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029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台压缩机的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搭载在冷冻装置中的压缩机,由密闭壳体所包覆。密闭壳体内充填有润滑油,以确保该密闭壳体内的构件的润滑作用。该润滑油的一部分,与从压缩机吐出的制冷剂一起向冷冻循环中流出。流出的制冷剂与制冷剂一起在冷冻循环中循环,并被吸入压缩机中。
在具有多台压缩机的冷冻装置的场合,从各压缩机流出的润滑油量,在各个压缩机中是不同的,返回各压缩机的润滑油量也是因各个压缩机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各压缩机的密闭壳体内的润滑油量中产生了差异。
若密闭壳体内的润滑油量少,则不能确保密闭壳体内的构件的足够的润滑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可将各压缩机的密闭壳体内的润滑油的剩余部分、快速地向各压缩机的相互间补给的冷冻装置。
本发明的冷冻装置,包括由充填有吐出的制冷剂和润滑油的密闭壳体包覆、对制冷剂进行吸入·吐出的多台压缩机;相互连接的、可使从所述各压缩机吐出的制冷剂通过的多个制冷剂吐出管;相互连接的、可使吸入所述各压缩机的制冷剂通过的多个制冷剂吸入管;可使所述各压缩机的密闭壳体内的润滑油的剩余部分流入的多个第1油管;使所述各第1油管内的润滑油合流的1个集合管;与所述各制冷剂吸入管连接的、使所述集合管内的润滑油分流的多个第2油管;设置在所述各第1油管中的第1减压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各第2油管中的第2减压器。


图1为表示第1、第2、第3、第4实施形态的结构图。
图2为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要部结构的图。
图3为表示第5、第6、第7实施形态的结构图。
图4为表示第6、第7实施形态的要部结构的图。
图5为表示第8实施形态的结构图。
图6为表示第9实施形态的结构图。
图7为说明第9实施形态的作用的时间图。
图8为说明第10实施形态的作用的时间图。
图9为表示第11实施形态的要部结构的图。
图10为表示第12实施形态的要部结构的图。
图11为表示第13实施形态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
如图1所示,高压型的压缩机1a、1b、1c由密闭壳体100包覆。在密闭壳体100内收容有由转子101和定子102组成的电机,同时收容有由该电机驱动的压缩部103。压缩部103从密闭壳体100下部的制冷剂吸入口104吸入制冷剂(气态制冷剂),将该被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后向密闭壳体100内吐出。
在密闭壳体100内,收容有用于润滑压缩部103等的各种构件的润滑油L。
向密闭壳体100内吐出的制冷剂与润滑油L的一部分一起,通过与密闭壳体100上部连接的制冷剂吐出管2a、2b、2c流向冷冻循环的高压侧配管3。
流入高压侧配管3的制冷剂,通过油分离器4流向制冷剂管5。油分离器4用于分离并收容制冷剂中含有的润滑油L。从油分离器4流入制冷剂管5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6流入室外热交换器7。经由室外热交换器7的制冷剂(液态制冷剂),通过液体侧压缩阀8和多个的膨胀阀111流入多个的室内热交换器112中。
经由各室内热交换器112的制冷剂(气态制冷剂),流向气体侧压缩阀9、通过所述四通阀6和储气筒10流入低压侧配管11。流入低压侧配管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和吸气式圆筒13a、13b、13c,再通过压缩机1a、1b、1c的密闭壳体100的制冷剂吸入口104被吸入压缩部103。
在压缩机1a、1b、1c的密闭壳体100的侧壁上,连接着第1油管14a、14b、14c的一端。在该油管14a、14b、14c中设置有止回阀15a、15b、15c,同时设置有第1减压器、例如毛细管16a、16b、16c。油管14a、14b、14c的另一端与1个集合管17连接,在该集合管17与所述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之间连接着第2油管18a、18b、18c。在该油管18a、18b、18c中,设置有第2减压器、例如毛细管19a、19b、19c。
所述止回阀15a、15b、15c,阻止制冷剂和润滑油L从集合管17向压缩机1a、1b、1c侧的倒流。
毛细管19a、19b、19c的阻力(节流)小于毛细管16a、16b、16c的阻力。
对于毛细管16a、16b、16c的阻力(节流),考虑到压缩机1a、1b、1c运转中、因其各压缩机的容量差而使各密闭壳体100相互间产生压力差,设定了以下的条件。
即,当各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流入油管14a、14b、14c后再流向集合管17时,毛细管16a、16b、16c上游侧的润滑油L的压力与毛细管16a、16b、16c下游侧的润滑油L的压力之差,必须大于各密闭壳体100相互间产生的压力差的最大值,按此要求来选定毛细管16a、16b、16c的阻力。
