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箱及其间室的风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700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冰箱及其间室的风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是冰箱间室的风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冰箱容量的需求也逐步增大,因此冰箱生产商制造了大容量冰箱。由于大容量冰箱间室的横向宽度比小容量冰箱间室的横向宽度宽,因此小容量冰箱间室的风道系统难以满足大容量冰箱间室的冷气供给需求。所述大容量冰箱的间室内腔空间较大,所述冰箱间室中通常会设置有抽屉等容纳装置,所述容纳装置一般层叠放置。传统的风道系统比较单一,适用于小容积冰箱的间室, 对于设置有所述容纳装置的大容量冰箱的间室来讲,容易带来送风不均勻,冷风循环慢等问题。这样容易造成间室内腔存在较大温差,温度分布不均勻,降低了制冷效率,食物腐败较快。申请号为200710173724. 6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冰箱的冷气循环系统及其应用,使用贯流风扇实现冰箱的气流循环,降低气流流动的噪音,缩小冰箱风道尺寸,提高了冰箱容积。然而如何设计出适合大容量冰箱间室的风道系统,提高制冷效率,为大容量冰箱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成为设计师们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大容量冰箱间室的制冷效率,送风均勻,降低温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间室的风道系统,包括风道装置,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风道件和风扇,所述第一盖板靠近所述间室的开口面,所述第二盖板靠近间室内腔后壁安装,所述风道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具有第一冷风风道,所述风道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相通,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具有第一暖风风道,所述风道装置的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暖风风道相通,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盖板上,且所述风扇的轴承中心线与水平线呈第一夹角。可选的,所述第一夹角为2 15度。可选的,所述第一夹角为6度。可选的,所述风道件包括第一风道件和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道件拼接安装,所述第二风道件上设有导流凸筋。可选的,还包括蒸发器,安装在所述间室内腔中,位于所述风道装置的后方,且在所述风扇的下方,一侧与所述风扇相通,一侧与所述第一暖风风道相通。可选的,所述风道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风道件边缘的密封海绵条。可选的,所述间室包括位于所述间室最底层的第一抽屉,所述的风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抽屉上方。
可选的,所述第一抽屉底壁与所述间室内腔底壁之间具有第二暖风风道,所述第二暖风风道与所述回风口相通。可选的,还包括层叠放置在所述第一抽屉上方的抽屉。可选的,所述抽屉层叠放置三层,每层所述抽屉之间横向平均设有2个或3个所述出风口。可选的,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层叠放置在所述第一抽屉上方,所述第一抽屉与所述托盘之间设有至少两个且横向平均分布的所述出风口,每层所述托盘之间设有至少两个且横向平均分布的所述出风口。一种冰箱,包括间室,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风道系统,安装在所述间室内壁。可选的,所述风道装置设有第一安装结构,所述间室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安装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卡钩,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卡槽;或者,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卡槽,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卡钩。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为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所述风道装置,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风道件和风扇,且设有第一冷风风道和第一暖风风道,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相通,减小风道的安装容积。所述风道装置设有回风口和至少两个出风口,提高大容量冰箱间室的制冷效率,保证送风均勻,降低温差。 所述第一抽屉方便存放物品,且与所述间室内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增加了气流循环的通道。所述风扇的轴承中心线与水平线呈第一夹角,安装在所述风道装置中,适应冷风向下流动的自然规律,保证冷风能够更好的送入所述间室。所述风道件包括第一风道件和第二风道件方便加工制造,所述第一冷风风道中横向平均设有导流凸筋,保证冷风可以均勻流入所述间室,降低所述间室的温差。还包括蒸发器,位于所述风道装置的后方,且在所述风扇的下方,一侧与所述风扇相通,一侧与所述第一暖风风道相通。所述蒸发器与暖风发生热交换,将所述暖风变成冷风,提高了所述间室的制冷效率。所述风道装置边缘设有密封海绵条,提高了所述风道装置的密封性,防止冷风或暖风的泄露。