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热回收的管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790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热回收的管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热回收式机组中的管式冷 凝器。
背景技术
热回收式冷水机组可以充分利用机组的热量,在制冷的同时提供 生活热水,节约机组功耗,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正被越来越多的用 户所接受。但是由于该产品在如何提供热回收水的同时保证机组运行 稳定以及如何相对于普通冷水机组不增加外形尺寸方面存在技术难 点,致使此类产品没有在国内市场获得广泛应用。
目前,热回收式机组中冷凝器的布置方式有两种 一是采用并联 式冷凝器,二是采用串联式冷凝器。对于热回收冷水机组,采用并联 式冷凝器的优点在于理论上热回收量可达冷凝负荷的100%,热回收 量可根据需要设计控制。缺点在于,两个并联冷凝器之间的冷媒流量 需按热回收量的变化而调节,在运行时为使机组能相对稳定运行,并 实现相关运行要求所需的控制相对复杂。事实上,真正以这种方式用 于热回收的并不多。采用串联式冷凝器时,前置冷凝器为热回收冷凝 器,用于吸收压縮机系统高温排气的过热部分,以提供较高温度的热 水;而后置冷凝器用于吸收制冷剂冷凝放热。串联式冷凝器的优点在 于控制简单,但串联的冷凝器同样增加了机组的外形尺寸,使系统的
管路连接复杂,增加了机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可热回收的管式冷凝器。它内置热回收装置,简化了系统的管路设计, 减小了机组外形尺寸,降低了设备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一种可热回收的管式冷凝器,它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腔中的数 多根散热铜管。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壳体内水平放置隔板将壳体内腔 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分散热铜管串联成制冷剂回路并使各水路分 开。
在上述管式冷凝器中,所述上部分散热铜管的面积占下部分散热
铜管面积的20°/。 30%。
本发明由于釆用了上述结构,使压縮机排气进入冷凝器冷凝换热 的同时提供少量的生活热水,制冷剂蒸汽冷凝后节流进入蒸发器。本 发明采用整体式串联热回收冷凝器结构简化系统管路设计,在不增大 机组外形尺寸的基础上降低设备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l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看图1和图2,本发明包括壳体3和置于壳体3内腔中的数多
根散热铜管2。壳体3内水平放置隔板1将壳体3内腔分为上、下两 部分,两部分散热铜管2串联成制冷剂回路并使各水路分开。
本发明使用时,上部分散热铜管2为热回收装置,吸收从压缩机 排放过来的制冷剂中的过热热量,并提供较高温度的热水。制冷剂再 流向下部分散热铜管2进行冷凝换热。起热回收作用的散热铜管2面 积约占下部冷凝换热作用散热铜管2面积的20% 30%,而热回收的 显热热量占冷凝热的10%左右,热回收量比例为15%。经过计算,多 余的热回收面积只会增加过冷度,不会引起冷凝温度的变化,采用本 发明既回收了过热热量,提供了生活热水,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了机组的制冷量。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热回收的管式冷凝器,它包括壳体(3)和置于壳体(3)内腔中的数多根散热铜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内水平放置隔板(1)将壳体(3)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分散热铜管(2)串联成制冷剂回路并使各水路分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热回收的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部分散热铜管(2)的面积占下部分散热铜管(2)面积的 20% 30%。
全文摘要
一种可热回收的管式冷凝器,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腔中的数多根散热铜管。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壳体内水平放置隔板将壳体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分散热铜管串联成制冷剂回路并使各水路分开。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内置热回收装置,简化了系统的管路设计,减小了机组外形尺寸,降低了设备成本。
文档编号F25B39/04GK101206087SQ20061016950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2日
发明者刘建丽, 剑 赵, 韩晓明 申请人: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