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5186发布日期:2021-01-15 11:3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空气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用来净化毒物气体的吸收净化器之前,通常的,还需要配置有颗粒物净化器。

常用的颗粒物净化器为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具有一旋风除尘舱,旋风除尘舱具有一进气口、一排风口以及一排尘口。外部的气体由进气口进入旋风除尘舱,并产生旋风,在旋风下,将颗粒物质分离,并通过排尘口外排。筛分后的洁净气流通过排风口外排。

旋风除尘器通常的设置于机车的箱体内,而进气口、排尘口均需要于机车箱体外部连通,因而,需要开设两个通孔,分别连接进气口、排尘口。其中,在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等状况中,外界处于危险的气体环境当中,进气口、排尘口在不使用的过程中,均需要佩戴有封盖帽体,在使用前,需要人工的将帽体摘除,对于应急情况下,增加了旋风除尘器使用开启过程的操作时间,增大了处于危险气体环境中人员的风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便捷的空气过滤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包括:

旋流过滤腔,包括进风腔室、集尘腔室、排风腔室以及旋风过滤器,所述进风腔室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旋风过滤器的入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腔室,所述旋风过滤器的排尘口设置于集尘腔室,所述旋风过滤器的排风口设置于排风腔室;

排污风扇,所述排污风扇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集尘腔室;

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第一端连通所述排污风扇的排污口;

排污活动端口,所述排污活动端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排污管道第二端;

盖帽,将所述排污活动端口密封扣盖于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内;

联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盖帽打开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以及驱动所述排污活动端口由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内伸出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联动驱动装置包括:连接部件以及驱动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盖帽以及所述排污活动端口,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盖帽或所述排污活动端口,以使所述盖帽以及所述排污活动端口联动。

可选的,前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盖帽的第一端与所述进风腔室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盖帽,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排污活动端口;

所述排污活动端口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进风腔室内;

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盖帽相对所述进风腔室转动,或,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排污活动端口相对所述连接部件转动。

可选的,前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排污活动端口为弯折管口;

当所述排污活动端口相对所述连接部件转动由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内伸出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外,所述排污活动端口的第二端朝向所述进风腔室进风口的侧向。

可选的,前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设置有风口支架;

所述风口支架包括环形托盘、连接框架,所述环形托盘固定于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的外壁,所述连接框固定于所述环形托盘,并伸入所述进风腔室内;

所述盖帽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环形托盘;

所述排污活动端口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框架。

可选的,前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联动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排污活动端口同步转动的第一拨片;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拨片,所述第二拨片与所述第一拨片相对,用于在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所述第二拨片拨动所述第一拨片转动,使所述盖帽转动打开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以及所述排污活动端口的第二端由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内翻转伸出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外。

可选的,前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联动驱动装置包括:扭矩弹簧;

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排污活动端口同步转动;

所述扭矩弹簧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扭矩弹簧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风口支架。

可选的,前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

所述联动驱动装置包括:电磁制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以及所述风口支架之间,用于在断电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在通电状态下,解除对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的限制。

可选的,前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还包括:

检测所述排污活动端口伸出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外所处位置的第一霍尔感测元件;

检测所述排污活动端口伸出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内所处位置的第二霍尔感测元件。

可选的,前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还包括:

过滤风扇,所述过滤风扇的入风侧与所述排风腔室内连通,所述过滤风扇的出风侧连接所述排风腔室的排风口。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空气过滤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单独的设置排尘口,使用中,联动驱动装置可以联合驱动所述盖帽打开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以及驱动所述排污活动端口由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内伸出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外,通过一次驱动,即可以实现旋风过滤器的入风口打开、排污活动端口的释放(排污活动端口由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内伸出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外)双动作,降低了空气过滤器使用开启过程的操作时间,降低了处于危险气体环境中人员的风险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净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净化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净化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净化装置的旋风过滤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进风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出风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过滤器中联动驱动装置、盖帽、排污活动端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过滤器中联动驱动装置、盖帽、排污活动端口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气过滤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图1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净化装置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通风净化装置,至少包括:净化部件10以及净化风扇20。

