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731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式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依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的板式热交换器和依照权
利要求20的前序的热交换器设备。
背景技术
这种具有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形式的板式热交换器可形成冷 却介质回路的一部分,该冷却介质回路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 膨胀阀和蒸发器。第一介质是循环通过冷却介质回路的部件的冷 却介质,例如铵,第二介质是传热介质,其可以是能够被冷却的 任何介质,例如水、油等等。在该具有油在其中不可溶的冷却介 质(例如铵)的板式热交换器工作期间,油被聚集在板式热交换 器内,更准确地讲是被聚集在第一板间隙内。油主要散发自铵回 路中的压缩机的润滑。被聚集的油持续地降低板式热交换器的性 能,并且在使用较长时间后,所聚集油的数量会变得很严重。
SU-964425公开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包括 具有多个热交换器板的板组件,该多个热交换器板在板组件中被 设置在彼此的旁边,从而使得在每对邻接的热交换器板之间形成 了板间隙。每隔一个的这种板间隙形成用于第一介质的第一板间 隙,剩余板间隙的每一个形成用于第二介质的笫二板间隙,从而 使得第 一 板间隙和第二板间隙在板组件中被按照交替顺序设置。 热交换器板位于平行于水平面的工作位置中。每隔一个的热交换 器板包括用于收集冷凝物的若干凹陷区。通过在这些凹陷区之间 延伸的并与位于板组件外面的水平集管连通的竖向排出管可将 冷凝物从板组件传送出去。
SE-C-525 022公开了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适 于在作为冷却介质回路中的介质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工作位置 中工作,该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具有多个热交换器板的板组件,该 多个热交换器板在板组件中被设置在彼此的旁边,从而使得在热 交换器板之间形成板间隙,所公开的板式热交换器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旨在用于三种不同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在板间隙中设有隔 板,用于在每个板间隙中形成用于不同介质的多个室。板式热交 换器包括与蒸发室连通的排放口 。提供该排放口是为了允许排放 未被蒸发的部分数量的介质。随后,被排出的液体量可以经由入 口再循环到板式热交换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板式热交换器,特别是用于 包含铵的冷却介质回路的蒸发器和/或冷凝器。本发明的另一目 的是解决作为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的板式热交换器中的杂质(尤 其是油)聚集问题。
该目的通过开始所定义的板式热交换器来实现,该板式热交
换器的特征在于板组件包括排放口 ,该排放口延伸通过板组件, 该排放口与笫一板间隙连通并相对于第二板间隙封闭,其中该排 放口被设置成允许在操作位置中排出聚集在笫一板间隙中的流 体。
通过这样的排放口,聚集在第一板间隙中的流体,例如油, 可以以有效的方式被从第一板间隙中排出。该排放口允许从第一 板间隙连续地排出该流体,使得第一板间隙中的该液体含量可以 保持在低水平,这种低水平保证不会被超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排放口位于定位在板式热交换器 下部的操作位置中。有益地,排放口位于定位在第一入口下面的 操作位置中。按照这样的方式能保证聚集在第一板间隙中的流体 不会伴有通过第一入口流入的第一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排放口位于定位在板式热交换 器下部的操作位置中。有益地,排放口位于定位在第一出口下面 的操作位置中。按照这样的方式可保证聚集在第一板间隙中的流 体不会伴有通过第一出口流出的第一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每个热交换器板包括至少一个 附加孔,其中该附加孔形成了穿过板组件的排放口。结果,在每 个热交换器板中制作更小的附加孔,例如与附加孔的产物相关。 关于板组件的装配,通常是将每隔一个的热交换器板在它自己的
