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366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管道清洗能力的改善措施。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具有通过使制冷剂循环而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空气调节装置等冷冻装置中,使用过CFC(含氯氟烃)制冷剂或HCFC(含氢氯氟烃)制冷剂。但是,该CFC制冷剂和HCFC制冷剂,具有破坏臭氧层等环保上的问题。于是,人们希望将这些既设的冷冻装置更新为使用了HFC(含氢氟烃)制冷剂或HC(烃)制冷剂的新冷冻装置。
在更新这种冷冻装置时,因为将热源机组和利用机组连接起来的制冷剂管道被埋设在大楼等建筑物内部的情况很多,所以难以更换制冷剂管道。于是,为了谋求工期的缩短和成本的下降,人们继续利用这种既设的制冷剂管道,引入新冷冻装置。
在既设的制冷剂管道中,残留着利用了包含氯成份的CFC制冷剂或HCFC制冷剂的冷冻装置中的冷冻机油等异物。主要用环烷矿物油作为这种现有冷冻机油。具有下述忧虑,即所述环烷矿物油残留而恶化后,含在该恶化了的矿物油中的氯离子和酸会使膨胀阀等腐蚀。这是一个问题。
因此,在引入新冷冻装置进行试运转之前,需要清洗既设的制冷剂管道,除去残留在其中的冷冻机油等异物。
于是,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41613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能对既设的制冷剂管道进行清洗运转的制冷剂回路的冷冻装置。该冷冻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通过既设的连接管道主要将具有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机和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机连接起来而成。在压缩机的吸气侧管道上,设置有用以从制冷剂中分离出并回收矿物油等异物的油回收装置。
在该冷冻装置中,填充HFC制冷剂后,驱动压缩机,进行制冷模式或供暖模式的运转,通过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来清洗既设的连接管道,将冷冻机油等异物回收在油回收装置中。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冷冻装置中,若仅驱动压缩机并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便有下述忧虑,即通过频率在压缩机起动后急剧上升(增大),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过度下降,会导致所谓的制冷剂温度的过调节现象。由于该制冷剂温度的过调节现象,残留在气态管道内的冷冻机油的温度下降、粘度也增大,难以通过制冷剂循环除去冷冻机油。其结果是,具有管道的清洗效果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制冷剂回路中的低压管道的温度急剧下降,来控制冷冻机油的粘度增大,提高管道的清洗效果。
第一发明,是下述冷冻装置为前提,即具有制冷剂回路(10),通过制冷剂管道将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4)、膨胀机构(32)及利用侧热交换器(33)连接起来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具有油回收容器(40),连接在所述压缩机(21)的吸入侧;所述冷冻装置,进行使制冷剂通过所述回收容器(40)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将油回收在回收容器(40)中的回收运转。所述冷冻装置,包括压缩机控制器(50),让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阶段性地增大到规定容量为止,以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在所述回收运转初期时大于等于规定值。所述冷冻装置,还包括风扇控制器(70),在所述回收运转时,至少在驱动压缩机(21)时连续不断地驱动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利用侧风扇(33a)。
在所述发明中,一驱动压缩机(21),制冷剂就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通过该制冷剂循环,制冷剂管道内的油被带走,再流入回收容器(40)中,被回收。这样来清洗制冷剂管道。
在此,在回收运转初期这一段时间内,在压缩机控制器(50)的控制下,所述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频率)阶段性地增大到规定容量为止,以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大于等于规定值。这么一来,所述压缩机(21)急剧的上升就得到控制,因该压缩机(21)急剧的吸收而造成的、吸入侧的制冷剂温度急剧下降的现象,即所谓的制冷剂温度的过调节现象得到控制。通过控制该制冷剂温度下降,残留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油的温度下降得到控制,油粘度增大得到控制。其结果是,通过制冷剂循环,管道内的油被容易地带走。就是说,所述制冷剂温度的规定值,设定为使油粘度成为能被容易地带走的粘度的温度。