净化部件10,包括:第一气流通道以及第二气流通道。

第一气流通道内设置有污染气体净化单元,污染气体净化单元可以用于净化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作为净化通道11,净化通道设置11有净化阀门31。具体的材质和结构,可以根据所需要过滤的污染气体的种类而定。其可以设定为单品种的有害气体,也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为过滤至少两种有害、有害气体。第二气流通道内可以作为气流直通的通道,作为通风通道12,通风通道12设置有通风阀门32。

所述净化风扇20的出风侧通向所述通风通道12的入口以及所述净化通道11的入口。

在净化部件10内设置有两个气流通道,在需要对空气单独的进行通风中,可以打开通风阀门32,关闭净化阀门31,并开启净化风扇20,风量可以由通风通道12的出口外排,实现通风模式。在需要对空气单独的进行净化中,可以关闭通风阀门32,打开净化阀门31,并开启净化风扇20,风量可以由净化通道的污染气体净化单元净化后外排,实现净化模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净化装置能够实现通风、污染气体净化双功能,组装在安全隔离帐篷中,只需要组装一套设备即可,易于组装。

第一气流通道以及第二气流通道两个为独立的通道,第一气流通道以及第二气流通道可以紧邻设置,即第一气流通道以及第二气流通道之间通过一道格挡分离,第一气流通道用于过滤污染气体,第二气流通道用于在不需要进行污染气体时使用。第一气流通道以及第二气流通道可以采用层叠的设置,也可以采用环形的布置方式,例如,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为环绕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外周的环形气流通道。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出风端的第一端板110具有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进风端具有第一进风口112,作为净化通道11的入口;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风端的第二端板120具有第二出风口121,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进风端具有第二进风口122,作为通风通道12的入口;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环绕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外周,第二气流通道的可以为一整体环形气流通道,或者,可以包括多个独立的气流通道,实施中,每个独立的气流通道的第二进风口122连通,作为通风通道12的入口,所述第一端板110与所述第二端板120之间具有气流间隙空间,所述气流间隙空间分别与每个独立的第二气流通道12、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二出风口121连通。其中,第二出风口121可以作为净化部件10的总出风口,通过调节通风阀门32、净化阀门31的开关,来选择不同的通风通道。

实施中,所述通风通道12的出口以及所述净化通道11的出口可以连通于一统的一出口,将该统一的出口连接至安全隔离帐篷即可,可以为安全隔离帐篷内的人员提供洁净的安全的空气。

净化风扇20包括:电机21以及扇叶区22,所述扇叶区22设置于所述电机21的驱动轴,根据驱动轴的驱动转动而产生风流。扇叶区22形成的出风口与通风通道12的入口、净化通道11的入口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通风净化装置,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净化装置,还可以包括有:过滤部件40。过滤部件40具有过滤进风口以及过滤出风口,所述净化风扇20的入风侧可以与过滤部件30的过滤出风口连通。从而能够在需要对空气单独的进行过滤中,可以打开通风阀门32,关闭净化阀门31,并开启净化风扇20,风量可以由过滤部件30过滤颗粒物质后,再由通风通道12的出口外排,实现过滤模式。在需要对空气进行净化中,可以关闭通风阀门32,打开净化阀门31,并开启净化风扇30,风量可以由过滤部件30过滤颗粒物质后,再由净化通道11的污染气体净化单元净化后外排,实现净化模式。

过滤部件40可以包括旋流过滤腔41、排污风扇42、排污管道43,所述旋流过滤腔41包括进风腔室411、集尘腔室412、排风腔室413以及旋风过滤器414,所述进风腔室411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旋风过滤器414的入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腔室411,所述旋风过滤器414的排尘口设置于集尘腔室412,所述旋风过滤器414的排风口设置于排风腔室413;所述排污风扇42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集尘腔室412,所述排污管道43第一端连通所述排污风扇42的排污口,所述排污管道43第二端可以引向所述进风腔室411设置的进风口外;所述净化风扇20的入风侧连通所述排风腔室413。

进风腔室413的进风口可以设置有密封盖,在不需要使用当通风净化中,防止外界气体进入进风腔室413内。其中,所述密封盖可打开的盖于所述进风腔室413的外侧。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污管道43第二端可以由过滤部件40开设的独立排污口排外尘土,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由进风腔室411设置的进风口外排尘土。当打开密封盖后,所述排污管道43第二端可引向所述进风腔室411设置的进风口外,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方向以及所述排污管道43第二端的排污口方向可以不同。