7延伸平面中旋转180。。这意味着每隔一个的热交换器板的附加 孔,与该附加孔的产物相关,将会定位在该每隔一个的热交换器 板端部之一处和剩余热交换器板的的另 一个端部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板组件包括排气口,该排气口 延伸通过板组件,该排气口与第二板间隙连通并相对于第一板间 隙封闭,其中该排气口被设置成允许排出聚集在第二板间隙中的 气体.通过该排气口,可以以容易而有效的方式将存在于第二介 质中并被聚集在第二板间隙的上部中的气体或空气除去。这对运 转的开始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在运转开始时这种气体聚集会升 高。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板组件包括排气口,该排气口 延伸通过板组件,该排气口与笫一板间隙连通并相对于第二板间 隙封闭,其中该排气口被设置成允许排出聚集在第一板间隙中的 气体。通过该排气口,可以以容易而有效的方式将存在于第一介 质中并被聚集在第 一板间隙的上部中的气体或空气除去。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每个热交换器板包括两个附加 孔,其中该附加孔形成穿过板组件的排放口和排气口。在装配板 组件期间,为了形成排放口和排气口,可以按照有利的方式将该 两个附加孔设置在每个热交换器板的对应的端部边缘区域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排气口位于定位在板式热交换 器上部的操作位置中。尤其是排气口可以在操作位置中被定位在 第二入口的水平处或者在第二入口的上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每个热交换器板具有第一端部 边缘区域、第二端部边缘区域、第一侧边缘区域和第二侧边缘区 域。有益地,每个或基本每个板间隙可以在邻接的热交换器板的 第一侧边缘区域和第二侧边缘区域之间延伸.按照这样的方式, 整个第一板间隙都可以用来接收和输送笫一介质,该第一介质在 与整个或者基本整个的邻接热交换器板的热传递接触中被蒸发,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笫一入口位于定位在第一出口 下面的操作位置中。此外,第一入口可以被定位在与操作位置相 关的板组件的下端部。有益地,板式热交换器可以包括位于入口 中的引导元件,该引j元件被布置成将第一介质引导向板组件的
8下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第一入口位于定位在第一出口 上面的操作位置中。此外,第一入口可以被定位在与操作位置相 关的板组件的上端部。板式热交换器可以包括位于入口中的引导 元件,该引导元件被布置成将笫一介质引导向板组件的下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板式热交换器适于在工作位置中 作为蒸发器工作,其中第一板间隙被布置成允许第一介质蒸发。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板式热交换器适于在操作位置 中作为冷凝器工作,其中第一板间隙被布置成允许第一介质冷 凝。
所迷目的还通过开始定义的热交换器设备来实现,该热交换
器设备的特征在于板组件包括排放口,该排放口延伸通过板组 件,该排放口与第一板间隙连通并相对于第二板间隙封闭,其中 该排放口被设置成允许在操作位置中排出聚集在笫 一板间隙中 的流体,有益地,排放口例如通过如过滤器一样的适当元件可以 连接到压缩机上,使所聚集的流体进行适当再循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板式热交换器形成蒸发器,其 中,热交换器设备还包括冷凝器和膨胀元件,并且其中板式热交 换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元件形成了封闭的冷却介质回路, 第一介质通过该冷却介质回路循环。然而,板式热交换器还可形 成冷凝器,其中热交换器设备还包括蒸发器和膨胀件,并且其中 板式热交换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元件形成了封闭的冷却介 质回路,第一介质通过该冷却介质回路循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热交换器设备还包括冷凝器和 膨胀元件,其中板式热交换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元件形成 了封闭的冷却介质回路,第一介质通过该冷却介质回路循环。第 一介质可包括作为主要成份的铵或者由铵组成,这样是有益的。 此外,有益地,热交换器设备的板式热交换器可以包括从属权利 要求2到19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


现在通过不同实施例的描述和参考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
图l根据本发明示意性公开了一种包括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
换器设备;
图2示意性公开了图1中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3示意性公开了图1中的板式热交换器的正视图; 图4示意性公开了闺2和3中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板 的正视图。
图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示意性公开了板式热交换器 的第一热交换器板的正视图6根据所述的第二实施例示意性公开了板式热交换器的第 二热交换器板的正视图7公开了沿着图3中的线VII-VII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公开了包括蒸发器1、压缩机2、冷凝器3和膨胀元件4 的热交换器设备。蒸发器1、压缩机2、冷凝器3和膨胀元件4 通过冷却介质管道5彼此连接并且形成了封闭的冷却介质回路, 第一介质通过该冷却介质回路循环。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 介质都包括作为主要成份的铵,或者由铵组成。本发明也可适用 于除铵之外的其他冷却介质,例如不同类型的氟里昂。用于加热 冷却介质的笫二介质经由外部回路6也被供应给蒸发器1。冷凝 器3也连接到用于供应冷却冷却介质的第三介质的外部回路7 上。
