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板组件及隔热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5217发布日期:2020-11-20 09:3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隔热板组件及隔热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热板组件及隔热箱体。



背景技术:

被动型空调内部与外部空气压差、温湿度差都比较大,因此对产品的箱体、箱板的结构强度、保温性能、冷桥处理等要求比较高。

在传统的被动型空调都是通过框架焊接加密封板的形式来处理,其不足之处是保温性能与冷桥处理都不是很好,由于内外温差较大,其箱体内外连接件因局部的导热系数变大,热传递能力增加,此时会通过冷热交替而产生水雾,甚至是结露形成冷凝水,而大大降低整体空调的制冷效果与应用功能。同时现有技术也存在箱体安装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板组件及隔热箱体,以改善上述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热板组件,隔热板组件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连接支撑架和隔热层,第二面板与第一面板相对间隔设置,连接支撑架连接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连接支撑架、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围合形成容置槽。连接支撑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连接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错位设置,并在隔热板组件的一端形成拼接部,隔热层填充于容置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限位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限位连接部和第三连接件之间,隔热板组件还包括隔热密封件,隔热密封件设置于限位连接部和第一面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热密封件包括隔热密封主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与隔热密封主体连接;密封主体连接于限位连接部和第一面板之间,第二延伸部嵌入隔热层中;限位连接部设有连接卡槽,第一延伸部卡设于连接卡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面板配合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三连接件与面板配合部之间,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件错位设置,面板配合部与第二面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设有拼接凹槽,拼接凹槽位于第二连接部背离隔热层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撑架还包括连接凸筋,连接凸筋连接于第二连接部背离隔热层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沿第二方向错位设置,且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隔热箱体,隔热箱体包括第一隔热板组件和第二隔热板组件,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均选自如上述的隔热板组件,第一隔热板组件的拼接部与第二隔热板组件的拼接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隔热板组件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隔热板组件的第一连接件相对,第一隔热板组件的第二连接件与第二隔热板组件的第二连接件相对;第一隔热板组件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隔热板组件的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连接骨架,第一隔热板组件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骨架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第二隔热板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骨架之间设有第二隔热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隔热板组件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隔热板组件的第三连接件相对连接,第一隔热板组件的第三连接件与第二隔热板组件的第二连接件相对连接,第一隔热板组件的第一面板与第二隔热板组件的第一连接件相对连接;第一隔热板组件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隔热板组件的第三连接件之间设有第三隔热件,第一隔热板组件的第三连接件与第二隔热板组件的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第四隔热件,第一隔热板组件的第一面板与第二隔热板组件的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第五隔热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板组件和隔热箱体,通过连接支撑架连接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围合形成容置槽,隔热层填充于容置槽内提供隔热作用。而且,连接支撑架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错位设置,并在隔热板组件的一端形成拼接部,此隔热板组件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多个隔热板组件可以相互拼接成隔热箱体,从而实现隔热箱体的模块化组装过程,组装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箱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隔热箱体的第一隔热板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ii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支撑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连接支撑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第一隔热板组件和第二隔热板组件的第一种拼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第一隔热板组件和第二隔热板组件的第二种拼接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大致”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被动式降温是通过对太阳能辐射和热辐射进行有选择、合理的利用,达到降温或减少冷负荷的目的。而被动式空调正是利用被动式降温的原理,通过设置隔热箱体实现箱体内的降温和减少冷负荷,从而减少空调机组运行功耗,实现节能。

但是,被动式空调设置的隔热箱体体内部与外部空气压差、温湿度差都比较大,因此对隔热箱体的结构强度、保温性能、冷桥处理等要求比较高。传统的被动型空调的隔热箱体都是通过框架焊接加密封板的形式来处理,其不足点是保温性能与冷桥处理都不是很好,由于内外温差较大,其箱体内外连接件因局部的导热系数变大,热传递能力增加,此时会通过冷热交替而产生水雾,甚至是结露形成冷凝水,而大大降低整体空调的制冷效果与应用功能,同时现有技术也存在箱体安装难等问题。

为此,发明人针对如何实现对被动型空调的隔热箱体进行隔热保温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发明人的研究至少包括了:如何提高箱体的密封性和保温性;如何使箱体便于组装等等。经过大量、反复的研究,发明人进一步就如何设计一种能够隔热保温并便于组装的隔热板组件及隔热箱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板组件和隔热箱体的方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热箱体10,隔热箱体10包括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可以以第一种拼接方式进行拼接,以形成隔热箱体10的侧板101。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可以以第二种拼接方式进行拼接,以形成隔热箱体10的连接转角102。本实施方式中,隔热箱体10可以包括四个侧板101,四个侧板101相互围合形成腔室103,每个侧板101由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按照第一种拼接方式拼接而成。相邻的两个侧板101由相邻的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按照第二种拼接方式拼接而成,从而形成连接转角102。通过设置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将腔室103内外进行分隔隔热,以提高隔热箱体10的保温性,使隔热箱体10的腔室103内外具有气压差和温湿度差,从而实现腔室103内的降温和减少冷负荷。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拼接成侧板101的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可以为多个,只要连续的按照第一种拼接方式拼接即可。同时在需要转为其他方向的侧板101时,只要将相邻的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按照第二种拼接方式拼接即可形成隔热箱体10的连接转角102。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隔热板组件100或第二隔热板组件200可以直接作为侧板101,只要将相邻的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按照第二种拼接方式拼接即可形成隔热箱体10的连接转角102。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隔热箱体10设计需要,组装成隔热箱体10的部分侧板101可以不是或不包括第一隔热板组件100或第二隔热板组件200。但可以理解的是,隔热箱体10中的四个侧板101均由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形成时,隔热箱体10内的隔热效果达到最佳。