在不需要使用当通风净化中,排污管道43第二端可以设置于进风腔室411内,密封盖同时将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和所述排污管道43第二端封盖(所述进风腔室的进风口和所述排污管道第二端被密封于密封盖和进风腔之间形成的密封空间内)。

旋风过滤器414的数量不局限于一个,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多个旋风过滤器414并列设置。

所述旋风过滤器414包括风管4141、锥形筒4142,所述风管4141的第一端内部设置有旋风叶轮,所述锥形筒4142的第一端口伸入所述风管4141的第二端,所述锥形筒4142的第一端口的尺寸小于所述锥形筒4142的第二端口的尺寸。进风腔室411、集尘腔室412、排风腔室413顺次排布,风管4141的第一端的进风口设置于进风腔室411,风管4141的第二端设置于集尘腔室412,锥形筒4142的第二端口设置于排风腔室413,旋风叶轮可以为固定于风管4141的第一端内部的叶轮,也可以为一体成型于风管4141的第一端内部的叶轮。其中叶轮的具体形式不限。

工作中,外界的空气由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进入进风腔室411内,经过风管4141的第一端内部的旋风叶轮后,在风管4141内产生旋风,将重量加大的颗粒物质旋流至风管4141内壁,经风管4141的第二端的端口内壁和锥形筒4142的第一端口外壁之间的间隙外排至集尘腔室412,重量较轻的洁净的空气由风管4141中心流经锥形筒4142的第一端口内,并通过锥形筒4142的第二端口进入排风腔室413,从而完成对空气中颗粒物质的筛分。

扇叶区22形成的进风口与排风腔室413连通,净化风扇20在工作中,净化风扇20的进风口一侧形成负压区域,净化风扇20的出风口一侧形成正压区域。在开启净化模式下,通风阀门32关闭,净化阀门31打开,由于所述通风通道12的出口以及所述净化通道11的出口连通,会导致当通风阀门32密封不严的情况下,将未进行净化的空气由通风通道32泄露,屏输送至安全隔离帐篷内,导致对通风阀门32的密封性要求过高,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阀门32可包括设置于通风通道12入口的第一阀门和通风通道出口的第二阀门,通过两道阀门提高密封效果。另外,净化模式下,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还可以通过向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通风通道通12入洁净的正压气体,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通风通道12的压力大于净化通道的压力,则可以避免第一阀门泄露向通风通道12内泄露污染气体。另外,净化模式下,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还可以通过向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通风通道通12施加负压管路,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通风通道12的压力小于净化通道的压力,则可以使由第一阀门泄露向通风通道12内的污染气体由负压管路排出。

图12至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可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通风净化装置,请参阅图12至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空气过滤器包括:

旋流过滤腔41,包括进风腔室411、集尘腔室412、排风腔室413以及旋风过滤器414,所述进风腔室411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旋风过滤器414的入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腔室411,所述旋风过滤器414的排尘口设置于集尘腔室412,所述旋风过滤器414的排风口设置于排风腔室413;

排污风扇42,所述排污风扇42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集尘腔室412;

排污管道43,所述排污管道43第一端连通所述排污风扇42的排污口;

排污活动端口44,所述排污活动端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排污管道43第二端;

盖帽45,将所述排污活动端口密封扣盖于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内;

联动驱动装置46,用于驱动所述盖帽45打开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以及驱动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由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内伸出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单独的设置排尘口,使用中,联动驱动装置46可以联合驱动所述盖帽45打开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以及驱动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由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内伸出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外,通过一次驱动,即可以实现旋风过滤器414的入风口打开、排污活动端口44的释放(排污活动端口44由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内伸出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外)双动作,降低了空气过滤器使用开启过程的操作时间,降低了处于危险气体环境中人员的风险性。

在实现联合驱动排污活动端口44和盖帽45运动中,联动驱动装置46可以分别驱动排污活动端口44和盖帽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驱动装置46包括:连接部件461以及驱动部件462,所述连接部件461连接所述盖帽45以及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所述驱动部件462的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盖帽45或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以使所述盖帽45以及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联动。