所述利用侧风扇(33a),是由风扇控制器(70)至少在驱动压缩机(21)时,即至少在使制冷剂通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这一段时间内连续不断地驱动。这样,空气就在整个回收运转的时间内被连续不断地吸收到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因此,在进行回收运转这一段时间内,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制冷剂不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确实地蒸发。其结果是,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的下降进一步得到控制。
第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中,所述膨胀机构(32)由膨胀阀(32)构成;所述冷冻装置,具有阀控制器(60),在所述回收运转初期时根据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的阶段性增大而使膨胀阀(32)的开度阶段性地增大到规定开度为止。
在所述发明中,阀控制器(60)根据压缩机(21)吸收量的增大而使膨胀阀(32)的开度阶段性地增大。这样,制冷剂就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确实地蒸发。因此,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的下降确实地得到控制。
第三发明,是在第一或第二发明中,所述风扇控制器(70)以最大风量驱动利用侧风扇(33a)。
在所述发明中,制冷剂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确实地蒸发。因此,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的下降确实地得到控制。
—效果—因而,根据所述第一发明,设置有压缩机控制器(50),设为让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频率)阶段性地增大到规定容量,以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在回收运转初期时大于等于规定值。因此,能够控制因压缩机(21)急剧的上升而造成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的过调节现象。这样,就能够控制残留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冷冻机油的温度下降,能够控制该冷冻机油的粘度增大。其结果是,因为能通过制冷剂循环将冷冻机油容易地除去并带走,所以能够提高管道清洗能力。
因为还设有风扇控制器(70),设为至少在驱动压缩机(21)时,即至少在整个制冷剂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这一段时间内连续不断地驱动利用侧风扇(33a),所以能使制冷剂在回收运转的时间内,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这样,就能够确实地控制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下降。
根据第二发明,因为设置有阀控制器(60),设为使膨胀阀(32)的开度根据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频率)的增大,即根据压缩机(21)的制冷剂吸收量而阶段性地增大,所以能使制冷剂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确实地蒸发。这样,就能够确实地控制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下降。
根据第三发明,设为风扇控制器(70)以最大风量驱动利用侧风扇(33a)。因此,能使制冷剂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确实地蒸发。


图1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简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冷冻机油中的温度和粘度系数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各种控制器的时序的图,图4(a)、图4(b)及图4(c)是表示压缩机、室内膨胀阀及室内风扇的控制的图。
图5是表示室内风扇的运转状态和制冷剂温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6是表示室内风扇的运转状态和清洗后的管道内残留油量的关系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冻装置,是具有使制冷剂循环而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的空气调节装置(1)。该空气调节装置(1),是切换室内的制冷和供暖而进行其中的一种。
所述制冷剂回路(10),是通过既设的管道即液态管道(A)和气态管道(B)将热源机组即室外机组(20)和利用机组即多台(在本实施例中,为三台)室内机组(30)连接起来构成。所述室外机组(20)和室内机组(30),已经更新为HFC制冷剂用机组。
所述三台室内机组(30),是并联在分别从液态管道(A)和气态管道(B)分支出的制冷剂管道上。所述各台室内机组(30),是通过管道将膨胀阀即室内膨胀阀(32)和利用侧热交换器即室内热交换器(33)连接起来构成。用电动膨胀阀作为所述室内膨胀阀(32)。在靠近所述各台室内热交换器(33)的部分设置有利用侧风扇即室内风扇(33a)。
