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77421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采暖能耗指标是同类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5倍,而且供暖效果也远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由于我国的供热系统形式落后,缺乏控制与节能手段,普遍在低负荷、低效率下运行,实际供暖面积平均只有设备能力的40%左右,能源浪费十分严重。同时我国供暖还存在以下问题:1、室内热环境差,发达国家室内温度是22°C,而我国只有16?18°C ;2、供热品质也很差,存在较严重的供热水力与热力失调,使室温冷热不均。3、采暖收费制度也不合理,按面积收费,同时室内无温控设备,用户无法调节室温,这些均导致用户无节能意识,热能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集计量、数据采集并处理、控制、管理于一体,将城市居民用热信息加以综合处理,满足数字化远程监控平台的要求,促进供暖节能技术的发展。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包括散热器1、超声波热量表2、电动控制阀3、进水管4和出水管5,散热器1 一端连接进水管4,散热器1另一端连接出水管5,进水管4上安装超声波热量表2,出水管5上安装电动控制阀3。
[0006]一种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还包括集中器6和无线室温控制器7,所述集中器6分别通过信号线与电动控制阀3、超声波热量表2相连接,无线室温控制器7与电动控制阀3无线连接。
[0007]所述的无线室温控制器7包括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无线室温控制器外壳23、控制器电路板A24、显示屏A25和按键组件A26,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可拆卸地连接在无线室温控制器外壳23上部,控制器电路板A24固定在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内侧,控制器电路板A24上部设置显示屏A25,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上部开设有显示孔,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下部设置有按键组件A26,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按键组件A26的安装孔,按键组件A26的底部连接控制器电路板A24。
[0008]所述按键组件A26包括基板27和依次设置在基板27上的电源键28、参数键29、信息键30、上调键31和下调键32,所述电源键28、参数键29、信息键30、上调键31和下调键32均与基板27固定连接,所述基板27上开设定位孔34。
[0009]所述的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上设置U型凹槽35,按键组件A26镶嵌在U型凹槽35,上盖1上表面平整、平滑。
[0010]所述的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上设置传感器孔36。
[0011]所述的无线室温控制器外壳23两侧设置扇热孔C37,增加散热效果。
[0012]所述的电源键28上设置挡块38,增加结构强度。
[0013]所述的电源键28与挡块38为一体式结构。
[0014]所述的上调键31包括按键本体39、按键触头40和连接杆41,连接杆41 一端连接按键本体39,连接杆41另一端连接基板27,按键本体39上设置按键触头40 ;当按键本体按下时,连接杆弹性变形,当松开按键本体后,连接杆自动弹起,有效解决按键组件难以回弹的问题,操作时有良好的手感,这种按键方式在装配过程中提高了装配效率,缩短了每个总成的装配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5]所述的按键本体39、按键触头40、连接杆41为一体式设置。
[0016]一种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还包括集中器6和有线室温控制器8,集中器6分别通过信号线与超声波热量表2、有线室温控制器8相连接,有线室温控制器8通过信号线与电动控制阀3相连接。
[0017]所述的有线室温控制器8包括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有线室温控制器外壳43、控制器电路板B44、显示屏B45、按键组件B46、后壳47和线路板A48,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可拆卸地连接在有线室温控制器外壳43上部,后壳47可拆卸地连接在有线室温控制器外壳43底部,控制器电路板B44固定在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内侧,线路板A48固定在后壳47上,控制器电路板B44上部设置显示屏B45,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上部开设有显示孔,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下部设置有按键组件B46,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按键组件B46的安装孔,按键组件B46的底部连接控制器电路板B44。
