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77421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准确性。
[0034]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插口 86倾斜设置,温度传感器插口 86中心线与管段Α33中心线呈60度角。
[0035]所述的第一立柱81、第二立柱82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0036]所述的第一立柱81与第二立柱82结构相同,第一反射面83与第二反射面84相对设置。
[0037]所述的基表10包括管段Β71,在管段Β71的上部开设两个换能器插口 72,在管段Β71的下部开设温度传感器插口 73,管段Β71两端均设置有反射片插片74,管段Β71内壁开设有与所述反射片插片74相吻合的插槽75,所述反射片插片74的两侧插入相对应的插槽75内,所述反射片插片74包括矩形插片本体76、连杆77和反射片78,矩形插片本体76上开设有缺口 79,反射片78通过连杆77与矩形插片本体76固定连接;基表与供热管道连接的管段内孔截面为圆形,无需在管段内安装立柱,减少管壁涡流的产生;管段内不易沉淀杂质,不影响信号传导,精度高;流体流经反射片插片时,对反射片插片的冲击较小,减少反射片插片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0038]所述的管段B71两端设置压紧环80,通过压紧环80将反射片插片74压紧,防止松动。
[0039]所述的矩形插片本体76、连杆77和反射片78为一体设置。
[0040]所述的反射片插片74材质为不锈钢。
[0041]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插口 73倾斜设置,温度传感器插口 73中心线与管段B71中心线呈50度角。
[004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集中器与超声波热量表、电动控制阀通过M-BUS数据线连接;集中器将采集到的热量、流量、室温、阀控状态等数据信息通过GPRS网络上传至热力公司调度中心系统管理平台;系统管理平台通过智能热表管理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还可根据需要进行远程预警和远程开关电动控制阀设置;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设定室内温度,做到按需供热、主动节能。
[004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集计量、数据采集并处理、控制、管理于一体,是以节能、降耗、节费、自控为出发点设计的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解决方案。2、系统综合政府主管部门、供热企业、居民用户和工程实践等多方面要求,将城市居民用热信息加以综合处理并进行远程数字化监控,促进供暖节能技术与供热计量改革的发展。
【附图说明】
[004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46]图3是超声波热量表的主视图;
[0047]图4是超声波热量表的俯视图;
[0048]图5是图4中A-A截面不意图;
[0049]图6是抽拉式电池舱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50]图7是无线室温控制器的立体图;
[0051]图8是无线室温控制器的主视图;
[0052]图9是图8中B-B截面不意图;
[0053]图10是有线室温控制器的立体图;
[0054]图11是有线室温控制器的主视图;
[0055]图12是图11中B-B截面示意图;
[0056]图13是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14是按键触头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58]图15是集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59]图16是集中器的剖面示意图;
[0060]图17是电动控制阀的立体图;
[0061 ]图18是电动控制阀的俯视图;
[0062]图19是图18中A-A截面不意图;
[0063]图20是基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64]图21是图20中反射片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65]图22是基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66]其中,1-散热器,2-超声波热量表,3-电动控制阀,4-进水管,5-出水管,6-集中器,7-无线室温控制器,8-有线室温控制器,9-热量表外壳,10-基表,11-外壳体,12-底座,13-固定架,14-固定板,15-弹性按钮,16-线路总成,17-抽拉式电池舱,18-热量表上盖,19-卡板,20-电池盛放部,21-抽拉部,22-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3-无线室温控制器外壳,24-控制器电路板A,25-显示屏A,26-按键组件A,27-基板,28-电源键,29-参数键,30-信息键,31-上调键,32-下调键,33-管段A,34-定位孔,35-U型凹槽,36-传感器孔,37-扇热孔C,38-挡块,39-按键本体,40-按键触头,41-连接杆,42-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3-有线室温控制器外壳,44-控制器电路板B,45-显示屏B,46-按键组件B,47-后壳,48-线路板A,49-扇热孔A,50-扇热孔B,51-集中器上盖,52-集中器壳体,53-固定板,54-上层线路板,55-中层线路板,56-下层线路板,57-固定端子,58-散热片,59-卡座,60-加强筋,61-电动控制阀上盖,62-电动控制阀下盖,63-连接套,64-阀体总成,65-阀门电机,66-线路板B,67-导光体,68-密封圈,69-定位卡槽,70-密封卡合部,71-管段B,72-换能器插口,73-温度传感器插口,74-反射片插片,75-插槽,76-矩形插片本体,77-连杆,78-反射片,79-缺口,80-压紧环,81-第一立柱,82-第二立柱,83-第一反射面,84-第二反射面,85-换能器插口,86-温度传感器插口,87-第一插孔,88-第二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6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68]实施例1,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包括散热器1、超声波热量表2、电动控制阀3、进水管4和出水管5,散热器1 一端连接进水管4,散热器1另一端连接出水管5,进水管4上安装超声波热量表2,出水管5上安装电动控制阀3。
[0069]一种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还包括集中器6和无线室温控制器7,所述集中器6分别通过信号线与电动控制阀3、超声波热量表2相连接,无线室温控制器7与电动控制阀3无线连接。
[0070]所述的无线室温控制器7包括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无线室温控制器外壳23、控制器电路板A24、显示屏A25和按键组件A26,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可拆卸地连接在无线室温控制器外壳23上部,控制器电路板A24固定在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内侧,控制器电路板A24上部设置显示屏A25,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上部开设有显示孔,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下部设置有按键组件A26,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按键组件A26的安装孔,按键组件A26的底部连接控制器电路板A24。
[0071 ] 所述的按键组件A26包括基板27和依次设置在基板27上的电源键28、参数键29、信息键30、上调键31和下调键32,所述电源键28、参数键29、信息键30、上调键31和下调键32均与基板27固定连接,所述基板27上开设定位孔34。
[0072]所述的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上设置U型凹槽35,按键组件A26镶嵌在U型凹槽35,上盖1上表面平整、平滑。
[0073]所述的无线室温控制器上盖22上设置传感器孔36。
[0074]所述的无线室温控制器外壳23两侧设置扇热孔C37,增加散热效果。
[0075]所述的电源键28上设置挡块38,增加结构强度。
[0076]所述的电源键28与挡块38为一体式结构。
[0077]所述的上调键31包括按键本体39、按键触头40和连接杆41,连接杆41 一端连接按键本体39,连接杆41另一端连接基板27,按键本体39上设置按键触头40 ;当按键本体按下时,连接杆弹性变形,当松开按键本体后,连接杆自动弹起,有效解决按键组件难以回弹的问题,操作时有良好的手感,这种按键方式在装配过程中提高了装配效率,缩短了每个总成的装配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78]所述的按键本体39、按键触头40、连接杆41为一体式设置。
[0079]所述的集中器6包括相互扣合的集中器上盖51和集中器壳体52,还包括固定板53、上层线路板54、中层线路板55、下层线路板56、固定端子57和散热片58,集中器壳体52上固定有设置固定板53,固定板53上固定有上层线路板54、中层线路板55、下层线路板56,上层线路板54位于中层线路板55上方,下层线路板56位于中层线路板55下方,集中器壳体52两端设置有固定端子57,集中器壳体52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58 ;集中器壳体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释放集中器内电路板运行产生的热量;集中器壳体上固定有设置固定板,固定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