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电暖气及电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39617阅读:来源:国知局
于进行整体支撑,并防止内部爆炸对使用地造成损害,壳体I内部设置有用于产生热量的加热装置3 ;散热窗2,设置在壳体I上部,用于将加热装置3产生的热空气排出;温度测量装置4,与加热装置3连接,用于测量加热装置3的温度;还包括控制装置5,分别与加热装置3和温度测量装置4连接,控制装置5可根据温度测量装置4的测量结果控制加热装置3工作。
[0043]本实施例中,散热窗2设置在壳体I上,能够将壳体I内部被加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本实施例中,散热窗2设置有若干散热板,通过相邻散热板之间的缝隙将壳体I内的热空气排出,在本实施例中,为更快更好的进行温度的控制,优选的,若干散热板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I上,进而在使用阶段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相邻散热板之间的缝隙,进而控制壳体I内部被加热的空气与壳体I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速度,进而能够更好的控制室温;
[0044]本实施例中壳体I优选的为冷扎板制作,且制作完成后的壳体I的厚度为1mm,这样,制作完成的壳体I具有较强的强度,使得当出现内部爆炸等问题时,不会造成壳体I的损坏,进而避免爆炸对使用地造成损坏;当然根据使用环境和使用地等因素,可以调整壳体I的厚度,进而提高其防爆的等级,提高安全系数;
[0045]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壳体I制作完成后能够承受IMpa的压力,具有防水结构,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漏水等问题造成线路的损坏,进而造成故障的出现;
[0046]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壳体I内部的气体被加热,而壳体I有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壳体I会伴随有热量的传导,进而当使用地的人员触碰到壳体I会造成烫伤等问题的出现,因此,本发明中优选的在壳体I的外表面设置保护层,通过保护层进行壳体I所产生的热量的阻隔,进而避免使用地的人员触碰到壳体I造成烫伤;
[0047]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壳体I的设置位置,本发明中可以设置有壁挂机构,该壁挂机构设置在壳体I上,通过壁挂机构与使用地的墙壁进行连接,使得壳体I固定在墙壁上;当然本发明中还可以设置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设置在壳体I底部,通过支撑机构进行壳体I的支撑,使壳体I设置在使用地地面上;当然该壁挂机构和支撑机构还可以同时使用,具体的以实际的操作为准,本发明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004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3为设置在壳体I底部的防爆电加热管组件,供电后可产生热量。
[0049]具体地,防爆电加热管组件包括加热管31和环绕在加热管31外部的若干散热翅片32,该加热管31用于获取电能并产生热量,设置在壳体I底部;该若干散热翅片32,用于将加热管31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壳体I内的空气中,对空气进行加热,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可以设置若干加热管31,且在每个加热管31上均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32,这样能够保证加热的速率和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加热效果,当然加热管31和散热翅片32的数量根据实际的需要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进一步限定。
[0050]本实施例通过加热装置3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壳体I内的空气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实现对壳体I内空气的加热,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翅片32为高密度铝合金散热翅片32,面采表取阳离子氧化工艺,可以有效地确保热量散射到空间中,这样能够增加散热的效果,提高空气加热的速度,进而能够更合理的利用能源;加热管31为不锈钢铠装电热管,可长久无故障运行。
[0051]在具体应用中,壳体I内还设置有温度测量装置4和控制装置5,温度测量装置4与加热装置3和控制装置5连接,用于测量加热装置3的温度,本实施例中的温度测量装置4为热电偶,热电偶对加热装置3进行测温后,将测量的结果发送到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接收到温度数据后,根据内部预定的阈值控制加热装置3的工作状态。
[0052]更进一步地,控制装置5设置在壳体I的右侧上端,包括:控制面板以及位于控制面板内部的控制单元,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室内温度的显示屏、多个指示灯和按键,多个指示灯包括电源指示灯、加热指示灯和警示灯,按键包括用于停止或重新启动电暖气的启停键以及控制按键。
[0053]图2示出了图1中的控制单元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包括:供电模块51、温控模块52、控制模块53以及断电保护模块54,供电模块51分别与温控模块52和控制模块53连接,温控模块52分别与控制模块54和断电保护模块54连接,控制面板上的控制按键与控制模块53连接,当按下控制按键后,控制单元移动控制工作,温度测量单元4实时测量加热装置3的温度数据,并将温度数据发送到温控模块52,温控模块52对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控制模块53,控制模块53接收温度数据后进行检测判断,若温度数据超出控制模块53预先存储的温度阈值,则启动断电保护模块54对加热装置3进行断电。
[0054]图3为图2中供电模块51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供电模块51包括:第一降压部511和第二降压部512,第一降压部511与第二降压部512连接;第一降压部511与市电(220V)连接,当市电经过第一降压部511后,进行第一次降压操作,通过第一次降压操作后市电被降压到10V,第二降压部512进行第二次降压后使电压降到6V,进而形成工作电压。
[0055]具体地,第一降压部511为变压器T,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连接市电,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通过电感LI和电容C60连接第二降压部512,第二降压部512为DC降压模块,DC降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60的两端,DC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65的两端并输出,其中电源端CVCC端输出6V电压。
[0056]如图4所不,本实施例中的温控模块52包括第一光电親合器T31、第二光电親合器T32和第三光电耦合器T33,且T31、T32和T33的输出端均与控制模块53连接,具体的,第一光电耦合器T31的引脚2与CVCC端连接,引脚3通过电阻R34与控制模块53连接,引脚7和引脚8并联后与温度测量单元4的一端连接,引脚6通过电阻R31与温度测量单元4的另一端连接,引脚5接地;温度测量单元4将测量的温度数据转换成电压信号后输出到第一光电親合器T31,第一光电親合器T31对电压信号进行电气隔离后输入到控制模块53 ;第二光电耦合器T32的引脚I通过第一继电器KAl和电阻R32与引脚2串行连接,引脚2接地,引脚4通过电阻R35与CVCC端连接并输出至控制模块53 ;第三光电耦合器T33的引脚2通过第二继电器KA2和电阻R33与引脚3串行连接,引脚5接地,引脚6分别与电阻R36的一端和控制模块53连接,引脚7和引脚8并联后与电阻R36的另一端和CVCC端连接。
[0057]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53包括单片机U30,单片机U30的RO端通过电阻R34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T31的引脚3,RE端和TE端分别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T32的引脚4,DI端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T33的引脚6并通过电阻R36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T33的引脚7和引脚8,+V端连接CVCC端,VS端接地,A+端和B-端通过电阻R38和电阻R39与控制面板上的控制按键连接,其中,A+端和B-端还分别与对应的瞬态二极管Z32和Z31连接,瞬态二极管Z32和Z31用于电路保护。
[0058]本实施例中的单片机U30为FM8PS53B型号的单片机,具有防篡改、低功耗等有益效果,工作时,当按压外接的控制按键后,单片机U30开始接收第一光电耦合器T31发送的温度数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