所述室外机组(20),是通过管道依次将压缩机(21)、分油器(22)、四通换向阀(23)、热源侧热交换器即室外热交换器(24)及膨胀阀即室外膨胀阀(25)连接起来构成。在靠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4)的部分设置有热源侧风扇即室外风扇(24a)。
在所述室外机组(20)中室外膨胀阀(25)侧的管道端部,设置有流路开关装置即第一封闭阀(26),通过该第一封闭阀(26)连接了液态管道(A)的一端。在所述室外机组(20)中四通换向阀(23)侧的管道端部,设置有流路开关装置即第二封闭阀(27),通过该第二封闭阀(27)连接了气态管道(B)的一端。
在所述各台室内机组(30)中的室内膨胀阀(32)侧的管道端部,通过扩口式管接头等连接工具(31)连接有液态管道(A)的另一端。在所述各台室内机组(30)中室内热交换器(33)侧的管道端部,通过扩口式管接头等连接工具(34)连接有气态管道(B)的另一端。
所述制冷剂回路(10),构成为通过切换四通换向阀(23)来切换制冷模式运转和供暖模式运转。就是说,若切换所述四通换向阀(23)为图1中的实线侧的状态,制冷剂便以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凝结的运转即制冷模式运转的形式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若切换所述四通换向阀(23)为图1中的虚线侧的状态,制冷剂便以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蒸发的运转即供暖模式运转的形式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
例如,在所述制冷模式运转中,反复进行下述循环,即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分油器(22)中分离出油并被除去它,再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凝结,然后通过室外膨胀阀(25),在各个室内膨胀阀(32)的作用下膨胀,其后在各台室内热交换器(33)中蒸发,之后,回到压缩机(21)中。
所述制冷剂回路(10),是在室外机组(20)内具有回收油的回收容器(40)。该回收容器(40),通过流入管(42)和流出管(43)连接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四通换向阀(23)之间的制冷剂管道上。在所述流入管(42)和流出管(43)中设置有封闭阀即流入阀(46)和流出阀(47)。
如图2所示,所述回收容器(40),具有封闭圆顶型壳体(41)。在所述壳体(41)侧表面上连接有流入管(42),在上部上连接有流出管(43)。
所述流入管(42),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贯穿壳体(41)侧壁的直管部(42a)。在所述直管部(42a)的内侧端部上还连接形成了往下方弯曲的弯曲部(42b),该弯曲部(42b)下端成为出口端。所述流出管(43),具有沿垂直方向延伸、贯穿壳体(41)上侧壁面的直管部(43a),该直管部(43a)下端成为入口端。在回收容器(40)内,所述流出管(43)的入口端位于流入管(42)的出口端的上方。
在所述回收容器(40)内,设置有挡板(44),形成为倒的碟子般的形状。该挡板(44),由平板状水平元件(44a)和从该水平元件(44a)的各边缘部分向外侧倾斜着往下方延伸的倾斜元件(44b)构成。该挡板(44),设置为隔着规定间隔与流出管(43)下端面对面,以免在回收容器(40)内分离出的油跳起来而通过流出管(23)流出。
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设置有用来将回收容器(40)旁路的管道即旁路管(49)。该旁路管(49),连接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四通换向阀(23)之间的制冷剂管道中的、流入管(42)连接部分和流出管(43)连接部分上。在所述旁路管(49)中设置有开关阀即旁路阀(48)。所述流入阀(46)、流出阀(47)及旁路阀(48)构成切换装置(45)。
所述制冷剂回路(10),构成为这样的,即在清洗管道的制冷模式运转时,通过对切换装置(45)进行切换,即通过打开流入阀(46)和流出阀(47)、关闭旁路阀(48),来使制冷剂通过流入管(42)、回收容器(40)及流出管(43)循环。就是说,所述制冷剂回路(10),构成为进行下述回收运转,即通过制冷剂流过回收容器(40)的制冷剂循环,将油回收在回收容器(40)中。所述制冷剂回路(10),构成为这样的,即在结束管道清洗后的通常运转时,通过对切换装置(45)进行切换,即通过关闭流入阀(46)和流出阀(47)、打开旁路阀(48),来使制冷剂不是通过回收容器(40),而是通过旁路管(49)循环。
在所述分油器(22)上设置有回油管(22a)。该回油管(22a),其一端连接在分油器(22)上,其另一端连接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且回收容器(40)中的流出管(43)连接部分的下游侧的部分上。所述回油管(22a),构成为这样的,即使在分油器(22)中分离出并被除去的HFC制冷剂用冷冻机油从分油器(22)流到压缩机(21)的吸入侧。
所述制冷剂回路(10),在回收运转时,受到控制器(2)的控制,该控制器(2),包括压缩机控制器(50)、阀控制器(60)及风扇控制器(70)。
所述压缩机控制器(50),构成为这样的,即让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阶段性地增大到规定容量为止,以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在回收运转初期时大于等于规定值。就是说,所述压缩机控制器(50),构成为这样的,即控制因起动了的压缩机(21)急剧的吸收而造成的、压缩机(21)吸入侧的制冷剂温度急剧下降的现象,即所谓的制冷剂温度的过调节现象。具体而言,所述压缩机(21),在该压缩机(21)起动后,使运转频率以与通常相比更慢的加速度增大,从起动过规定时间后的那一时间以后维持事先设定的、一定的通常运转频率。