请参阅图2~图5,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包括第一面板110、第二面板130、连接支撑架150和隔热层170。第二面板130与第一面板110相对间隔设置,连接支撑架150连接于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30之间,连接支撑架150、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30围合形成容置槽(图中未示出)。隔热层170填充于容置槽内。其中,通过在容置槽内填充隔热层170,可以加强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隔热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30可以为隔热材料(如铝箔隔热卷材)制成的面板,或两侧镀上隔热涂层的钢材制成的面板。其中,以第一面板110为隔热箱体10朝向腔室103的面板,第二面板130为隔热箱体10背离腔室103的面板,通过设置具有隔热作用的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30,可以实现对隔热箱体10的腔室103内的保温。进一步地,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30沿第一方向d1相对设置,连接支撑架150沿第一方向d1连接于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30之间,并围合形成容置槽。图2种仅绘示了第一隔热板组件100一侧的连接支撑架150。可以理解,为了实现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双侧拼接,在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另一侧也应对应设置连接支撑架150,以形成相应的拼接结构。

如图2所示,连接支撑架150包括第一连接件151、第二连接件153和第三连接件155,第三连接件155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51和第二连接件153之间,第一连接件151和第二连接件153错位设置,并在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一端形成拼接部160。其中,图2所示为第一连接件151、第二连接件153和第三连接件155的横截面示意图,第一连接件151、第二连接件153和第三连接件155相对横截面的垂直长度并未在图中显示出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51和第二连接件153沿第二方向d2错位设置,且第一方向d1垂直于第二方向d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适应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30之间的间隔距离,第一连接件151和第二连接件153在第一方向d1按照一定宽度设置,以便连接支撑架150可以连接间隔在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30之间。此外,第三连接件155沿第二方向d2按照一定宽度设置,以便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51和第二连接件153的第三连接件155在第二方向d2将第一连接件151和第二连接件153间隔开来,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151和第二连接件153沿第二方向d2错位设置。由于第一连接件151和第二连接件153沿d2方向的错位设置,在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一端形成的拼接部160例如是由缺口结构和相对缺口结构形成的凸出结构组合构成。

请结合图2~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151包括第一连接部1511和限位连接部1513,第一连接部1511连接于限位连接部1513和第三连接件155之间。限位连接部1513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511的一端,第一连接部1511连接于所述限位连接部1513和第三连接件155之间。限位连接部1513用于限位连接第一面板110。例如,限位连接部1513可以设有连接卡槽1501,第一面板110可以直接与连接卡槽1501配合连接,也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一面板110和限位连接部1513之间的隔热密封件190进行连接,以加强隔热箱体10的连接稳定性。

第二连接件153包括第二连接部1531和面板配合部1533,第二连接部1531连接于第三连接件155与面板配合部1533之间,第二连接部1531和第一连接件151错位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1531与第一连接部1511在第一方向d1按照一定宽度设置,以便连接支撑架150可以连接于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30之间。第二连接部1531和第一连接部1511沿第二方向d2错位设置,并通过第三连接件155的连接在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一端形成拼接部160。此外,第二连接部1531可以设有拼接凹槽1503,拼接凹槽1503位于第二连接部1531背离隔热层170的一侧。

面板配合部1533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531远离第三连接件155的一端,并与第二面板130连接。面板配合部1533大致为平板状,并与第二面板130平行设置。此外,面板配合部1533可以设有限位凸筋1505。面板配合部1533与第二面板130连接时,限位凸筋1505用于抵接第二面板130,以限制第二面板130与面板配合部1533的连接位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连接支撑架150还可以包括连接凸筋140,连接凸筋14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531背离隔热层170的一侧。在第一隔热板组件100进行拼接时,连接凸筋140可以加强第一隔热板组件100进行拼接时的连接强度,以使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拼接更加稳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双侧拼接,在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另一侧也应对应设置连接支撑架150(图中未示出),以形成相应的拼接结构,例如另一拼接部。两侧的连接支撑架的结构可以为相同结构,也可以为不相同的结构,前述连接支撑架150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各种实施方式均可使用或组合使用,在此不作赘述。

请再次参阅图2,隔热层170位于连接支撑架150、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30围合形成容置槽中。隔热层170可以为聚氨酯、聚苯乙烯等保温材料,隔热层170使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

