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569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I至3中记载了以往的调整向冷冻室供给的冷气量的冰箱。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冰箱具备冷冻室风路、切换室风路以及制冰室风路,并且具备冷冻室风门、切换室风门以及制冰室风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冰箱在冷冻室后方具备冷气调节装置。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结构为经过冷气风扇后的冷气被分流为上下两股,一股流·向比冷气风扇靠下方的冷冻室用通道风门方向,另一股流向比冷气风扇靠上方的双通道风门方向。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03146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11831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3082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结构存在如下课题不仅风路构造复杂,而且由于具有多个风门,导致风路大型化,致使内容积效率(冰箱的收纳容积相对于外形容积的比例)减少。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结构存在如下课题冷气调节装置设在送风风扇的前方,冷冻室的容积减少。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结构存在如下课题由于经过冷气风扇后的冷气流向不同方向,因此冷气的流动效率减少,不能提高节能效率。另外,为了将冷冻温度带室控制为预定温度,有必要尽可能增加单位时间的冷气供给量。于是,导致通往冷冻温度带室的冷气通路及风门(冷气调节装置)大型化,该冷气通路等的进深尺寸增大。由此,存在冷冻温度带室等储藏室变窄的课题。于是,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在抑制冷气通路进深尺寸扩大的同时节能效率提升的冰箱。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冰箱具有从冰箱主体的上部依次设置的冷藏室、制冰室、冷冻室和划定在所述冷冻室的后方配置有冷却器的冷却器收纳室的隔板,而且该冰箱具有箱内送风机,其设在所述冷却器的上方;送风机罩,其设在该箱内送风机与所述隔板之间且与所述箱内送风机的前方相对;开口,其设在该送风机罩的上部且比所述箱内送风机靠上方;冷冻室冷却风门,其设在该开口,控制流向所述冷冻室的冷气量;冷藏室冷却风门,其设在所述冷藏室后方且比该冷冻室冷却风门靠上方,控制流向所述冷藏室的冷气量;以及吹出口,其设在比所述冷冻室冷却风门靠上方处且设在所述隔板上,向所述制冰室吹出冷气。另外,本发明的冰箱具有设在冰箱主体的上部的冷藏室、设在该冷藏室的下方的制冰室、设在该制冰室的下方的冷冻室、以及划定在该冷冻室的后方配置有冷却器的冷却器收纳室的隔板,而且该冰箱具有箱内送风机,其设在所述冷却器的上方;送风机罩,其设在该箱内送风机与所述隔板之间且与所述箱内送风机的前方相对;冷冻室冷却风门,其设在该送风机罩的上部且比所述箱内送风机靠上方,控制流向所述冷冻室的冷气量;以及吹出口,其设在比该冷冻室冷却风门靠上方处且设在所述隔 板上,向所述制冰室吹出冷气。另外,该冰箱具有整流部,该整流部设在所述送风机罩的与所述箱内送风机相对的位置,使冷气向上方流动。 另外,所述箱内送风机以下部比上部接近所述送风机罩的方式倾斜设置。另外,在所述送风机罩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分别向所述制冰室以及所述冷冻室输送冷气的冷气通道。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本发明能够得到在抑制冷气通路进深尺寸扩大的同时节能效率提升的冰箱。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外形图。图2是表示冰箱箱内结构的、图I的X-X剖视图。图3是表示冰箱箱内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图2的主要部位放大说明图。图5是说明除霜模式的图。图6是除霜模式4下除霜时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I至图4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冰箱。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外形图。