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模块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4347发布日期:2021-01-08 11:0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出风模块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风模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风模块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用于出风的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到,例如空调、电风扇等等。现有的出风设备通常是采用单风机向单一方向送风,这种向单一方向集中送风的方式,会使得出风气流直接集中吹到用户身上,容易让用户感觉到气流过冷或过热或过硬,给用户带来较大的不舒适感。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出风模块,旨在提供多种出风模式,提升出风模块的舒适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风模块,所述出风模块包括安装盘和多个风机;其中,所述安装盘适用于可旋转地安装到出风设备的出风口处;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安装盘上。可选地,所述出风模块还包括适用于安装到所述出风设备上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安装盘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盘相对所述出风口旋转。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转轮;其中,所述转轮与所述安装盘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转轮连接,以驱动所述转轮转动而带动所述安装盘旋转。可选地,所述转轮为摩擦轮,所述转轮的周侧面摩擦槽;所述安装盘具有供所述风机安装的盘体,以及沿所述盘体的周缘设置的摩擦筋,所述摩擦筋安装于所述转轮的摩擦槽内。可选地,所述转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转轮沿所述安装盘的环周间隔排布,其中一个所述转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可选地,多个所述转轮中至少有一个转轮位于所述安装盘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与该位于安装盘的顶部的转轮连接。可选地,所述出风模块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供所述安装盘安装的出风口,所述安装板在所述出风口的环周设置有供所述转轮安装的容置槽。可选地,所述风机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机环绕在所述安装盘的旋转中心周围。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风机的轴心分别连接到所述安装盘的旋转中心,形成有两条第一径向线;用于驱动所述安装盘旋转的多个转轮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转轮的轴心分别连接到所述安装盘的旋转中心,形成有两条第二径向线;其中,两条所述第一径向线之间的圆心角与两条所述第二径向线之间的圆心角相等。可选地,所述安装盘开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周缘设有安装套环;所述出风模块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风机外侧的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与所述安装套环连接固定。可选地,所述安装盘的内表面在相邻两个所述送风口之间的位置设有多个加强筋,部分所述加强筋与安装套环连接。可选地,所述出风模块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安装盘的旋转中心相对的支撑座,以及自所述支撑座的环周延伸出的多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安装盘连接固定。可选地,所述安装盘在其周缘的与相邻两个所述风机之间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台;所述支撑脚的底部朝侧向延伸出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安装台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出风模块;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基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出风模块包括安装盘和风机;其中,所述安装盘适用于可旋转地安装到空调器的出风口处;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安装盘上。