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8699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可以用于汽车空调制冷的组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汽车空调制冷主要是通过压缩机来实现的,空调压缩机中采用的冷媒多为R12、R22等氟利昂类制冷剂,这些冷媒对臭氧层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0003]汽车发动机熄火时,车内空调压缩机同时停止工作。在夏季或者天气炎热的季节,汽车停放在路边时由于空气不流通,导致汽车内部的温度急剧上升。如果此时保持汽车空调运作,需要保持发动机运转,带动车内空调压缩机继续工作,则增加油耗,不利于节能减排。
[0004]半导体制冷片,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栗。它的优点是没有滑动部件,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它是一种产生负热阻的制冷技术,其特点是无运动部件,可靠性也比较高。
[0005]虽然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量不大,但是降温速度非常快,非常适用于对制冷器的尺寸有严格要求的场所。且半导体制冷器在制冷时并不需要氟利昂之类的制冷剂,就可以连续工作,因此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制冷技术。
[0006]半导体制冷器是利用半导体元件产生热电偶效应的制冷技术,内部没有旋转器件,消除了噪音、震动等缺点,且使用方便,安装便捷,维修方便。
[0007]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时,制冷和加热是同时存在的,虽然制冷效率不算高,但是,制冷和加热分立开来,非常适用于需要同时具有加热和制冷的应用条件与场合。
[0008]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控制方式是电流控制,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只要加个适当的温度测量单元和控制芯片,便可以很容易实现高精度温度测量和自动或手动控制系统。
[0009]通常半导体制冷器的尺寸较小,制冷和制热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几十秒,制冷片的热端和冷端就能达到最大温差,可以及时体现温度测量和自动或手动控制系统的反应动作效率。
[0010]半导体制冷器的单级制冷单元的功率不大,不仅适用于对功率要求不大的场合,如果把许多个制冷单元进行组合形成制冷系统,那么制冷功率是很大的,功率可以达到上万瓦,因此制冷的应用范围很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工作效率,可以实现制冷的组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可以用于汽车空调制冷。
[0012]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组合框体,组合框体内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和导热端上分别连接有导冷片和导热片,且在导冷片和导热片之间设置有用于隔离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端和导热端的隔热垫;
[0013]组合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风扇和保护网罩,其中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导热端、组合框体内部还安装有风道止逆阀;半导体制冷片接入温控器以及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开关状态的联动开关。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组合框体呈圆筒状或者长方体形。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考虑成本和热交换效率,导冷片和导热片均为铝片。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组合框体的外周上安装有若干具有弹性的固定支架,可以将组合框体固定在汽车空调的风道内。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在组合框体的外周、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和导热端上分别开设有风口,用于冷风和热风的循环进入组合框体内,更有选的,也可以将组合框体的两端设置成镂空,实现风循环。
[00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实用新型可以安装在汽车空调风道内,在发动机关闭的时候,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效果,可以从空调风口内吹出冷风,降低汽车内的温度,并且热风可以从原有汽车空调的散热端口排除,实现循环。
[0020]2、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体积小,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不仅仅可以用于汽车空调辅助制冷,也可以利用与其他场合。
[0021]3、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制冷片可以通过温控器来控制其开关和工作状态,可保持车内冷热交换的温度差幅度,提升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量效率。
[0022]4、本实用新型包含风道止逆阀,且含连动开关,配合使用可以避免当汽车发动机起动后,开动车内空调压缩机时,半导体制冷器无法排热,损坏了半导体制冷器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固定支架。
[0024]图2为固定支架安装在组合框体上的示意图。
[0025]其中,1、组合框体;2、半导体制冷片;3、保护网罩;4、风扇;5、导冷片;6、制冷端;
7、隔热垫;8、风道止逆阀;9、导热端;10、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组合框体1,组合框体I内含有半导体制冷片2、风扇和4保护网罩3。