通过设定这一条件,无论有什么变化(上述最大值以内的变化),各密闭壳体100相互间的压力差也不会受其变化的影响,能可靠地将流入油管14a、14b、14c的润滑油L通过集合管17;油管18a、18b、18c和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导向压缩机1a、1b、1c。另外,毛细管16a、16b、16c的阻力不必要相互是相同值。这由实验得到了确认。
下面说明作用。
压缩机1a、1b、1c运转时,各自的密闭壳体100的内部压力增高。此时,若各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的油面高于油管14a、14b、14c的连接位置,则超出该连接位置的部分的润滑油L作为剩余部分而流入油管14a、14b、14c。
流入油管14a、14b、14c的润滑油L,通过毛细管16a、16b、16c合流至集合管17,从该集合管17向油管18a、18b、18c进行分流。向油管18a、18b、18c分流的润滑油L,通过毛细管19a、19b、19c流向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流入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的润滑油L,与冷冻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一起被吸入压缩机1a、1b、1c中。
当润滑油L从集合管17向油管18a、18b、18c分流时,毛细管19a、19b、19c成为了阻力。依靠该阻力作用,集合管17内的润滑油L向油管18a、18b、18c均等地分流。这样,各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的剩余部分,能均等地向压缩机1a、1b、1c进行补给。
另一方面,在压缩机1a、1b中,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的油面高于油管14a、14b的连接位置,在压缩机1c中,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的油面低于油管14c的连接位置。
在此场合,润滑油L流入压缩机1a、1b侧的油管14a、14b,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c侧的油管14c。这些流入的润滑油L和气态制冷剂在集合管17中合流,以混合状态向油管18a、18b、18c分流。因油管18a、18b、18c具有毛细管19a、19b、19c的阻力作用,故集合管17内的润滑油L和气态制冷剂向油管18a、18b、18c均等地分流。这样,压缩机1a、1b中的润滑油L的剩余部分,能均等地向压缩机1a、1b、1c进行补给。
由此,不会出现向压缩机1c补给过多的润滑油L的情况。结果是可将压缩机1a、1b、1c中的润滑油量始终维持于最佳状态。
由于在油管14a、14b、14c中设置有止回阀15a、15b、15c,因此,可防止润滑油L从油管14a、14b、14c向各密闭壳体100倒流。
由于油管18a、18b、18c中的毛细管19a、19b、19c的阻力小于油管14a、14b、14c中的毛细管16a、16b、16c的阻力,因此,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的吸入压力,能可靠地通过油管18a、18b、18c和集合管17传向油管14a、14b、14c。这样,从各密闭壳体100流入油管14a、14b、14c的润滑油L,能可靠且高效率地通过集合管17和油管18a、18b、18c流入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润滑油L不会在油管14a、14b、14c相互间进行移动,润滑油L也不会沉积在油管14a、14b、14c中。
即使止回阀15a、15b、15c的止回作用受到了损害,由于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的吸入压力,能可靠地通过油管18a、18b、18c和集合管17传向油管14a、14b、14c,因此,从各密闭壳体100流入油管14a、14b、14c的润滑油L,能可靠地通过集合管17和油管18a、18b、18c流入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可防止润滑油L从油管14a、14b、14c向各密闭壳体100倒流。
在压缩机1a、1b、1c的容量相互不同的场合,容量大的一方的压缩机的密闭壳体100的内部压力小于容量小的一方的压缩机的密闭壳体100的内部压力。若产生这种压力差,有时担心润滑油L通过油管14a、14b、14c在各密闭壳体100相互间直接移动,但依靠上述的作用,这种担心则完全不必要。由此,可采用容量不同的多台压缩机。还可将变换驱动用的1台或多台的可变速压缩机、以及商用电源驱动用的1台或多台的定速压缩机一起使用。
