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油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8766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油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油汀,尤其涉及散热片上带有储油加强筋的电热油汀。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取暖器领域中为提高油汀片的机械强度,会在油汀片靠近边缘处冲设加强筋,以提高油汀片的机械强度,现有市面油汀片上加强筋的种类大致分为三种:
[0003]第一种,如图9所示,将导油腔集中在油汀片的中部,靠近油汀片边缘的部位,设置空心加强筋601,该加强筋为空心结构,即在构成油汀片的两个单片上分别冲出筋槽,装配时,两个单片上的筋槽相对,即可形成空心加强筋,两个筋槽的应力方向相反,因此该种油汀片的强度较高;但是在油汀片的加工过程中,油汀单片往往需要喷涂去锈药水进行去锈,以提高油汀品质,但清洗完毕的油汀单片在装配后,往往会在油汀片中的空隙处残留些许药水,位于导油腔内的药水可以通过其连接套管排除,而残留在空心加强筋中的药水,若不及时排除,当油汀片加热后,残留的药水在空心加强筋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受热膨胀会将油汀片胀开,影响产品安全;因此需要在空心加强筋底部开设工艺小孔602来将残留药水排出,并且为了防止产品长时间使用后的锈蚀会从小孔602内流出,还要再装配时用塞子塞住,工艺非常复杂,并且还有可能因为药水排不干净而导致产品加快锈蚀坏掉。
[0004]第二种,如图10所示,与第一种加强筋的区别是,其加强筋70为实心结构,即两个单片扣合后再在靠近油汀片边缘处冲出加强筋70,相当于两个单片想的筋槽的叠加在一起,因此之间无缝隙,即加强筋70为实心结构,该种油汀片虽然解决了药水残留的问题,但由于两筋槽的应力方向相同,因此该中油汀片强度不高,导致加工中的油汀片变形,需后期整形使用,增加劳动量和成本。
[0005]第三种,如图11所示,在靠近油汀片的边缘处设置与油汀片中部同样结构的导油通道80,利用该导油通道作为加强筋,这样既提高了油汀的机械强度,又无需解决药水残留的问题,但是该种油汀片上最外侧的导油通道80与油汀片边缘位置较近,油汀片边缘温度与中部温度差较小,极易烫伤人体,因此安装该种油汀片的油汀需要通过温度控制元件降低整个油汀的温度,最终会导致产品加热效率不高,取暖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散热片上带有储油加强筋的电热油汀。
[0007]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油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散热体、安装在所述散热体内的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体上的电控组件,所述散热体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中部设有导油腔,所述导油腔内设有导热液体,所述导热液体的上端液面与所述导油腔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散热片边缘至所述导油腔之间设有储油加强筋,所述储油加强筋与所述导油腔的上端连通,所述储油加强筋与所述导油腔上端的连通部位于所述导热液体的液面之上。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油汀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09]所述储油加强筋的下端也与所述导油腔连通。
[0010]所述导油腔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连接通道,所述储油加强筋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导油腔连通,所述导油腔上端的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导油腔的连通部位于所述导热液体的液面之上。
[0011]所述储油加强筋为环状储油加强筋。
[0012]所述储油加强筋为两条,并分别位于所述导油腔的两侧,所述储油加强筋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导油腔的上、下两端连通。
[0013]所述储油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导油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导油腔的下端连通。
[0014]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中部与所述导油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沿所述导油腔两侧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中部与所述导油腔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沿所述导油腔两侧向上延伸。
[0015]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相对,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之间均设有隔断部。
[0016]所述导油腔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连接通道,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导油腔连通,所述导油腔上端的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导油腔的连通部位于所述导热液体的液面之上。
[0017]所述储油加强筋包括导通部,所述导通部位于所述导油腔的一端至所述散热片边缘之间,所述导通部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导油腔的另一端延伸,最终所述导通部两端中,只有一端与所述导油腔的另一端连通。
