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拉出的容器的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146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拉出的容器的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具有可拉出的容器的制冷器具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器具,尤其是家用制冷器具,其中,受冷却的内部空间由深冷的内部容器限界,从该内部容器中可拉出冷却物容器如拉出盒,以便能够触及到包含在其中的冷却物。由DE 20 2005 014 381U1公开了一种制冷器具,其中,在内部容器的侧壁上成型有承载一可拉出的容器的肋。在该肋的前端部上分别套上一个罩,以保护该肋避免由在其上上下滑动的容器引起的摩擦磨损。该罩尽管可以保护肋的前端部避免摩擦磨损,该肋由常见的扁平材料拉深加工技术决定而可以比内部容器的其它部分壁薄,但是,尤其在拉出的止挡位置中可能通过该保护罩在肋上作用高的力,该力也不允许导致损坏。这些力决定为制造内部容器所使用的扁平材料必须具有的最低材料强度。也就是说,该最低材料强度始终必须明显高于为保证内部容器的其它负载较小部位上的足够承载能力所需的强度。但高的材料投入不仅引起高的成本,而且,与此相关的大的壁厚还在成型细节丰富的轮廓时、尤其在内部容器的边缘区域 中导致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内部容器和可从该内部容器拉出的容器的制冷器具,其中,内部容器的壁厚可保持很小,而不存在由于过负载引起内部容器损坏的危险。该任务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制冷器具,该制冷器具具有一限定内部空间周围边界的内部容器和一通过内部容器侧壁上的两个成型件至少区段式地支承的、可拉出地安置的第一容器,其中,所述成型件分别具有一上部的和一下部的、伸入到内部容器的内部空间中的突起,至少一个支承面支承在所述成型件的下部突起上,第一容器的反压面(36)至少在该容器的拉出的止挡位置中接触上部突起。在传统的结构设计中,作用在拉出的容器上的转矩必须由两对布置在容器上方和下方的罩承受,使得下面的罩除了容器及其内容物的重量外还必须补偿作用在上罩和容器之间的压力,而根据本发明结构设计,该压力的至少一部分在反压面和上部突起之间起作用,使得由下部突起施加的补偿反压尽管使成型件处于内应力下,但内部容器本身被卸去应力。除了容器之外,可以在成对地彼此对置的成型件的下部突起上放置一托板。为了支撑托板,成型件的下部突起不必比上部突起从侧壁突出得更远,使得托板下方的内部容器可利用宽度仅受到很小影响。可拉出的容器的支承面可以通过托板支承在下部突起上。如果托板是平的,则容器可以在托板上滑动,使得在内部容器的侧壁上可拉出的容器不需要遭受摩擦磨损的支承面。这也使得内部容器的壁厚能够保持较小。 为了将托板在内部容器中固定,以致它在拉出该可拉出的容器时不跟随,符合目的地在下部突起的水平支承边沿的前端部上形成一上升的台阶。为了无缝隙地固定托板,成型件可以各具有一通过托板预张紧的指。优选该指在托板上施加一指向下和/或指向内部容器的内部的力,以便将托板压到该支承边沿上和/或压到内部容器后壁附近的一个止挡上。
该指可以尤其钩形地围绕下部突起的台阶延伸,其中,该指的自由端部区段朝向水平支承边沿。所述反压面优选在第一容器的在侧面突出的肋上形成。这样,支承面和反压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保持很小,相应地,成型件可以构造得敦实。为了确定可拉出的容器的拉出的止挡位置,该容器的至少一个肋在后端部上具有上升的边沿,该边沿在拉出的止挡位置中贴靠在上部突起的后边沿上。优选肋的该边沿以及上部突起的后边沿向后倾斜地上升。这样,肋的该边沿同时形成上面提到的反压面,该反压面在拉出的止挡位置中从下面压到上部突起上。此外可以通过容器的斜置将肋的该边沿旋转到水平位并将容器越过该止挡位置向前拉,最后取出。优选这两个边沿的陡度小于45°。符合目的的是,至少一个肋在前端部上具有上升的边沿,该边沿在容器的推入的止挡位置中贴靠在上部突起的前边沿上。该边沿限定可拉出的容器的推入的止挡位置,与内部容器的可能的尺寸偏差无关。 如果在第一容器下面布置可拉出的第二容器,该第二容器可以符合目的地具有一上棱边,该上棱边在推入的和/或拉出的止挡位置中止挡在下部突起的一边沿上,并且,或者将该第二容器固定在其拉出的止挡位置中,或者适应第一容器的止挡位置来确定第二容器的推入的止挡位置。为了承受在拉出状态中可能作用在第二容器的上棱边上的压力,该上棱边优选至少局部地、尤其在后部区域中,通过一肋加强。为了以低的材料投入实现高强度的结构,至少一个肋符合目的地具有桁架结构,该桁架结构具有两个分别形成该肋的一个上边沿和一个下边沿的、长形延伸的条以及将这些条相互连接的梁。成型体的突起可以在内部是空心的;为了改善其负载能力,它们符合目的地通过使内部空腔交叉的肋加强。为了简化成型件的安装,这些成型件符合目的地各具有一个基板,所述突起从该基板突出,并且,该基板被形状锁合地接收在侧壁的凹陷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从下面参考附图