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及与所述前壳连接的后壳;其中,所述后壳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前壳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前壳作为供所述出风模块安装的安装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可旋转的安装盘上安装多个风机,并将多个风机环绕在所述安装盘的旋转中心周围,从而通过安装盘带动风机一起旋转,从而使得多个风机吹出多股呈螺旋状流动的螺旋气流,这种螺旋气流不仅可以加速扰动室内气流,加速室内空气循环,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并且,还可以将气流扩散开变得较为柔和,降低风感,大大提高舒适度。此外,多股螺旋气流形成的位置与周围环境形成较大的气压差,这部分气压差迫使室内气流加速流动(即“空吸作用”),进而快速扰动室内空气,加速室内空气循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器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沿i-i线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1中在空调器的前壳安装出风模块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空调器的前壳与出风模块的爆炸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出风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安装盘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7中出风模块的导电组件和第二驱动装置的装配图;图11为图10中蜗杆和蜗轮的装配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导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9中导电器与第一电刷、第二电刷三者的装配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出风模块300第二驱动装置110安装盘310驱动源111盘体311蜗杆112安装部312第一齿轮113安装套环313第二齿轮114加强筋314第二电机101送风口320传动件/蜗轮102第二安装槽330连杆103安装台400导电器120风机410导电芯121风筒411导体122轴流风轮412绝缘层123风轮电机420第一滑环130安装套筒430第二滑环140支撑架500空调器141支撑座510壳体142支撑脚511前壳/安装板143第一安装槽512后壳144安装盒520换热器200第一驱动装置501进风口210第一电机502出风口220转轮503容置槽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风模块100及包括有出风模块100的空调器500。出风模块100安装在空调器500内,用于驱动气流从空调器500内部向外吹出。空调器500可以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或移动式空调器。以下主要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介绍说明。请参阅图5至图7,在出风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出风模块100包括安装盘110和多个风机120。其中,安装盘110适用于可旋转地安装到出风设备上;多个风机120安装在安装盘110上,多个风机120环绕安装盘110的旋转中心排布。具体说来,所述出风设备应当具有出风口,具体可以是空调器、空气机、风扇或其他具有出风功能的设备,在此主要以空调器为例进行介绍。对于出风模块100的安装盘110,安装盘110呈圆形设置,安装盘110设置有送风口101,并将风机120对应安装在安装盘110的送风口101处。通过驱动安装盘110旋转,可以带动风机120整体同向旋转,从而使得风机120吹出的气流呈螺旋状向前流动扩散,这种气流不仅可以加速扰动室内气流,加速室内空气循环,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并且,还可以将气流扩散开变得较为柔和,降低风感,大大提高舒适度。安装盘110不旋转时,多个风机则沿其轴向吹出直流气流,实现常规出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盘110上安装风机120,并将风机120环绕在安装盘110的旋转中心周围,从而当将出风模块100通过安装盘可旋转地安装到出风设备的出风口501之后,驱动安装盘110带动风机120一起旋转,风机120吹出的气流呈螺旋状向前吹出,这种螺旋气流不仅可以加速扰动室内气流,加速室内空气循环,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并且,还可以将气流扩散开变得较为柔和,降低风感,大大提高舒适度。此外,多股螺旋气流形成的位置与周围环境形成较大的气压差,这部分气压差迫使室内气流加速流动(即“空吸作用”),进而快速扰动室内空气,加速室内空气循环。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对于风机120的类型,所述风机120可以是轴流风机。风机1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或多个。在此风机120设置为多个,多个风机120环绕在安装盘110的旋转中心的环周,以在安装盘110旋转时,多个风机120吹出多股螺旋气流,多股螺旋气流形成的位置与周围环境形成较大的气压差,这部分气压差迫使室内气流加速流动(即“空吸作用”),进而快速扰动室内空气,加速室内空气循环。