接下来将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板式热交换器作更进一步的解 释,在这里该板式热交换器被用作蒸发器。然而应注意的是,根 据本发明,板式热交换器也可用作冷凝器。蒸发器1由板式热交 换器形成,在图2-7中对该板式热交换器作了更进一步地公开。 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具有多个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参见图 4-7)的板组件11,这些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在板组件11 中被设置在彼此的旁边,从而使得在每对邻接的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之间形成了板间隙。
每隔一个的板间隙形成了用于第一介质蒸发的第一板间隙a,其余板间隙的每一个形成了用于第二介质的第二板间隙2, 见图7,从而使得第一板间隙a和第二板间隙b在板组件11中 被按照交替顺序设置。
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的每一个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主 延伸平面p延伸。板式热交换器还可包括框板13和压力板14, 框板13和压力板14分别被设在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的对 应侧上,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板式热交换器还包括四个加固板 15,其中,两个加固板15被设置在框板13的外面,两个加固板 15被设在压力板14的外面。要注意的是,位于框板和压力板14 的同一侧上的两个加固板15可被设计为单个延伸的加固板。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框板13、 压力板14和加固板15永久地连结彼此,例如通过铜焊和/或熔 化(melting)方式。替代地,这些板可以例如通过胶粘合永久 地连接彼此。本发明还适用于借助于机械元件(例如拉紧螺栓) 将板彼此压在一起的板式热交换器,其中,按照本身为已知的方 式在板之间设置垫片用于板间隙的封闭。
每个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具有第一端部边缘区域21、 第二端部边缘区域22、第一侧边缘区域23和第二侧边缘区域24。 在侧边缘区域23和24之间延伸的热交换器表面25设有合适的 脊部和凹部的皱折,用于提供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之间的期望的 热传递.结果,每个或基本每个板间隙a、 b在邻接的热交换器 板12、 12a、 12b的第一侧边缘区域23和第二侧边缘区域24之 间延伸。
另外,每个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包括四个主要的孔31、 32、 33和34,这四个孔在板组件11中形成了笫一入口 41、第 一出口 42、第二入口 43和第二出口 44.每个热交换器板还包括 两个附加的较小孔35、 36,下面会对它们的作用作进一步解释。 第一入口 41延伸通过板组件11并与笫一板间隙a连通,用于允 许向第一板间隙a供应第一介质.第一出口 42延伸通过板组件 11并与笫一板间隙a连通,用于允许从第一板间隙a排出第一 介质。第二入口 4 3延伸通过板组件11并与笫二板间隙b连通, 用于允i午向第二板间隙b供应第二介质。第二出口 44延伸通过
ii板组件11并与第二板间隙b连通,用于允许从笫二板间隙b排 出第二介质。板组件11的笫一入口 41位于定位在第一出口 42 下面的操作位置中,并位于板组件11的下端部。
要注意的是,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口41-44的布置方式使 得两种介质逆流(in counter current flow)流动,其中,用于 一种且相同的介质的入口和出口定位在板式热交换器的相同的 一边上。将用于一种且相同的介质的入口和出口设置在板式热交 换器的对应边上,即对角线配置,也是可能的.另外,要注意的 是,应将口 41-44布置成使介质沿相同的方向并彼此平行地流 动。
板式热交换器还包括排放口 45,其延伸通过板組件11。排 放口 45与第一板间隙a连通并相对于第二板间隙b封闭。排放 口 45被设置成允许排出聚集在第一板间隙45中的液体。排放口 45位于定位在板组件11和板式热交换器的下部的操作位置中, 更准确地讲是位于第一入口 41的下面,在所公开的关于冷却介 质回路中的蒸发器11的实施例中,来自油-润滑压缩机2的油将 会伴随冷却介质一起进入到蒸发器1中。油将会聚集在蒸发器1 的下部的第一板间隙a中。通过所公开的排放口 51,所聚集的 油将会以有效且连续的方式被从第一板间隙a排出。