图2是表示冰箱箱内结构的、图I中的X-X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冰箱箱内结构的主视图,是表示冷气通道、吹出口的配置等的图。图4是图2的主要部位放大说明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I从上方起具有冷藏室2、制冰室3以及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在冷藏室2的前方开口具备左右分割的、左右对开式的冷藏室门2a、2b (法式门)。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分别具备抽屉式的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并且,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可以为如下结构在分别具备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的同时,不进行划定来绝热,而是作为冷冻温度带室设置,在该冷冻温度带室的一部分上设置制冰部。
另外,冰箱I具备对上述各门的开闭状态分别进行检测的未图示的门传感器。另夕卜,具备未图示的警报器,在判断为“门开放”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例如I分钟以上的情况下,向使用着通知。另外,具备进行冷藏室2、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等的温度设定的未图示的温度设定器。如图2所示,冰箱I的箱外与箱内由填充泡沫绝热材料(聚氨酯泡沫)形成的绝热箱体10分隔。另外,冰箱I的绝热箱体10通过安装多个真空绝热材料25力求实现薄壁化。冷藏室2与上层冷冻室4以及制冰室3 (参照图1, 图2中未示出制冰室3)通过绝热隔壁28分隔。另外,下层冷冻室5与蔬菜室6通过绝热隔壁29分隔。在门2a、2b(参照图I)的箱内侧,具备多个门兜32。另外,冷藏室2通过多个搁板36在纵向上划定出多个储藏空间。如图2所示,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分别设有与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以及蔬菜室门6a分别一体前后移动的收纳容器4b、5b、6b。也就是,通过手握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以及蔬菜室门6a的未图示的把手部并向跟前侧拉出,即可分别拉出收纳容器4b、5b、6b。同样,制冰室3也与制冰室门3a —体地设有未图示的收纳容器(图2中由(3b)表示),通过手握门3a的未图示的把手部并向跟前侧拉出,即可拉出收纳容器3b。如图2所示(适当地参照图3),冷却器7设在下层冷冻室5的后方所设的冷却器收纳室8内。通过设在冷却器7的上方的箱内送风机9 (鼓风机),与冷却器7进行换热后被冷却的空气(以下称作“冷气”)经由冷藏室送风通道11、省略符号的蔬菜室送风通道(参照图3)、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冷气通道13以及未图示的制冰室送风通道被送往冷藏室2、蔬菜室6、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以及制冰室3的各储藏室。送向各储藏室的送风量由冷藏室冷却风门20和冷冻室冷却风门50的开闭来控制。而且,如图3中虚线所示,通向冷藏室2、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的各送风通道设在冰箱I的各储藏室的后方。具体地,在冷藏室冷却风门20为打开状态、冷冻室冷却风门50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冷气经过冷藏室送风通道11从设为多层的吹出口 2c送向冷藏室2。然后,经过从冷藏室送风通道11分支出来的蔬菜室送风通道(参照图3)从吹出口 6c送往蔬菜室6 (第一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不从冷藏室送风通道11分支,而是通过冷藏室回气通道16与蔬菜室6连通,来向蔬菜室6输送冷气(第二结构)。另外,还可以是组合上述第一结构以及第二结构而成的结构。这是由于蔬菜室6与其他储藏室相比被控制为高温高湿。接着,在上述第一结构的情况下,对冷藏室2进行冷却后的冷气例如从设在冷藏室2的下表面的冷藏室回气口 2d经由冷藏室回气通道16,从冷却器收纳室8的正面观察,返回到右侧下部。另外,来自蔬菜室6的回流空气经由回气口 6d返回到冷却器收纳室8的下部。图3中,省略了冷冻室冷却风门50,在冷冻室冷却风门50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冷气通过箱内送风机9经过省略图示的制冰室送风通道、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从吹出口3c,4c分别送往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另外,经过冷气通道13,从吹出口 5c送往上层冷冻室4。
