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65969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电源模块、混合风道、风机组件、过滤模块、第一风道及第一风道内的第一放电极、第二风道及第二风道内的第二放电极,第一放电极和第二放电极分别与电源模块电连接,且第一放电极和第二放电极通电时,能够使经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分别带正电和带负电,然后进入混合风道内混合;风机组件用于驱动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及混合风道内的空气流动;过滤模块设在混合风道内或混合风道的出口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首先使细颗粒物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再经过滤模块过滤收集,如此可显著提高颗粒物的去除率,提升空气净化装置的除尘效果。
【专利说明】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家用领域的空气净化装置主要为静电集尘器,静电集尘器主要包括放电极、收集极、高压电源、倍压装置等部分,开启静电集尘装置后,流体空气中的灰尘以及细颗粒物在放电极(一般为正极)处荷电后,运动至带相反电荷的收集极,在库仑力的作用下,沉积在收集极上,实现除尘。除尘效率一般与灰尘以及细颗粒物的比电阻、流体空气温湿度、放电极以及收集极电压等参数相关。理想体系情况下,经过收集极极板的灰尘以及颗粒物完全沉积在极板。
[0003 ]但是,静电集尘技术对PMl O以上的颗粒物具有较好的去除率,对于PM2.5的细颗粒物的去除率却比较低,因此,在目前国内PM2.5污染严重的情况下,限制了静电集尘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对细颗粒物的除尘效果,多采用高效的过滤网,以在高气阻情况下高效过滤细颗粒物,但是单纯高效过滤网价格昂贵。
[0004]此外,静电集尘技术的另外一个缺点是:电压高到一定程度时(如电压为6KV时)产生大量臭氧,长期运行必然对用户健康产生影响,违背了空调器及其净化装置净化空气的宗旨,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细颗粒物除尘效果且成本较低的空气净化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空调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电源模块;第一风道及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第一放电极,所述第一放电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放电极通电时,能够使经过所述第一风道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带正电;第二风道及所述第二风道内的第二放电极,所述第二放电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放电极通电时,能够使经过所述第二风道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带负电;混合风道,所述混合风道的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连通,从所述第一风道流出的空气与从所述第二风道流出的空气在所述混合风道内混合;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及所述混合风道内的空气流动;过滤模块,设在所述混合风道内或所述混合风道的出口处。
[0008]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两个风道和两个放电极,使得经过空气净化装置的气流分为两组,且空气中的颗粒物分别带上相反的电荷,两个风道内的空气进入混合风道后,利用相反电荷的中和作用在混合风道内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再经过滤模块过滤收集,以此提高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去除率,提升空气净化装置的除尘效果;此外,由于到达过滤模块的是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因而本方案中使用普通的初级过滤装置即可实现对颗粒物的收集,有效节约了产品的成本,且减小了风道内的风阻。
[0009]具体而言,现有的静电除尘技术,对大颗粒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小颗粒物的去除率比较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首先使细颗粒物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然后进行收集,因而显著提高了除尘效果。具体地,含细颗粒物的空气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分为两组,并分别进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进入第一风道的细颗粒物在第一放电极的作用下带上正电荷,进入第二风道的细颗粒物在第二放电极的作用下带上负电荷,随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气流在混合风道内混合,且其中带正电的细颗粒物和带负电的细颗粒物相互吸引、中和后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之后随空气流动至过滤模块处被过滤收集,从而实现提高除尘效果的目的。此外,由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之后,才被过滤模块收集,因而无需使用昂贵的高效过滤装置即可达到对颗粒物良好的过滤收集效果,因而相对节约了产品的成本。
[0010]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合风道内设有扰流部,所述扰流部位于所述混合风道的入口与所述过滤模块之间。
[0012]在混合风道的入口与过滤模块之间设置扰流部,利用扰流部加强混合风道内流体的紊流程度,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流出的两组气流能够充分混合,以提高带正电的细颗粒物和带负电的细颗粒物在混合风道内的分布均匀性,以此提高大粒径的粗颗粒物的生成量和生成效率,这样可在确保两组气流得以充分混合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混合风道的长度以减小产品的体积,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成本。