板式热交换器还包括延伸通过板组件11的排气口 46。排气 口 46与第二板间隙b连通并相对于第一板间隙a封闭。排气口 46被设置成允许排出聚集在第二板间隙b中的气体。排气口 46 位于定位在板式热交换器的上部的操作位置中,更确切地讲是位 于第二入口 43的水平处或位于第二入口 43的上面。借助于排气 口 46,可以除去存在于第二介质中并聚集在第二板间隙b的上 部的气体或空气,尤其是在运行开始时。
当装配板组件11并将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设置在彼此 的旁边时,在平行于延伸平面b的平面中将每隔一个的热交换器 板12、 12a、 12b旋转180。。结果,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 的笫一端部边缘区域21会与相邻的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的 第二端部边缘区域22邻接。按照相应的方式,第一入口 41将由 处于交替顺序中的主孔31和33形成。排放口 4 5和排气口 46将
12由处于交替次序中的附加的较小孔35和36形成,要注意的是, 制造出来的热交换器可以没有排气口 46,例如通过覆盖外侧热 交换器板12、 12a、 12b或者框板13和压力板14的附加孔35、 36。
图4公开了热交换器板12的第一个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 板組件11中的所有热交换器板都是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板组 件中的每隔一个的板12被旋转180° ,用于获得支撑彼此的交叉 皱折。
图5和6公开了第二实施例,在这里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热交 换器板12a和12b。根据该实施例,热交换器板12a中的主孔31 和热交换器板12b中的主孔33小于这两个热交换器板中的其余 主孔31-34。这两个较小的孔31和33形成了用于笫一介质的入 口 41。从图5和6中可以看到,入口通道60从口边缘延伸进入 热交换器表面25中。该入口通道60形成了引导元件,通过该引 导元件笫一介质可被传送进笫一板间隙a中并在该第一板间隙a 中得到分配.入口通道60斜向下指向与操作位置相关的板组件 ll的下端部。可按照多种不同的方式设计该引导元件,例如该 引导元件由设在图3所公开的笫一入口 41中的单独部件组成。
从图1中可以看到,排放口 45可以经由管道50连接到压缩 机2上,用于所聚集的油的适当再循环。如果压缩机2定位在比 排放口45低的水平处,可以借助于重力产生该再循环,或者借 助于合适的泵51产生该再循环。
当板式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工作时,每隔一个的板间隙形成 了用于要被冷凝的第一介质的第一板间隙a,剩余板间隙的每一 个形成了用于第二介质的第二板间隙b,从而使得第一板间隙a 和第二板间隙b在板组件中被按照交替顺序设置。
在作为冷凝器的情况下,流动的布置方式使得孔31、 32、 33和34形成了第一出口 41、第一入口 42、第二入口 43和第二 出口 44。第一入口 42延伸通过板组件11并与第一板间隙a连 通,用于允许供应第一介质给第一板间隙a。第一出口41延伸 通过板组件11并与笫一板间隙a连通,用于允许从第一板间隙 a排出第一介质.第二入口 4 3延伸通过板组件11并与第二板间隙b连通,用于允许供应第二介质给第二板间隙b,第二出口 44 延伸通过板组件11并与第二板间隙b连通,用于允许从笫二板 间隙b排出第二介质。板组件11的第一入口 42位于定位在第一 出口 41的上面的操作位置中,并处于板组件11的上端部处。
与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工作时的方式相同,排放口 45由热 交换器板上的较小的孔35形成,而排气口 46由热交换器板上的 较小的孔36形成,排放口 4 5和排气口 46两者均延伸通过板组 件11。排放口 45与第一板间隙a连通并相对于第二板间隙b封 闭。排放口 45被设成允许排出聚集在第一板间隙45中的流体,
通常惰性气体或轻质的不溶解的油会聚集在这里。排放口 45位 于定位在板组件11和板式热交换器的下部的操作位置中,更准 确地讲是位于第一出口 41的下面。在所公开的关于冷却介质回 路中的冷凝器3的实施例中,来自油-润滑压缩机2的油伴随介 质进入冷凝器3中。油将与惰性气体一起被聚集在冷凝器3的下 部的第一板间隙a中。有了所公开的排放口 45,可以以有效且 连续的方式将所聚集的油从第一板间隙a排出。
如果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要冷凝高分子介质,这种介质通常处 于低循环速度,则可以如此设置排气口 46使得该排气口 46与第 一板间隙a连通并相对于笫二板间隙b封闭。随后排气口 46被 设置成允许排出聚集在第一板间隙a中的气体。排气口 46位于 定位在板式热交换器上部的操作位置中,更确切地讲是位于第二 入口 43的水平处或者位于第二入口 43的上面'通过排气口 46, 可以除去存在于第一介质中并被聚集在板间隙a的的上部中的 气体或空气。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在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可以对本发明作变化和改进。
权利要求