另外,对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以及制冰室3分别进行冷却后的冷气经由设在下层冷冻室5的内侧下方的冷冻室回气口 17返回到冷却器收纳室8。此处,吹出口 3c、4c、5c设在隔板54上。隔板54在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以及制冰室3与冷却器收纳室8之间进行划定。其次,箱内送风机9设在送风机固定部55上。送风机固定部55在冷却器收纳室8与冷冻温度带室之间进行划定。也就是,设在冷却器7与隔板54之间。而且,箱内送风机9安装在该送风机固定部55上,设在冷却器7的上方。其次,箱内送风机9的前方由送风机罩56覆盖。而且,在送风机罩56的上部设有开口 56a,在该开口 56a设有冷冻室冷却风门50。并且,向制冰室3的吹出口 3c设为相比冷冻室冷却风门50靠上方。也就是,从下往上,冷却器7、箱内送风机9、冷冻室冷却风门50、向制冰室3的吹出口 3c不重合地依次配置。由此,经过冷却器7进行换热后的冷气通过运转箱内送风机9而经过冷冻室冷却风门50以及吹出口 3c向制冰室3顺畅地流动。
·
此处,考虑到缩短制冰时间、防止生成的冰溶解等观点,有必要使制冰室3维持为在冰箱I整体中处于最低温。也就是,形成使冷气顺畅地流向制冰室3的送风通道构造是重要的。但是,在将箱内送风机9、冷冻室冷却风门50以及吹出口 3c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重合并且配置在箱内进深方向的情况下,向制冰室3的冷气流动是顺畅的,但是储藏室的内容积减少。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冷却器7、箱内送风机9、冷冻室冷却风门50、向制冰室3的吹出口 3c配置为从冰箱I的正面观察不重合。由此,在顺畅地流向制冰室3的同时,能够抑制储藏室内容积的减少。并且,为了使上述的向制冰室3的冷气流动顺畅,箱内送风机9倾斜设置。具体地,从冰箱I的正面观察,设置为箱内送风机9的上部位于内侧,下部位于跟前侧。也就是,箱内送风机9以下部比上部接近送风机罩56的方式倾斜设置。于是,在冷却器7中换热后的冷气通过箱内送风机9被送往送风机罩56以及送风机固定部55之间的空间。然后,冷气穿过该空间向上方流动,然后通过冷冻室冷却风门50,容易流往向制冰室3的吹出口 3c。另外,冷冻室冷却风门50关闭的情况下的冷气、或者冷冻室冷却风门50打开的情况下的一部分冷气不通过冷冻室冷却风门50,直接通过上方的冷藏室冷却风门20,被送往冷藏温度带室。其次,在送风机罩56与隔板54之间,形成有制冰室送风通道(未图示)、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以及冷气通道13。制冰室送风通道、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以及冷气通道13分别为向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输送冷气的通道。具体地,通过了冷冻室冷却风门50后的冷气通过制冰室送风通道、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以及冷气通道13,通过设在隔板54上的吹出口 3c、4c、5c,分别送往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这样,制冰室送风通道、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以及冷气通道13为设在冷冻温度带室的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与冷却器收纳室8之间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在冷却器7的除霜运转期间等冷气不被送往冷冻温度带室的情况下,制冰室送风通道、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以及冷气通道13发挥空气绝热层的作用。由此,即便在除霜运转期间等情况也抑制受到来自除霜加热器22的高温影响,能够抑制冷冻温度带室的温度下降。