所述间室还包括位于所述间室最底层的第一抽屉,所述风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抽屉上方。这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冷风从所述风道装置流出后,按照自然规律向下运动,进入所述第一抽屉,保鲜食物。所述第一抽屉底壁与所述间室内腔底壁之间的第二暖风风道,所述第二暖风风道与所述回风口相通。利用所述第一抽屉形成风道,减小所述风道系统的安装容积,提高所述间室容积的利用率。还包括层叠放置在所述第一抽屉上方的抽屉或托盘,每层抽屉或托盘之间横向平均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这保证了每层抽屉或托盘都可以接收冷风,所述间室制冷均勻。所述抽屉一般设置为4层,所述出风口每层一般设置2-3个,适合能够满足所述间室的制冷需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冰箱,还包括上述风道系统,安装在所述间室内壁,实现了所述间室的制冷。所述风道装置设有第一安装结构,所述间室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安装结构,方便所述风道装置的安装与固定。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卡钩,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卡槽;或者,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卡槽,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卡钩,上述安装结构操作简单易安装。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为安装孔,符合大部分使用者的安装习惯,适应使用者的消费需求。


图1是安装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系统的间室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风道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图3是图2所示风道装置的风道件的正视图;图4是图2所示风道装置的正视图;图5是图2所示风道装置的左侧视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冰箱的左侧视图及左侧视图中气流的分布。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间室的风道系统,解决了大容量冰箱间室送风的制冷效率低,送风不均勻,温差大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发明构思是为大容量冰箱的间室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包括风道装置,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风道件和风扇,所述第一盖板靠近所述间室的开口面,所述第二盖板靠近间室内腔后壁安装,所述风道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具有第一冷风风道,所述风道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相通,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具有第一暖风风道,所述风道装置的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暖风风道相通,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盖板上,且所述风扇的轴承中心线与水平线呈第一夹角。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冰箱多为大型对开门冰箱,此种冰箱因其存放物品容量大,造型美观时尚而广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由于大容量冰箱间室的横向宽度比小容量冰箱间室的横向宽度较宽,因此小容量冰箱间室的风道系统难以满足大容量冰箱间室的冷气供给需求。传统的风道系统比较单一而且制冷范围较小,应用到大容量冰箱的间室中,容易带来送风不均勻,冷风循环慢等问题。一般情况下,所述大容量冰箱的间室内腔中通常会放置抽屉等容纳装置,如使用传统的风道系统更容易造成大容量冰箱间室内腔存在较大温差,温度分布不均勻,制冷效率降低,食物腐败较快的结果。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容量冰箱间室的风道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图1是安装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系统的间室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其中冰箱的间室为100,风道装置为300,蒸发器为200,第一抽屉为400,制冰盒为500,抽屉为600,门体为700。大容量冰箱间室的容积较大(如图1中100所示),为方便存储物品,通常会在所述间室100中设置所述第一抽屉400,出于节省空间的目的,所述第一抽屉400位于所述间室100的最底层。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系统对上述这种具有第一抽屉400的冰箱间室,能够起到较优的风冷效果,因此以下以此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下述内容。所述风道系统包括所述风道装置300。本实施例中,为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所述风道系统还包括所述蒸发器200、第一抽屉400和层叠放置在所述第一抽屉400上的抽屉 600。所述风道装置为所述风道系统提供风道,为实现所述间室的均勻送风起到了关键作用。下面详述所述风道装置的构造,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风道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其中第一盖板为31、第二盖板为35、第一风道件为33,第二风道件为32,化霜铝板为 34,密封海绵条为36,风扇为37,下面结合图2详细说明所述风道装置300的特点。