至于风机120的排布位置,多个风机120可以分布在同一环周区域上,也就是说,多个风机120的轴心到安装盘11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这样可以使得多个风机120均匀排布在安装盘110的旋转中心的外围,在安装盘110旋转时,多个风机120向安装盘110的环周均匀送风。当然,在其实施例中,多个风机120还可以分布在不同环周区域上,也就是说,多个风机120的轴心到安装盘11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不相等,这样可以使得多个风机120可在安装盘110周围的不同距离位置扰动室内空气,各螺旋气流的频率不相同,如此可避免各螺旋气流共振而产生的噪音。在一实施例中,风机120包括风筒121、轴流风轮122及风轮电机123。其中,风筒121与安装盘110连接;轴流风轮122设置在在风筒121内;风轮电机123与轴流风轮122连接,以驱动轴流风轮122旋转而吹风。轴流风轮122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具体在此,风机120包括两个轴流风轮122,两个轴流风轮122沿风筒121的轴向排布在风筒121内,并将风轮电机123设置在两个轴流风轮122之间,风轮电机123具有朝相反方向延伸出的两个电机轴,两个所述电机轴分别与两个轴流风轮122连接。通过两个轴流风轮122共同驱动气流流动,从而可以有效增大出风量。且两个轴流风轮122仅通过一个电机驱动,可以减少电机数量,进而减少占用空间,使得风机120的体积较小。请参阅图6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出风模块100还包括适用于安装到所述出风设备上的第一驱动装置200,第一驱动装置200与安装盘110连接,以驱动安装盘110相对出风口502旋转。将出风模块100安装在出风设备上时,第一驱动装置200与所述出风设备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盘110也可也是通过出风设备上的驱动源310进行驱动,出风模块100本身就不需要自带第一驱动装置200,有利于使得出风模块100模块化。对于第一驱动装置200的结构组成,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00包括第一电机210和转轮220;其中,转轮220与安装盘110连接;第一电机210与转轮220连接,以驱动转轮220带动安装盘110旋转。可选地,转轮220可以是齿轮或者摩擦轮。具体在此,转轮220为摩擦轮,转轮220的周侧面设有摩擦槽;安装盘110具有供风机120安装的盘体111,以及沿所述盘体111的周缘设置的摩擦筋112,摩擦筋112安装于转轮220的摩擦槽内。由于出风模块100通常位于用户能够接触到的位置,通过摩擦轮的方式驱动安装盘110转动,使得安装盘110被用户误触或者卡住时,安装盘110与摩擦轮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有利于保障安装盘110的安全性。所述摩擦槽能够有效保障安装盘110安装的稳定性,避免安装盘110与所述摩擦轮之间发生滑脱。当然,本实施例转轮220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转轮220为齿轮,安装盘110的外缘形成从动轮,转轮220与安装盘110的外缘啮合,具有传动效果稳定的优点。进一步地,转轮2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转轮220沿安装盘110的环周间隔排布,其中一个转轮220与第一电机210连接。其中,多个转轮220配合限定出安装盘110的运行轨道,且多个转轮220共同作用可增大转轮对安装盘的摩擦力,有利于驱动安装盘110稳定运转。当然,安装盘110的驱动方式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将第一电机210的驱动轴直接与安装盘110旋转中心连接,以直接驱动安装盘110旋转。可选地,多个转轮220中至少有一个转轮220位于安装盘110的顶部,第一电机210与该位于安装盘110的顶部的转轮220连接,这样可以避免安装盘110的重力作用在该位于其顶部的转轮220上,减少第一电机210的负载的作用力,第一电机210使用较小的驱动力即可驱动安装盘110旋转。请参阅图6和图7,出风模块100还包括安装板511,安装板511设有供安装盘110安装的出风口502,安装板511在出风口502的环周设置有供转轮220安装的容置槽503。具体说来,安装板511可以是出风设备的壳体的一部分,或者是额外配置在壳体内的单独部件。具体在此,安装板511为出风设备的壳体510的一部分,更具体地,安装板511为壳体510的前壳511,安装板511上风口为出风口(502)。通过在安装板511的风口的环周设置多个容置槽503,可以将多个转轮220安装在对应的容置槽503内,以将转轮220和周围部件隔开,避免转轮220在转动过程中干涉到周围部件。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风机120的轴心分别连接到所述安装盘110的旋转中心,形成有两条第一径向线;用于驱动所述安装盘110旋转的多个转轮220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转轮220的轴心分别连接到所述安装盘110的旋转中心,形成有两条第二径向线;其中,两条所述第一径向线之间的圆心角与两条所述第二径向线之间的圆心角相等。具体说来,转轮220的数量和风机120的数量相同;多个转轮220沿安装盘110的周缘均匀且间隔排布;多个风机120沿安装盘110上的位于其周缘和旋转中心之间的同一环周区域均匀且间隔排布。