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冷装置的内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867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制冷装置的内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冷装置的内胆,其具有由平坦材料制成 的多个坯件组装而成的壁。
背景技术
内胆在绝大多数制冷装置中通常通过深拉延由塑料坯件一体式 形成。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获得的内胆基本不具有可聚集难以 去除的灰尘的尖锐拐角。
具有所述类型的深拉延内胆的制冷装置是公知的,在这种情况 下,垂直支撑轨安装在内胆内,隔间底部可安装在垂直支撑轨上使 用者选择的不同高度。
内胆由金属特别是不锈钢片制成的制冷装置已慢慢地不再流 行。所述类型的内胆不适合一体式制造;而是,它通常由分别形成 内胆的罩盖、底部和三个壁的三个坯件组装而成,或由分别形成罩 盖、底部、后壁、两个侧壁的五个坯件组装而成。
由多个平坦材料坯件组装的内胆的不足是,在它们的壁或形成 壁的材料坯件毗邻处,所述内胆通常具有可聚集难以去除灰尘的窄 的皱褶。所述皱褶的宽度和深度取决于相面对的、且要求相互固定 的坯件边缘区域从坯件的边界表面弯折的曲率半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冷装置的内胆,其具有支撑轨
和由多个平坦材料坯件组装的壁,且与类似成形的一体式深拉延内 胆一样易于清洁。
上述目的通过使形成侧壁的坯件和形成后壁的坯件之间的接合 部从而也将必然存在于所述接合部的皱褶隐藏在用于隔间底部的支 撑轨的后面来实现,所述支撑轨固定到内胆。因此皱褶部对使用者 来说看不见;它还被支撑轨保护着而不会被弄脏,从而均不需要清 洁。
形成侧壁的坯件和形成后壁的坯件优选形成内胆中的槽的边 界,所述支撑轨容纳在所述槽中。
形成槽的第一侧部的第一连接部和形成槽的底部的第二连接部 在此特别优选地与所述两个坯件中的第一个形成为一体,与所述第 一侧部相反的第二槽侧部以及与后壁平行的第三连接部弯折在相应 的另一坯件上,而且第二连接部所延伸超过槽的宽度的边缘区域以 任何合适的方式固定到第三连接部。被定位成与后壁平行的第三连 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边缘区域不会形成透过最终的制冷装置中环绕 着内胆的绝缘层而通向外部的热通路。
所述第一坯件优选是形成侧壁的坯件,另一坯件是形成后壁的 坯件。
第二连接部的边缘区域和第三连接部以任何合适的方式例如通
过铆钉、螺钉、夹子、粒涂层法(bead sealing)、压接工艺、粘接或 焊接连接。
另外的支撑轨可优选插入在形成后壁的坯件中的大致中心位置 处,从而能够在后壁的右手或左手区域相互独立地使隔间底部悬置 在支撑轨的不同高度处。
所述另外的支撑轨优选插入形成后壁的坯件中;具有地讲,它
们优选在形成后壁的坯件中的窗口内保持在位,且被U形结构从背 后支撑着。
所述窗口优选不是简单地从形成后壁的坯件切割而成的;沿着 其边缘具有交替的凸出部和凹入部的连接部在窗口的纵向边缘偏 移。连接部的凸出边缘部可伸入U形结构的槽中,以将U形结构固 定在形成后壁的坯件上。
支撑轨的端部优选分别由帽密封,以防止绝缘材料在轨道端部 进入到内胆内。
由于帽施加在形成后壁的坯件的外侧,因此同时实现了支撑轨 在形成后壁的坯件中的锁定。
如果支撑轨位于距离侧壁和后壁之间的拐角的一段距离处且跨 过所述距离的边缘连接部从形成侧壁的坯件偏移,将完全避免内胆 的侧壁和后壁之间的过渡区域中难以清洁的皱褶。


通过下面参看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所作的描述,将显现出本发 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
图1是装配有本发明内胆的制冷装置的透视图2是通过本发明内胆的侧壁和后壁之间的拐角区域的一部分 的截面的透视图3是与图2类似的透视图,其中,可看见支撑轨的上端;
图4是根据变型实施例的与图3类似的视图5示出了从所述内胆外侧看时的内胆后壁中的窗口,其中支 撑轨被定位在窗口中;以及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窗口和支撑轨,支撑轨上具有反拉伸的
成形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作为本发明制冷装置的示例,图1示出了一种组合装置,其机
壳1在上部区域包围着冷藏空间2,在下部区域包围着冷冻空间。冷 冻空间借助于门板3密封,所述门板3未连接到机壳1,而是直接固 定到容纳在冷冻空间内的抽拉式箱体上,平行地向前拉动门板3,以 将所述箱体从冷冻空间拉出而得到其容藏物。
冷藏空间2可借助于连接到机壳侧壁6、 7的两个门4、 5实现 密封。