[00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扰流部包括螺旋板,所述螺旋板设在所述混合风道内,且沿所述混合风道的轴向延伸。
[0014]在混合风道内沿轴向设置螺旋板,以通过螺旋板在混合风道内形成螺旋导风结构,这样可使气流在螺旋板的导流作用下形成气体涡流,以此加强带正电的细颗粒物和带负电的细颗粒物在混合风道内的分布均匀性,实现带相反电荷的颗粒物之间充分混合、中和的目的。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扰流部包括节流板,所述节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混合风道的内表面相连,所述节流板的另一端沿所述混合风道的径向延伸。
[0016]在混合风道内设置节流板,使得混合风道的截面积发生突变,这样可以加强气流在经过节流板时的扰动性,以此加强带正电的细颗粒物和带负电的细颗粒物在混合风道内的分布均匀性,实现带相反电荷的颗粒物之间充分混合、中和的目的。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不在混合风道内设置节流板,而是直接通过混合风道形状的改变来实现截面突变的效果,同样能够实现扰流的目的,因此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供电极和第二供电极,所述第一供电极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放电极相连,所述第一供电极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供电极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放电极相连,所述第二供电极的正极接地。
[0018]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供电极和第二供电极,第一供电极的正极与第一放电极相连,以在第一放电极通电时使经过第一风道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带正电;第二供电极的负极与第二放电极相连,以在第二放电极通电时使经过第二风道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带负电,其具体实施手段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再赘述;本方案中分别设置两个供电极,使得每个供电极均得到接地处理,以此提高了空气净化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且能够分别控制两个风道内的放电极的电压,便于操作人员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当然,电源模块也可以只包括一个供电极,使该供电极的正极与第一放电极相连,负极与第二放电极相连,如此同样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供电极和/或所述第二供电极的电压为IkV?3kV0
[0020]此处设置第一供电极和/或第二供电极的电压为IkV?3kV,如此一方面能够确保满足第一放电极和/或第二放电极对电压的需求,即保证经过两个风道的空气中的颗粒物能够在两个放电极的作用下分别带上相反的电荷;另一方面,将第一供电极和/或第二供电极的电压控制在IkV?3kV内,这样可以避免放电极处产生臭氧,由此可避免产品使用过程中对用户的健康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和安全性。优选地,第一供电极和/或第二供电极的电压为1.5kV。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模块包括位于所述混合风道内的金属过滤件,所述金属过滤件接地,所述金属过滤件上设有供空气穿过的孔。
[0022]在混合风道内设置金属过滤件,金属过滤件能够对流经其的气流起到过滤作用,使气流中的颗粒物被过滤掉,实现空气净化的目的;此外,由于混合风道内带正电的颗粒物和带负电的颗粒物的电荷不一定完全中和,此处利用接地的金属过滤件对带有残留电荷的颗粒物进行吸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除尘率,进一步提升了空气净化效果。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模块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封盖所述混合风道的出口。
[0024]在混合风道的出口处设置过滤网,且过滤网封盖混合风道的出口,则混合风道内的气流经过过滤网时,过滤网能够将气流中的颗粒物过滤掉,从而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且由于到达过滤网处的为凝并后的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因而使用普通的粗过滤网即可实现过滤目的,既降低了气阻,提高了除尘效率,又节约了成本。
[00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扇叶,位于所述混合风道内;电机,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扇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扇叶旋转。
[0026]风机组件包括扇叶和电机,电机驱动扇叶旋转,能够驱动空气流动,使空气进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而后通过整个空气净化装置,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功能;将风机组件设置在混合风道内,则只需一个风机组件即可驱动整个空气净化装置内的空气流动,从而节约了成本。
[0027]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分别设置一个风机组件,用以分别驱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空气流动,如此可以提高两个风道的风量均匀性,提高除尘效果;对于该方案,可将两个风机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风道的进风口处、出风口处或两个风道内的任意位置,优选设置在两个风道内的风机组件分别位于两个放电极的上游,以便于两个放电极走线。
[0028]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主体;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风道的入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入风口均与大气连通,所述混合风道的出口与所述空调器主体的回风口连通;或所述第一风道的入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入风口均与所述空调器主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混合风道的出口与大气连通。