[0018]所述储油加强筋包括导通部,所述导通部位于所述导油腔的下端至所述散热片下端边缘之间,所述导通部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导油腔的上端延伸并与所述导油腔的上端连通。
[0019]所述储油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导油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导油腔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上端与所述导油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下端与所述导油腔的下端连通。
[0020]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体,所述加热体位于所述导油腔下部。
[0021]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油汀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片上的储油加强筋不仅提高了散热片的机械强度,同时省去了加强筋内残留的去锈药水需要单独排出的复杂过程,大大提高了散热片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散热片的加工成本;并且储油加强筋与导油腔上端的连通部位于上述导热液体的液面之上,使得储油加强筋内的导热液体上端面不与导油腔的内的导热液体交融,从而使储油加强筋的温度不会过高而烫伤人体。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散热体的结构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散热片的结构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散热片使用过程中的剖视图。
[00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散热片的结构图。
[00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散热片的正视图。
[002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散热片的正视图。
[0028]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散热片的正视图。
[0029]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散热片的正视图。
[0030]图9是【背景技术】中第一种现有技术方案的结构图。
[0031]图10是【背景技术】中第二种现有技术方案的结构图。
[0032]图11是【背景技术】中第三种现有技术方案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一
[0034]参见图1至图3,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油汀实施例,包括散热体1、安装在所述散热体1内的加热组件2、设置在所述散热体1上的电控组件,所述散热体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散热片3,所述散热片3中部设有导油腔4,所述导油腔4内设有导热液体5,所述导热液体5的上端液面与所述导油腔4之间形成有间隙7,所述散热片3边缘至所述导油腔4之间设有储油加强筋6,所述储油加强筋6与所述导油腔4的上端连通,所述储油加强筋6与所述导油腔4上端的连通部10位于所述导热液体5的液面之上。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片3上的储油加强筋6不仅提高了散热片3的机械强度,同时省去了加强筋内残留的去锈药水需要单独排出的复杂过程,大大提高了散热片3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散热片3的加工成本;并且储油加强筋6与导油腔4上端的连通部10位于上述导热液体5的液面之上,使得储油加强筋6内的导热液体5上端面不与导油腔4的内的导热液体5交融,从而使储油加强筋6的温度不会过高而烫伤人体。
[0035]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储油加强筋6的下端也与所述导油腔4连通。具体使用过程中,储油加强筋6内导热液体5的液面与导油腔4内导热液体5的液面齐平,而储油加强筋6与导油腔4的上端连通部10位于上述导热液体5的液面之上,因此导油腔4内导热液体5的上端液面不会与储油加强筋6内导热液体5的上端液面交融;导油腔4内的导热液体5被加热组件2加热后在导油腔4内发生对流,热量较高的导热液体5会向上流动,储油加强筋6与导油腔4下端的连通部位的导热液体5温度较低,因而传递至储油加强筋6内导热液体5的热量也非常少,从而不会因储油加强筋6内的导热液体5温度过高而烫伤人体。
[0036]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导油腔4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连接通道8,所述储油加强筋6通过所述连接通道8与所述导油腔4连通,所述导油腔4上端的所述连接通道8与所述导油腔4的连通部10位于所述导热液体5的液面之上。储油加强筋6通过连接通道8与导油腔4连通,便于散热片3的加工成型,降低工艺难度,并且不会降低散热片3的机械强度;具体使用时,有助于减少储油加强筋6内导热液体5与导油腔4内导热液体5的对流。
[0037]参见图1至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储油加强筋6为环状储油加强筋。环状储油加强筋不仅有助于提高散热片3的机械强度,并且便于加工成型及密封。
[0038]实施例二
[0039]参见图4,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散热片上的储油加强筋与实施例一中散热片上的储油加强筋结构不同,所述储油加强筋6为两条,并分别位于所述导油腔4的两侧,所述储油加强筋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导油腔4的上、下两端连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