通过限定两条所述第二径向线之间的圆心角与所述第二径向线之间的圆心角相等,可以确保在任意时刻,多个风机120组成的整体的重心、与多个转轮220对安装盘110施加作用力的中心重合,使得安装盘110稳定旋转。应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径向线和第二径向线均是为便于说明而假定的虚拟线。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安装盘110开设有送风口101,风机120安装在该送风口101中。该送风口101可以是呈环形设置并环绕在安装盘的旋转中心周围的环形送风口,将多个风机120沿该环形送风口呈环形排布,从而使得多个风机120环绕在安装盘110的旋转中心周围。或者,该送风口101设置为多个,多个送风口101均设置为圆形,多个送风口101环绕在安装盘110的旋转中心周围,每一送风口101对应安装一个风机120。具体在此,安装盘110开设有多个送风口101,每一送风口101对应安装一个风机120。进一步地,为方便风机120安装,在送风口101的周缘设有安装套环113;出风模块100还包括套设在风机120外侧的安装套筒130,安装套筒130与安装套环113连接固定,从而将风机120限定在安装盘110上。在此考虑到,安装盘110为了减小其自身重量,通常会将其厚度设计得较小。但也因此,在安装盘110上开设送风口101的位置其强度会较小,可能不足以支撑风机120。为解决该问题,可选地,在安装盘110的内表面在相邻两个送风口101之间的位置设有多个加强筋114,部分加强筋114与安装套环113连接。具体说来,多个加强筋114呈纵横交叉状设置,其中部分沿横向延伸的加强筋114或者沿纵向延伸的加强筋114与安装套环113的外壁面连接,以增加安装套环113的强度,使得安装在该安装套环113上的风机120不易压垮安装盘110,提高风机120安装的稳定性。请参阅图7至图9,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出风模块100还包括罩在安装盘110迎风面的支撑架140,支撑架140包括与安装盘110的旋转中心相对的支撑座141,以及自支撑座141的环周延伸出的多个支撑脚142,多个支撑脚142与安装盘110的周缘连接固定。具体地,安装盘110在其周缘的与相邻两个风机120之间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台103;支撑脚142的底部朝侧向延伸出有固定部145,所述固定部145与所述安装台103连接固定。请参阅图5、图7及图10,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出风模块10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00,连杆第二驱动装置300与风机120连接,连杆第二驱动装置300用于驱动风机120旋转而调节风机120的吹风方向。通过第二驱动装置300驱动风机120转动来调节吹风方向,使得出风模块100自动化程度高,角度调节便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风机120通过手动调节其转动角度。通过第二驱动装置300驱动风机120整体旋转,可以调节风机120自身的轴线方向与安装盘110的旋转轴线所成的夹角大小,进而改变风机120的吹风方向。例如:当风机120旋转至其轴线方向与安装盘110的旋转轴线所成的夹角等于0°时(即风机120的轴线方向和安装盘110的旋转轴线平行),风机120向空调器500前侧直接吹出;当风机120旋转至其轴线方向与安装盘110的旋转轴线所成的夹角为非0°时,风机120向空调器500周围扩散吹出(如向左吹、或向右吹、或向上吹、或向下吹)。应说明的是,风机120自身的轴线方向指的是风机120的轴流风轮122的轴向。安装盘110上的多个风机120的吹风角度可以各自不同,也可以是同向出风。当多个风机120的朝向相同的,多个风机120朝向同一方位集中送风,可实现聚拢式出风;当多个风机120的朝向不同时,多个风机120分别向不同方位分散送风,可实现外扩式出风。请参阅图7和图10,对于连杆第二驱动装置300而言,可选地,连杆第二驱动装置300包括驱动源310、传动件315及连杆330。其中,传动件315与驱动源310连接,以通过驱动源310驱动而沿安装盘110的轴线方向运动;连杆330的一端与传动件315铰接,连杆330的另一端与风机120铰接。具体说来,连杆330与风机120的风筒121的外周缘铰接;当传动件315沿安装盘110的轴线方向移动时,能够通过连杆330带动风机120转动,从而改变风机120的角度。通过一个传动件315同时控制多个风机120角度变化,有利于提升调节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每个风机120单独对应有驱动装置,有利于精准调节每个风机120的转动角度,具有更多的出风模式。请参阅图7、图10及图11,进一步地,驱动源310包括蜗杆311、第一齿轮312、第二齿轮313及第二电机314。其中,蜗杆311沿安装盘110的旋转轴线延伸;第一齿轮312穿设并固定于蜗杆311的一端;第二齿轮313与第一齿轮312啮合;第二电机314与第二齿轮313连接;传动件315为套设在蜗杆311上的蜗轮315,蜗轮315与蜗杆311螺纹连接。当连杆第二驱动装置300工作时,第二电机314驱动第二齿轮313带动第一齿轮312转动,第一齿轮312带动蜗杆311转动,由于蜗杆311与蜗轮315螺纹连接,因此蜗轮315会随着蜗杆311的转动而沿蜗杆311延伸方向位移,从而通过连杆330牵拉风机120转动。蜗杆311与蜗轮315的配合,具有蜗轮315位置调节精度高的特点,而且当蜗杆311停止转动时,蜗轮315的定位效果好,风机120能够保持稳定的角度。