在润滑油L流入油管14a、14b、14c时,气态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油管14a、14b、14c。这些流入的润滑油L和气态制冷剂在集合管17中合流之后,通过油管18a、18b、18c和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被吸入压缩机1a、1b、1c中。即,压缩机1a、1b、1c内的气态制冷剂的一部分,被旁通在压缩机1a、1b、1c的吸入侧。
一旦该旁通量太大,则会减少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循环量,出现冷冻循环能力降低的问题。然而,在该场合,作为合流部的集合管17起着流路阻力作用,可抑制旁通量。利用该抑制,可防止从压缩机1a、1b、1c向冷冻循环供给的气态制冷剂量的减少,从而不会使冷冻能力降低。
流入油管14a、14b、14c的润滑油L是高温。一旦这种高温的润滑油L过多地旁通在压缩机1a、1b、1c的吸入侧,则被吸入压缩机1a、1b、1c中的制冷剂温度异常上升。若被吸入压缩机1a、1b、1c中的制冷剂温度异常上升,则会降低冷冻循环的运转效率,同时会出现压缩机1a、1b、1c中的电机线圈过热的不良现象。但是,如上所述,因集合管17成为了流路阻力,可抑制气态制冷剂的旁通量,故可避免出现被吸入压缩机1a、1b、1c中的制冷剂温度异常上升的不良情况,可防止冷冻循环的运转效率降低,并且,可防止压缩机1a、1b、1c中的电机线圈的过热。
由于从各压缩机的密闭壳体100流出的润滑油L集中在1个集合管17中,集中在该集合管17的润滑油L向各压缩机分配,因此,与压缩机的台数无关地可将润滑油L均等地向各压缩机进行补给。
说明第2实施形态。
如图2所示,在压缩机1a的密闭壳体100中,预定了油面高度的容许下限位置。油面高度的容许下限位置与压缩机1a的运转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润滑油量相当。在比油面高度的容许下限位置高的位置上连接着油管14a。
在压缩机1b、1c的密闭壳体100中,同样未图示地、预定了油面高度的容许下限位置。在比该油面高度的容许下限位置高的位置上连接着油管14b、14c。
即,压缩机1a、1b、1c的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的油面,在比该油面高度的容许下限位置高的部位,维持着充分的量。
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
说明第3实施形态。
如图1所示,收容于油分离器4的润滑油L返回压缩机1a、1b、1c用的回油管21,连接于油分离器4的下部与集合管17之间。在回油管21上设置有第3减压器例如毛细管22。
采用这种结构,被收容于油分离器4中的润滑油L,通过回油管21和集合管17向油管18a、18b、18c均等地分流。向油管18a、18b、18c分流的润滑油L,由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被吸入压缩机1a、1b、1c中。
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
说明第4实施形态。
图1中,油管18a、18b、18c中的毛细管19a、19b、19c的阻力,小于油管14a、14b、14c中的毛细管16a、16b、16c的阻力,并且,小于回油管21中的毛细管22的阻力。
由于毛细管19a、19b、19c的阻力小于毛细管16a、16b、16c的阻力,因此,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的吸入压力通过油管18a、18b、18c和集合管17,能可靠地传向油管14a、14b、14c。这样,从各密闭壳体100流入油管14a、14b、14c的润滑油L,通过集合管17和油管18a、18b、18c能可靠且高效率地流入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润滑油L不会在油管14a、14b、14c相互间进行移动,润滑油L也不会沉积在油管14a、14b、14c中。
由于毛细管19a、19b、19c的阻力小于毛细管22的阻力,因此,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的吸入压力通过油管18a、18b、18c和集合管17,能可靠地传向回油管21。这样,从油分离器4流向回油管21的润滑油L,通过集合管17和油管18a、18b、18c能可靠且高效率地流入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回油管21内的润滑油L,也不会通过集合管17流向油管14a、14b、14c侧。
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形态和第3实施形态相同。
说明第5实施形态。
如图3所示,在油分离器4侧面的规定的高度位置上连接着回油管21。在收容于油分离器4的润滑油L中,存在于回油管21的连接位置上方的润滑油L,流入回油管21后再通过毛细管22导向集合管17。
在油分离器4的下面部连接着回油管23的一端,该回油管23的另一端与集合管17连接。在该回油管23中设置有开闭阀24。一旦打开开闭阀24,则油分离器4内的润滑油L通过回油管23导向集合管17。
