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直流冷气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62507阅读:来源:国知局
将冷凝器所散发的热抽离的方式不同,本发明因可在室内实施,如果使用现有将热抽离方式,则自机壳10内所抽出的热会留在室内,会造成抵销冷气强度的缺失。是故,该风扇44必须设在冷凝器40上方,利用吹送冷水雾气至冷凝器40帮助散热;再者,水液(L)通过冷凝器40将与冷媒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凝器40所散发的热气变成常温气流,经由该机壳10侧边的流通孔19排出,再由一吸风口 191经该风扇44吸入本装置内;据此,本发明得以实现在室内使用的目的。
[0085]本实施例中,该蒸发器60呈一口字去掉右面一竖型体(如图4A所示),且该风管70配合该蒸发器60的形状设成一口字去掉右面一竖型体。也就是说将构成该蒸发器60的冷媒输送管路63及散热片(图未不)设成口字去掉右面一竖型体,如此一来,在机壳10有限空间的容室11内,可以使得制造冷气的有效长度增加,达到所须的冷气强度。本实施例中,该风机80包括一壳体84、风叶85及马达86,但此是先前技术,容不赘述。
[0086]承上,该冷凝器40设在该蒸发器60的下方,该蒸发器60周围的水液(L),经由导水管74引入冷凝器40内予以散热,故其底部设置一水液承接盘43使经过冷凝器40而没有被蒸发的水液(L),最终得落入该承接盘43内,如图6所示。
[0087]—导风部90,包括一中空支撑座91及连接在该中空支撑座91上的至少一中空环框92,如图7所示,该中空环框92可以是一个,或是两个,抑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其可为椭圆形,或是多边形的中空环框92’,以下实施例皆以椭圆形中空环框92来说明。当中空环框92是两个时,则可依须求调整各别的中空环框92的吹送角度,该中空支撑座91底部相对于该风管70的冷气出口 72,设有一可套置在该冷气出口 72上的衔接口 911,用以使冷气经由该衔接口 911送出,该中空环框92内侧缘具有一环状的导流缝隙921,且该中空环框92外侧至少一侧边系与该中空支撑座91连接并导通,使冷气流入该中空环框92,再由该导流缝隙921吹出。本实施例中,该导风部90的中空支撑座91呈一 U型中空体,该中空环框92的两左、右侧形成一枢接体922,枢接在该U型中空体中间,使冷气(C)经由该枢接体922导入该中空环框91内。借此,该机壳10内的冷机循环系统20所产生的冷气,可经由该风管70的冷气出口 72送至该导风部90,使冷气(C)由该中空环框92的导流缝隙921呈环形送出。再者,该中空环框92得以其两侧的枢接体922为转轴,在该中空支撑座91上调整其送风仰角(Θ ),如图8所示。
[0088]本实施例中,该直流压缩机30包括一密封型直流压缩机30,仅该冷媒吸入口 31及冷媒排出口 32的端部延伸至其外部;以此可降低噪音,使其更适合运用在室内的空调设计。以目前市售直流压缩机30其长度约可在12cm以内,其压缩室的冷气容量(CoolCapacity)为 2.0cc,转速 2000RPM 以上(但不超过 6500RPM),约可获得 460watts/1567Btuh的输出,因此以该直流压缩机30的能力配合前揭蒸发器60设置在一风管70内的巧妙构成,使得该机壳10的长度与高度约在30至50cm左右,具有小体积亦能达到所须冷气强度的功效。且由于直流压缩机30可以使用12V的直流电压,因此外出时可以使用蓄电池或汽车上点烟器提供电源,如果在家里则更方便,以一交流转直流插头,即可在插座上取得电源。至于该密封型直流压缩机30的内部构成,非本发明的专利目的,容不赘述。
[0089]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并配合图7,该机壳10的通孔13中还包括设有一旋转套环14,该旋转套环14的底周缘为一橡胶材质所制的环形面141,其内环壁为一设有数个凹槽142的环体143 驱动轮15,亦为橡胶材质所制,固定在该容室11内的一装设座17,该装设座17设有一缺口 171,可使该驱动轮15接触该环形面141的一侧,一小马达16设在该装设座17下方,用以驱动该驱动轮15转动,借由摩擦力进而可带动该旋转套环14旋转;该导风部90其中空支撑座91底部的衔接口 911,对应该环体143的数个凹槽142,设有数个凸块912,可使该中空支撑座91卡制在该旋转套环14内,以使该导风部90可于该机壳10上随该旋转套环14呈0°?360°的回转。由于该旋转套环14借由摩擦而旋转,若当导风部90因受外力制止而无法回转时,则驱动轮15与该环形面141接触的周缘,将会相互滑动而避免机构故障或发生危害的事故。
[0090]进一步如图8所示,该导风部90的中空环框92的导流隙缝921,设有数个非轴向的倾斜肋体923,以使冷气(C)呈现涡流形态送出,增进冷气放送范围。是以,本发明的冷气出风口采用无叶风扇架构的出风方式,且其导风部90可呈360°的回转,并调整送风仰角(Θ ),更可吹送出涡流形态的冷气,以达最佳的冷气功效。
[0091]借助上揭技术手段,本发明具有将风管内的蒸发器60所产生的冷气(C),有效送到导风部90,并利用无叶风扇架构的导流缝隙921吹出冷气(C),使得小体积的冷机循环系统20有足够冷度,且利用蒸发器60的水液(L)帮助冷凝器40散热,使得机壳10周围不会有高温,具有可在室内使用,亦可达到外出携带使用的功效。
[0092]此外,本发明上揭冷机循环系统20,虽然是以送出冷气(C)为实施例说明,但可进一步利用显示面板12的设定,进而控制冷机循环系统20的循环方向,本发明亦可作为暖气机或除湿机使用,但,此等构成属先前技术(Pr1r Art),容不赘述。