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出风模块100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驱动源310为气缸,所述气缸带动传动件315位移;或者是,驱动源310为液压驱动件,所述液压启动键带动传动件315位移,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请参阅图7至图10,进一步地,支撑架140设有第一安装槽143,安装盘110设有第二安装槽102;蜗杆311的一端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43,蜗杆311的一端转动安装与第二安装槽102。可选地,出风模块100还包括配置在蜗杆311两端的第一轴承315和第二轴承316;蜗杆311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315转动安装于支撑架140的第一安装槽143内;蜗杆3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316转动安装于安装盘110的第二安装槽102内。其中,驱动源310的第一齿轮312容置在第一安装槽143内。可选地,支撑架140还设置有安装盒144,第二电机314和第二齿轮313设置在安装盒144。更具体地,安装盒144形成在相邻两个支撑脚142之间,且安装盒144与支撑座141连接。安装盒144位于支撑架140上不仅方便于第二电机314安装,还有利于第二电机314与蜗杆311之间装配。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出风模块100还包括安装套筒130,安装套筒130套设风机120,风机120通过安装套筒130安装于安装盘110的送风口101处。可选地,风机120与安装套筒130活动连接。具体地,安装套筒130和送风口101处的安装套环113连接固定,如采用螺钉或卡扣结构连接固定。进一步地,安装套筒130的内表面和风机120的风筒121的外表面设为具有相同球心的球带(图4中131表示为球带),以使得风筒121的外表面与安装套筒130的内表面贴合且可相对活动,从而使得风机120的风筒121可在安装套筒130内任意角度旋转,进而实现调节吹风角度。应说明的是,所述球带指的是球面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截取获得的位于该两个平面之间的部分。上述这种安装套筒130与风筒121连接方式,可减小安装套筒130与风筒121之间的间隙,减少从间隙泄漏的风量,有利于保障风机120的出风量。更加具体地,安装套筒130的内径沿风机120出风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故而,风筒121无需其他连接结构既能够稳定设置在安装套筒130内。风机120与安装盘110万向连接,使得风机120能够沿安装盘110的周向发生转动,也能够沿着与安装盘110垂直且同圆心的圆周面的圆周方向发生转动。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安装盘110与风机120的万向连接结构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安装盘110上具有凸起,所述凸起的端部设有球形节,风机120的风筒121设有与所述球形节适配的球形槽,所述球形节设置在所述球形槽中,从而实现风机120与安装盘110的万向连接;还可以是,风筒121与安装套筒130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沿安装盘110的的安装孔的径向延伸,且该转轴与安装盘110轴线与所述安装孔圆形的连线相互垂直。请参阅图7、图10及图12,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出风模块100还包括导电器400和第一电刷组件;其中,导电器400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导电芯410,两个导电芯410与风机120连接;所述第一电刷组件包括与电源连接的两个第一电刷610,两个第一电刷610分别适用于与导电器400的两个导电芯410电性接触。请参阅图12和图13,将出风模块安装到出风设备上时,将第一电刷组件固定在出风设备的位于出风模块外侧的部件上,并将第一电刷组件与电源电性连通。当安装盘110旋转时,导电器400被安装盘110带动而一起旋转,导电器400相对第一电刷组件旋转,导电器400的两个导电芯410分别与第一电刷组件的两个第一电刷610保持电性接触,以在旋转的导电器400和相对于该导电器400静止的电源之间传导电流,导电器400和第一电刷610之间未设置有电源线,故导电器400在相对电源旋转时,不会发生电源线缠绕或断裂的情况,使得风机120和所述电源保持连通,从而确保风机120可以稳定工作。应说明的是,导电器的两个导电芯410绝缘分开,其中一个导电芯410可作为接地线路,另一个导电芯410作为火线线路。可选地,导电芯410包括导体411及包括在导体411外侧的绝缘层412。对于第一电刷610与导电芯410的电性接触的方式,也有多种设计方式。例如,第一电刷610可以设计成弹性触片,该弹性触片与导电芯410的端面弹性抵压,可使得该弹性触片能够在导电芯410旋转过程中保持与该导电芯410电性接触。再例如,将第一电刷610设计成弹性导电夹,该弹性导电夹夹持在导电芯410上,使得导电芯410被限定在弹性导电夹的夹槽内做旋转运动,在此过程中保持与该弹性导电夹电性接触。再例如,第一电刷610可以设计成导电环,并将该导电环环套在导电芯410端部的外周,也可以使得导电芯410被限定在导电环内做旋转运动,在此过程中保持与该导电环电性接触。请参阅图13和图1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刷610与导电芯410的电性接触的方式采用上述第一种设计方式,即第一电刷610可以设计成导电环,并将该导电环环套在导电芯410端部的外周。