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翅片换热器的机械除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9340发布日期:2021-08-31 13:4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翅片换热器的机械除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翅片换热器的机械除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减少冬天人们采暖时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国家大力的推广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的采暖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家庭。

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高效节能管壳式翅片换热器(申请号:cn201921223026.7),虽然该高效节能管壳式翅片换热器,通过将管壳体的制作材料换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其极佳的抗腐蚀性能经得住腐蚀,使用时间比其它金属制作的外壳更长,且使用时的电力还得到了降低,减少了因工作环境不同、腐蚀度不同对壳体的影响,极大的增加了其实用性,降低了物力的消耗;但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现有技术中的翅片换热器在使用时,由于需要将外机放置在外界,翅片换热器表面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且低于0摄氏度时,翅片换热器的外表面会发生结霜的情况,霜在翅片换热器的外表面会增加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换热热阻,从而极大的影响了换热器本体的换热功能,降低了制热器的制热性能,同时减少了翅片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翅片换热器的机械除霜装置,其具有除去外界的结霜层和便于拆卸结霜装置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翅片换热器的机械除霜装置,包括底座、外机和固定条,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机,外机的正面设置有翅片换热器本体,所述外机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条,固定条的正面开设有移动孔,移动孔内设置有移动杆,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位于外机的前侧,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移动孔并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移动机构和两个联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移动孔,使得移动杆能够稳定在移动孔内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避免发生错位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板背面的固定板,固定板位于外机的右侧,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移动板的背面卡接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轴套并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卡接在空腔内壁的正面,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传动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电机,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启动电机,从而带动第一转轴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旋转,在履带的作用下,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能够被带动旋转,使得移动板能够被带动移动,同时风扇也能够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壁的正面卡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内套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移动板的背面卡接有第二轴套,第二轴套位于外机的左侧,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轴套并固定连接有限制块,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齿轮和第二传动轮,齿轮位于第二轴承的后侧,所述第二传动轮设置在空腔内,所述固定条的左侧面设置有多个齿牙,所述齿轮与齿牙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齿轮,使得当第二转轴旋转时,齿轮也能够旋转,从而在多个齿牙的作用下,齿轮能够带动移动板上下移动,进而达到带动毛刷移动的工作,设置第二传动轮,使得电机运行时,带动第一传动轮旋转,在履带的作用下,第二传动轮和第二转轴能够开始旋转,从而带动齿轮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杆另一端的滑杆,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滑套,滑套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设置在固定条的后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螺纹柱,使得螺纹帽能够在螺纹柱外表面上下移动,从而靠近或者远离滑套,进而达到限制或者不限制滑套的工作,设置限位块,使得限位块能够限制在固定条的背面,避免移动杆发生脱离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卡接在空腔内壁背面的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内套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移动板的正面卡接第三轴套,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三轴套并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第三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三传动轮,所述移动板的前后两侧面均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空腔内壁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加热片,两个加热片分别位于第三轴承的左右两侧,所述移动板的背面设置有毛刷,毛刷贴合在翅片加热器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均通过设置履带相互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风扇,使得电机运行带动移动板移动的同时能够带动风扇进行旋转,从而带动热量进入到毛刷上,进而更为有效的进行除霜工作,设置加热片,使得加热片能够散发热量,在风扇的作用下,热量能够进入到翅片换热器本体上,从而更为有效的进行除霜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孔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设置有多个滚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滚球,使得移动杆能够更为轻松方便的在移动孔内移动,避免发生堵塞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移动机构、联动机构、固定条和移动杆的相互配合,使得当翅片换热器本体长时间的放置在外界运行时,表面发生结霜的情况时,人们能够通过启动电机和加热片,带动第一转轴旋转,从而带动履带移动,进而带动齿轮和风扇进行旋转,齿轮旋转能够在多个齿牙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板在外机的前侧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毛刷能够对其翅片换热器本体进行除霜的工作,同时加热片散发热量,在风扇的作用下,带动热量从通孔处进入到翅片换热器本体上,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除霜效果,避免翅片换热器本体结起霜层从而影响到外机正常工作的情况,提高了制热器的制热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2、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使得在需要对其移动板进行检测和维护时,人们能够通过旋转螺纹帽,带动螺纹帽远离滑套,从而不再限制滑套,再通过旋转滑套使其两个限位块不再限制在固定条的后侧,这样人们就能够将移动板进行拆卸了,从而方便了人们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的工作,减少了人们的工作量,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外机;3、固定条;4、固定机构;41、限位块;42、螺纹柱;43、螺纹帽;44、滑套;5、移动机构;51、固定板;52、电机;53、第一轴套;55、第一传动轮;56、第一轴承;57、限制块;58、齿轮;59、第二轴套;510、第二轴承;512、第二传动轮;513、履带;514、齿牙;6、联动机构;61、第三轴承;62、第三传动轮;63、第三轴套;64、风扇;65、通孔;67、加热片;68、毛刷;7、移动孔;8、滚球;9、移动杆;10、移动板;11、翅片换热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翅片换热器的机械除霜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底座1、外机2和固定条3,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机2,外机2的正面设置有翅片换热器本体11,外机2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条3,固定条3的正面开设有移动孔7,移动孔7内设置有移动杆9,移动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0,移动板10位于外机2的前侧,移动杆9的另一端穿过移动孔7并设置有固定机构4,移动板10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移动机构5和两个联动机构6,移动孔7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设置有多个滚球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当移动板10在移动孔7和滚球8的作用下,能够稳定轻松的进行上下移动的工作,避免发生错位脱离的同时能够更为轻松的进行移动,避免发生堵塞和脱离的情况。