[0018]所述的有线室温控制器外壳43两侧设置扇热孔A49,增加散热效果。
[0019]所述的后壳47上设置有扇热孔B50。
[0020]所述的按键组件A26与按键组件B46的结构相同。
[0021]所述的集中器6包括相互扣合的集中器上盖51和集中器壳体52,还包括固定板53、上层线路板54、中层线路板55、下层线路板56、固定端子57和散热片58,集中器壳体52上固定有设置固定板53,固定板53上固定有上层线路板54、中层线路板55、下层线路板56,上层线路板54位于中层线路板55上方,下层线路板56位于中层线路板55下方,集中器壳体52两端设置有固定端子57,集中器壳体52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58 ;集中器壳体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释放集中器内电路板运行产生的热量;集中器壳体上固定有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有上层线路板、中层线路板、下层线路板,采用层叠放置,合理利用空间,减小体积。
[0022]所述的散热片58的个数为16-20个。
[0023]所述的散热片58的厚度为2.5-4mm。
[0024]所述的两相邻散热片58之间的间距为8-12mm。
[0025]所述的固定端子57包括卡座59和与卡座59固定连接的加强筋60,连接可靠,且便于固定。
[0026]所述的卡座59与加强筋60为一体式设置。
[0027]所述的电动控制阀3包括相互扣合的电动控制阀上盖61和电动控制阀下盖62,还包括连接套63、阀体总成64、阀门电机65、线路板B66和导光体67,线路板B66固定在电动控制阀上盖61内上部,阀门电机65固定在电动控制阀下盖62在内底部,阀体总成64通过连接套63与电动控制阀下盖62连接,阀门电机65与阀体总成64传动连接,导光体67固定在电动控制阀上盖61上,电动控制阀下盖62上设置有定位卡槽69,电动控制阀上盖61上设置有密封卡合部70,密封卡合部70镶嵌设置在定位卡槽69内;增设了导光体,采用嵌入式的工艺将导光体嵌入到上盖上,取消了通光孔,避免了灰尘及水通过通光孔流入到电动控制阀内部,增强了防水、防尘性能;密封卡合部镶嵌设置在定位卡槽内,增加了防水、防尘的性能,并方便了电动控制阀的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去掉高出的天线安装结构,从而减小了电动控制阀的安装空间,方便了电动控制阀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0028]所述的电动控制阀上盖61与电动控制阀下盖62之间设置密封圈68。
[0029]所述超声波热量表2包括热量表外壳9和基表10,基表10与热量表外壳9固定连接,所述热量表外壳9包括外壳体11、底座12、固定架13、固定板14、弹性按钮15、线路总成16、抽拉式电池舱17和热量表上盖18,外壳体11上设置有热量表上盖18,底座12可拆卸的连接在外壳体11底部,底座12底部固定基表10,外壳体11内设置有固定架13,所述抽拉式电池舱17可抽拉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架13,热量表上盖18上设置有弹性按钮15,弹性按钮15的底部连接线路总成16,热量表上盖18上设有用于安装弹性按钮15的安装孔,弹性按钮15设置在热量表上盖18与固定板14之间;防水、防尘性能较好,生产效率高,装配工艺简单;在超声波热量表的外壳体上增加独立的抽拉式电池舱空间结构,与线路总成位置完全独立,具有二次防水、防尘的作用。
[0030]所述的弹性按钮15的材质为橡胶,通过固定板14对弹性按钮15的挤压,防止水进入。
[0031]所述的外壳体11内固定设置有卡板19,可卡住信号线,避免信号线脱出,并防止在注胶时胶的外溢。
[0032]所述的抽拉式电池舱17包括电池盛放部20和位于电池盛放部20 —端的抽拉部
21ο
[0033]所述的基表10包括管段Α33、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在管段Α33的上部开设两个换能器插口 85,在管段Α33的一侧开设温度传感器插口 86,管段Α33的下部设有第一插孔87和第二插孔88,第一立柱81插入第一插孔87中,第二立柱82插入第二插孔88中,第一立柱81上端面设有第一反射面83,第二立柱82上端面设有第二反射面84 ;中部缩径,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量程管段内流体出现层流状态的几率,又使得管段压损保持在标准范围内而不会破坏整个供暖系统的流体压力平衡,进一步提高了测量数据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