所述阀控制器(60),构成为这样的,即在回收运转初期时,根据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的阶段性增大而使各个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阶段性地增大到规定开度为止。就是说,所述阀控制器(60),构成为这样的,即根据压缩机(21)的制冷剂吸收量而调整各个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使过热状态的制冷剂流过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
所述风扇控制器(70),构成为这样的,即在回收运转时压缩机(21)起动之前,事先驱动各个室内热交换器(33)的室内风扇(33a),其后在驱动该压缩机(21)时连续不断地驱动该室内风扇(33a)。就是说,所述风扇控制器(70)构成为这样的,即在回收运转时,与压缩机(21)的起动同时或先于压缩机(21)的起动驱动各个室内热交换器(33)的室内风扇(33a)。换句话说,在回收运转时,至少在使制冷剂流过各台室内热交换器(33)这一段时间内连续不断地驱动所述各个室内风扇(33a)。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运转工作)接着,简单地说明更换所述室内外机组(20、30)的方法后,说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1)的回收运转情况。
(更换室内外机组的方法)下面进行说明的是,在更新使用了CFC制冷剂、HCFC制冷剂的既设的空气调节装置(1)时,继续利用既设的液态管道(A)和气态管道(B),将既设的室外机组(20)和室内机组(30)更换为新设的HFC制冷剂用室外机组(20)和室内机组(30)的方法。
首先,从既设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回收旧制冷剂即CFC或HCFC制冷剂。之后,留下既设的液态管道(A)和气态管道(B),将既设的室外机组(20)和室内机组(30)从扩口式管接头等连接工具(31、34)和封闭阀(26、27)上拆下来后,安装新设的室外机组(20)和室内机组(30),通过连接工具(31、34)和封闭阀(26、27)将该新设的室外机组(20)和室内机组(30)连接在既设的液态管道(A)和气态管道(B)上。这样来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10)。
接着,因为在新设的室外机组(20)中事先填充了新制冷剂即HFC制冷剂,所以关闭第一封闭阀(26)和第二封闭阀(27),再对室内机组(30)、液态管道(A)及气态管道(B)进行抽真空,除去室外机组(20)以外的制冷剂回路(10)内的空气和水分等。之后,打开第一封闭阀(26)和第二封闭阀(27),将HFC制冷剂追加填充在制冷剂回路(10)内。
(回收运转)接着,对除去所述空气调节装置(1)中的、特别是残留在既设的液态管道(A)和气态管道(B)内的旧制冷剂用冷冻机油,将该冷冻机油回收在回收容器(40)中的回收运转情况进行说明。该回收运转,是以空气调节装置(1)的制冷模式(所述四通换向阀(23)为图1中的实线侧的状态)进行的运转。
首先,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的压缩机(21)在停止的状态下,打开流入阀(46)和流出阀(47),关闭旁路阀(48)。所述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设定为全开放状态。在此,所述风扇控制器(70)通过命令驱动各个室内热交换器(33)的室内风扇(33a)。
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下,一驱动压缩机(21),由该压缩机(21)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与HFC制冷剂用冷冻机油一起被排出,流入分油器(22)中。在该分油器(22)中,HFC制冷剂用冷冻机油被分离出,气体制冷剂经过四通换向阀(2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4)中,再与由室外风扇(24a)吸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凝结而液化。
所述凝结后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室外膨胀阀(25)、第一封闭阀(26)及液态管道(A)后,向各个室内膨胀阀(32)流去而减压,再在室内热交换器(33)中与由室内风扇(33a)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蒸发而气化。该蒸发后的气体制冷剂,经过气态管道(B)、第二封闭阀(27)及四通换向阀(23)流入回收容器(40)中。
通过所述制冷剂循环,残留在制冷剂管道中、特别是残留在液态管道(A)和气态管道(B)内的旧制冷剂用冷冻机油被带走,与制冷剂一起流入回收容器(40)中。这么一来,就能够清洗所述制冷剂管道。
流入所述回收容器(40)中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流入管(42),向壳体(41)内的底部被排出。因为与制冷剂回路(10)中的循环流速相比,该被排出的制冷剂的流速有所下降,所以油从所述气体制冷剂中分离出,被储存在回收容器(40)中。之后,只有气体制冷剂通过流出管(43)回到制冷剂回路(10)中,再次被压缩机(21)吸收,反复进行这个制冷剂循环。这样,就能够将所述制冷剂管道内的油回收在回收容器(40)中。补充说明一下,例如,即使通过所述气体制冷剂从流入管(42)向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被排出,而已经储存在该回收容器(40)中的油跳到流出管(43)的入口端附近,因为挡板成为阻挡物,所以该油也不会通过流出管(43)流出。因此,能够将制冷剂管道内的油确实地回收在回收容器(40)中。
