第二螺母座,所述第一螺母座上侧面上安装第一夹板,所述第二螺母座上侧面上安装第二夹板。

优选的,所述采暖机构包括加热盘以及风机,所述加热盘位于套筒内底部位置,所述套筒安装在外壳内底部位置,所述套筒上侧面安装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外侧面上安装风机,所述导流管两侧对称安装两组输气管,两组所述输气管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导气罩以及第二导气罩,所述第一导气罩与第二导气罩分别与外壳内壁两侧表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电磁炉位于外壳顶部,且电磁炉通过安装机构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位于外壳前端面上侧,所述显示屏位于外壳前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卡块以及限位卡槽均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限位卡块对称安装在电磁炉两侧表面上,两组所述限位卡槽对称开设在外壳内两侧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双向滚珠丝杆一端安装手轮,所述手轮位于外壳一侧表面上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一侧表面以及第二夹板一侧表面均安装防滑橡胶垫,两组所述防滑橡胶垫均通过螺钉与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一侧的载板上镶嵌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上端安装推板,所述电动推杆通过连接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两侧表面上均开设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均焊接固定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加热盘内安装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呈螺旋状排布在加热盘内。

优选的,所述套筒外侧面上开设三组以上进气孔,三组以上所述进气孔等距排布在套筒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限位卡块以及限位卡槽的设计,能够对电磁炉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便于电磁炉的快速安装,通过双向滚珠丝杆、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的设计,能够对电磁炉进行快速夹持,便于对电磁炉进行快速安装,提高了电磁炉的安装效率,同时便于拆卸,便于电磁炉的检修。

(2)通过加热盘以及电磁加热线圈的设计,能够实现加热供暖功能,通过风机、第一导气罩以及第二导气罩的设计,便于将热空气均匀输送至外壳两侧外,提高了取暖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顶部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顶部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底部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磁炉;2、控制开关;3、显示屏;4、外壳;41、加热盘;42、套筒;43、风机;44、第一导气罩;45、导流管;46、第二导气罩;47、透气孔;48、电磁加热线圈;101、限位卡块;102、限位卡槽;103、第一夹板;104、第一螺母座;105、载板;106、双向滚珠丝杆;107、第二螺母座;108-第二夹板;109-电动推杆;110-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采暖及烹饪的多功能电磁锅炉,包括电磁炉1、控制开关2、显示屏3、外壳4、位于外壳4内上部的安装机构以及位于外壳4内的采暖机构,安装机构包括限位卡块101以及双向滚珠丝杆106,限位卡块101固定连接在电磁炉1一侧表面,限位卡块101一端滑动连接在限位卡槽102内,限位卡槽102开设在外壳4内一侧表面上部位置,双向滚珠丝杆106位于凹槽内中部,凹槽开设在载板105上侧面中部,载板105焊接固定在外壳4内上部,双向滚珠丝杆106两侧安装第一螺母座104以及第二螺母座107,第一螺母座104上侧面上安装第一夹板103,第二螺母座107上侧面上安装第二夹板108,便于对电磁炉1进行快速安装,提高了电磁炉1的安装效率,同时便于拆卸,便于电磁炉1的检修。

为了能够扩大取暖范围,提高取暖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采暖机构包括加热盘41以及风机43,加热盘41位于套筒42内底部位置,套筒42安装在外壳4内底部位置,套筒42上侧面安装导流管45,导流管45外侧面上安装风机43,导流管45两侧对称安装两组输气管,两组输气管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导气罩44以及第二导气罩46,第一导气罩44与第二导气罩46分别与外壳4内壁两侧表面贴合。

为了便于控制电磁炉1运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磁炉1位于外壳4顶部,且电磁炉1通过安装机构与外壳4固定连接,控制开关2位于外壳4前端面上侧,显示屏3位于外壳4前侧面上。

为了提高电磁炉1安装时的定位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卡块101以及限位卡槽102均设有两组,两组限位卡块101对称安装在电磁炉1两侧表面上,两组限位卡槽102对称开设在外壳4内两侧表面上。

为了便于控制双向滚珠丝杆106的旋转方向,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双向滚珠丝杆106一端安装手轮,手轮位于外壳4一侧表面上部。

为了提高第一夹板103以及第二夹板108的防滑性能,进而提高电磁炉1夹持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夹板103一侧表面以及第二夹板108一侧表面均安装防滑橡胶垫,两组防滑橡胶垫均通过螺钉与第一夹板103以及第二夹板108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将电磁炉1顶出外壳4,进而便于对电磁炉1进行拆卸,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凹槽一侧的载板105上镶嵌电动推杆109,电动推杆109的活塞杆上端安装推板110,电动推杆109通过连接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为了便于热空气均匀发散至外壳4外,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壳4两侧表面上均开设透气孔47,透气孔47内均焊接固定防尘网。

为了提高加热效率,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加热盘41内安装电磁加热线圈48,电磁加热线圈48呈螺旋状排布在加热盘41内。

为了便于外壳4内的冷空气输送至套筒42内,便于热量的交换,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套筒42外侧面上开设三组以上进气孔,三组以上进气孔等距排布在套筒42上。

本实用新型中电动推杆109的型号为dt5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电磁炉1上的限位卡块101卡入限位卡槽102内,然后向下推动电磁炉1,电磁炉1带动限位卡块101在限位卡槽102内向下移动,当电磁炉1放置在载板105上后,顺时针转动手轮,手轮带动双向滚珠丝杆106在凹槽内顺时针转动,进而第一螺母座104以及第二螺母座107同时向双向滚珠丝杆106中心位置移动,第一螺母座104以及第二螺母座107同时带动第一夹板103以及第二夹板108移动,当第一夹板103以及第二夹板108分别与电磁炉1贴合后,第一夹板103以及第二夹板108将电磁炉1固定在载板105上,当需要检修电磁炉1时,逆时针转动手轮,手轮带动双向滚珠丝杆106逆时针转动,第一螺母座104以及第二螺母座107同时向双向滚珠丝杆106两侧移动,进而第一螺母座104以及第二螺母座107同时带动第一夹板103以及第二夹板108移动,并使第一夹板103以及第二夹板108与电磁炉1分离,然后运行电动推杆109,电动推杆109带动推板110向上移动,推板110将电磁炉1顶起,便于对电磁炉1进行拆卸以及检修,接通电磁加热线圈48的电路,电磁加热线圈48将套筒4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形成热空气,并接通风机43的电路,风机43将热空气输送至导流管45,导流管45将热空气输送至两组输气管,两组输气管将热空气分别通过第一导气罩44以及第二导气罩46输送至外壳4外,便于取暖。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