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37378发布日期:2021-04-02 10:1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对房间内部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在对于大多数空调,为保证制冷、制热效果,常将房间封闭,致使房间内的空气流动性差,最后导致房间内的co2等浊气比例增加,致使空气质量变差,这就需要通过新风系统来改善房间空气质量。

目前,空调的新风系统大多为只有引风功能,无将室内浊气排出功能。这种系统虽然可以改善房间空气质量,但效果不是特别大且不能真正地实现房间内部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互换。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系统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的新风系统无将室内浊气排出的功能;

2、现有的新风系统无法真正地实现室内外的空气互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系统无法真正地实现室内外空气互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蜗壳,蜗壳具有风机安装腔和与风机安装腔连通的引风排气口;安装盒,安装盒具有用于与风机安装腔连通的缓冲腔,安装盒上设置有与缓冲腔连通的引风进气口、排风进气口以及排风口;蜗舌,蜗壳具有用于连通引风排气口和风机安装腔的引风通道和用于连通风机安装腔和排风口的排风通道;蜗舌可运动地设置在蜗壳内,以遮挡引风通道或排风通道;引风遮挡板和排风遮挡板,引风遮挡板可运动地设置在引风进气口处,以打开或关闭引风进气口;排风遮挡板可运动地设置在排风进气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排风进气口。

进一步地,新风系统还包括:风叶,风叶安装在风机安装腔内;电机固定板,蜗壳包括绕风叶的周向设置的侧板组件,电机固定板设置在侧板组件的第一侧,以对侧板组件的第一侧进行密封;电机,电机安装在电机固定板上,电机与风叶驱动连接,以驱动风叶转动。

进一步地,新风系统包括:蜗舌支架,蜗舌安装在蜗舌支架上,以在蜗舌支架的带动下转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蜗舌支架驱动连接,以驱动蜗舌支架绕风机安装腔的中心线旋转。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蜗舌支架上设置有传动齿,驱动齿轮与传动齿相啮合。

进一步地,新风系统还包括:过滤部件,过滤部件设置在缓冲腔与风机安装腔之间,以对由缓冲腔进入风机安装腔内的气流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引风遮挡板可翻转地设置在引风进气口处;排风遮挡板可翻转地设置在排风进气口处。

进一步地,安装盒包括:周向侧板和端板,端板设置在周向侧板的一侧,端板和周向侧板围成缓冲腔,周向侧板与端板相对的一侧形成用于与风机安装腔连通的连通开口。

进一步地,引风进气口和排风口设置在端板上;和/或排风进气口设置在周向侧板上。

进一步地,风机安装腔内具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位于引风通道的一侧,第二定位部位于排风通道的一侧;蜗舌具有用于遮挡引风通道的引风遮挡位置和用于遮挡排风通道的排风遮挡位置;其中,当蜗舌处于引风遮挡位置时,蜗舌的蜗舌起端位于第一定位部处,蜗舌的蜗舌终端位于第二定位部处;当蜗舌处于排风遮挡位置时,蜗舌的蜗舌起端位于第二定位部处,蜗舌的蜗舌终端位于第一定位部处。