在结束所述回收运转后,关闭流入阀(46)和流出阀(47),打开旁路阀(48)。这样,就能够其后进行通常运转,制冷剂以不流过回收容器(40)的形式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
(通过各种控制器的控制)接着,说明上述压缩机控制器(50)、阀控制器(60)及风扇控制器(70)的控制情况。
在通常情况下,使所述压缩机(21)起动后,因为压缩机(21)使运转频率以最大加速度上升,所以制冷剂被急剧排出到制冷剂回路(10)中的高压侧管道中,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管道的制冷剂被急剧吸入。由于该压缩机(21)急剧的吸入,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压力急剧下降,制冷剂温度也急剧下降(制冷剂温度的过调节现象)。由于该制冷剂温度的过调节现象,残留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冷冻机油的温度下降,冷冻机油的粘度增大(参照图3)。因此,难以通过制冷剂循环除去冷冻机油。
在此,所述压缩机(21)的驱动受到压缩机控制器(50)的命令的控制,以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大于等于规定值,即以控制制冷剂温度的过调节现象。具体而言,如图4(a)所示,在从起动算起的规定时间内,即在回收运转时间(T1)初期这一段时间内,所述压缩机(21)的频率阶段性地增大,之后,保持着一定的频率将该压缩机(21)连续不断地驱动到回收运转的结束为止。这样,就能够控制所述压缩机(21)急剧上升,从而能够控制制冷剂温度的过调节现象。因此,能够控制残留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冷冻机油的温度下降,能够控制冷冻机油的粘度增大。其结果是,能通过制冷剂循环来容易地除去管道内的油并将该油带走。补充说明一下,所述回收运转时间(T1),设定为从压缩机(21)的起动到压缩机(21)的停止为止的那一段时间。
阀控制器(60)通过命令根据压缩机(21)频率的阶段性增大而控制所述各个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具体而言,如图4(b)所示,所述各个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到回收运转的结束为止受到下述控制,即被控制为在压缩机(21)的起动算起的规定时间(T2)内,即在压缩机(21)的频率阶段性地增大这一段时间内,各个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阶段性地增大,其后成为与通常运转时一样地使制冷剂成为一定的过热度的开度。
就是说,所述各个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是根据压缩机(21)的制冷剂吸收量而增大,制冷剂通过各台室内热交换器(33)确实地维持规定过热度。这样,就能够控制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下降。
如图4(c)所示,风扇控制器(70)通过命令在开始回收运转之前,即压缩机(21)起动之前开始驱动所述各个室内风扇(33a),以后以连续不断且最大风量(MAX)的形式将所述各个室内风扇(33a)驱动到回收运转的结束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至少在制冷剂流过各台室内热交换器(33)这一段时间内,室内风扇(33a)将室内空气连续不断地吸入到室内热交换器(33)中,所以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确实地蒸发。因此,在所述回收运转的一段时间内,能够控制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压力和制冷剂温度下降。
在此,如图5所示,与在规定时间内连续不断地驱动所述室内风扇(33a)的情况(细线E)相比,在以途中设有停止区间(F)的方式驱动室内风扇(33a)的情况(粗线D)下,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气态管道温度急剧下降。如图6所示,与以途中设有停止区间(F)的方式驱动所述室内风扇(33a)的情况(H)相比,在规定时间内连续不断地驱动室内风扇(33a)的情况(G)下,回收运转后的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气态管道的残留油量极少。由此也可以看出,能通过在所述回收运转的时间内连续不断地驱动各个室内风扇(33a),控制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下降。同时可以看出,能通过控制制冷剂温度的下降,用制冷剂循环容易地除去管道内的油。
(实施例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因为设置有所述压缩机控制器(50),设为使压缩机(21)的频率在回收运转初期这一段时间内阶段性地增大,所以能够控制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急剧下降的现象,即所谓的制冷剂温度的过调节现象。这样,就能够控制残留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冷冻机油温度下降,能够控制该冷冻机油的粘度增大。其结果是,因为能通过制冷剂循环容易地除去冷冻机油并将该冷冻机油带走,所以能够提高管道清洗能力。