另外,送风机罩56在冷冻室冷却风门50的下方并且箱内送风机9的前方具有整流部56b。具体地,为了防止在箱内送风机9的中心容易产生的漩涡,整流部56b形成为朝向箱内送风机9的中心部凹陷的圆锥形。整流部56b通过抑制由于箱内送风机9所吹出的冷气接触送风机罩56而引起的湍流来进行整流。也就是,绕整流部56b旋转流动,然后,朝向上方(设有冷冻室冷却风门50以及冷藏室冷却风门20的方向)流动。由此,冷气流动顺畅,能够抑制噪音等的产生。如图4所示,不通过冷冻室冷却风门50的冷气经由冷藏室通道15流到冷藏室冷却风门20侧。朝向冷藏温度带室以及冷冻温度带室的某一个的冷气也在被箱内送风机9输送后不久成为同一方向。由此,冷气的流动顺畅。具体地,在关闭冷冻室冷却风门50但是打开冷藏室冷却风门20的情况、打开冷冻室冷却风门50但是关闭冷藏室冷却风门20的情况、打开冷冻室冷却风门50以及冷藏室冷却风门20的情况的其中一种情况下,由于被箱内送风机9输送后不久的冷气流动变为同一方向,因此能够使冷气流动顺畅。在打开冷冻室冷却风门50以及冷藏室冷却风门20向冷冻温度带室和冷藏温度带 室同时输送冷气的情况下,构成为向冷冻室冷却风门50侧输送的冷气量多。关于冷气分配量的控制,作为一个例子,或者通过调整冷冻室冷却风门50的开度、或者通过增大冷冻室冷却风门50的开口来进行。并且,如图4所示,冷藏室冷却风门20安装在冷藏室2的后部。其次,在冷却器7的下方设置有除霜加热器22,在除霜加热器22的上方设有上部罩53,用于防止除霜水滴落在除霜加热器22上。除霜加热器22通过后述的控制基板31所进行的负荷控制能够改变输出功率。通过溶解附着在冷却器7及其周边的冷却器收纳室8的壁上的霜所产生的除霜水流入设在冷却器收纳室8的下部的导水管23中。然后,经由排水管27到达配置在机械室19的蒸发皿21,利用冷凝器(未图示)的热蒸发。另外,在冷却器7的正面观察的右上部设有安装在冷却器上的冷却器温度传感器35、在冷藏室2中具备冷藏室温度传感器33、在下层冷冻室5中具备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4。通过这些温度传感器,能够分别检测冷却器7的温度(以下称作“冷却器温度”)、冷藏室2的温度(以下称作“冷藏室温度”)、下层冷冻室5的温度(以下称作“冷冻室温度”)。并且,冰箱I具备检测箱外的温湿度环境(外部空气温度、外部空气湿度)的未图示的外气温度传感器和外气湿度传感器。并且,也可在蔬菜室6中配置蔬菜室温度传感器33a。在绝热箱体10的下部背面侧,设有机械室19。机械室19中收纳有压缩机24以及未图示的冷凝器,通过未图示的箱外送风机去除冷凝器的热。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异丁烷作为冷媒,冷煤封入量为少量,大约80g。在冰箱I的顶壁上表面侧配置有搭载了 CPU、ROM或RAM等存储器、接口电路等的控制基板31。控制基板31与上述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冷却器温度传感器35、冷藏室温度传感器33、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4、分别检测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以及蔬菜室门6a的开关状态的门传感器、设在冷藏室2内壁上的未图示的温度设定器、设在下层冷冻室5内壁上的未图示的温度设定器等连接。而且,通过预先搭载在上述ROM中的程序,进行压缩机24的ON、OFF等的控制、单独驱动冷藏室冷却风门20以及冷冻室冷却风门50的省略图示的各促动器的控制、箱内送风机9的ON/OFF控制或者旋转速度控制、上述箱外送风机的ON/OFF控制或者旋转速度控制等控制、上述的通知门敞开状态的警报器的ON/OFF等的控制。其次,在冷藏室冷却风门20为关闭、并且冷冻室冷却风门50为打开、仅进行冷冻温度带室(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的冷却的情况下,属于如下的所谓冷气循环结构。经由制冰室送风通道输送到制冰室3的冷气以及经由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 (参照图2)输送到上层冷冻室4的冷气下降到下层冷冻室5。然后,与经由冷气通道13 (参照图2)输送到下层冷冻室5的冷气混合,如图4中箭头c所示,从配置在下层冷冻室5的内侧壁下部的冷冻室回气口 17返回到冷却器收纳室8。然后, 从下部前方流入冷却器收纳室8,与在冷却器配管7a上安装多个散热片构成的冷却器7换热。而且,冷冻室回气口17的横向宽度尺寸与冷却器7的宽度尺寸基本相等。另一方面,在冷藏室冷却风门20为打开、并且冷冻室冷却风门50为关闭、仅进行冷藏温度带室(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6)的冷却的情况下,来自冷藏室2的回流冷气如图3中箭头d所示经由冷藏室回气通道16从冷却器收纳室8的侧方下部流入冷却器收纳室8,与冷却器7换热。并且,对蔬菜室6进行冷却后的冷气如图4所示经由蔬菜室回气口 6d(参照图4)流入冷却器收纳室8的下部。与在冷冻温度带室中循环的风量、在冷藏室2中循环的风量相比,来自蔬菜室回气口 6d的风量少。因此,对于表示冷却器收纳室8内的冷气流动的状态的流场(以下称作“流场”)的影响较小,因此此处省略说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的结构,在通过共用的冷却器7对冷藏温度带室和冷冻温度带室进行冷却的冷气强制循环方式的冰箱中,各回流冷气的流入冷却器收纳室8的部位、向冷却器收纳室8的流入方向(角度)、风量等不同。