若是采用朝向进风腔室411进风口的反方向直接驱动排污活动端口44和盖帽45运动,则会导致占用进风腔室411内部的进风方向的较长的行程距离,使得进风腔室411的体积过大的增加。为了保持进风腔室411的小型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帽45的第一端与所述进风腔室41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部件461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盖帽45,所述连接部件461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进风腔室411内;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相对所述连接部件461转动。本实施例中,在实现联合驱动排污活动端口44和盖帽45运动中,排污活动端口44的第二端可转动地方式设置于所述进风腔室411内,相对于采用朝向进风腔室411进风的方向移动至进风腔室411内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朝向进风腔室411进风的方向所占用的空间。

实施中,除了采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相对所述连接部件461转动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盖帽45相对所述进风腔室411转动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若是当联合驱动排污活动端口44和盖帽45运动,驱动所述盖帽45打开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以及驱动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由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内伸出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外时,排污活动端口44的朝向和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的进风反向正好相反,当排污活动端口44和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较近的情况下,则会导致排出的尘土大量被重新吸入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为了缓解上述问题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为弯折管口;当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相对所述连接部件461转动由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内伸出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外,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的第二端朝向所述进风腔室411进风口的侧向。根据具体设计,可以使得弯折管口伸出进风腔室411进风口的侧壁外,从而实现良好的排尘效果。

在实际的实施中,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设置有风口支架47;所述风口支架包括环形托盘471、连接框架472,所述环形托盘471固定于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的外壁,所述连接框架472固定于所述环形托盘471,并伸入所述进风腔室411内;所述盖帽45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环形托盘471;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473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框架472。组装中,可以先将排污活动端口44、联动驱动装置46安装于连接框架472,然后再将环形托盘471固定于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从而可以便于组装。另外,环形托盘471的内环还可以形成有凸出的进风引流通道,从而能够将进风的风流和排尘的风流形成方向的差异化,从而进一步实现良好的排尘效果。

对于实现联动驱动装置46实现对排污活动端口44、盖帽45驱动中,本申请下述的实施例仅以联动驱动装置46驱动排污活动端口44,并间接驱动盖帽45为例。容易理解的是,实施当中,同样可以采用联动驱动装置46驱动盖帽45,并间接驱动排污活动端口44的实施例。上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联动驱动装置46包括:与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同步转动的第一拨片441;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拨片442,所述第二拨片442与所述第一拨片441相对,用于在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所述第二拨片442拨动所述第一拨片441转动,使所述盖帽45转动打开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以及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的第二端由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内翻转伸出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外。

出于节能的考虑,当空气过滤器工作过程中,由于时间较长,为了能够在断电下实现盖保持帽转动打开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以及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的第二端由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内翻转伸出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外的位置稳定。所述联动驱动装置46包括:扭矩弹簧463;所述第二转轴473与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同步转动;所述扭矩弹簧463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473,所述扭矩弹簧463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风口支架471。所述驱动电机为舵机;所述联动驱动装置46包括:电磁制动器464,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473以及所述风口支架471之间,用于在断电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二转轴473的转动,在通电状态下,解除对所述第二转轴473的转动的限制。具体工作原理为:在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所述第二拨片442拨动所述第一拨片441转动,使所述盖帽45转动打开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以及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的第二端由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内翻转伸出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外。同时,第二转轴473与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同步转动,使得扭矩弹簧463蓄力。并将电磁制动器464断电,可以实现电磁制动器464对第二转轴473的转动,进而限制了排污活动端口44的转动,亦对盖帽45转动形成限制。在需要关闭空气过滤器中,可以对电磁制动器通电,则可以解除对第二转轴转动的限制,在蓄力的扭矩弹簧的作用力下,盖帽45转动闭合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以及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的第二端由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外翻转伸出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内,能够实现电磁制动器和扭矩弹簧配合,使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以及排污活动端口44的快速关闭(实施中可小于0.1秒)。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过滤器适用于特殊的应急事故环境。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安全性,上述的空气过滤器还包括:检测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伸出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外所处位置的第一霍尔感测元件;检测所述排污活动端口44伸出所述进风腔室411的进风口内所处位置的第二霍尔感测元件。通过实施的对排污活动端口44的位置进行监测,可以实时了解排污活动端口44所处位置。

对空气过滤器的风量提供风量的风机可以采用外部风机,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内部配置的过滤风扇,所述过滤风扇的入风侧与所述排风腔室413内连通,所述过滤风扇的出风侧连接所述排风腔室413的排风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