[009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0094]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中请。
【主权项】
1.一种可携式直流冷气机,包括: 一机壳,其内具有一容室,其外侧面设有一显不面板; 一冷机循环系统,设在该容室内,其包括:一直流压缩机、一冷凝器、一膨胀阀、一蒸发器; 该直流压缩机可将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并分别设有一提供该气态冷媒输入的吸入口,以及一提供气态冷媒输出的排出口 ; 该冷凝器具有一输入管及一输出管,该输入管连接该直流压缩机的排出口,且其上方设有一风扇; 该膨胀阀设有供冷媒传送的输入口、输出口,且该输入口连接该冷凝器的输出管; 该蒸发器设有一入口及一出口,其分别连接至该膨胀阀的输出口及该直流压缩机的吸入口 ; 其特征在于: 该蒸发器设置在一风管内,该风管具有一送风口,该送风口连接一风机的出风口,且该风机的吸风管延伸至该机壳表面,用以吸取外部空气,再者,该风管相对于该送风口的另一端,形成一冷气出口,用以送出冷气,此外,该风管底部设有一导水管,使该蒸发器周围所形成的水液自该导水管流出; 该冷凝器设在该蒸发器的下方,且其底部设有一水液承接盘; 该机壳相对于该风管的冷气出口,设有一供该冷气送出的通孔;以及一导风部,包括一中空支撑座及连接在该中空支撑座上的至少一中空环框,该中空支撑座底部相对于该通孔,设有一可套置在该通孔上的衔接口,用以使冷气经由该衔接口送出,该中空环框内侧缘具有一环状的导流缝隙,且该中空环框外侧至少一侧边与该中空支撑座连接并导通,使冷气流入该中空环框,再由该导流缝隙吹出; 借此,该机壳内的冷机循环系统所产生的冷气,可经由该风管的冷气出口送至该导风部,使冷气由该中空环框的导流缝隙呈环形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直流冷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呈一口字去掉右面一竖型体,且该风管配合该蒸发器的形状设成一口字去掉右面一竖型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直流冷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的中空支撑座呈一 U型中空体,该中空环框的两左、右侧形成一枢接体,枢接在该U型中空体中间,使冷气经由该枢接体导入该中空环框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直流冷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通孔中还包括设有一旋转套环,该旋转套环的底周缘设有一环形面及一与其相接触的驱动轮,该驱动轮设在一装设座上,借由一设在该装设座底部的一小马达驱动进而带动该旋转套环旋转;该导风部的中空支撑座底部的衔接口,对应该旋转套环,设有一与其相互卡制的机构,以使该导风部可于该机壳上随该旋转套环呈0°?360°的回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直流冷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在该冷凝器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直流冷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用以将该风管内的水液导至该风扇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直流冷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的中空环框的导流隙缝,设有数个非轴向的倾斜肋体,以使冷气呈现涡流形态送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直流冷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的中空环框包括设成二个及二个以上。
【专利摘要】一种可携式直流冷气机,是在一机壳容室内设有一冷机循环系统,其包括:直流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其中将蒸发器设在一风管内,且风管一端连接一风机,另一端形成一冷气出口;该冷凝器设在蒸发器的下方,该风管底部设有导水管,使蒸发器周围所形成的水液流入冷凝器;一导风部,其包括中空支撑座及中空环框,该中空支撑座底部连接该风管的冷气出口,再由中空环框的导流缝隙吹出;借此,风管内的蒸发器所产生的冷气,能有效送到导风部,并利用无叶风扇架构的导流缝隙吹出,使得小体积的冷机循环系统具有足够冷度,且利用蒸发器滴落的水液帮助冷凝器散热,使得机壳周围不会有高温,具有可在室内使用,亦可外出携带使用的功效。
【IPC分类】F24F13/10, F24F13/30, F24F13/22, F24F13/24, F24F1/04
【公开号】CN105318450
【申请号】CN201510294049
【发明人】张清课
【申请人】张清课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公告号】CN204830240U, US2015035483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