开闭阀24由控制部30进行控制。控制部30,在压缩机1a、1b、1c的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的油面容易发生下降的状况、例如压缩机启动时和除霜运转时,将开闭阀24打开。
采用这种结构,当油分离器4内的润滑油L的油面高于回油管21的连接位置时,比该连接位置高的部分的润滑油L,流入回油管21后再通过毛细管22导向集合管17。
在压缩机1a、1b、1c的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的油面容易发生下降的状况的压缩机启动时和除霜运转时,将开闭阀24打开,油分离器4内的润滑油L,通过回油管23导向集合管17。
被导向集合管17的润滑油L,通过油管18a、18b、18c和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向压缩机1a、1b、1c进行补给。通过该补给,可抑制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的油面的下降。
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形态、第3实施形态和第4实施形态相同。
说明第6实施形态。
在本第6实施形态中,对于第5实施形态中的制冷剂管5的结构作了限定。
如图4所示,用于使油分离器4内的制冷剂流出的制冷剂管5,贯通于油分离器4的底部而被插入在该油分离器4内。
制冷剂管5具有将收容于油分离器4的润滑油L取入用的至少1个开口5h。开口5h的位置与连接于油分离器4侧壁的回油管21内径的上端位置(图示中的双点划线的位置)与同一回油管21内径的中心位置(图示中点划线的位置)之间相对应。
利用开口5h的高度位置与回油管21的油流入口的高度位置的关系,使流入回油管21的润滑油L的量多于流入开口5h的润滑油L的量。
即,以能可靠地消除压缩机1a、1b、1c中的润滑油不足的问题为目的,使从油分离器4向压缩机1a、1b、1c的润滑油L的返回量多于从油分离器4向冷冻循环中的润滑油L的流出量。
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5实施形态相同。
说明第7实施形态。
图3中,回油管21中的毛细管22的阻力大于油管14a、14b、14c中的毛细管16a、16b、16c的阻力。
采用这种结构,从油管14a、14b、14c流入集合管17的润滑油L,不会通过回油管21向油分离器4侧倒流。
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形态和第3实施形态相同。
说明第8实施形态。
压缩机1a,运转的优先顺序最高。压缩机1b、1c,运转的优先顺序为第2位、第3位,成为了能力控制(运转台数控制)用的停止对象。
在要求大的冷冻能力的状况下,压缩机1a、1b、1c全部运转。在要求中等程度的冷冻能力的状况下,压缩机1a、1b的2台运转。在要求小的冷冻循环能力的状况下,只有压缩机1a运转。
如图5所示,在运转的优先顺序第2位、第3位的压缩机1b、1c的制冷剂吐出管2b、2c中,设置有止回阀41b、41c。在运转的优先顺序最高的压缩机1a的制冷剂吐出管2a中未设置有止回阀。
当压缩机1b、1c停止时,压缩机1b、1c的密闭壳体100的内部压力,通过制冷剂吸入管12b、12c逐渐向冷冻循环的低压侧压力下降。此时,从运转中的压缩机1a吐出的制冷剂的压力,通过制冷剂吐出管2b、2c想要施加于压缩机1b、1c的密闭壳体100内,但这一加压被止回阀41b、41c所阻止。通过这一阻止,将压缩机1b、1c的密闭壳体100的内部压力快速地向冷冻循环的低压侧压力下降。
从运转中的压缩机1a的密闭壳体100流入油管14a的润滑油L,通过集合管17、油管18a、制冷剂吸入管12a被回收至压缩机1a中。此时,即使流入集合管17的润滑油L通过油管18b、18c和油管14b、14c想要流入压缩机1b、1c的密闭壳体100内,因在油管14b、14c中设置了止回阀15b、15c,故不会出现集合管17内的润滑油L向压缩机1b、1c的密闭壳体100内流入不必要的润滑油的情况。
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形态和第3实施形态相同。
说明第9实施形态。
如图6所示,在运转的优先顺序第2位、第3位的压缩机1b、1c的制冷剂吐出管2b、2c中,设置有止回阀41b、41c。在运转的优先顺序最高的压缩机1a的制冷剂吐出管2a中未设置有止回阀。
在运转的优先顺序高的一方的压缩机1a、1b的油管14a、14b中,设置有开闭阀51a、51b,以取代了止回阀15a、15b。开闭阀51a、51b由控制部30进行控制。
如图7的时间图所示,控制部30是在压缩机1a、1b、1c中,当压缩机1a、1b运转而剩下的压缩机1c停止时,只以规定时间T1将与运转中的压缩机1a、1b对应的开闭阀51a、51b关闭。
当压缩机1c停止时,压缩机1c的密闭壳体100的内部压力,通过制冷剂吸入管12c逐渐向冷冻循环的低压侧压力下降。在这一下降的过程中,压缩机1c的密闭壳体100内的制冷剂与润滑油L一起,通过密闭壳体100内的压缩部103的高低压间密封部要向制冷剂吸入管12c漏出。但是,该漏出可通过以规定时间T1将开闭阀51a、51b关闭而予以防止。
即,当开闭阀51a、51b关闭期间,从制冷剂吸入管12a、12b传向集合管17的吸入压力,通过油管14c高效率地对压缩机1c的密闭壳体100起作用。依靠这一作用,使压缩机1c的密闭壳体100的内部压力快速地向低压侧压力下降。通过这一快速的下降,可防止制冷剂和润滑油L从压缩机1c的密闭壳体100向制冷剂吸入管12c的漏出。