风道装置300为本发明中的风道系统提供风道,包括暖风风道和冷风风道。由于冷风密度较大,按自然规律向下运动,暖风密度较小,按自然规律向上运动,因此所述风道装置300位于所述第一抽屉400的上方,具体地,可以为靠近第一抽屉400的后边缘,符合冷风和暖风的运动规律。所述风道装置包括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5、风道件和风扇37,为清洗和安装制造的方便,所述风道件一般分体设计包括所述第一风道件33和所述第二风道件32。所述第一风道件33和所述第二风道件32可以拆卸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需要时可组装成一个整体的所述风道件。为描述方便,下述内容中除特别说明外,所述风道件均指包括所述第一风道件33和所述第二风道件32的整体结构。图3是图2所示风道装置的风道件的正视图,其中导流凸筋为3,所述第一风道件为33,所述第二风道件为32。如图3所示的风道件为分体设计拼接安装好的风道件。所述风道件一般横向分体设计,所述第一风道件33位于上侧也叫上风道件,所述第二风道件32 拼接安装在所述第一风道件33的下侧,也叫做下风道件。所述风道件一般为泡沫件,一体成型制作。根据实际情况,所述风道件的材料、制作方式略有所不同,不限于上述举例内容。所述风道件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一般用于形成所述风道系统的风道,因此所述风道件一般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31和所述第二盖板35的中间。为保证出风均勻,所述风道件上通常设有导流凸筋3,且横向平均设置,这符合气流的运动规律。若所述风道件分体设计,所述导流凸筋3 —般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件32上。所述导流凸筋3 —般跟随所述风道件一体成型,有时也使用塑料件黏贴形成,视具体情况制造。结合参考图1和图2,所述第二盖板35靠近所述间室100内腔后壁安装,所述风扇 37安装在所述第二盖板35上,所述风道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31和所述第二盖板35之间,所述第一盖板31靠近所述间室100的开口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盖板31、所述风道件和所述第二盖板35成夹心结构依次组装。所述第一盖板31、所述风道件和所述第二盖板35 —般通过铆钉等安装固定,有时也会采用焊接或工业用胶黏合的方式安装固定,不限于上述列举方式。为保证所述风道装置300的密封性,所述第一盖板31、所述第二盖板35和所述风
6道件的边缘安装有所述密封海绵条36。所述密封海绵条36也可以由硅胶条等其他密封条替代安装,不限于上述举例的内容。由于所述风扇的37的主要作用是吸入暖风和排出冷风,所述暖风密度较小,按自然规律向上运动,所以所述风扇37 —般安装在所述第二盖板35的上部,靠近所述间室100 内腔顶壁的位置。所述风扇37大都通过在所述第二盖板35挖一个洞,将所述风扇37嵌入洞中实现安装。所述风道装置300安装在所述间室100的内腔中,安装有所述风扇37的所述第二盖板35与所述间室100内腔后壁贴合安装,所述第二盖板35也称为后风道盖板。所述第一盖板31靠近所述间室100的开口面,即朝向所述间室100的开口面,也称为前风道盖板。 为保证气体流动畅通,所述第二盖板35与所述间室100内腔后壁之间一般具有空隙。为节省所述间室100的存储空间,所述风道装置300组装后的厚度较小,因此所述第一盖板31 与所述间室100开口面之间具有较大的存储空间。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一盖板31之间具有第一冷风风道(图中未标示),且与所述第二盖板35之间具有第一暖风风道(图中未标示),所述风扇37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相通。也就是说,所述风道件将所述第一盖板31和所述第二盖板35之间的空间竖向分隔成两部分空间,靠近所述第一盖板31的为所述第一冷风风道,靠近所述第二盖板35的为所述第一暖风风道。这样节省了风道的安装空间,提高了冰箱间室的利用率。图4是是图2所示风道装置300的正视图,其中出风口为lla、llb、llc、lld。图5 是图2所示风道装置300的左侧视图,其中所述第一冷风风道为1,所述第一暖风风道为2, 回风口为22,右侧视图与左侧视图相同,此处仅以左侧视图说明。结合图4和图5说明所述风道装置300的特点。所述第一盖板31靠近所述间室100的开口面,因此所述第一冷风风道靠近所述第一抽屉400,并且所述第一盖板31靠近所述第一抽屉400开口的一面横向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 11a,所述出风口 Ila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1相通。这样不仅缩短了冷风循环的路程,减少热损失,提高保鲜效果,而且所述出风口 Ila横向至少设置了两个,保证了所述间室100制冷均勻。如图5所示,所述风道装置300靠近所述第一抽屉400的一端设有回风口 22,所述回风口 22与所述第一暖风风道2相通。这样不仅减少了暖风循环的路径,避免了风场短路,而且减少暖风与冷风相遇,发生热交换,提高了冰箱的制冷效果。如图5所示,图中标示直线a和直线b,以及两直线之间的夹角α。所述直线a为水平线,所述直线b为所述风扇37的轴承中心线。所述风扇37向下倾斜安装,其轴承中心线b与水平线a呈第一夹角α。所述风扇37排出的冷风大部分延所述第一夹角α的方向, 向下运动流入所述间室100的内腔,符合冷风的运动规律,减少风阻、减低噪音并且减少涡流的出现,放置回风造成的热损失。所述第一夹角α为2 15度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一夹角α为6度时,达到较优的制冷效果,将噪音减到最低,并且不易出现涡流。结合图4和图5说明所述风道装置300在所述风道系统中的突出的特点。大容量冰箱的间室一般容积较大,因此所述间室100的内腔中除设置所述第一抽屉400外,还会在所述第一抽屉400上方的层叠设置所述抽屉600和制冰盒500 (如图1所示)。由于所述制冰盒500与所述抽屉600的功能相类似,以下仅以所述抽屉600举例说明。