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空调出风口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5406发布日期:2021-04-14 02:4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央空调出风口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央空调出风口灭菌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空调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舒适性,而中央空调指的是大型的空调系统,该系统由主机和末端组成,主机分为水冷机组和风冷机组,末端设备主要有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组成,中央空调还有一种是走制冷剂氟利昂vrv空调机组,它不同于普通的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可以被大规模的建筑使用,而为了保证中央空调的安全性能,需要用到灭菌装置配合使用,现有的灭菌装置安装在中央空调出风口上使用时,由于其结构通常只是利用简单的紫外线或者红外线消毒杀菌,且其杀菌结构通道过短,使得空气遗留时间过短,导致其消毒时间不长且灭菌效果较为单一,进而其存在灭菌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出风口灭菌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灭菌装置安装在中央空调出风口上使用时,由于其结构通常只是利用简单的紫外线或者红外线消毒杀菌,且其杀菌结构通道过短,使得空气遗留时间过短,导致其消毒时间不长且灭菌效果较为单一,进而其存在灭菌效果较差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央空调出风口灭菌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位于第一内腔的下方,所述第一内腔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导风管,所述第一导风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内腔内壁的左侧面和第二内腔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二内腔内固定连接有螺旋型管,所述第一导风管的底端卡接在螺旋型管的左侧面。
7.所述第二内腔内壁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灯位于螺旋型管的上方,所述螺旋型管的右端设置有连接导管,所述第二内腔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有消毒箱,所述连接导管的一端卡接在消毒箱内壁的左侧面,所述消毒箱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二导风管,所述装置主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排风机构,所述排风机构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排风口。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内腔内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第一内腔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过滤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卡接在两个第二卡块的卡槽内,所述过滤网板位于进风口的下方。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内腔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干燥吸附块,所述干燥吸附块为硅胶干燥板材质,所述第一内腔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卡块,所述干燥吸附块的一端卡接在第一卡块的卡槽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内腔内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板,所述第一内腔内壁的正面螺纹连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位于隔离网板的右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管径大于进风口的管径,所述伸缩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板,所述橡胶垫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橡胶吸盘,所述装置主体上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限位螺丝。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风机构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检测机构,所述第二导风管的一端卡接在检测机构内壁的正面,所述检测机构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检测机构的右侧面设置有蜂鸣器。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该中央空调出风口灭菌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内腔、第一导风管、第二内腔、螺旋型管、紫外线灯、连接导管、消毒箱和第二导风管,通过第一导风管、第二内腔和螺旋型管的结构配合,使得中央空调排出的气体进入到第二内腔内时,能够在螺旋型管上遗留较长的时间,便于紫外线灯对其进行充分消毒,同时初步消毒后的空气进入到消毒箱中后,由其内的消毒药剂对气体中的有害细菌病菌进行充分灭活,进而通过多级消毒能够对空调排出的气体进行充分杀菌,提高其灭菌效果。
16.2、该中央空调出风口灭菌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卡块、干燥吸附块、第二卡块、过滤网板和第一内腔,通过过滤网板和干燥吸附块的配合作用,能够对空调排出的气体进行再次过滤,同时能够对其中的水分进行吸附,便于对气体进行灭菌且保证其气体的优质性,并且通过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作用,使得过滤网板和干燥吸附块便于进行拆卸,进而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清理。
17.3、该中央空调出风口灭菌装置,通过设置橡胶吸盘、橡胶垫板和伸缩管,通过橡胶垫板和伸缩管的结构配合,能够在装置主体安装到中央空调后,保证进风口与中央空调的出风口稳定贴合,并且通过橡胶吸盘的作用,能够对其进行进一步吸附,使其紧密贴合,进而能够防止漏风,保证中央空调的排出的气体进入到装置主体内进行灭菌。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风机构右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装置主体、2限位螺丝、3进风口、4第一卡块、5干燥吸附块、6第二卡块、7过滤网板、8第一内腔、9第一导风管、10第二内腔、11螺旋型管、12紫外线灯、13排风机构、14排风口、15连接导管、16消毒箱、17第二导风管、18检测机构、19隔离网板、20橡胶塞、21安装板、22温度传感器、23蜂鸣器、24橡胶吸盘、25橡胶垫板、26伸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3.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央空调出风口灭菌装置,包
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内设置有第一内腔8,第一内腔8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进风口3,装置主体1内设置有第二内腔10,第二内腔10位于第一内腔8的下方,第一内腔8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导风管9,第一导风管9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内腔8内壁的左侧面和第二内腔10内壁的左侧面,第二内腔10内固定连接有螺旋型管11,第一导风管9的底端卡接在螺旋型管11的左侧面。
24.第二内腔10内壁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紫外线灯12,紫外线灯12位于螺旋型管11的上方,螺旋型管11的右端设置有连接导管15,第二内腔10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有消毒箱16,连接导管15的一端卡接在消毒箱16内壁的左侧面,消毒箱16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二导风管17,装置主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排风机构13,排风机构13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排风口14。
25.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内腔8内设置有过滤网板7,第一内腔8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6,过滤网板7的左右两端分别卡接在两个第二卡块6的卡槽内,过滤网板7位于进风口3的下方,通过过滤网板7能够对中央空调排出的气体进行再次过滤,防止其气体中的颗粒杂质等排出而对人体造成损害,并且通过第二卡块6便于对其进行拆卸清理,第一内腔8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干燥吸附块5,干燥吸附块5为硅胶干燥板材质,第一内腔8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卡块4,干燥吸附块5的一端卡接在第一卡块4的卡槽内,由于干燥吸附块5为硅胶干燥板材质的特点,便于使用者将其拆卸下来进行干燥处理,进而能够进行重复利用,有效节约了资源且较为环保,第一内腔8内固定连接有隔板19,第一内腔8内壁的正面螺纹连接有橡胶塞20,橡胶塞20位于隔板19的右侧,通过设置的隔板19和橡胶塞20的作用,能够在第一内腔8堵塞时,将橡胶塞20快速打开,进而方便将其内的空气排出,提高其安全性能。
26.具体的,如图2所示,排风机构1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检测机构18,第二导风管17的一端卡接在检测机构18内壁的正面,检测机构18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2,检测机构18的右侧面设置有蜂鸣器23,通过温度传感器22与蜂鸣器23的配合,能够对排风机构13进行温度监测,能够对紫外线灯12等电力器件进行温度监测,便于使用者及时察觉火灾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7.具体的,如图3所示,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管26,伸缩管26的管径大于进风口3的管径,伸缩管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板25,橡胶垫板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橡胶吸盘24,装置主体1上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1,安装板21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限位螺丝2,通过安装板21和限位螺丝2的配合,便于将装置主体1安装固定到中央空调上,且通过橡胶垫板25和伸缩管26的结构配合,能够在装置主体1安装到中央空调后,保证进风口3与中央空调的出风口稳定贴合。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9.s1、使用时,首先使用者通过安装板21将装置主体1安装固定在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并且将伸缩管26拉伸延长,将其通过橡胶吸盘24与中央空调相吸附固定,使得中央空调排出的空气进入到进风口3中;
30.s2、空调气体进入到第一内腔8时,通过过滤网板7和干燥吸附块5的配合,来对空调排出的气体进行再次过滤,同时能够对其中的水分进行吸附;
31.s3、其次,气体顺着第一导风管9进入到螺旋型管11中,并遗留较长的时间,同时紫外线灯12对其进行充分消毒,接着,初步消毒后的空气进入到消毒箱16中后,由其内的消毒
药剂对气体中的有害细菌病菌进行充分灭活,最后再由排风机构13排出。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