对实施例的说明中得知。附图示出图I具有多个在其中被导向的拉出盒的制冷器具内部容器的立体视图;图2内部容器的侧壁的正视图,具有两个成型件和一个保持在这些成型件之间的、处于推入的止挡位置中的拉出盒;图3 —个成型件的视图,关于图I和2的内部容器的深度方向从后面看;图4与图2类似的正视图,该图示出拉出盒处于拉出的止挡位置中;和图5成型件的正视图,从该成型件的在安装状态下朝向内壁的一侧看。图I示出家用制冷器具的、尤其是冷冻机的以已知方式通过热塑性塑料板的拉深制成的内部容器I的立体视图。该内部容器具有敞开的前侧,该前侧具有框架2,在该框架中,为了固定制冷器具本体的(未示出的)外壁元件,成型有环绕的尖棱台阶。在内部容器的两个侧壁3中,在图I的描述中省去了一个,以便能够示出在内部容器中可拉出地被导向的拉出盒4,5,6以及支撑拉出盒4,5的成型体7。成型体7各具有一个扁平的基板8和两个从侧壁3向内部容器中伸入同样远的突起9,10,该基板形状锁合地被容纳在侧壁3的扁平凹陷中。图2示出内部容器I的右侧壁3的两个成型体7的正视图以及在它们之间被导向的拉出盒5的剖面。相邻的拉出盒4,6为了简化而没有示出,下面对于拉出盒5与承载它的成型体7的协同作用的解释当然类似地也适用于拉出盒4。在图2中示出的两个成型体7是相同的。最好地从上部的成型体7看出,上面的突起9分别基本具有矩形的形状,其中,(就内部容器I的深度方向而言)后下角被切去,被一斜的边沿11取代。类似地,下面的突起10在其下侧具有前边的和后边的斜的边沿12或13。突起10的上侧的水平边沿14向前通过上升的台阶15终止。弹性的指16通过将边沿12延长的根区段与突起10连接并且钩状地围绕前边沿17和台阶15延伸,在斜向下和向前朝向台阶15的区段18中终止。
图3示出成型体7的从图2中用III标记的、与侧壁3平行的方向看的视图。在此尤其看出,指16与基板通过缝隙19分开,使得它可在箭头III的方向上弹性偏转。再参考图2,在下部成型体7上看到指16处于弹性偏转后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它被托板20 (在这里是用安全玻璃制成的实心托板)保持住,该托板的前部区域放置在成型体7的水平边沿14上。托板20的后部边缘区域以任意其它合适的方式支撑在内部容器I上,例如借助未示出的第二成型体或在一在侧壁3的后部区域中拉深的支承面21(见图I)。指16通过其弹性可变形性允许托板20不用管内部容器I的可能的尺寸偏差而至少在内部容器的深度方向上无缝隙地固定,其方式是,该指将该托板例如压到支承面21的一个台阶上。该托板20承载拉出盒5,对于该拉出盒在图2中以剖面看到其大面积地支承在托板20上的底板22以及双壁的前板23。拉出盒5的侧壁24透明地示出,以便能够示出在其背离该剖切平面的外侧面上成型的、面对相邻的侧壁3的肋25,26。侧壁24的上棱边27在其长度的大部分上水平地、在上部成型体7的下边沿28下方密封地延伸。上棱边27的前端部上的一个倾斜上升的区段29贴靠在上部成型体7的边沿12上。肋25加强该上棱边的后部区段。下面的肋26在底板22不远处延伸并且向前以一向上指的突起30终止,该突起30贴靠在下部成型体7的突起9的前垂直边沿31上。该接触以及区段29与边沿12的接触限定了拉出盒5的推入的止挡位置。两个肋25,26具有蜂窝式或桁架式的结构,有平行的、水平地长形延伸的两个条32和将这些条32相互连接的短垂直肋33。由条32和肋33限界的格34分别朝向相邻的侧壁3敞开。图4示出拉出盒5处于拉出的止挡位置。两个肋25,26在它们的后端部上各具有一个斜上升的边沿35或36。通过边沿35与上部成型体7的边沿13以及边沿36与下部成型体的边沿11分别面接触,确定了拉出盒5的该止挡位置。在该止挡位置中,拉出盒5及其内容物的重量基本落在托板20的前边缘上。边沿35,36的倾斜位置使得,尽管可能存在拉出盒5和成型件7的制造偏差,可将拉出盒7在底部22支承在托板20上的情况下向前拉,直到边沿35,36中的至少一个从下面碰到突起9,10中的一个。在该拉出的止挡位置中,拉出盒5的重心处于托板20的前边缘之前。由于该拉出盒无缝隙地被夹在托板20和突起10,9之间,该拉出盒不会在被松开时向前倾翻。因此,冷却物静止地留在拉出盒5中,并且,尽管导向简单,仍给予使用者这样的印象拉出盒被可靠并且精确地导向。
如果上部的拉出盒4没有在它上方的成型体7,内部容器I的顶上的一个斜面代替其边沿13。如果拉出盒5在拉出的止挡位置中被松开,则边沿25,26在下部或上部成型体7的突起9,10上向上施加一个压力,通过箭头Fl,F2表示。因此,沿着托板20的前边缘施加在托板20上的力(用箭头G表示)由盒的重力和对力Fl和F2的反力合成。F2和G使侧壁3的位于成型体7之间的区域处于拉应力下并且相应的力仅能分别沿着它们的两个基板8的上部或下部边缘导入侧壁3中,而在下部突起的突起9,10之间由力G和Fl产生的应力则是成型体7的一个纯内部应力。因此,侧壁3在哪处都不点式地承受总力G。由力Fl和G合成的转矩通过基板8的周边分布地引入侧壁3中,并且,通过将该周边做得足够大,可以得到有利的杠杆比,该杠杆比防止侧壁3过载,即使在强度低的情况下。如果使用者将拉出盒5在拉出的止挡位置中在其前板23上抬起,则该拉出盒可占据一倾斜位置,在该位置中,边沿25,26可在突起9,10的下面经过,使得拉出盒5可被越过该止挡位置拉出并被从内部容器I取出。
最高负载直接出现在突起9,10上,具体说在其边沿14及11上。为了使这些突起在材料投入小的情况下也能承受高负载,突起9,10尽管是空心的,但在其内部通过肋37,38加强。对于上部突起9,肋37是y形的,具有垂直于边沿11的第一边和另外的两个边,它们将第一边的纵向上的应力分布到突起9的另两个外边沿上。在横截面较大的突起10上,肋38形成一中央空心圆柱区段,带有径向朝向边沿14,17,28,13突出的辐条。在成型体7的基板8的朝向侧壁3的表面上有印记39,其标记成型体7为了安装而应设置在内部容器I的左或右侧壁3上。