[0029]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因设置有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气净化装置,因而具有除尘率高,空气净化效果优异等特点;另外,设置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入风口与大气连通,混合风道的出口与空调器主体的回风口连通,即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空调器的回风口附近,或设置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入风口与空调器主体的出风口连通,混合风道的出口与大气连通,即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附近,如此,通过将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空调器的回风口或出风口附近,能够尽量减小空气净化装置的风机对空调器内气流流动的影响,从而在不影响空调器性能的前提下,使空调器还具备了空气净化效果。当然,也可以将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空调器主体的风道内,这时,可以省去空气净化装置的风机组件结构,以利用空调器主体的风机来驱动空气净化装置内部的空气流动,有利于节约成本。
[003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去掉电源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所示空气净化装置的原理框图。
[0034]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5]I空气净化装置,10第一风道,20第一放电极,30第二风道,40第二放电极,50混合风道,60风机组件,70过滤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8]下面参照图1至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I及空调器。
[003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I,包括:电源模块、第一风道10及第一风道10内的第一放电极20、第二风道30及第二风道30内的第二放电极40、混合风道50、风机组件60和过滤模块70。
[0040]具体地,第一放电极20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第一放电极20通电时,能够使经过第一风道1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带正电;第二放电极40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第二放电极40通电时,能够使经过第二风道30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带负电;混合风道50的入口分别与第一风道10的出风口和第二风道30的出风口连通,从第一风道10流出的空气与从第二风道30流出的空气在混合风道50内混合;风机组件60用于驱动第一风道10、第二风道30及混合风道50内的空气流动;过滤模块70设在混合风道50内或混合风道50的出口处。
[0041]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I,首先使细颗粒物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然后进行收集,因而显著提高了除尘效果。具体地,如图2所示,含细颗粒物的空气在风机组件60的作用下分为两组,两组空气并分别进入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30,进入第一风道10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在第一放电极20的作用下带上正电荷,进入第二风道30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在第二放电极40的作用下带上负电荷,随后,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30内的气流在混合风道50内混合,且在混合过程中中带正电的细颗粒物和带负电的细颗粒物相互吸引、中和后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之后随空气流动至过滤模块70处被过滤收集,从而实现提高除尘效果的目的。此外,由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之后,才被过滤模块70收集,因而无需使用昂贵的高效过滤装置即可达到对颗粒物良好的过滤收集效果,因而相对节约了产品的成本。
[00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混合风道50内设有扰流部,扰流部位于混合风道50的入口与过滤模块70之间。
[0043]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混合风道50的入口与过滤模块70之间设置扰流部,利用扰流部加强混合风道50内流体的紊流程度,使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30流出的两组气流能够充分混合,以提高带正电的细颗粒物和带负电的细颗粒物在混合风道50内的分布均匀性,以此提高大粒径的粗颗粒物的生成量和生成效率,这样可在确保两组气流得以充分混合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混合风道50的长度以减小产品的体积,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00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扰流部包括螺旋板,螺旋板设在混合风道50内,具体地,螺旋板呈螺旋状,该螺旋板设置在混合风道50的内表面上,且沿混合风道50的轴向延伸。
[0045]在该实施例中,在混合风道50内沿轴向设置螺旋板,以通过螺旋板在混合风道50内形成了螺旋导风结构,这样可使气流在螺旋板的导流作用下形成气体涡流,以此加强带正电的细颗粒物和带负电的颗粒物在混合风道50内的分布均匀性,实现带相反电荷的颗粒物之间充分混合、中和的目的。
[004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扰流部包括节流板,节流板为悬臂结构,其中,节流板的一端与混合风道50的内表面相连,节流板的另一端沿混合风道50的径向延伸。