由于可防止润滑油L的漏出,因此,可预防压缩机1c在下一次启动时的润滑油断绝,进而可避免压缩机1c中的压缩部3的损伤。
如上所述,从制冷剂吸入管12a、12b传向集合管17的吸入压力,由于通过油管14c能高效率地作用于压缩机1c的密闭壳体100,因此,压缩机1c的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的剩余部分,通过油管14c能高效率地流向集合管17,流入该集合管17中的润滑油L,通过油管18a、18b和制冷剂吸入管12a、12b能高效率地向运转中的压缩机1a、1b进行补给。还可防止压缩机1c的密闭壳体100中的润滑油L的不应有的沉积。
从运转中的压缩机1a、1b吐出的制冷剂的压力,通过制冷剂吐出管2c要施加于压缩机1c的密闭壳体100内,但这一加压被止回阀41c所阻止。通过这一阻止,也可使压缩机1c的密闭壳体100的内部压力快速地向冷冻循环的低压侧压力下降。
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形态和第3实施形态相同。
说明第10实施形态。
本第10实施形态是在第9实施形态的控制部30中增加了新的功能。
如图8的时间图所示,控制部30是在压缩机1a、1b运转中,维持开闭阀51a、51b的开状态。并且,控制部30是在运转中的压缩机1b停止而只有压缩机1a的1台运转时,能立即地将与压缩机1a对应的开闭阀51a关闭,而对于新停止的与压缩机1b对应的开闭阀51b,在经由规定时间T2之后关闭。
通过将开闭阀51a关闭,可阻止润滑油L从运转中的压缩机1a向油管14a的不应有的流出。这样,可使压缩机1a高效率地进行运转。即,为使润滑油L均等化而减少能量消耗,将压缩机1a的能力高效率地只利用于冷冻循环的运转。
开闭阀51b在到达规定时间T2之前维持着开状态。通过维持这一开状态,压缩机1b的密闭壳体100的内部压力快速地向低压侧压力下降,同时压缩机1b的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的剩余部分,能高效率地向运转中的压缩机1a进行补给。
经过了规定时间T2之后,通过关闭开闭阀51b,可阻止润滑油L从停止中的压缩机1b向油管14b不应有的流出。
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9实施形态相同。
说明第11实施形态。
本第11实施形态是在第9实施形态中,对于油管14a、14b、14c与压缩机壳体的连接位置作出了限定。
如图9所示,在运转的优先顺序最高的压缩机1a中,密闭壳体100的油面高度的容许下限位置与油管14a的油流入口之间的润滑油L的收容量,多于其它的压缩机1b、1c的各密闭壳体100的油面高度的容许下限位置与油管14b、14c的油流入口之间的润滑油L的收容量,按上述的要求进行了油管14a的连接位置设定。
即,在比压缩机1b、1c运转时间长的压缩机1a中,从稳定且正确的运转的观点出发,将润滑油L的保有量设定得多一些。
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9实施形态相同。
说明第12实施形态。
本第12实施形态是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对于油管14a、14b、14c与压缩机壳体的连接结构作出了限定。
如图10所示,油管14a贯通于压缩机1a的密闭壳体100的侧壁,向密闭壳体100内仅插入规定长度D。其它的油管14b、14c也采用了同样的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传向密闭壳体100侧壁的内周面而落下的润滑油L,不容易流入油管14a、14b、14c。在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中,只有存在于比油管14a、14b、14c位置高的部位的剩余部分才流入油管14a、14b、14c。
这样,润滑油L从压缩机1a、1b、1c向油管14a、14b、14c的返回量,可维持在最佳状态。可提高因润滑油L的均等化而带来的可靠性。
说明第13实施形态。
如图11所示,制冷剂吐出管2a、2b、2c不通过高压侧配管3而分别直接与油分离器4连接。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不通过低压侧配管11而分别直接与储气筒10连接。
即,由于在制冷剂吐出管2a、2b、2c与油分离器4之间,没有高压侧配管3所造成的流路阻力,故从压缩机1a、1b、1c吐出的制冷剂分别高效率地向冷冻循环供给。在储气筒10与制冷剂吸入管12a、12b、12c之间,没有低压侧配管11所造成的流路阻力,故在冷冻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可分别高效率地被吸入压缩机1a、1b、1c。