1.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包括具有多个热交换器板(12,12a,12b)的板组件(11),该多个热交换器板(12,12a,12b)在板组件(11)中被设置在彼此的旁边,从而使得在每对邻接的热交换器板(12,12a,12b)之间形成板间隙,其中,每隔一个的该板间隙形成用于第一介质的第一板间隙(a),剩余板间隙的每一个形成用于第二介质的第二板间隙(b),从而使得第一板间隙(a)和第二板间隙(b)在板组件(11)中被按照交替顺序设置,其中,每个热交换器板(12,12a,12b)包括四个孔(31,32,33,34),该四个孔在板组件(11)中形成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入口延伸通过板组件(11)并与第一板间隙(a)连通,用于允许供应第一介质给第一板间隙(a);第一出口延伸通过板组件(11)并与第一板间隙(a)连通,用于允许从第一板间隙(a)排出第一介质;第二入口延伸通过板组件(11)并与第二板间隙(b)连通,用于允许供应第二介质给第二板间隙(b);第二出口延伸通过板组件(11)并与第二板间隙(b)连通,用于允许从第二板间隙(b)排出第二介质,其特征在于板组件(11)包括排放口(45),该排放口延伸通过板组件(11),该排放口与第一板间隙(a)连通并相对于第二板间隙(b)封闭,其中该排放口(45)被设置成允许在操作位置中排出聚集在第一板间隙(a)中的流体。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操作 位置中的排放口 (45)被定位在板式热交换器的下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操作位置中的排放口 (45)被定位在第一入口 (41)的下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操作位置中的排放口 (45)被定位在第一出口的下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热交换器板(l2, 12a, 12b)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孔(35, 36),其中 该附加孔(35, 36)形成通过板组件(11)的排放口 (45)。
6. 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板组件(ll)包括排气口 (46),该排气口延伸通过板组件(ll),该排气 口与第二板间隙(b)连通并相对于笫 一板间隙(a)封闭,其中该排气口(46)被设成允许排出聚集在第二板间隙(b)中的气体。
7. 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板組件(ll)包括排气口 (46),该排气口延伸通过板组件(ll),该排气 口与第 一板间隙(a)连通并相对于笫二板间隙(b)封闭,其中该排气口 (46)被设成允许排出聚集在第一板间隙(a)中的气体。
8. 根据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热 交换器板包括两个附加孔(35, 36),其中该附加孔(35, 36)形成通过 板组件(ll)的排放口 (45)和排气口 (46)。
9. 根据权利要求6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操作位置中的排气口 (46)被定位在板式热交换器的上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6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 于位于操作位置中的排气口 (46)被定位在第二入口 (43)的水平处或 第二入口 (43)的上面。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 于每个热交换器板具有第一端部边缘区域(21)、第二端部边缘区域 (22)、第一侧边缘区域(23)和第二侧边缘区域(24)。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或 者基本每个板间隙(11)在邻接的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的第一侧 边缘区域(2 3)和笫二侧边缘区域(24)之间延伸。
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 于当板式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工作时,位于操作位置中的第一入口 被定位在第一出口的下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入 口被定位在与操作位置相关的板组件(11)下端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 于-.当板式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工作时,位于操作位置中的第一入口 被定位在第一出口的上面.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入 口被定位在与操作位置相关的板组件(ll)上端部。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板式 热交换器包括位于第一入口中的引导件(60),该引导件被布置成将笫 一介质引导进入朝向板组件(11)下端部的第一板间隙(a).