为保证每一层的所述抽屉600均有冷气流通,每层所述抽屉600之间均有一定的空间,所述第一盖板31朝向所述空间的位置,横向平均设有所述出风口 llc、lld,所述出风口 IlcUld—般靠近所述抽屉600后壁上边缘处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一盖板31上设置的位置,靠近所述抽屉600的后壁围成开口面的边缘,每层所述抽屉600之间空间对应所述第一盖板31的位置均是如此设置所述出风口。这是因为所述抽屉600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抽屉400上方,一般位于在所述风道装置300的前方,因此所述抽屉600的后壁与所述第一盖板31相贴合或者仅具有很小的空隙。将所述出风口 IlcUld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31靠近所述抽屉600的后壁围成开口面的边缘,可以保证冷气能够顺利的流入所述抽屉600中,不仅达到制冷保鲜的效果,而且由于每层抽屉600之间均设有所述出风口 llc、lld,减少所述间室100的温差,保证所述间室 100制冷均勻。间室内层叠放置四层抽屉,包括最底层的第一抽屉400和其上的三层抽屉600,每层抽屉之间横向平均设有2个或3个所述出风口 lla、llb、llc、lld,能后达到较优的制冷效果。按上述方式设置所述抽屉和所述出风口后,所述风道装置300的正视图如图4所示,所述出风口设置4层,从上向下第一层和第二层每层两个所述出风口 lld、llc,第三层和第四层每层3个所述出风口 lib、11a。所述出风口 11a、lib、11c、Ild横向平均设置,保证出风均勻,减少温差。在实际制造中,所述抽屉600还可以用其他的容纳装置替代,例如托盘等。所述托盘与所述抽屉600的设置基本相同,所述托盘层叠放置在所述第一抽屉400上方,所述第一抽屉400与所述托盘之间设有至少两个且横向平均分布的所述出风口,每层所述托盘之间设有至少两个且横向平均分布的所述出风口。结合图1至图5说明所述风道系统的其他优选方案。众所周知,所述风道系统中一般装有蒸发器200 (如图1所示),所述蒸发器200中含有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例如氟利昂等制冷剂。当暖风通过所述蒸发器200时,与所述蒸发器200发生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所述蒸发器200,变成低温的冷风进入所述间室100内腔,为所述间室100降温,达到食物保鲜的作用。如图5所示所述风扇37具有一定的厚度,安装在所述第二盖板35的上侧后,会在所述风扇37的下方形成一定的空闲空间。为节约所述风道系统的安装空间,所述蒸发器 200安装在所述空闲空间中,位于所述风道装置300的后方,且在所述风扇37的下方,一侧与所述风扇37相通,一侧与所述第一暖风风道2相通,实现所述风道系统的通路,避免风场短路。如图2所示所述风道装置300中还包括化霜铝板为34,安装在所述风道装置300 的后部,与所述蒸发器200相贴合。所述化霜铝板34的作用是导流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暖风与所述蒸发器200发生热交换,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小部分液体水,由于所述蒸发器 200中含有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水很容易凝固成冰,时间久了会堵塞气流流通,造成风场短路。液体水附着在所述化霜铝板34表面不易凝固成冰,而且容易顺下所述化霜铝板34 流入所述间室100内腔重新进入气流循环。这不仅保证了风道通畅,而且减少了能量损失。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冰箱的左侧视图及左侧视图中气流的分布,其中第二暖风风
8道为4,箭头为气流流动方向。由于右侧视图与左侧视图气流流动原理相同,此处仅以左侧视图说明。 结合图5和图6,在实际制造中,所述第一抽屉600底壁与所述间室100内腔底壁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形成供暖风回流的第二暖风风道4,所述第二暖风风道4与所述回风口 22相通。这利用了所述间室100内腔的空间形成风道,节省所述风道系统的安装空间, 由于所述第二暖风风道4位于所述间室100内腔的底部,不会对冷风的循环造成影响。
如图6所示,所述风扇37位于所述蒸发器200的上部,包括吸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蒸发器200相通,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1相通。众所周知,空气吸收冷量之后,温度降落,密度增大,向下运动;所述冷风与食物发生热交换,吸收食物的热量,温度回升,密度减少,向上运动。所述风扇37位于所述蒸发器200的上部,且向下倾斜安装,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1相通。冷风从所述排风口排除后,少部分冷风沿所述间室100顶壁运动,剩余大部分冷风向下运动,下降所述出风口 lla、llb、llc、lld,流入所述间室100内腔,进入所述抽屉600和所述第一抽屉400,与食物发生热交换,变成暖风。由于冷风不断涌入所述间室100的内腔,暖风被迫向下运动进入所述第二暖风风道4,然后逐步上升通过所述回风口 22进入所述第一暖风风道2,与所述蒸发器200发生热交换形成冷风。为防止所述冷风下沉,所述风扇37转动,在所述蒸发器200上方产生负压, 迫使所述冷风上升进入所述吸风口,再通过所述排风口进入所述间室100的内腔,与食物发生热交换重新变成所述暖风,进入下一次的冷气循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间室,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风道系统,安装在所述间室内壁。通过所述风道系统,所述冰箱实现了提高大容量冰箱间室的制冷效率,送风均勻, 降低温差的效果。所述的风道系统包括设在所述风道装置上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间室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卡钩,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卡槽;或者,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卡槽,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卡钩。