[0028]为了便于组合框体安装在汽车空调的风道内,组合框体I的尺寸有一定的限制,可以根据不同汽车风道的尺寸进行调节,优选组合框体I的宽度或直径低于5cm ;该尺寸不但可以便于组合框体I安装在原汽车空调风道系统的吹出口附近,而且可以保证有空间让原车内空调可以从风道中吹出冷、热空气。
[0029]组合框体I内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2,半导体制冷片2分为制冷端6和导热端9,制冷端6温度低,导热端9温度高需要散热。
[0030]半导体制冷片2的制冷端和导热端上分别连接有导冷片5和导热片,导热片可以是铝片,快速的吸纳半导体制冷端的制冷效应能量或者快速的吸纳半导体制冷片导热端的散热效应能量,才能提高制冷端的制冷效应。
[0031]在导冷片5和导热片之间设置有用于隔离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端和导热端的隔热垫7,隔热垫7可以保证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和热端的隔离状态,防止热量交换,提高制冷效率。
[0032]组合框体I的两端均设置有风扇4和保护网罩3 ;风扇4可以加快导热制冷效率,保护网罩3可以防止异物侵入损坏风扇,并保护导冷风扇接近人身时,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0033]本实用新型中,在半导体制冷片2的导热端9、组合框体I内部还安装有风道止逆阀8。半导体制冷片2接入温控器以及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开关状态的联动开关。温控器可以接入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源线路上,组合框体I上预设一些开口,便于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源线可以穿过,并可以连接温控器,同时便于安装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可以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例如车内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即可自动起动半导体制冷装置降低汽车内部温度,如此除可随时保持车内冷热交换的温度差幅度,也提升了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量较小,制冷效益较慢的缺失。
[0034]开口可以保证两端的导冷和散热风扇附近有足够的空气对流量,强化热交换效率,提供制冷散热效率。同时留有的开口可以用于电源线的进出口。
[0035]风道止逆阀8可以和联动开关配合。当汽车发动机起动后,开动车内空调压缩机时,制冷装置的风道止逆阀8配合联动开关同时关闭,自动断开半导体制冷片2的直流电源,使其停止工作。否则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将无法排热,而造成半导体制冷片的损坏。
[0036]组合框体I需要安装在汽车空调的风道内,组合框体可以选择呈圆筒状或者长方体形。如图2所示,组合框体I的外周上安装有若干具有弹性的固定支架10,可以实现将组合框体I安装在汽车空调风道内。在安装时首先将两个固定支架10收拢,压缩固定支架10,缩小伸展体积,然后将制冷装置放入风道内,让固定支架自动展开,使固定支架的四个端部与组合框体的内壁接触,在弹力的作用下实现固定。
[0037]此外,由于单一的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量有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车型的大小来设定安装不同数量的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车辆越大,汽车空调的风口越多,需要安装的半导体制冷装置数量越多。
[0038]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组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组合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框体内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和导热端上分别连接有导冷片和导热片,且在导冷片和导热片之间设置有用于隔离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端和导热端的隔热垫; 所述组合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风扇和保护网罩,其中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导热端、组合框体内部还安装有风道止逆阀;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接入温控器以及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开关状态的联动开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框体呈圆筒状或者长方体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片和导热片均为铝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框体的外周上安装有若干具有弹性的固定支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组合框体,组合框体内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上连接有导冷片和导热片;组合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风扇和保护网罩,其中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导热端、组合框体内部还安装有风道止逆阀;半导体制冷片接入温控器以及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开关状态的联动开关。本实用新型可以安装在汽车空调风道内,在发动机关闭的时候,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效果,可以从空调风口内吹出冷风,降低汽车内的温度,并且热风可以从原有汽车空调的散热端口排除,实现循环。
【IPC分类】F25B21/02, F25B49/00, F24F5/00
【公开号】CN204739717
【申请号】CN201520405069
【发明人】宋声台
【申请人】宋声台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