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5409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热交换器的管排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
【背景技术】
[0002]铜金属具有高延展性及高热传导效率,如图1所示,为已知的热交换管排M,一般为铜管经自动加工所形成者,其是由有复数个弯管部Ml及复数个直管部M2相互连接形成一体成形的弯管结构,但是,铜管的价格较其他金属材质的管体昂贵,且一体成形的管排结构在局部管体破损渗漏时,只能藉由更换整组管排达成维修止渗的目的,进而造成本昂贵的问题,因此相关产业界便发展出以不锈钢或其他金属材质管体制成该弯管部Ml及该直管部M2,其主要透过氩焊焊接加工或机械自动加工制成一体成形的管排结构,以改善前述成本高昂的问题。
[0003]然而,前述焊接成型或自动弯管成型成一体成形的热交换管排结构,其管体弯折处的结构强度低,同时也不易清洗除垢,而且做为太阳能集散作用或热交换作用的管体时,其管体的管壁均十分的薄,而整体管排的两端另需要设置螺纹,以利与外部的管体接合,如此一来极易造成该管体接合端部的损害,且因管壁的厚度有限,因此进行表面螺纹成型的加工不但无法使该螺纹顺利成形,更甚者,当该螺纹螺接相对结构并受到拉扯的力量时,该螺纹极易损害,管端亦被挤压变形,无法因应目前实际上的需求者。
[0004]为克服前述问题,业界便发展出一种管件对接结构,如图2A及图2B所示,该管件对接结构主要是由两个管体端部对接组成,这两个管体端部分别成形于一弯管段X及一直管段Y,定义这两个管体端部分别为一第一管端60及一第二管端70,其中该管件对接结构,包括:
[0005]该第一管端60;
[0006]该第二管端70,具有一限抵面7i,该限抵面71向内开设一开口72,该第二管端70的外周缘具有一外螺纹73,该第一管端60是穿设于该第二管端70的开口72内,该第一管端60的外径与该开口 72的内径相互对应,藉此达成紧配合的效果,使该第一管端60不会自该开口 72脱出;
[0007]一垫圈80,套设于该第一管端60,该垫圈80具有一第一端面81及一第二端面82,该第一端面81是抵于该限抵面71,该垫圈80用以防止渗漏;
[0008]—结合件90,具有一结合穿孔91,该结合穿孔91的侧壁具有一内螺纹911,该结合件90是套设于该第二管端70及该垫圈80,该结合件90藉由该内螺纹911与该第二管端70的外螺纹73啮合,该结合件90的一端具有一挡止部92,该垫圈80的第二端面82是抵于该挡止部92。
[0009]藉此,当使用者旋转该结合件90,使该结合件90朝该第二管端70的方向前进时,该结合件90的挡止部92便推抵该垫圈80的第二端面82,藉此压迫该垫圈80,使该垫圈80与该第二管端70及该结合件90更紧密,进而提升防漏的效果;
[0010]但是,此种管件对接结构具有两大缺点,其一,当使用者欲旋转该结合件90时,往往需藉助力矩较长的板手旋转,而扳手于旋转时将为邻近的管件所限制,大幅限制其旋转幅度,增添锁设的难度;其二,该第一管端60及该第二管端70的结合方式仅藉由将该第一管端60穿设于该第二管端70的开口72内,若弯管内的水压较大或者是有外力的影响,将导致该第一管端60自该第二管端70的开口72内脱出,进而发生漏水的状况。
[0011]为此,需要一种方便组装、拆解、具有良好止漏效果、且结合关系稳固的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

【发明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组装、拆解,具有良好止漏效果的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
[00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关系稳固的管件对接结构。
[0014]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管件对接结构,供以应用于二管体端部,这两个管体端部分别成形于一弯管段及一直管段,定义这两个管体端部分别为一第一管端及一第二管端,而该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包括:
[0015]该第一管端,具有一挡部,该挡部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
[0016]该第二管端,具有一套设端部,该套设端部面对该第一管端,该套设端部外围扩张成形一结合部,该结合部的内侧具有一内壁,该内壁具有一内螺纹;
[0017]一垫圈,位于该结合部内,该垫圈套设于该第一管端及该第二管端的该套设端部,该垫圈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该第一端面是面对该内壁,该第二端面是面对该挡部的该第二侧;以及
[0018]一结合件,套设于该第一管端,该结合件的一端具有一推抵端面,该推抵端面是紧贴于该挡部的第一侧,该结合件的另一端开设至少一掣动槽,该结合件的外周缘开设一外螺纹。
[0019]为达前述目的,配合管件对接结构的掣动工具,包括:
[0020]一拆装工具,具有依序成形的一施力部、一贴合部及一掣动部,该施力部的一端为一驱动端,该施力部的另一端为一连接端,该连接端与该贴合部结合,该贴合部具有一弧度,该弧度与该第二管端的外周缘的弧度相互对应,该贴合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是面对该施力部的该驱动端,该第二侧面具有该掣动部,该掣动部的形状与该掣动槽的形状对应。
[0021]藉由前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主要是藉由将该垫圈套设于该第一管端的止漏段及该第二管端的该套设端部,该结合件套设于该第一管端的该套设段,并藉由该拆装工具的贴合部贴覆于管件的外周缘,该掣动部卡设于该结合件的该掣动槽内,并旋转该施力部进而驱动该结合件旋转,使该结合件的外螺纹与该第二管端的结合部的内螺纹螺合,进而达成提供一种方便组装、拆解、具有良好止漏效果的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的目的;
[0022]又由于该第一管端成形该挡部,且该结合件的该推抵端面抵于该挡部的第一侧,进而提供该第一管端一朝该第二管端推抵的力量,防止该第一管端因管内水压较大或者是有外力的因素自该第二管端的结合部内脱出,进而达成提供一种结合关系稳固的管件对接结构。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已知管排的立体图。
[0025]图2A为已知管件对接结构的分解图。
[0026]图2B为已知管件对接结构的剖视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的分解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的剖视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1 ]图7为本实用新型管件对接结构及其配合的掣动工具的组装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第一管端10挡部11
[0034]第一侧111第二侧112
[0035]止漏段12套设段13
[0036]第二管端20套设端部21
[0037]结合部22内壁221
[0038]内螺纹222垫圈30
[0039]第一端面31第二端面32
[0040]结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