因为设置有所述阀控制器(60),设为使各个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根据压缩机(21)频率的增大,即压缩机(21)的制冷剂吸收量而阶段性地增大,所以能使制冷剂通过各台室内热交换器(33)成为规定过热度。这样,就能够确实地控制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下降。
因为设置有所述风扇控制器(70),设为从回收运转之前即压缩机(21)起动之前开始,将各个室内风扇(33a)连续不断地驱动到回收运转的结束为止,所以至少在制冷剂流过各台室内热交换器(33)这一段时间内,能使制冷剂在该各台室内热交换器(33)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使该制冷剂确实地蒸发。这样,就能够控制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下降。
还设为这样的,即通过所述风扇控制器(70),以最大风量驱动各个室内风扇(33a)。因此,能使制冷剂通过各台室内热交换器(33)确实地蒸发。
(其他实施例)关于所述实施例,本发明也可以是设为下述结构。
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设为这样的,即使制冷剂以流过所有(三台)室内热交换器(33)的形式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本发明也可以设为这样的,即使制冷剂以仅流过三台室内热交换器(33)中任意选出的那一台室内热交换器(33)的形式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再以这样的做法依次对其他两台室内热交换器(33)实施。具体而言,该制冷剂循环,是使任意选出的那一台以外的其他两台室内热交换器(33)中的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成为全关闭状态后进行。
在所述实施例中说明的是,使用三台室内机组(30)的例子。当然,也可以设为使用一台的形式或使用多台的形式。
当然,本发明不仅可以用于空气调节装置中,也可以用于其他各种冷冻装置中。
—工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作为能清洗制冷剂管道的冷冻装置很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冻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10),通过制冷剂管道将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4)、膨胀机构(32)及利用侧热交换器(33)连接起来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和油回收容器(40),连接在所述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进行使制冷剂通过所述回收容器(40)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将油回收在回收容器(40)中的回收运转,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控制器(50),让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阶段性地增大到规定容量为止,以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在所述回收运转初期时大于等于规定值,和风扇控制器(70),在所述回收运转时,至少在驱动压缩机(21)时连续不断地驱动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利用侧风扇(33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机构(32)由膨胀阀(32)构成;所述冷冻装置包括阀控制器(60),在所述回收运转初期时,根据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的阶段性增大而使膨胀阀(32)的开度阶段性地增大到规定开度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控制器(70),以最大风量驱动利用侧风扇(33a)。
全文摘要
包括制冷剂回路(10),将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及室内热交换器(33)连接起来进行制冷循环,和油回收容器(40),连接在压缩机(21)吸入侧;进行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将油回收在回收容器(40)中的回收运转。包括压缩机控制器(50),让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阶段性地增大,以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在所述回收运转初期时大于等于规定值,和风扇控制器(70),至少在驱动压缩机(21)这一段时间内连续不断地驱动室内风扇(33a)。这样,就控制压缩机(21)急剧上升,并且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3)中确实地蒸发。因此,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下降得到控制。
文档编号F25B31/00GK1839287SQ20048002371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9日
发明者吉见敦史, 吉见学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