如前所述,限位连接部1513可以设有连接卡槽1501,第一面板110通过设置于第一面板110和限位连接部1513之间的隔热密封件190进行连接,以加强隔热箱体10的连接稳定性。设置于第一面板110和限位连接部1513之间的隔热密封件190同时还能进一步加强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隔热性能。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隔热板组件100还包括隔热密封件190,隔热密封件190为聚氯乙烯等材质制成的隔热结构,其连接于限位连接部1513和第一面板110之间,以阻隔隔热箱体10内的温度经由连接支撑架150传递到隔热箱体10外,从而造成热传递损失。

进一步地,隔热密封件190包括隔热密封主体191,第一延伸部193和第二延伸部195,第一延伸部193和第二延伸部195与隔热密封主体191连接。密封主体连接于限位连接部1513和第一面板110之间,第二延伸部195嵌入隔热层170中,第一延伸部193卡设于连接卡槽1501中。其中,第一延伸部193卡设于连接卡槽1501中,可以加固隔热密封件190与限位连接部1513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隔热层170包括隔热主体171和隔热连接件173,隔热主体171和隔热连接件173连接,第二延伸部195嵌设于隔热主体171和隔热连接件173之间。进一步地,隔热连接件173连接第二延伸部195和第一面板110之间,以使隔热密封件190与第一面板110的连接更为稳固。隔热连接件173朝向第一面板110的一侧和朝向第二延伸部195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背胶,以便隔热连接件173能够连接第一面板110和第二延伸部195。隔热连接件173可以由聚乙烯材料制成,以在第一面板110和第二延伸部195之间构成隔热密封结构,从而通过形成多层隔热结构减少经由第一面板110的热传递,提高隔热箱体10的保温性。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结构类似,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结构。为显示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结构与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结构区分,在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相同结构的标号中以后缀b作为区分。例如,连接支撑架150为属于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结构,连接支撑架150b为属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结构。进一步地,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拼接部16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拼接部(图中未标出)连接,从而形成隔热箱体10。

请参阅图5,示出了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一连接件151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一连接件151b相对,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二连接件153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二连接件153b相对。此时,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可以连接形成隔热箱体10的任一侧板101。

进一步地,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一连接件151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一连接件151b之间设置有连接骨架120,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一连接件151和连接骨架120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310,第二隔热板的第一连接件151b和连接骨架120之间设有第二隔热件330。其中,连接骨架120可以通过紧固件,如螺钉等结构与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三连接件155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三连接件155b连接,以使连接骨架120能够与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保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热件310和第二隔热件330均为软质密封、保温材料,如软质聚氯乙烯、聚乙烯保温棉、三元乙丙橡胶等。第一隔热件310填充于第一连接件151和连接骨架120之间,第二隔热件330填充于第一连接件151b和连接骨架120之间,并均经过连接骨架120的挤压受力形成保温密封结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二连接件153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二连接件153b在结构上可以不同。例如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二连接件153的背离隔热层170的一侧可以设有连接凸筋140,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二连接件153b设有拼接凹槽1503b,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拼接时,连接凸筋140抵接于拼接凹槽1503b内,以加强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连接凸筋140和拼接凹槽1503b之间还设有隔热填充件180,隔热填充件180填充于连接凸筋140和拼接凹槽1503b之间,连接凸筋140对隔热填充件180提供多个局部受力点,并通过和拼接凹槽1503b的配合有效地密封隔绝隔热箱体10内部和外部空气的串流,减少隔热箱体10的热传递,以提高隔热箱体10的保温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热板组件100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进行拼接时,第二连接件153和第二连接件153b在结构上可以相同,例如两个都设有连接凸筋或两个都为拼接凹槽,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7,示出了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一连接件151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三连接件155b相对连接,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三连接件155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二连接件153b相对连接,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一面板110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一连接件151b相对连接。此时,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拼接形成隔热箱体10的连接转角102。

进一步地,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一连接件151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三连接件155b之间设有第三隔热件350,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三连接件155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二连接件153b之间设有第四隔热件370,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一面板110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一连接件151b之间设有第五隔热件390。

其中,第三隔热件350、第四隔热件370、第五隔热件390均为软质密封、保温材料,如软质聚氯乙烯、聚乙烯保温棉、三元乙丙橡胶等。第三隔热件350在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一连接件151和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三连接件155b之间形成密封隔热结构,第四隔热件370在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三连接件155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二连接件153b之间形成密封隔热结构,第五隔热件390在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第一面板110与第二隔热板组件200的第一连接件151b之间形成密封隔热结构,从而提高隔热箱体10的保温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箱体10中,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连接支撑架150连接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30围合形成容置槽,隔热层170填充于容置槽内提供隔热作用。而且,连接支撑架150的第一连接件151和第二连接件153错位设置,并在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的一端形成拼接部160,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具有模块化的特点。相应地,与第一隔热板组件100结构相同的第二隔热板组件200也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因此,多个第一隔热板组件100和多个第二隔热板组件200可以相互拼接成隔热箱体10,从而实现隔热箱体10的模块化组装过程,组装简单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或者通过中间媒介的表面接触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