[0047]在该实施例中,在混合风道50内设置节流板,使得混合风道50的截面积发生突变,这样可以加强气流在经过节流板时的扰动性,以此加强带正电的细颗粒物和带负电的细颗粒物在混合风道50内的分布均匀性,实现带相反电荷的颗粒物之间充分混合、中和的目的。
[0048]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不在混合风道50内设置节流板,而是直接通过混合风道50形状的改变来实现截面突变的效果,同样能够实现扰流的目的,因此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供电极和第二供电极,第一供电极的正极与第一放电极20相连,第一供电极的负极接地,第二供电极的负极与第二放电极40相连,第二供电极的正极接地。
[0050]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供电极和第二供电极,第一供电极的正极与第一放电极20相连,以在第一放电极20通电时使经过第一风道10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带正电;第二供电极的负极与第二放电极40相连,以在第二放电极40通电时使经过第二风道30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带负电,其具体实施手段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再赘述;本方案中分别设置两个供电极,使得每个供电极均得到接地处理,以此提高了空气净化装置I的使用安全性,且能够分别控制两个风道内的放电极的电压,便于操作人员根据需要进行调
-K-
T O
[0051]当然,电源模块也可以只包括一个供电极,使该供电极的正极与第一放电极20相连,负极与第二放电极40相连,如此同样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极和/或第二供电极的电压为IkV?3kV。
[0053]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第一供电极和/或第二供电极的电压为IkV?3kV,如此一方面能够确保满足第一放电极20和/或第二放电极40对电压的需求,即保证经过两个风道的空气中的颗粒物能够在两个放电极的作用下分别带上相反的电荷;另一方面,将第一供电极和/或第二供电极的电压控制在IkV?3kV内,这样可以避免放电极处产生臭氧,由此可以避免产品使用过程中对用户的健康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和安全性。优选地,第一供电极和/或第二供电极的电压为1.5kV;更优选地,第一供电极和第二供电极的电压相等。
[00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滤模块70包括位于混合风道50内的金属过滤件,金属过滤件接地,金属过滤件上设有供空气穿过的孔。
[0055]在该实施例中,在混合风道50内设置金属过滤件,金属过滤件能够对流经其的气流起到过滤作用,使气流中的颗粒物被过滤掉,实现空气净化的目的;此外,由于混合风道50内带正电的颗粒物和带负电的颗粒物的电荷不一定完全中和,此处利用接地的金属过滤件对带有残留电荷的颗粒物进行吸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生除尘率,进一步提升了空气净化效果。
[005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过滤模块70包括过滤网,过滤网封盖混合风道50的出口。
[0057]在该实施例中,在混合风道50的出口处设置过滤网,且过滤网封盖混合风道50的出口,则混合风道50内的气流经过过滤网时,过滤网能够将气流中的颗粒物过滤掉,从而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且由于到达过滤网处的为凝并后的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因而使用普通的粗过滤网即可实现过滤目的,既降低了气阻,提高了除尘效率,又节约了成本。
[00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机组件60包括:扇叶和电机。
[0059]具体地,扇叶位于混合风道50内;电机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扇叶相连,用于驱动扇叶旋转。
[0060]在上述实施例中,风机组件60包括扇叶和电机,电机驱动扇叶旋转,能够驱动空气流动,使空气进入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30,而后通过整个空气净化装置I,实现空气净化装置I的净化功能;将风机组件60设置在混合风道50内,则只需一个风机组件60即可驱动整个空气净化装置I内的空气流动,从而节约了成本。
[0061]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30内分别设置一个风机组件60,用以分别驱动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30内的空气流动,如此可以提高两个风道的风量均匀性,提高除尘效果;对于该方案,可将两个风机组件60分别设置在两个风道的进风口处、出风口处或两个风道内的任意位置,优选设置在两个风道内的风机组件60分别位于两个放电极的上游,以便于两个放电极走线。
[006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图中未示出),包括:空调器主体和如上述任一项中的空气净化装置I。
[0063]其中,第一风道10的入风口和第二风道30的入风口均与大气连通,混合风道50的出口与空调器主体的回风口连通;或第一风道10的入风口和第二风道30的入风口均与空调器主体的出风口连通,混合风道50的出口与大气连通。
[006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因设置有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气净化装置I,因而具有除尘率高,空气净化效果优异等特点;另外,设置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30的入风口与大气连通,混合风道50的出口与空调器主体的回风口连通,即空气净化装置I设置在空调器的回风口附近,或设置第一风道10和第二风道30的入风口与空调器主体的出风口连通,混合风道50的出口与大气连通,即空气净化装置I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附近,如此,通过将空气净化装置I设置在空调器的回风口或出风口附近,能够尽量减小空气净化装置I的风机对空调器内气流流动的影响,从而在不影响空调器性能的前提下,使空调器还具备了空气净化效果。
[0065]当然,也可以将空气净化装置I设置在空调器主体的风道内,这时,可以省去空气净化装置I的风机组件60结构,以利用空调器主体的风机来驱动空气净化装置I内部的空气流动,有利于节约成本。