具体地,两个导电芯410的远离所述安装盘110的一端构造有第一滑环420;两个第一电刷610呈环形设置,每一第一电刷610对应环套在一个导电芯410的第一滑环420上。在导电器400旋转的过程中,第一滑环420被限定在第一电刷610的内环周进行旋转运动,第一滑环420不易偏移旋转路径,进而确保,第一滑环420与第一电刷610保持电性接触。进一步地,第一电刷610的内周缘设置有第一环形滑槽,第一电刷610通过所述第一环形滑槽与导电芯410的第一滑环420可旋转配合。也就是说,导电芯410的第一滑环420被限定在第一电刷610的第一环形滑槽内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一滑环420的周缘持续与第一环形滑槽的内壁面滑动接触,从而有效避免第一滑环420从第一电刷610松脱,提高两者装配的稳定性。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10,在此考虑到,导电器400和安装盘110之间也有可能会发生相对旋转运动,例如,导电器400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盘110上时,或者导电器400与安装盘110的连接位置松动,都有可能会出现导电器400不随安装盘110一起旋转的情况,这时导电器400也就相对安装盘110旋转,导电器400和固定于安装盘110上的风机120之间也会出现绕线情况。鉴于此,为减少这种情况出现,可选地,出风模块100还包括第二电刷组件,所述第二电刷组件包括固定于安装盘110并与风机120连接的两个第二电刷620,两个第二电刷620分别适用于与导电器400的两个导电芯410电性接触。具体说来,当导电器400相对安装盘110旋转时,导电器400相对第二电刷620旋转,而第二电刷620和风机120均相对安装盘110静止,第二电刷620和风机120之间的风机120导线没有旋转故不会绕线;在此过程中,导电器400始终保持与第二电刷620电性接触,以在旋转的导电器400和相对于导电器400静止的风机120之间传导电流。由于导电器400和第二电刷620之间为导体电性接触连通,也不存在导线,故也不会发生风机120导线缠绕或断裂的情况,使得风机120和所述电源保持连通,从而确保风机120可以稳定工作。请参阅图13和图14,对于第二电刷620与导电芯410的电性接触的方式,可以参见前述第一电刷610与导电芯410的设计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两个导电芯410的远离所述安装盘110的一端构造有第二滑环430;两个第二电刷620呈环形设置,每一第二电刷620对应环套在一个导电芯410的第二滑环430上。在导电器400旋转的过程中,第二滑环430被限定在第二电刷620的内环周进行旋转运动,第二滑环430不易偏移旋转路径,进而确保,第二滑环430与第二电刷620保持电性接触。进一步地,第二电刷620的内周缘设置有第二环形滑槽,第二电刷620通过所述第二环形滑槽与导电芯410的第二滑环430可旋转配合。也就是说,导电芯410的第二滑环430被限定在第二电刷620的第二环形滑槽内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二滑环430的周缘持续与第二环形滑槽的内壁面滑动接触,从而有效避免第二滑环430从第二电刷620松脱,提高两者装配的稳定性。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500,该空调器500包括出风模块100,该出风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5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应说明的是,所述空调器500可以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或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移动式空调器等。在此主要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介绍说明。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器500包括壳体510,壳体510设有进风口501及与进风口501连通的出风口502;出风模块100安装于壳体510内,出风模块100的多个风机120与出风口502相对。空调器500工作时,气流从进风口501进入到壳体510内,该气流经壳体510内的换热器520换热后,由出风模块100上的风机120驱动而从出风口502吹出到室内房间,实现制冷或制热。请参阅图3、图5及图6,进一步地,壳体510包括前壳511及与前壳511连接的后壳512;其中,后壳512设有进风口501,前壳511设有出风口502;出风模块100的安装盘110安装在前壳511上。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器500还包括换热器520和风机组件530,换热器520和风机组件530安装在壳体510内,风机组件530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501流向出风口202。其中,风机组件530可以包括轴流风机,此时,换热器呈倾斜状设置,轴流风机安装在换热器520的进风面和进风口501之间。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机组件530也可以包括离心风机,此时,换热器520呈竖立状设置在进风口501处,离心风机安装在换热器520的出风面和出风口502之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