因此,对于来自冷冻温度带室的回流冷气和来自冷藏温度带室的回流冷气所形成的上述流动场而言,在仅冷却冷藏温度带室的情况、仅冷却冷冻温度带室的情况、同时冷却冷藏温度带室以及冷冻温度带室的情况之间一般是不同的。接着,针对冰箱I的除霜方法,参照图5以及图6进行说明。图5是说明除霜模式的图。图6是除霜模式4下除霜时的时间图。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压缩机24正在工作的状态称为“压缩机0N”,将压缩机24正处于停止的状态称为“压缩机OFF”。另外,将箱内送风机9正在工作的状态称为“箱内送风机0N”,将箱内送风机9正处于停止的状态称为“箱内送风机OFF”。另外,将对除霜加热器22通电的状态称为“除霜加热器0N”,将未对除霜加热器22通电的状态称为“除霜加热器OFF”。另外,将冷藏室冷却风门20为打开状态、能够向冷藏温度带室送风的状态称为“冷藏室冷却风门开”,将冷藏室冷却风门20为关闭状态、向冷藏温度带室的送风被遮断的状态称为“冷藏室冷却风门闭”。另外,将冷冻室冷却风门50为打开状态、能够向冷冻温度带室送风的状态称为“冷冻室冷却风门开”,将冷冻室冷却风门50为关闭状态、向冷冻温度带室的送风被遮断的状态称为“冷冻室冷却风门闭”。另外,作为冰箱I的通常冷却运转的模式,备有多个冷却运转模式,将“压缩机0N、箱内送风机0N、冷藏室冷却风门开、冷冻室冷却风门闭、除霜加热器OFF”的状态称为“冷藏室冷却运转”模式。
另外,将“压缩机0N、箱内送风机0N、冷藏室冷却风门闭、冷冻室冷却风门开、除霜加热器OFF”的状态称为“冷冻室冷却运转”模式。另外,将“压缩机0N、箱内送风机0N、冷藏室冷却风门开、冷冻室冷却风门开、除霜加热器OFF”的状态称为“冷藏室和冷冻室同时冷却运转”模式。此处,通常冷却运转是指如下运转基于冷藏室温度传感器、冷冻室温度传感器以及外气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通过压缩机24、箱内送风机9、箱外送风机的控制(0N/OFF控制或者旋转速度控制)、以及冷藏室冷却风门20、冷冻室冷却风门50的开闭状态的控制,将各室维持在预定温度(例如,冷藏室为3°C左右,蔬菜室为5°C左右,冷冻室为-18°C左右)。并且,在以下的除霜方法的说明中,将蔬菜室6作为冷藏室2的一部分,关于蔬菜室6的说明省略。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具备作为除霜运转下模式的除霜模式I 6这六种模式。如图5的表的下方所示,这些除霜模式中,进行“压缩机OFF、箱内送风机0N、冷藏室冷却风门开、冷冻室冷却风门闭、除霜加热器OFF”的“以箱内送风机进行除霜”的除霜模式I称作“第一除霜方法”。另外,进行“压缩机OFF、箱内送风机0N、冷藏室冷却风门开、冷冻室冷却风门闭、除霜加热器0N”的“以箱内送风机+除霜加热器进行除霜”的除霜模式3称作“第二除霜方法”。另外,进行“压缩机OFF、箱内送风机OFF、冷藏室冷却风门闭、冷冻室冷却风门闭、除霜加热器0N”的“以除霜加热器进行除霜”的除霜模式6称作技术方案中记载的“第三除
霜方法”。另外,“第四除霜方法”是将上述第一除霜方法、第二除霜方法以及第三除霜方法的一个或者多个组合来实施除霜运转的方法。而且,除霜模式2为以除霜模式1(第一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后,接着以除霜模式3 (第二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的模式。另外,除霜模式4为以除霜模式I (第一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后接着以除霜模式3 (第二除霜方法)、除霜模式6 (第三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的模式。另外,除霜模式5为以除霜模式3 (第二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后接着以除霜模式6(第三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的模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的除霜运转的模式将第一至第三除霜方法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组合来作为除霜模式。如图5的表的“除霜前条件”栏所示,对除霜模式I 6适用的除霜运转开始前的冰箱I的冷却运转模式、冷冻室温度或者冷藏室温度对温度的条件不同。另外,为了使各除霜模式易于理解,图5的表的“除霜方法的组合”栏中记载有第一 第三除霜方法的组合。并且,图5的表的“除霜结束判定条件”栏中示出了除霜模式I 6在怎样的冷冻室温度、冷藏室温度、冷却器温度的除霜结束判定温度的条件下结束各除霜模式。