[006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两个风道和两个放电极,使得经过空气净化装置的气流分为两组,且空气中的颗粒物分别带上相反的电荷,然后在混合风道内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再经过滤模块过滤收集,从而显著提高了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去除率,提升了空气净化装置的除尘效果;此外,由于到达过滤模块的是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因而使用普通的过滤装置即可实现对颗粒物的收集,有效节约了产品的成本。
[0067]具体而言,现有的静电除尘技术,对大颗粒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小颗粒物的去除率比较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首先使细颗粒物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然后进行收集,因而显著提高了除尘效果。具体地,含细颗粒物的空气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分为两组,并分别进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进入第一风道的细颗粒物在第一放电极的作用下带上正电荷,进入第二风道的细颗粒物在第二放电极的作用下带上负电荷,然后分别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流出,进入混合风道混合在一起,则带正电的细颗粒物和带负电的细颗粒物相互吸引并接触,然后中和电荷并彼此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之后随空气流动至过滤模块处被过滤收集,从而实现了提高除尘效果的目的。此外,由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凝并成为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之后,才被过滤模块收集,因而无需使用昂贵的高效过滤装置即可实现对颗粒物的过滤收集,因而有效节约了产品的成本。
[0068]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模块; 第一风道及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第一放电极,所述第一放电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放电极通电时,能够使经过所述第一风道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带正电; 第二风道及所述第二风道内的第二放电极,所述第二放电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放电极通电时,能够使经过所述第二风道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带负电; 混合风道,所述混合风道的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连通,从所述第一风道流出的空气与从所述第二风道流出的空气在所述混合风道内混合; 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及所述混合风道内的空气流动; 过滤模块,设在所述混合风道内或所述混合风道的出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风道内设有扰流部,所述扰流部位于所述混合风道的入口与所述过滤模块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部包括螺旋板,所述螺旋板设在所述混合风道内,且沿所述混合风道的轴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部包括节流板,所述节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混合风道的内表面相连,所述节流板的另一端沿所述混合风道的径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供电极和第二供电极,所述第一供电极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放电极相连,所述第一供电极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供电极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放电极相连,所述第二供电极的正极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电极和/或所述第二供电极的电压为IkV?3kV。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模块包括位于所述混合风道内的金属过滤件,所述金属过滤件接地,所述金属过滤件上设有供空气穿过的孔。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模块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封盖所述混合风道的出口。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扇叶,位于所述混合风道内;电机,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扇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扇叶旋转。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器主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风道的入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入风口均与大气连通,所述混合风道的出口与所述空调器主体的回风口连通;或所述第一风道的入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入风口均与所述空调器主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混合风道的出口与大气连通。
【文档编号】F24F13/06GK205448022SQ201620228575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刘刚
【申请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