权利要求
1.制冷器具,尤其是家用制冷器具,具有一限定内部空间周围边界的内部容器(I)和一通过内部容器(I)的侧壁(3)上的两个成型件(7)至少区段式地支承的、可拉出的第一容器(4,5),其中,这些成型件(7)分别具有ー个上部的和ー个下部的、向内部容器(I)的内部空间伸入的突起(9,10),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器(4,5)的至少ー个支承面(22)支承在所述成型件(7)的下部突起(10)上,该第一容器的反压面(36)至少在该容器(4,5)的拉出的止挡位置中接触上部突起(9 )。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ー托板(20)放置在成对地相对置的成型件(7)的下部突起(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件(7)中的ー个的下部突起(10)不比其上部突起(9)从承载该成型件(7)的侧壁(3)突出更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器(4,5)通过ー托板(20)支承在下部突起(10)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下部突起(10)的水平支承边沿(14)的前端部上形成一上升的台阶(15)。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件(7)具有一指(16),该指通过托板(20)预张紧并在该托板(20)上施加一指向下和/或指向内部容器(I)的内部的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干,该指(16)钩形地围绕下部突起(10)的前边沿(17)延伸,该指(16)的自由的端部区段(18)朝向水平支承边沿(14)。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压面(36)在第一容器(4,5)的在侧面突出的肋(26)上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肋(26)中的至少ー个在其后端部上具有一上升的边沿(36),该边沿在容器(4,5)的拉出的止挡位置中贴靠在上部突起(9)的后边沿(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该肋(26)的该边沿(36)和该上部突起(9)的所述后边沿(11)向后倾斜地上升,优选具有45°以下的陡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之一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肋(26)中的至少ー个在其前端部上具有一上升的边沿(30),该边沿在容器(4,5)的推入的止挡位置中贴靠上部突起(9)的前边沿(31)上。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一可拉出的第二容器(5)设置在该第一容器(4)的下面并具有上棱边(27),该棱边在推入的和/或拉出的止挡位置中止挡在下部突起(10)的ー边沿(12 ;13)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容器(5)的该上棱边(27)至少局部地、尤其在后部区域中,通过一助(25)加強。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1或13之一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肋(25,26)中的至少ー个具有桁架结构,该桁架结构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一个上边沿或下边沿并且长形延伸的条(32)和将这些条(32)相互连接的梁(33)。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9,10)在内部是空心的并且通过使其内部空心腔交叉的肋(37,38)加強。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件(7)分别具有一个基板(8),所述突起(9,10)从该基板突出,并且,该基板(8)被形状锁合地接收在所述侧壁(3)的凹陷中。
全文摘要
一种制冷器具,尤其是家用制冷器具,包括一内部容器(1)和一通过两个成型件(7)支撑在该内部容器(1)的侧壁(3)上并可拉出的、具有朝向这些侧壁(3)的肋(26)的容器(5)。成型件(7)各具有一个上部的和一个下部的、伸入该内部容器(1)中的突起(9,10),该容器(5)的肋(26)在这些突起之间延伸。这些肋(26)至少在该容器(5)的拉出的止挡位置中接触所述上部突起(9)。
文档编号F25D23/06GK102770730SQ201180010977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H·韦博尔, P·埃卡茨贝格 申请人: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