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燃气大锅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6889发布日期:2021-04-13 22:5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用燃气大锅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商用燃气大锅灶。


背景技术:

2.大锅灶是目前食堂、酒店等大型餐饮业厨房所必不可少的厨房设备,其具有容量大、烹饪速度快、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大量菜品的制作。现有的大锅灶按照加热方式区分,一般有燃气大锅灶与电磁大锅灶两种,其中燃气大锅灶火力强劲、加热迅速,仍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灶具。但目前的燃气大锅灶的燃气燃烧器普遍火力较为集中,一般依靠其炉膛的密封和保温性使其火力在炉膛内扩散,保证其对锅体加热的均匀性,但该种结构在火力较小时,易造成热量散发不均匀,使得锅体中心与边缘的温差较大,不利于食物的炒制。同时,现有燃气大锅灶对助燃空气的进气比例有严格的要求,如助燃空气进气比例过大,易造成回火,造成灶具损坏。
3.如cn205957238u公开的一种一体化大锅灶,其在炉体底部设有燃烧器,利用燃烧器在炉体内对上方的炒锅进行加热,但其燃烧器面积较小,易造成对锅体加热的不均匀。如cn204026754u所公开的一种安全节能大锅灶,其燃气管路、风机与燃烧器相连,风机吹入的空气在燃烧器内混合并燃烧,并将能量蓄集在炉膛内部,但该种结构在燃烧器火力较大时燃烧均匀性较好,在火力小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商用燃气大锅灶,以解决上述问题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商用燃气大锅灶,其具有内焰式燃烧器结构,燃气燃烧重复,加热均匀性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商用燃气大锅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灶体,灶体内有炉膛,炉膛包括底板和耐火壁,炉膛内底部设有一燃烧器,燃烧器与燃气管路及第一进气管路连接,该燃烧器具有一内部上下贯通的环形座体,环形座体内部为中空的环形混合腔,环形座体内侧为阶梯形结构,阶梯形结构由下至上面积逐渐增大,阶梯形结构的水平面上均设有多个内火孔,环形座体的顶面上设有多个同心排列的上火孔,环形座体内部贯通位置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二进气管路相通,所述的第一进气管路与第二进气管路均与鼓风机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环形座体上部还设有承托环,承托环与环形座体固定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1.该商用燃气大锅灶,其具有内焰式燃烧器结构,燃气与第一进气管路的助燃空气在环形混合腔内混合,并通过阶梯形结构内的内火孔及环形座体顶部上火孔喷出燃烧,环形座体内的第二进气口通入的助燃空气进一步与燃烧气体混合,提高了阶梯形结构内部的助燃空气流量,使燃气更为充分燃烧,进一步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并使燃气燃烧面扩
大,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
9.2.燃气与第一进气管路的助燃空气在环形混合腔内混合,并在喷出燃烧后与第二进气口通入的助燃空气进一步混合,在提高助燃空气的整体混合比例的同时,避免出现回火的问题,提升灶具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炉膛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12.其中附图标记表示:1.炉膛,2.底板,3.耐火壁,4.燃烧器,5.环形座体,6.环形混合腔,7.内火孔,8.上火孔,9.第一进气管路,10.第二进气管路,11.承托环。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4.参见图1

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商用燃气大锅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灶体,灶体内有炉膛(1),炉膛(1)包括底板(2)和耐火壁(3),炉膛(1)内底部设有一燃烧器(4),燃烧器(4)与燃气管路(图中未标记)及第一进气管路(9)连接,该燃烧器(4)具有一内部上下贯通的环形座体(5),环形座体(5)内部为中空的环形混合腔(6),环形座体(5)内侧为阶梯形结构,阶梯形结构由下至上面积逐渐增大,阶梯形结构的水平面上均设有多个内火孔(7),环形座体(5)的顶面上设有多个同心排列的上火孔(8),环形座体(5)内部贯通位置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二进气管路(10)相通,所述的第一进气管路(9)与第二进气管路(10)均与鼓风机连接。
15.进一步,所述的环形座体(5)上部还设有承托环(11),承托环(11)与环形座体(5)固定连接。承托环能够承托锅体,避免锅底阻碍上火孔的燃烧。
16.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该商用燃气大锅灶,其具有内焰式燃烧器结构,燃气与第一进气管路的助燃空气在环形混合腔内混合,并通过阶梯形结构内的内火孔及环形座体顶部上火孔喷出燃烧,环形座体内的第二进气口通入的助燃空气进一步与燃烧气体混合,提高了阶梯形结构内部的助燃空气流量,使燃气更为充分燃烧,进一步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并使燃气燃烧面扩大,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并且,燃气与第一进气管路的助燃空气在环形混合腔内混合,并在喷出燃烧后与第二进气口通入的助燃空气进一步混合,在提高助燃空气的整体混合比例的同时,避免出现回火的问题,提升灶具的安全性。
17.以上记载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