并且,作为一个例子,即便在通过冷冻室温度进行判定的情况下,各模式中适用的温度数值不同。并且,图5的表的“除霜结束判定条件”栏中所示的冷却器温度的条件对应于除霜结束判定温度。通常冷却运转具有上述的三种冷却运转模式。因此,在继续通常冷却运转的情况下,除了继续“冷冻室冷却运转”模式之外,有时还基于冷藏室温度、冷冻室温度切换到“冷冻室冷却运转”模式以外的其他两种冷却运转模式(“冷藏室冷却运转”模式、“冷藏室和冷冻室同时冷却运转”模式)。例如,在发生了使用者将温度较高食品放入冷藏室2等的情况下,从“冷冻室冷却运转”模式切换到“冷藏室冷却运转”模式,在将冷藏室2迅速冷却至预定温度后,再转移到“冷冻室冷却运转”模式。接着,参照图6针对图5的除霜模式4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并且,图6所示的控制如下。也就是,选择除霜模式4,区分为“冷冻室冷却运转”区间、以“第一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区间、以“第二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区间TB、以“第三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区间TC、除霜运转结束后经过的区间TD、TE、“通常冷却运转”区间,示出了其间的冷藏室温度、冷冻室温度以及冷却器温度的推移、除霜加热器22的ON状态(160W)/0N状态(80W)/OFF状态、箱内送风机9的0N/0FF状态、冷藏室冷却风门20的打开状态/关闭状态、箱内送风机9的0N/0FF状态、冷冻室冷却风门50的打开状态/关闭状态、压缩机24的ON状态/OFF状态。 如图6所示,选择除霜模式4的情况下,在以除霜模式4进行除霜运转之前,在冷藏室温度未超过5°C之前实施冷冻室冷却运转,在冷藏室温度超过5°C之后,以第一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压缩机OFF、箱内送风机0N、冷藏室冷却风门开、冷冻室冷却风门闭、除霜加热器OFF”)。这是由于在通过箱内送风机9向冷藏室2送风来融化霜的情况下,冷藏室2的温度尽可能为高温时容易与附着在冷却器7上的霜进行换热,因此预先提高冷藏室2的温度,由此使得节能效果提升。另外,由于在冷藏室2由于来自箱外热的进入等待温度上升期间实施冷冻室冷却运转,因此能够在除霜前使除霜时由于来自箱外热的进入而容易温度上升的冷冻室充分冷却,还具有在除霜时减少冷冻食品融化这样的不良状况的可能性的效果。在作为除霜模式4中第一阶段实施以第一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的情况下,如图6中区间TA所示,冷藏室温度由于霜的冷热而被冷却,另一方面,冷却器温度(霜温度)由于冷藏室的热负荷而上升,逐渐地,冷藏室与冷却器温度的差减小。冷藏室温度与冷却器温度的温度差减小后,由于难以进行换热,因此仍然以第一除霜方法继续进行除霜运转的情况下,除霜时间会延长。另一方面,如图6中所示,在除霜期间,冷冻室温度持续上升。因此,如果除霜时间长,则存在冷冻食品融化这样的不良状况的可能性,是不希望出现的情况,因此为了在判断为冷藏室温度和冷却器温度的温度差减小的情况下(满足(冷藏室温度-冷却器温度)彡2°C的情况)不使除霜时间延长,通过使除霜加热器为0N,对来自冷藏室2的回流空气加热,从而容易除霜。该“压缩机OFF、箱内送风机0N、冷藏室冷却风门开、冷冻室冷却风门闭、除霜加热器0N”的状态为图6的区间TB中以第二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即实施“以箱内送风机+除霜加热器进行除霜”的状态。第二除霜方法中除霜加热器22的功率为80W,如果是冷却器7中残留有霜的状态,则该功率使通过冷却器7后的空气成为能够进行冷藏室2的冷却的O 4°C左右的温度。并且,此时的冷却器7自身的温度由于存在于冷却器7内液状冷煤的蒸发而成为大约-10°c以下。换言之,上述图6中区间TB为包含附着在构成冷却器7的散热片表面上霜的温度。另外,本申请的情况下,区间TB的结束通过先前的冷却器温度传感器35来进行。
另外,通常冷却运转时的箱内送风机9的旋转速度为大约leOOmirT1,区间TB中以第二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期间为大约HOOmin'像这样在以第二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时将箱内送风机9的旋转速度从通常冷却运转时的旋转速度有所改变,是为了调节为可得到能够进行冷藏室2的冷却的O 4°C左右的空气温度。