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0774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板上固定有上层线路板、中层线路板、下层线路板,采用层叠放置,合理利用空间,减小体积。
[0080]所述的散热片58的个数为16-20个。
[0081]所述的散热片58的厚度为2.5-4mm。
[0082]所述的两相邻散热片58之间的间距为8-12mm。
[0083]所述的固定端子57包括卡座59和与卡座59固定连接的加强筋60,连接可靠,且便于固定。
[0084]所述的卡座59与加强筋60为一体式设置。
[0085]所述的电动控制阀3包括相互扣合的电动控制阀上盖61和电动控制阀下盖62,还包括连接套63、阀体总成64、阀门电机65、线路板B66和导光体67,线路板B66固定在电动控制阀上盖61内上部,阀门电机65固定在电动控制阀下盖62在内底部,阀体总成64通过连接套63与电动控制阀下盖62连接,阀门电机65与阀体总成64传动连接,导光体67固定在电动控制阀上盖61上,电动控制阀下盖62上设置有定位卡槽69,电动控制阀上盖61上设置有密封卡合部70,密封卡合部70镶嵌设置在定位卡槽69内;增设了导光体,采用嵌入式的工艺将导光体嵌入到上盖上,取消了通光孔,避免了灰尘及水通过通光孔流入到电动控制阀内部,增强了防水、防尘性能;密封卡合部镶嵌设置在定位卡槽内,增加了防水、防尘的性能,并方便了电动控制阀的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去掉高出的天线安装结构,从而减小了电动控制阀的安装空间,方便了电动控制阀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0086]所述的电动控制阀上盖61与电动控制阀下盖62之间设置密封圈68。
[0087]所述超声波热量表2包括热量表外壳9和基表10,基表10与热量表外壳9固定连接,所述热量表外壳9包括外壳体11、底座12、固定架13、固定板14、弹性按钮15、线路总成16、抽拉式电池舱17和热量表上盖18,外壳体11上设置有热量表上盖18,底座12可拆卸的连接在外壳体11底部,底座12底部固定基表10,外壳体11内设置有固定架13,所述抽拉式电池舱17可抽拉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架13,热量表上盖18上设置有弹性按钮15,弹性按钮15的底部连接线路总成16,热量表上盖18上设有用于安装弹性按钮15的安装孔,弹性按钮15设置在热量表上盖18与固定板14之间;防水、防尘性能较好,生产效率高,装配工艺简单;在超声波热量表的外壳体上增加独立的抽拉式电池舱空间结构,与线路总成位置完全独立,具有二次防水、防尘的作用。
[0088]所述的弹性按钮15的材质为橡胶,通过固定板14对弹性按钮15的挤压,防止水进入。
[0089]所述的外壳体11内固定设置有卡板19,可卡住信号线,避免信号线脱出,并防止在注胶时胶的外溢。
[0090]所述的抽拉式电池舱17包括电池盛放部20和位于电池盛放部20 —端的抽拉部
21ο
[0091]所述的基表10包括管段Β71,在管段Β71的上部开设两个换能器插口 72,在管段Β71的下部开设温度传感器插口 73,管段Β71两端均设置有反射片插片74,管段Β71内壁开设有与所述反射片插片74相吻合的插槽75,所述反射片插片74的两侧插入相对应的插槽75内,所述反射片插片74包括矩形插片本体76、连杆77和反射片78,矩形插片本体76上开设有缺口 79,反射片78通过连杆77与矩形插片本体76固定连接;基表与供热管道连接的管段内孔截面为圆形,无需在管段内安装立柱,减少管壁涡流的产生;管段内不易沉淀杂质,不影响信号传导,精度高;流体流经反射片插片时,对反射片插片的冲击较小,减少反射片插片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0092]所述的管段Β71两端设置压紧环80,通过压紧环80将反射片插片74压紧,防止松动。
[0093]所述的矩形插片本体76、连杆77和反射片78为一体设置。
[0094]所述的反射片插片74材质为不锈钢。
[0095]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插口 73倾斜设置,温度传感器插口 73中心线与管段Β71中心线呈50度角。
[0096]实施例2,参照图2、图3、图4、图5、图6、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2,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包括散热器1、超声波热量表2、电动控制阀3、进水管4和出水管5,散热器1 一端连接进水管4,散热器1另一端连接出水管5,进水管4上安装超声波热量表2,出水管5上安装电动控制阀3。
[0097]一种供热分户计量与室温调控一体化系统,还包括集中器6和有线室温控制器8,集中器6分别通过信号线与超声波热量表2、有线室温控制器8相连接,有线室温控制器8通过信号线与电动控制阀3相连接。
