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炊事取暖两用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791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炊事取暖两用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炉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坎事取暖两用炉。
【背景技术】
[0002]家用炉具主要包括煮饭用的煤炉或是烧水用的水炉。
[0003]目前市场上的煤炉主要由钢制炉壳以及其中通过砖砌的炉膛组成,底部或侧壁开设进氧窗口,炉膛均采用光壁管的结构;水炉则包括炉体和内胆结构,炉体和内胆之间用于盛放水,内胆内壁也采用光壁管结构。
[0004]这种结构存在的缺点是:功能单一,加热效率低,热能损耗大,燃料燃尽率低,烟尘排放浓度大,环保措施欠缺,排放不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节能减排,结构合理的坎事取暖两用炉。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坎事取暖两用炉,包括炉体和设置于所述炉体内部的内胆,所述炉体和内胆之间密闭构成水套,在所述内胆围成的炉膛内水平焊接有炉条,所述炉条将炉膛分割为上部燃烧室和下部灰室,在所述燃烧室内壁上安装有翅片管,所述翅片管的两端均与所述水套贯通连接,在所述炉体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回水口以及烟道,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炉体上端的炉口,所述炉口上加装有炉盖。
[0007]具体的,所述翅片管包括管体,以及固定套置于所述管体上的螺旋状散热片。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烟道内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所述第一工位上固定有盛放石灰石的反应盒,在所述第二工位上安装有蒸汽雾化除尘器。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增氧用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灰室的侧壁。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围绕所述炉口固定的第一管,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贯通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烟道的第二管,所述第一管沿着周侧开设有若干孔,所述烟道内的第二管指向烟道出口。
[0011]具体的,所述第二管焊接固定于所述内胆内壁。
[0012]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侧壁开设有观察口。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翅片管的增设,有效解决了加热效率低,能耗大的问题,除此之外,加入脱硫和蒸汽雾化除尘,真正达到了烟气排放标准,低碳环保的目地。
【附图说明】
[00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的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坎事取暖两用炉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炉体,2-内胆,3-水套,4-炉条,5-燃烧室,6-灰室,7-翅片管,70-管体,71-散热片,8-出水口,9-回水口,10-烟道,100-反应盒,101-蒸汽雾化除尘器,11-炉口,12-炉盖,13-风机,14-吸气装置,140-第一管,1400-孔,141-第二管,15-观察P。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指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卸载”、“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19]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应该被理解为数量的限制。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坎事取暖两用炉,包括炉体I和设置于炉体I内部的内胆2,炉体I和内胆2之间密闭构成水套3,在内胆2围成的炉膛内水平焊接有炉条4,炉条4将炉膛分割为上部燃烧室5和下部灰室6,在燃烧室5内壁上安装有翅片管7,翅片管7的两端均与水套3贯通连接,在炉体I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 8、回水口 9以及烟道10,还包括开设于炉体I上端的炉口 11,炉口 11上加装有炉盖12。
[0021]如图1所示,燃料送入燃烧室内燃烧,给翅片管7加热,由于螺旋状散热片71的加设,有效增大了受热面积,热传递效率得以提高,水套3受热均匀,单位燃料有更多的能量被利用,另外根据热膨胀原理,翅片管7中的水与水套3中的水循环加速,热交换迅速。
[0022]具体的,翅片管7包括管体70,以及固定套置于管体70上的螺旋状散热片71。
[0023]本实施例中,由于螺旋状散热片71的加设,利用散热口的理论逆向思维作为受热口,热交换面积增大,有效增大了加热效率。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烟道10内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第一工位上固定有盛放石灰石的反应盒100,在第二工位上安装有蒸汽雾化除尘器101,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针对相同结构部分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0025]本实施例中,蒸汽雾化除尘器10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
[0026]本实施例中,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给反应盒100加热,反应盒100中的石灰石受热后与含硫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最终生成结构稳定的硫酸钙,实现对含硫气体的除硫处理,除硫过后的烟雾经过蒸汽雾化除尘器101,利用水蒸汽与小颗粒的粘结,从而增大细微颗粒的质量,有效将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0027]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风机13、石灰石以及蒸汽雾化除尘器101的增设,使得燃料燃烧更充分,燃料燃尽率高,有效降低排放气体的含硫量和细微颗粒的含量,符合排放标准PM2.5o
[002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增氧用风机13,且风机13安装于灰室6的侧壁。
[0029]本实施例中,增氧风机13的设置提供给燃料更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燃料燃尽。
[00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一吸气装置14,吸气装置14包括围绕炉口 11固定的第一管140,以及一端与第一管140贯通连接、另一端固定于烟道10的第二管141,且第一管140沿着周侧开设有若干孔1400,烟道10内的第二管141指向烟道10的出口。
[003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要考虑到需要煮饭时,打开炉盖12,在增氧风机13作用下,气流迅速从烟道10排出,置于烟道10内的第二管141的端部由于处在同向气流中,所以在该端部形成一个负压空间,可以自动通过第一管140上的孔1400吸入从炉口 11排出的烟气,在烟道10内经过除硫和分离细微颗粒的处理。
[0032]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管140和第二管141的增设,使得在需要煮饭时,有效拦截从炉口 11排放的烟气,进一步净化烟气,使其排放达标。
[0033]具体的,作为优选,第二管141焊接固定于内胆2的内壁则是便于加工。
[0034]进一步的,炉体I的侧壁开设有观察口 15则是方便观察炉膛内的情况。
[0035]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坎事取暖两用炉,包括炉体(I)和设置于所述炉体(2)内部的内胆(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⑴和内胆⑵之间密闭构成水套(3),在所述内胆⑵围成的炉膛内水平焊接有炉条(4),所述炉条(4)将炉膛分割为上部燃烧室(5)和下部灰室(6),在所述燃烧室(5)内壁上安装有翅片管(7),所述翅片管(7)的两端均与所述水套(3)贯通连接,在所述炉体⑴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8)、回水口(9)以及烟道(10),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炉体(I)上端的炉口(11),所述炉口上加装有炉盖(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坎事取暖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7)包括管体(70),以及固定套置于所述管体(70)上的螺旋状散热片(7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坎事取暖两用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烟道(10)内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所述第一工位上固定有盛放石灰石的反应盒(100),在所述第二工位上安装有蒸汽雾化除尘器(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坎事取暖两用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氧用风机(13),所述风机(13)安装于所述灰室(6)的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坎事取暖两用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吸气装置(14),所述吸气装置(14)包括围绕所述炉口(11)固定的第一管(140),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管(140)贯通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烟道(10)的第二管(141),所述第一管(140)沿着周侧开设有若干孔(1400),所述烟道(10)内的第二管(141)指向烟道(10)出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坎事取暖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141)焊接固定于所述内胆⑵内壁。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坎事取暖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I)的侧壁开设有观察口(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炊事取暖两用炉,属于家用炉具领域,该炊事取暖两用炉,包括炉体和设置于所述炉体内部的内胆,所述炉体和内胆之间密闭构成水套,在所述内胆围成的炉膛内水平焊接有炉条,所述炉条将炉膛分割为上部燃烧室和下部灰室,在所述燃烧室内壁上安装有翅片管,所述翅片管的两端均与所述水套贯通连接,在所述炉体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回水口以及烟道,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炉体上端的炉口,所述炉口上加装有炉盖;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炊事取暖两用炉可以有效解决加热效率低,能耗较大的问题。
【IPC分类】F24B1/26, F24B9/04
【公开号】CN204629598
【申请号】CN201520343918
【发明人】张森
【申请人】张森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