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095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和送风机、和防冻溶液再生装置,该再生装置包括高温热源区、防冻溶液集液盘、低温冷源区、冷凝水集液盘、喷淋器、气体循环风机和气体循环风道;所述喷淋器中流出的低浓度防冻溶液经过与所述循环气体发生传质作用,把低浓度防冻溶液的水份传递给循环气体,同时浓缩后的防冻溶液进入防冻溶液集液盘。本发明实现了防冻溶液再生,避免了防冻溶液被冻结,为空调热泵机组通过蒸发式冷凝器从室外空气中取热实现高效、连续、稳定供热提供了技术保障。
【专利说明】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用的热泵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0002]采用蒸发式冷凝器向室外空气中取热并为冬季的空调热泵机组提供热能,是实现高效、稳定供热的重要途径,与空气源热泵相比,其换热效率高,节省换热器材料,可实现连续供热,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前景。但是,目前常用的空调热泵机组中,当蒸发式冷凝器中的载冷剂(冷却水)温度低于o°c时,载冷剂就会冻结成冰,蒸发式冷凝器及其连接的部件可能存在被膨胀裂损的危险,这时若能得到合适浓度的防冻溶液,可以保证各部件在低温下正常工作。此外,在热泵工况时,蒸发式冷凝器向空气取热后,空气的温度降低,会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此部分冷凝水进入防冻溶液中,又将导致防冻溶液稀释,随着防冻溶液浓度降低,防冻溶液的冰点会提高,如不及时提高防冻溶液的浓度(或称溶液再生),蒸发式冷凝器的溶液池、水泵等部件仍有膨胀裂损风险。为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多将被稀释的溶液添加高浓度的防冻剂,将溢流出来的被稀释的防冻溶液存放在室内或地下的溶液储存罐内,待室外温度升高后,再将稀溶液泵入蒸发式冷凝器内,利用空气中的能量实现溶液再生,该方法必然需要很高浓度的防冻剂、大容量的浓溶液与稀溶液储存罐,导致防冻剂使用量大、溶液储存空间庞大、初投资极高和增加防冻剂的运行费用,极大地限制了蒸发式冷凝器作为热泵取热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在低温地区的适用地域。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可稳定提高防冻溶液浓度,并且能实现热量回收的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该机组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制冷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送风机;其特征在于:该机组还包括防冻溶液再生装置,所述再生装置包括高温热源区、防冻溶液集液盘、低温冷源区、冷凝水集液盘、喷淋器、气体循环风机和气体循环风道;其中,所述高温热源区设有高温热源,所述喷淋器的进口连接于与蒸发式冷凝器相通的低浓度防冻溶液通道,所述喷淋器中流出的低浓度防冻溶液流经高温热源区后蒸发浓缩,经过与所述循环气体发生传质作用,把低浓度防冻溶液的水份传递给循环气体,同时浓缩后的防冻溶液进入防冻溶液集液盘,所述防冻溶液集液盘中的溶液进入与蒸发式冷凝器相通的高浓度溶液通道;所述低温冷源区设有低温冷源,所述冷凝水集液盘设置于低温冷源区下方,并设有冷凝水出口 ;所述气体循环风机设置于连通高温热源区和低温冷源区的气体循环风道中,以驱动循环气体从高温热源区流过低温冷源区,在高温热源区吸收水份并在低温热源区析出冷凝水后,循环气体继续沿着所述气体循环风道返回至高温热源区循环流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循环风机、高温热源区和低温冷源区的相对位置布置方式为:高温热源区-气体循环风机-低温冷源区、气体循环风机-高温热源区-低温冷源区或高温热源区-低温冷源区-气体循环风机。
[0007]进一步地,所述高温热源和低温冷源的载体为空调热泵机组中使用的制冷剂。
[0008]进一步地,所述高温热源设置于所述喷淋器与防冻溶液集液盘之间;或者所述高温热源设置于所述高温热源区的循环气体进口处且所述喷淋器的外侧,以使循环气体经过加热后通过所述喷淋器的下方进行热交换;或者所述高温热源设置于所述喷淋器的进口之前,以使低浓度防冻溶液先经过加热再进入所述喷淋器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
[0009]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和出口均设有控制阀门;所述高温热源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控制阀门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排气口、制冷剂吸气口相通;所述低温冷源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控制阀门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液体管、气体管相通。
[0010]优选地,所述高温热源设置于所述喷淋器与防冻溶液集液盘之间;所述制冷剂在盘管结构的高温热源和低温冷源内流动。
[0011]优选地,所述喷淋器与所述防冻溶液集液盘之间设有喷淋循环泵,所述防冻溶液集液盘还与空调系统中的低浓度防冻溶液通道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高浓度溶液通道上设有溶液泵。
[0013]优选地,所述热泵机组设置有第一制冷阀、第二制冷阀、第一热泵阀和第二热泵阀;其中,所述第一制冷阀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二制冷阀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一热泵阀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二热泵阀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液体管通过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器的液体管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设有第一换向阀,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设有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和所述蒸发器的气体管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两个进口同时分别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和所述蒸发器的气体管连接。