这样,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的以第二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调节为可得到能够进行冷藏室2的冷却的O 4°C左右的空气温度,能够解决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以加湿为目的实施“压缩机OFF、箱内送风机ON、冷藏室冷却风门开、冷冻室冷却风门闭、除霜加热器ON”情况下产生的“由于可利用的霜的冷热不能再利用于冷藏室的冷却,因此相应地节能性能下降”这一问题点,提高了节能效率。如果“以箱内送风机+除霜加热器进行除霜”的除霜运转中除霜加热器22的输出功率过剩,则通过冷却器后的空气温度高于在冷藏室2中应该保持的温度,会对冷藏室2增温,因此不适宜。另外,由于以第二除霜方法进行的除霜运转的目的在于通过缩短除霜时间来抑制冷冻室温度的上升,因此如果除霜加热器22的输出功率过小,则不能达成该目的。因此,第二除霜方法中除霜加热器22的输出功率必须合适。作为第二除霜方法的效果,除 了抑制冷冻室温度上升之外,虽然使除霜加热器22为0N,但是在对冷藏室2降温的同时使霜融化(使用冷藏室2的热负荷使霜融化),因此用于除霜的来自外部的能量投入量减小相当于利用了冷藏室2的热负荷的部分,能够得到节能效果。并且,由于通过送风而使来自冰箱的回流空气在冷却器7中强制对流,因此空气与霜之间的热传导效率良好,还具有由于霜容易融化带来的节能效果。这样,通过在以第一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后组合以第二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能够在缩短除霜时间的同时得到除霜运转时的节能效果。接着,在冷藏室温度达到冷却器温度以下的时间点成为“箱内送风机OFF、冷藏室冷却风门闭”,除霜加热器22的输出功率从80W改变为160W,因此在图6的区间TC,实施以第三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即“以除霜加热器进行除霜”。在冷藏室温度达到冷却器温度以下时,冷却器7持有的冷热不具有冷却冷藏室2的能力,如果再继续送风,则会对冷藏室2增温,因此通过停止送风并进行“以除霜加热器进行除霜”,来防止对冷藏室2增温,并且,使冷却器7中不残留未融化的霜。除霜模式4必须使得不残留未融化的霜,如上所述,在“箱内送风机0N”状态下仅以第一除霜方法或者第二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的情况下,会产生霜难以融化的部位,存在产生残留未融化的霜的情况。于是,在第一除霜方法以及第二除霜方法的“箱内送风机ON状态”下进行除霜之后,如图6的区间TC所示,实施“以除霜加热器进行除霜”,使得不残留未融化的霜。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第三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时,将除霜加热器22的功率从80W提升到160W。由此,能够缩短以第三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的区间TC,能够将其间的冷藏室温度以及冷冻室温度的上升抑制为很小。另外,在以第三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时,与送风状态下的除霜相比,基于冷却器收纳室8内空气与霜的自然对流的热传导效率差,属于节能效率低的除霜方法。但是,由于从冷却器温度高于保持为零度以上温度的冷藏室温度这样的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霜融化的状态实施以第三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因此基于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的对于节能性能降低的影响较小。这样,在除霜模式4中,通过组合第一至第三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能够进行灵活且具有节能效果的、确实有效的除霜,还能谋求缩短除霜时间,抑制其间的冷冻室温度上升。接着,在冷却器温度超过8°C时,使除霜加热器22为0FF,结束以除霜模式4进行的除霜运转,如图6的区间TD所示,在“压缩机OFF、箱内送风机OFF、冷藏室冷却风门闭、冷冻室冷却风门闭、除霜加热器OFF”的状态下等待5分钟。通过该经过区间TD,能够确保除霜水从冷却器7、上部罩53 (参照图5)滴落到导水管23的时间,难以产生由于在滴落途中再起动通常冷却运转导致再次结冰从而将冷却器收纳室8的一部分堵塞这样的事态。另外,为了在冷却器温度超过8°C时结束以第三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设定为相比图6所示不包括以第三除霜方法进行除霜运转的其它除霜模式的除霜结束判定温度(冷·却器温度> O. 50C )较高温度的温度,因此能够基本完全除霜。