冷藏空间2的下部区域装有在伸縮轨上可分别被移动引导的三 个抽拉式箱体,即延伸跨过冷藏空间2的整个宽度的下箱体8和位 于所述下箱体8之上的两个箱体9,每个箱体9的宽度与门4或可能 情况下的门5的宽度匹配,从而,即使门4、 5中仅有一个打开,它 们也可被拉出。板状纵向支撑件10在两个上箱体9之间延伸,其本 身支撑在冷藏空间2的后壁11上,且经由在箱体9的前侧下方延伸 的横向支撑件12被支撑在侧壁6、 7上。多个支撑轨15或可能情况 下的支撑轨16设置在后壁11中罩盖着抽拉式箱体9的玻璃板14的 上方,每个支撑轨经由与其啮合的支撑臂17支撑隔间底部18。
分别在距离侧壁6、 7小距离处设置在后壁11中的支撑轨15从 玻璃板14延伸到冷藏空间2的罩盖的紧邻下方。支撑轨16在冷空 气供给槽的两侧延伸,且在每种情况下延伸到的高度均小于支撑轨 15的高度,所述供给槽隐藏在后壁11中、且从机壳1的罩盖中的冷 凝器室通向冷冻空间。从而,隔间底部例如仅在图中示出单个的隔 间底部18可在支撑轨15和16共同延伸的冷藏空间2区域中的名义
中间平面的右侧和左侧相互独立地悬置在不同高度处,而延伸跨过 冷藏空间2的整个宽度的隔间底部被应用在支撑轨16未达到的冷藏 空间2的上部区域中。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制冷装置的内胆的截面的透视图。内胆己
由五个按尺寸切割的不锈钢片组装而成,其中两个不锈钢片分别大 致形成一个侧壁,其中一个不锈钢片大致形成后壁,剩下的两个不
锈钢片形成内胆的顶部和底部。图2示出了为了简短起见下面也称 作侧壁片19的大致形成侧壁的一块金属片19、也称作后壁片20的 大致形成后壁的金属片和一个支撑轨15。连接板22与侧壁片19的 主体部分21成直角弯折,所述连接板22位于后壁11的平面内,并 跨过拐角23与容纳支撑轨15的槽24之间的距离,在所述拐角23 处,后壁11和侧壁13会聚。槽24具有面向彼此的两个侧部25、26、 和底部27。侧部25与连接部22成直角地结合成一体,且底部27 与侧部25成直角地结合成一体。侧部26与后壁片20的主体部分28 成直角地弯折,且与连接部29粘合成一体,所述连接部29平行于 主体部分28,且向着后壁11的中心延伸,而且连接部29接触底部 27的边缘区域30,同时借助于螺钉、铆钉、焊接、粘接等以不泄漏 泡沬(foam-tight)的方式永久性地固定到其上。
由于未有内胆的金属片在后壁与侧壁之间的拐角23处会聚,因 此所述拐角可被实施成平滑弯曲,其半径足够大以使得能够简单清 洁。尽管由于金属片19、 20的弯折引起的皱褶31可在支撑轨15的 两侧出现,但所述皱褶由于它们位于等高面内而更易于保持清洁, 其中所述皱褶在通过深拉延而形成一体的类似成形内胆的情况下也 可能出现。
借助于图可很容易地想到的是,槽24的底部27也可与侧部26
粘接成一体,且具有与边缘区域30类似的向外凸出的边缘区域,所
述边缘区域连接到与连接部29类似的从侧部25向外偏移的连接部。 可是,这种变型从热绝缘方面考虑稍有不利,特别是如果连接部29 和边缘区域向外凸出超过内胆侧壁的平面。
支撑轨15在所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具有矩形中空剖面形式的横截 面,其在宽侧设有槽32。支撑臂17的止挡指状物(图中未示出)分 别伸入槽32,以被支撑在隐藏在支撑轨的前壁33背后的止挡凸出部 上。
图3是从外部看时的内胆的上拐角,省去了罩盖。槽24以及其 中的支撑轨15没有一直延伸到侧壁片19和后壁片20的上边缘的高 度,而是终止于下方几厘米的距离处。侧壁片19的形成槽的侧部25 的连接部已延伸超过实际槽24的端部。后壁片20的主体部分28延 伸到槽24的端部上方并到达连接部25,且接触连接部25并固定到 其上的连接部34被从主体部分28弯折。
从支撑轨15分离的图中所示的塑料封闭元件35包括销36,其 设置成以与形状相配和摩擦接合的方式插入支撑轨15中,且其被支 撑轨15的前壁33隐藏而不暴露于内胆的内部。封闭元件35的头部 在图中包括水平板37和两个垂直壁38,所述水平板37罩盖着支撑 轨15的上边缘、底部27的上边缘和侧部26的上边缘,所述两个垂 直壁38以形状相配和不泄漏泡沫的方式施加在主体部分28或可能 情况下的后壁片20的连接部34的外侧上。从而,封闭元件35使支 撑轨15锁定在其槽24中并使得其端部形成不泄漏泡沫的封闭体。
支撑轨15在其下端(未示出)被封闭元件合适地密封和锁定。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改进实施例的与图3类似的视图。它与图3 中所示的不同之处是,在支撑轨15的上端和后壁片的主体部分28
之间形成在后壁中的窄槽40。封闭元件35在其面向主体部分28的 壁38上具有凸出部41,其高度和宽度与槽40的相同,其深度与后 壁片20的厚度匹配,从而,凸出部41将在图中背离观察者的内胆 内侧形成与邻接的后壁片20或可能情况下的支撑轨15的前壁33平 齐的表面。凸出部41使得封闭元件35牢固地扣锁在槽40中,从而, 防止在内胆组装与其中安装有内胆的制冷装置机壳的发泡之间遗失 封闭元件35。