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5实施形态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充填有吐出的制冷剂和润滑油的密闭壳体包覆、对制冷剂进行吸入·吐出的多台压缩机;相互连接的、可使从所述各压缩机吐出的制冷剂通过的多个制冷剂吐出管;相互连接的、可使吸入所述各压缩机的制冷剂通过的多个制冷剂吸入管;可使所述各压缩机的密闭壳体内的润滑油的剩余部分流入的多个第1油管;使所述各第1油管内的润滑油合流的1个集合管;与所述各制冷剂吸入管连接的、使所述集合管内的润滑油分流的多个第2油管;设置在所述各第1油管中的多个第1减压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各第2油管中的多个第2减压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第1油管中,设置有阻止倒流用的多个止回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1油管与所述各压缩机的密闭壳体连接,该连接位置高于预定的油面高度的容许下限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减压器的阻力小于所述各第1减压器的阻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从所述压缩机吐出的制冷剂中所含有的润滑油进行分离的1个油分离器;与所述油分离器连接的、将由所述油分离器分离的油导向所述集合管的1个回油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回油管中的1个第3减压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2减压器的阻力小于所述各第1减压器及所述第3减压器的阻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从所述各压缩机吐出的制冷剂中所含有的润滑油进行分离·收容的1个油分离器;与所述油分离器的侧面连接的、将所述油分离器所收容的润滑油中高于该连接位置的上方存在的润滑油导向所述集合管的1个第1回油管;设置在所述第1回油管中的1个第3减压器;与所述油分离器的下部连接的、将所述油分离器所收容的润滑油导向所述集合管的1个第2回油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2回油管中的1个开闭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使所述油分离器内的制冷剂流出用的制冷剂管,该制冷剂管被插入所述油分离器内,具有用于将收容于所述油分离器中的润滑油取入用的至少1个开口,该开口的位置,对应于连接在所述油分离器侧面的所述第1回油管内径的上端位置与中心位置之间。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减压器具有比所述各第1减压器大的阻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压缩机的运转的优先顺序相互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1个或多个的止回阀,该止回阀被设置在所述各制冷剂吐出管中的、与所述优先顺序不高的一方的1台或多台压缩机对应的1个或多个制冷剂吐出管中。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被设置在所述各制冷剂吐出管中的、与所述优先顺序高的一方的多台压缩机对应的多个制冷剂吐出管中的多个开闭阀;以及当所述优先顺序高的一方的多台压缩机运转而剩下的压缩机停止时、以规定时间关闭与运转中多台压缩机对应的所述各开闭阀的控制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被设置在所述各制冷剂吐出管中的、与所述优先顺序高的一方的多台压缩机对应的多个制冷剂吐出管中的多个开闭阀;以及当所述优先顺序高的一方的多台所述压缩机运转时打开所述各开闭阀、在该运转中各压缩机的至少1台停止时立即关闭与运转中压缩机对应的所述开闭阀、在规定时间后关闭与停止后压缩机对应的所述开闭阀的控制部。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先顺序最高的压缩机密闭壳体内的油面高度的容许下限位置与该密闭壳体内的润滑油流入的所述第1油管流入口之间的润滑油的收容量,比其它压缩机的密闭壳体内的油面高度的容许下限位置与该密闭壳体内的润滑油流入的所述第1油管流入口之间的润滑油的收容量要多。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1油管贯通于所述各压缩机密闭壳体的侧壁,仅以规定长度被插入在该密闭壳体内。
全文摘要
一种冷冻装置,压缩机(1a、1b、1c)的各自密闭壳体(100)内的润滑油(L)的剩余部分流入油管(14a、14b、14c)中,流入这些油管中的润滑油(L)流入1个集合管(17)。集合管(17)内的润滑油(L),通过油管(18a、18b、18c)和吸入管(12a、12b、12c)向压缩机(1a、1b、1c)各自的密闭壳体(100)内补给。
文档编号F04C23/00GK1571908SQ0282075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9日
发明者山本敏浩 申请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