在经过区间TD的5分钟过去后,进入到区间TE,在该区间TE,首先仅使压缩机24为0N( “压缩机0N、箱内送风机OFF、除霜加热器OFF、冷藏室冷却风门闭、冷冻室冷却风门闭”),等待2分钟,然后,再起动通常冷却运转。该2分钟的等待时间是为了难以产生在以除霜模式4进行的除霜运转结束的时间点温度增高的冷却器7及其周边的空气直接被送往箱内各室导致对箱内各室增温的问题,为了在再起动通常冷却运转之前将冷却器收纳室8内冷却而设置。本发明由于具有如上说明的结构,因此能够得到在抑制冷气通路进深尺寸扩大的同时通过进行冷冻室的温度控制提高节能效率的冰箱。另外,能够得到在将冰箱内食品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的同时确保节能性能,能够维持食品储藏温度的冰箱。符号说明I :冰箱2 :冷藏室(冷藏温度带室)3 :制冰室(冷冻温度带室)4 :上层冷冻室(冷冻温度带室)5 :下层冷冻室(冷冻温度带室)6 :蔬菜室(冷藏温度带室)7:冷却器8 :冷却器收纳室9:箱内送风机(送风机)11:冷藏室送风通道12: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3:冷气通道15:冷藏室通道17:冷冻室回气口20:冷藏室冷却风门50:冷冻室冷却风门53 :上部罩
54:隔板55:送风 机固定部56:送风机罩56a:开口56b:整流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具有从冰箱主体的上部依次设置的冷藏室、制冰室、冷冻室和划定在所述冷冻室的后方配置有冷却器的冷却器收纳室的隔板,该冰箱的特征在于,具有 箱内送风机,其设在所述冷却器的上方; 送风机罩,其设在该箱内送风机与所述隔板之间且与所述箱内送风机的前方相对; 开口,其设在该送风机罩的上部且比所述箱内送风机靠上方; 冷冻室冷却风门,其设在该开口,控制流向所述冷冻室的冷气量; 冷藏室冷却风门,其设在所述冷藏室后方且比该冷冻室冷却风门靠上方,控制流向所述冷藏室的冷气量;以及 吹出口,其设在比所述冷冻室冷却风门靠上方处且设在所述隔板上,向所述制冰室吹出冷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该冰箱具有整流部,该整流部设在所述送风机罩的与所述箱内送风机相对的位置,使冷气向上方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内送风机以下部比上部接近所述送风机罩的方式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送风机罩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分别向所述制冰室以及所述冷冻室输送冷气的冷气通道。
5.一种冰箱,具有设在冰箱主体的上部的冷藏室、设在该冷藏室的下方的制冰室、设在该制冰室的下方的冷冻室、以及划定在该冷冻室的后方配置有冷却器的冷却器收纳室的隔板,该冰箱的特征在于,具有 箱内送风机,其设在所述冷却器的上方; 送风机罩,其设在该箱内送风机与所述隔板之间且与所述箱内送风机的前方相对; 冷冻室冷却风门,其设在该送风机罩的上部且比所述箱内送风机靠上方,控制流向所述冷冻室的冷气量;以及 吹出口,其设在比该冷冻室冷却风门靠上方处且设在所述隔板上,向所述制冰室吹出冷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该冰箱具有整流部,该整流部设在所述送风机罩的与所述箱内送风机相对的位置,使冷气向上方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内送风机以下部比上部接近所述送风机罩的方式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送风机罩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分别向所述制冰室以及所述冷冻室输送冷气的冷气通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得到在抑制冷气通路进深尺寸扩大的同时节能效率提升的冰箱。在具有从冰箱主体的上部依次设置的冷藏室、制冰室、冷冻室和划定在所述冷冻室的后方配置有冷却器的冷却器收纳室的隔板的冰箱中,具有箱内送风机,其设在所述冷却器的上方;送风机罩,其设在该箱内送风机与所述隔板之间且与所述箱内送风机的前方相对;开口,其设在该送风机罩的上部且比所述箱内送风机靠上方;冷冻室冷却风门,其设在该开口,控制流向所述冷冻室的冷气量;冷藏室冷却风门,其设在所述冷藏室后方且比该冷冻室冷却风门靠上方,控制流向所述冷藏室的冷气量;以及吹出口,其设在比所述冷冻室冷却风门靠上方处且设在所述隔板上,向所述制冰室吹出冷气。
文档编号F25D17/08GK102803876SQ20098016017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9日
发明者门传阳平, 石渡宽人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