图5和6示出了支撑轨16的加装。为了安装这些支撑轨16,窗 口被冲压形成在后壁中,窗口的每个垂直边缘具有交替的凸出和凹 入部分。通过将所述边缘向着内胆的泡沫侧弯折,可获得图5中所 示的结构,该结构具有两个垂直连接部42,所述垂直连接部42与后 壁片20成直角弯折、施加在支撑轨16的窄侧上、且准确地沿着支 撑轨16的长度在顶部槽40与相应的底部槽(图中未示出)之间延 伸。连接部42的凸出部43延伸超过在图5的透视图中面向观察者 的支撑轨16的宽的后侧44。
图6中示出了接下来的组装阶段,在该阶段,也由金属片形成 的U形结构45在泡沫侧已被反拉伸覆盖在支撑轨16和连接部42 上。U形结构45的尺寸限制成当支撑轨的宽的后侧44如图所示地 接触U形结构的底部46时使支撑轨16的前壁33与后壁片的内侧平 齐。
连接部42的凸出部43延伸通过以交替方式靠近于U形结构45 的翼部47冲压形成在底部46中的槽。分别以平齐的方式接触后壁 片20的连接部48在翼部47面向后壁片20的边缘上弯折。通过使 凸出部43弯曲分开,U形结构45将固定在所示位置上,且连接部 48被牢固地挤压在后壁片20上。
与封闭元件3 5类似的封闭元件4 9用于将支撑轨16锁定在后壁 片20上,所述封闭元件49具有咬入支撑轨16中的销;罩盖着支 撑轨16的上边缘、U形结构45的上边缘、和连接部42的上边缘的 板37;被支撑在后壁片20的泡沫侧的壁38;以及填塞槽40的凸出 部41。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冷装置的内胆,具有由多个坯件组装的壁,其特征在于,形成侧壁的坯件(19)与形成后壁的坯件(20)之间的接合部隐藏在用于隔间底部(18)的支撑轨(15)之后,所述支撑轨(15)固定到内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形成侧壁的坯件(19) 和形成后壁的坯件(20)形成槽(24)的边界,所述槽(24)中容 纳支撑轨(15)。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形成槽(24)的第 一侧部(25)的第一连接部和形成槽(24)的底部(27)的第二连 接部与两个坯件中的第一坯件(19)形成为一体,槽(24)的与第一侧部(25)相反的第二侧部(26)和平行于后壁的第三连接部(29) 在第二坯件(20)上弯折,且第二连接部上的延伸超过槽(24)的 宽度的边缘区域(30)连接到第三连接部(29)。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第一坯件(19)是 形成侧壁的坯件(19),第二坯件(20)是形成后壁的坯件(20)。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25) 纵向延伸超过槽(24),且在其延伸超过槽(24)的区域处连接到形 成后壁的坯件(20)的弯折边缘(34)。
6. 如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另外的支 撑轨(16)插入形成后壁的坯件(20)中。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另外的支撑轨(16) 在形成后壁的坯件(20)中的窗口内保持在位,且被U形结构(45) 从背后支撑着。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沿着其边缘具有交 替的凸出部和凹进部的连接部(42)在窗口的纵向边缘偏移。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连接部(42)的凸 出边缘部(43)进入U形结构(45)的槽。
10. 如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支撑轨 (15, 16)的端部分别通过帽(35, 49)密封。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帽(35, 49)具 有伸入后壁中的止挡凸出部(41)。
12.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帽(35, 49)施加在形成后壁的坯件(20)的外侧。
13. 如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支撑轨 (15)位于距离所述侧壁和所述后壁之间的拐角(23)有一段距离的位置处,且跨过所述距离的边缘连接部(22)从形成侧壁的坯件 (19)偏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冷装置的内胆。用于制冷装置的内胆具有由多个金属片坯件(19,20)组装而成的壁。形成侧壁的坯件(19)与形成后壁的坯件(20)之间的接合部隐藏在用于隔间底部的支撑轨(15)之后,支撑轨(15)固定到内胆。
文档编号F25D23/06GK101171485SQ200680015845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0日
发明者A·格茨, H-P·赖茨, T·本茨 申请人: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