如图1-5所示,移动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板10背面的固定板51,固定板51位于外机2的右侧,固定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52,电机5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移动板10的背面卡接有第一轴套53,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轴套53并套设有第一轴承56,第一轴承56卡接在空腔内壁的正面,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传动轮55,空腔内壁的正面卡接有第二轴承510,第二轴承510内套设有第二转轴,移动板10的背面卡接有第二轴套59,第二轴套59位于外机2的左侧,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轴套59并固定连接有限制块57,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齿轮58和第二传动轮512,齿轮58位于第二轴承510的后侧,第二传动轮512设置在空腔内,固定条3的左侧面设置有多个齿牙514,齿轮58与齿牙514啮合,联动机构6包括卡接在空腔内壁背面的第三轴承61,第三轴承61内套设有第三转轴,移动板10的正面卡接第三轴套63,第三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三轴套63并固定连接有风扇64,第三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三传动轮62,移动板10的前后两侧面均开设有两个通孔65,空腔内壁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加热片67,两个加热片67分别位于第三轴承61的左右两侧,移动板10的背面设置有毛刷68,毛刷68贴合在翅片加热器本体的外表面,第一传动轮55、第二传动轮512和第三传动轮62均通过设置履带513相互传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启动电机52,带动第一转轴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轮55旋转,进而在履带513的作用下,第二传动轮512和第三传动轮62能够旋转,使得第二转轴旋转带动齿轮58旋转,在多个齿牙514的作用下,移动板10能够被带动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毛刷68对其进行除霜的工作,同时第三传动轮62旋转带动第三转轴和风扇64旋转,加热片67产生热量,风扇64将热量吹动到翅片换热器本体11上,从而更为有效的对其翅片换热器本体11进行除霜的工作。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杆9另一端的滑杆,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42,螺纹柱4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43,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滑套44,滑套44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1,限位块41设置在固定条3的后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旋转螺纹帽43,带动螺纹帽43向后移动,不再限制滑套44,再通过旋转滑套44,带动两个限位块41旋转,从而使得两个限位块41能够进入到移动孔7内,这样移动板10就能够被拆卸,方便了人们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的工作。

工作原理:人们能够通过启动电机52和加热片67,带动第一转轴旋转,从而带动履带513移动,进而带动齿轮58和风扇64进行旋转,齿轮58旋转能够在多个齿牙514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板10在外机2的前侧上下移动,毛刷68能够为稳定的对其霜层进行推动的工作,同时加热片67散发热量,在风扇64的作用下,带动热量从通孔65处进入到翅片换热器本体11上,达到更为有效的除霜工作,需要对其移动板10进行检测和维护时,人们能够通过旋转螺纹帽43,带动螺纹帽43远离滑套44,从而不再限制滑套44,再通过旋转滑套44,带动两个限位块41旋转,从而使得两个限位块41能够进入到移动孔7内,这样移动板10就能够被拆卸下来,之后人们就能够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的工作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