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0130发布日期:2020-10-23 19: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电站箱体,还包括变电站箱体内设置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变电站箱体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循环气泵,所述第一管道的活动端顺次连接有一级降温凝露装置、二级降温凝露装置,所述一级降温凝露装置与二级降温凝露装置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进水端与第二管道远离一级降温凝露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三通阀的两个出水端分别与二级降温凝露装置、变电站箱体内腔连通,所述二级降温凝露装置上设有出口,所述二级降温凝露装置的出口与变电站箱体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降温冷凝装置包括冷凝箱、干燥管,所述冷凝箱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冷凝箱的进口与第二管道连接,所述冷凝箱的出口与干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干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活动端与变电站箱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冷凝箱内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二管道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干燥管连通,所述冷凝箱内设有冷凝液,所述冷凝箱上方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循环管,两个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均贯穿冷凝箱的上侧,所述干燥管内设有干燥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箱内横向设有多根换热管,多根所述换热管沿纵向分布,所述冷凝箱内纵向相对设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两端密封,多根所述换热管设置在两根分流管之间,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与其同侧的分流管连通,其中一根所述分流管与第二管道连通,另一根所述分流管与干燥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降温凝露装置包括冷凝罐,所述冷凝罐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冷凝罐的进口与第一管道连接,所述冷凝罐内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出口与第二管道连接,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均贯穿冷凝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为螺旋弯管,所述冷凝管为翅片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罐的下方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活动端连接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三通阀为电动阀,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数据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分别与三通阀、循环气泵控制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一级降温凝露装置控制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控制一级降温凝露装置的启停,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二级降温凝露装置控制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控制二级降温凝露装置的启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为51单片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均连接有电动控制阀,其中一个所述电动控制阀连接有水泵,两个所述电动控制阀、水泵、压缩机均与中央处理模块控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罐内腔的下侧为凹形面,所述排水管设置在凹形冷凝管壁的最低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变电站防凝露降温装置,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变电站箱体,还包括变电站箱体内设置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变电站箱体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上设有循环气泵,第一管道的活动端顺次连接有一级降温凝露装置、二级降温凝露装置,一级降温凝露装置与二级降温凝露装置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第二管道上设有三通阀,三通阀的进水端与第二管道远离一级降温凝露装置的一端连接,三通阀的两个出水端分别与二级降温凝露装置、变电站箱体内腔连通,二级降温凝露装置上设有出口,二级降温凝露装置的出口与变电站箱体内腔连通。本发明在有效降温的同时防止凝露的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鸣;穆弘;贾健雄;胡晨;朱宏;靳幸福;朱灿;孙博;薛欢;于晓蕾;刘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安徽众兴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2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