所述卡钩钩入所述卡槽实现所述风道装置在所述间室内腔中的固定,将所述卡钩取出所述卡槽即可实现拆卸。 上述安装结构简单易操作,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还可以都是安装孔,通过安装螺丝或螺栓,甚至是铆钉实现固定。上述安装结构加工制造方便,降低生产商的制造成本,为广大制造商所推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间室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装置,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风道件和风扇,所述第一盖板靠近所述间室的开口面,所述第二盖板靠近间室内腔后壁安装,所述风道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具有第一冷风风道,所述风道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相通,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具有第一暖风风道,所述风道装置的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暖风风道相通,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盖板上,且所述风扇的轴承中心线与水平线呈第一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2 15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6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包括第一风道件和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与所述第二风道件拼接安装,所述第二风道件上设有导流凸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发器,安装在所述间室内腔中,位于所述风道装置的后方,且在所述风扇的下方,一侧与所述风扇相通,一侧与所述第一暖风风道相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风道件边缘的密封海绵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室包括位于所述间室最底层的第一抽屉,所述的风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抽屉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屉底壁与所述间室内腔底壁之间具有第二暖风风道,所述第二暖风风道与所述回风口相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叠放置在所述第一抽屉上方的抽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层叠放置三层,每层所述抽屉之间横向平均设有2个或3个所述出风口。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层叠放置在所述第一抽屉上方,所述第一抽屉与所述托盘之间设有至少两个且横向平均分布的所述出风口,每层所述托盘之间设有至少两个且横向平均分布的所述出风口。
12.—种冰箱,包括间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安装在所述间室内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装置设有第一安装结构,所述间室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安装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卡钩,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卡槽;或者,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卡槽,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卡钩。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为安装孔。
全文摘要
一种冰箱间室的风道系统,包括风道装置。所述风道装置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风道件和风扇,所述风道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盖板靠近所述间室的开口面,所述第二盖板靠近间室内腔后壁安装,所述风扇倾斜安装在所述第二盖板上。所述风道件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具有第一冷风风道,且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具有第一暖风风道,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相通。所述风道装置设有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暖风风道相通;所述第一盖板设有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相通。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间室,所述间室中安装有如上所述的风道系统,解决了间室送风的制冷效率低,送风不均匀,温差大的问题。
文档编号F25D17/08GK102538343SQ2010105834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0日
发明者朱卫忠, 朱启武, 陈秀鹏, 鲁松涛 申请人: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