18. 根据权利要求1-3、 5-6、 8-14或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 在于该板式热交换器适于在作为蒸发器的工作位置中工作,其中笫 一板间隙(a)被布置成允许第一介质蒸发,
19. 根据权利要求1-2, 4-12或15-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 器,其特征在于该板式热交换器适于在作为冷凝器的工作位置中工 作,其中笫一板间隙(a)被布置成允许第一介质冷凝。
20. —种热交换器设备,该热交换器设备包括油润滑压缩机(2)和 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具有多个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的板组件(11),该多个热交换器板在板組件(11)中被设置在彼此 的旁边,从而使得在每对邻接的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之间形成 了板间隙,其中,每隔一个的该板间隙形成了用于第一介质的第一板间隙 (a),剩余板间隙的每一个形成了用于第二介质的第二板间隙(b),从 而使得笫一板间隙(a)和第二板间隙(b)在板组件(11)中被按照交替顺 序设置,其中,每个热交换器板(12, 12a, 12b)包括四个孔(31, 32, 33, 34),该四个孔在板组件(ll)中形成了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 和第二出口 ,第 一入口延伸通过板组件(11)并与第 一板间隙(a )连通, 用于允许供应第一介质给第一板间隙(a);笫一出口延伸通过板组件 (11)并与第 一板间隙(a)连通,用于允许从笫 一板间隙(a)排出第 一介 质;第二入口延伸通过板组件(ll)并与第二板间隙(b)连通,用于允许 供应第二介质给第二板间隙(b);第二出口延伸通过板组件(ll)并与笫 二板间隙(b)连通,用于允许从第二板间隙(b)排出笫二介质,其特征在于板组件(ll)包括排放口 (45),该排放口延伸通过板 组件(11),该排放口与第一板间隙(a)连通并相对于第二板间隙(b)封 闭,其中该排放口 (45)被设置成允许排出聚集在第一板间隙(a)中的液 体。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热交换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排放口 (45)连接到压缩机(2)上,用于所聚集流体的适当再循环。
22. 根据权利要求20和2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设备,其特征 在于热交换器设备还包括冷凝器(3)和膨胀元件(4),其中板式热交 换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元件形成了封闭的冷却介质回路,笫一介质通过该冷却介质回路循环。
23. 根据权利要求20和2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设备,其特征 在于板式热交换器形成冷凝器(3),热交换器设备还包括蒸发器(l) 和膨胀元件(4),其中,板式热交换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元件形 成了封闭的冷却介质回路,第一介质通过该冷却介质回路循环。
24. 根据权利要求20到2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设备,其特征 在于第一介质包括作为主要成份的铵。
25. 根据权利要求20到2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设备,其特征 在于板式热交换器包括权利要求2到19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设备和板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具有热交换器板的板组件(11),这些热交换器板被设置在彼此的旁边用于形成使第一介质蒸发的第一板间隙和用于形成用于第二介质的第二板间隙,该第一板间隙和第二板间隙在板组件中按照交替顺序排列。每个热交换器板包括四个孔,该四个孔形成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入口与第一板间隙连通用于供应第一介质,第一出口与第一板间隙连通用于排出第一介质,第二入口与第二板间隙连通用于供应第二介质,第二出口与第二板间隙连通用于排出第二介质。板组件包括排放口(45),该排放口与第一板间隙连通并相对于第二板间隙封闭。该排放口允许排出聚集在第一板间隙中的流体。
文档编号F25B41/00GK101512252SQ200780031215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3日
发明者C·斯滕赫德, P·比约恩森, R·埃克伦 申请人: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