[0098]所述的有线室温控制器8包括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有线室温控制器外壳43、控制器电路板Β44、显示屏Β45、按键组件Β46、后壳47和线路板Α48,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可拆卸地连接在有线室温控制器外壳43上部,后壳47可拆卸地连接在有线室温控制器外壳43底部,控制器电路板Β44固定在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内侧,线路板Α48固定在后壳47上,控制器电路板B44上部设置显示屏B45,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上部开设有显示孔,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下部设置有按键组件B46,有线室温控制器上盖4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按键组件B46的安装孔,按键组件B46的底部连接控制器电路板B44。
[0099]所述的有线室温控制器外壳43两侧设置扇热孔A49,增加散热效果。
[0100]所述的后壳47上设置有扇热孔B50。
[0101]所述的集中器6包括相互扣合的集中器上盖51和集中器壳体52,还包括固定板53、上层线路板54、中层线路板55、下层线路板56、固定端子57和散热片58,集中器壳体52上固定有设置固定板53,固定板53上固定有上层线路板54、中层线路板55、下层线路板56,上层线路板54位于中层线路板55上方,下层线路板56位于中层线路板55下方,集中器壳体52两端设置有固定端子57,集中器壳体52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58 ;集中器壳体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释放集中器内电路板运行产生的热量;集中器壳体上固定有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有上层线路板、中层线路板、下层线路板,采用层叠放置,合理利用空间,减小体积。
[0102]所述的散热片58的个数为16-20个。
[0103]所述的散热片58的厚度为2.5-4mm。
[0104]所述的两相邻散热片58之间的间距为8-12mm。
[0105]所述的固定端子57包括卡座59和与卡座59固定连接的加强筋60,连接可靠,且便于固定。
[0106]所述的卡座59与加强筋60为一体式设置。
[0107]所述的电动控制阀3包括相互扣合的电动控制阀上盖61和电动控制阀下盖62,还包括连接套63、阀体总成64、阀门电机65、线路板B66和导光体67,线路板B66固定在电动控制阀上盖61内上部,阀门电机65固定在电动控制阀下盖62在内底部,阀体总成64通过连接套63与电动控制阀下盖62连接,阀门电机65与阀体总成64传动连接,导光体67固定在电动控制阀上盖61上,电动控制阀下盖62上设置有定位卡槽69,电动控制阀上盖61上设置有密封卡合部70,密封卡合部70镶嵌设置在定位卡槽69内;增设了导光体,采用嵌入式的工艺将导光体嵌入到上盖上,取消了通光孔,避免了灰尘及水通过通光孔流入到电动控制阀内部,增强了防水、防尘性能;密封卡合部镶嵌设置在定位卡槽内,增加了防水、防尘的性能,并方便了电动控制阀的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去掉高出的天线安装结构,从而减小了电动控制阀的安装空间,方便了电动控制阀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0108]所述的电动控制阀上盖61与电动控制阀下盖62之间设置密封圈68。
[0109]所述超声波热量表2包括热量表外壳9和基表10,基表10与热量表外壳9固定连接,所述热量表外壳9包括外壳体11、底座12、固定架13、固定板14、弹性按钮15、线路总成16、抽拉式电池舱17和热量表上盖18,外壳体11上设置有热量表上盖18,底座12可拆卸的连接在外壳体11底部,底座12底部固定基表10,外壳体11内设置有固定架13,所述抽拉式电池舱17可抽拉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架13,热量表上盖18上设置有弹性按钮15,弹性按钮15的底部连接线路总成16,热量表上盖18上设有用于安装弹性按钮15的安装孔,弹性按钮15设置在热量表上盖18与固定板14之间;防水、防尘性能较好,生产效率高,装配工艺简单;在超声波热量表的外壳体上增加独立的抽拉式电池舱空间结构,与线路总成位置完全独立,具有二次防水、防尘的作用。
[0110]所述的弹性按钮15的材质为橡胶,通过固定板14对弹性按钮15的挤压,防止水进入。
[0111]所述的外壳体11内固定设置有卡板19,可卡住信号线,避免信号线脱出,并防止在注胶时胶的外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