进一步地,新风系统具有引新风状态和排风状态;当新风系统处于引新风状态时,蜗舌处于遮挡排风通道的位置,引风遮挡板处于打开引风进气口的位置,排风遮挡板处于关闭排风进气口的位置;当新风系统处于排风状态时,蜗舌处于遮挡引风通道的位置,引风遮挡板处于关闭引风进气口的位置,排风遮挡板处于打开排风进气口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为上述的新风系统。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蜗壳具有风机安装腔和与风机安装腔连通的引风排气口,安装盒具有用于与风机安装腔连通的缓冲腔,安装盒上设置有与缓冲腔连通的引风进气口、排风进气口以及排风口,蜗壳具有用于连通引风排气口和风机安装腔的引风通道和用于连通风机安装腔和排风口的排风通道。本发明利用蜗舌可运动地设置在蜗壳内,以遮挡引风通道或排风通道;引风遮挡板可运动地设置在引风进气口处,以打开或关闭引风进气口;排风遮挡板可运动地设置在排风进气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排风进气口,进而在一个蜗壳上实现新风系统的引新风和排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系统无法真正地实现室内外空气互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中蜗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处于引新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处于引新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处于引新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处于排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处于排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处于排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新风系统;100、蜗壳;111、第一定位部;112、第二定位部;200、安装盒;300、蜗舌;600、蜗舌支架;700、驱动组件;800、过滤部件;110、风机安装腔;120、引风排气口;130、引风通道;140、排风通道;210、缓冲腔;220、引风进气口;230、排风进气口;240、排风口;250、周向侧板;260、端板;330、蜗舌起端;340、蜗舌终端;410、引风遮挡板;420、排风遮挡板;510、风叶;520、电机固定板;530、电机;610、传动齿;710、驱动电机;720、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考图1至图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10,包括:蜗壳100,蜗壳100具有风机安装腔110和与风机安装腔110连通的引风排气口120;安装盒200,安装盒200具有用于与风机安装腔110连通的缓冲腔210,安装盒200上设置有与缓冲腔210连通的引风进气口220、排风进气口230以及排风口240;蜗舌300,蜗壳100具有用于连通引风排气口120和风机安装腔110的引风通道130和用于连通风机安装腔110和排风口240的排风通道140;蜗舌300可运动地设置在蜗壳100内,以遮挡引风通道130或排风通道140;引风遮挡板410和排风遮挡板420,引风遮挡板410可运动地设置在引风进气口220处,以打开或关闭引风进气口220;排风遮挡板420可运动地设置在排风进气口230处,以打开或关闭排风进气口230。

本发明利用引风遮挡板410可运动地设置在引风进气口220处,以打开或关闭引风进气口220;排风遮挡板420可运动地设置在排风进气口230处,以打开或关闭排风进气口230,当蜗舌300处于排风遮挡位置时,引风遮挡板410打开引风进气口220,排风遮挡板420关闭排风进气口230时,新风系统10处于引新风状态;当蜗舌300处于引风遮挡位置时,引风遮挡板410关闭引风进气口220,排风遮挡板420打开排风进气口230时,新风系统10处于引新风状态。进而在一个蜗壳100上实现新风系统10的引新风和排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系统10无法真正地实现室内外空气互换的问题。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10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10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新风系统10包括蜗壳100、安装盒200、蜗舌300、引风遮挡板410和排风遮挡板420。

蜗壳100具有风机安装腔110和与风机安装腔110连通的引风排气口120。安装盒200具有用于与风机安装腔110连通的缓冲腔210,安装盒200上设置有与缓冲腔210连通的引风进气口220、排风进气口230以及排风口240。蜗壳100具有用于连通引风排气口120和风机安装腔110的引风通道130和用于连通风机安装腔110和排风口240的排风通道140。蜗舌300可运动地设置在蜗壳100内,以遮挡引风通道130或排风通道140。

引风遮挡板410可运动地设置在引风进气口220处,以打开或关闭引风进气口220。排风遮挡板420可运动地设置在排风进气口230处,以打开或关闭排风进气口230。

参见图1,新风系统10还包括风叶510、电机530固定板520和电机530。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叶510安装在风机安装腔1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00包括绕风叶510的周向设置的侧板组件,电机固定板520设置在侧板组件的第一侧,以对侧板组件的第一侧进行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530安装在电机固定板520上,电机530与风叶510驱动连接,以驱动风叶510转动。共用一个电机530,减少了新风系统10的使用空间。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10中蜗舌支架60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3,新风系统10包括蜗舌支架600和驱动组件7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舌300安装在蜗舌支架600上,以在蜗舌支架600的带动下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700与蜗舌支架600驱动连接,以驱动蜗舌支架600绕风机安装腔110的中心线旋转。

参见图1,驱动组件700包括驱动电机710和驱动齿轮720。驱动齿轮720设置在驱动电机710的输出轴上,蜗舌支架600上设置有传动齿610,驱动齿轮720与传动齿610相啮合。

参见图2,安装盒200包括周向侧板250和端板260。端板260设置在周向侧板250的一侧,端板260和周向侧板250围成缓冲腔210,周向侧板250与端板260相对的一侧形成用于与风机安装腔110连通的连通开口。引风进气口220和排风口240设置在端板260上,和/或排风进气口230设置在周向侧板25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系统10具有引新风状态和排风状态。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10处于引新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10处于引新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10处于引新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至图6,当新风系统10处于引新风状态时,蜗舌300处于遮挡排风通道140的位置,引风遮挡板410处于打开引风进气口220的位置,排风遮挡板420处于关闭排风进气口230的位置。

当新风系统10处于引新风状态时,驱动电机710驱动驱动齿轮720旋转,驱动齿轮720带动蜗舌支架600上的传动齿610运动,进而实现了驱动电机710驱动蜗舌支架600的旋转,以改变位于蜗舌支架600上的蜗舌300的位置改变。此时,蜗舌300的蜗舌起端330位于第二定位部112处,蜗舌300的蜗舌终端340位于第一定位部111处。引风进气口220与排风口240均与室外环境连接,引风排气口120与室内环境连接。打开引风进气口220,关闭排风口240,室外环境中的新风通过引风进气口220进入安装盒200内,在风叶510的带动下,新风经过过滤部件800,再从引风排气口120送入室内环境中,进而实现将室外新风送入室内的功能。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10处于排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10处于排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风系统10处于排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至图9,当新风系统10处于排风状态时,蜗舌300处于遮挡引风通道130的位置,引风遮挡板410处于关闭引风进气口220的位置,排风遮挡板420处于打开排风进气口230的位置。

当新风系统10处于排风状态时,驱动电机710驱动驱动齿轮720旋转,驱动齿轮720带动蜗舌支架600上的传动齿610运动,进而实现了驱动电机710驱动蜗舌支架600的旋转,以改变位于蜗舌支架600上的蜗舌300的位置改变。此时,蜗舌300的蜗舌起端330位于第一定位部111处,蜗舌300的蜗舌终端340位于第二定位部112处。引风进气口220与排风口240均与室外环境连接,排风进气口230与室内环境连接。关闭引风进气口220,打开排风口240,室内环境中的浊气通过排风进气口230进入安装盒200内部,在风叶510的带动下,浊气经过过滤部件800,再从排风口240送入室外环境中,进而实现将室内浊气送入室外的功能。

参见图4和图7,新风系统10还包括过滤部件800。过滤部件800设置在缓冲腔210与风机安装腔110之间,以对由缓冲腔210进入风机安装腔110内的气流进行过滤。

参见图4和图7,引风遮挡板410可翻转地设置在引风进气口220处。

参见图5和图8,排风遮挡板420可翻转地设置在排风进气口230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安装腔110内具有第一定位部111和第二定位部112。第一定位部111位于引风通道130的一侧,第二定位部112位于排风通道140的一侧。蜗舌300具有用于遮挡引风通道130的引风遮挡位置和用于遮挡排风通道140的排风遮挡位置。

参见图6,当蜗舌300处于引风遮挡位置时,蜗舌300的蜗舌起端330位于第一定位部111处,蜗舌300的蜗舌终端340位于第二定位部112处。

参见图9,当蜗舌300处于排风遮挡位置时,蜗舌300的蜗舌起端330位于第二定位部112处,蜗舌300的蜗舌终端340位于第一定位部111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新风系统10,新风系统10为上述实施例的新风系统1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或“另一些实施例”、或“”、或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10,蜗壳100具有风机安装腔110和与风机安装腔110连通的引风排气口120,安装盒200具有用于与风机安装腔110连通的缓冲腔210,安装盒200上设置有与缓冲腔210连通的引风进气口220、排风进气口230以及排风口240,蜗壳100具有用于连通引风排气口120和风机安装腔110的引风通道130和用于连通风机安装腔110和排风口240的排风通道140。本发明利用蜗舌300可运动地设置在蜗壳100内,以遮挡引风通道130或排风通道140;引风遮挡板410可运动地设置在引风进气口220处,以打开或关闭引风进气口220;排风遮挡板420可运动地设置在排风进气口230处,以打开或关闭排风进气口230,进而在一个蜗壳100上实现新风系统10的引新风和排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系统10无法真正地实现室内外空气互换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