[0015]更为优选地,所述热泵机组设置有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所述蒸发器的气体管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和出口均设有控制阀门;所述高温热源的进口通过控制阀门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排气口相通,出口通过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低温冷源的进口相通;所述低温冷源的出口通过控制阀门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相通。
[0017]优选地,所述高温热源的载体为空调热泵机组中使用的制冷剂,低温冷源的载体为外界新风;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和出口均设有控制阀门;所述高温热源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控制阀门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排气口、制冷剂吸气口相通;所述低温冷源区设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有与外界新风相通的新风入口及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连通的新风出口,以使经循环气体预热后的新风通过管路排出至所述蒸发式冷凝器与防冻溶液进行热质交换。[0018]优选地,所述蒸发器4采用多个并联的方式。
[0019]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实现了溶液再生,避免了防冻溶液被冻结:蒸发式冷凝器中的低浓度防冻溶液与高温热源及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低浓度防冻溶液中的水份被循环气体带走,使低浓度溶液的浓度升高,持续满足系统运行的防冻需求。
[0021]2、实现了能源的回收利用:高温高湿的循环气体与低温冷源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析出冷凝水,回收了再生过程中的冷凝热,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0022]3、实现了热泵无霜运行:蒸发式冷凝器中的低浓度防冻溶液经过防冻溶液再生装置,提高了溶液浓度,可避免热泵工况时蒸发式冷凝器及其部件发生结霜或结冰现象,使热泵工况实现无需融霜连续运行。
[0023]4、由冷凝水出口排出的淡水可作为生活用水以及室内加湿等设备的水源,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0024]5、本防冻溶液再生装置为空调热泵机组通过蒸发式冷凝器从室外空气中取热实现高效、连续、稳定供热提供了技术保障,并且有效拓展了采用蒸发式冷凝器的空气源热泵在低温地区的适用范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再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再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再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6]实施例1
[0037]本实施例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具有制冷循环模式和热泵循环模式。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蒸发式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和送风机4’;本机组还包括防冻溶液再生装置,所述防冻溶液再生装置设置在蒸发式冷凝器的冷却水系统中。
[0038]该机组设置有第一制冷阀17、第二制冷阀18、第一热泵阀19和第二热泵阀20 ;第一制冷阀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 Ia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2a的连接管路上,第二制冷阀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口 Ib与蒸发器的气体管4b的连接管路上,第一热泵阀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蒸发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第二热泵阀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口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蒸发式冷凝器的液体管2b通过节流装置3与蒸发器的液体管4a连接。
[0039]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包括:高温热源5a、溶液集液盘6a、低温冷源5b、冷凝水集液盘6b、喷淋器7、气体循环风机8和气体循环风道9,气体循环风机8设置于连通高温热源区和低温冷源区的气体循环风道9中,以驱动循环气体从高温热源区流过低温冷源区,在高温热源区吸收水份并在低温热源区析出冷凝水后,循环气体继续沿着所述气体循环风道返回至高温热源区循环流动。循环气体可以采用空气或氮气等气体。本实施例中,优选气体循环风机、高温热源区和低温冷源区的相对位置布置方式为:高温热源区-气体循环风机-低温冷源区。
[0040]高温热源区和低温冷源区分别设有相应的热交换区,并分别设有高温热源和低温冷源。在高温热源区,循环气体和防冻溶液的传质交换方式可以是顺流、逆流、混流或错流。高温热源和低温冷源的载体为空调热泵机组运行中所使用的制冷剂,该制冷剂优选在盘管结构的高温热源和低温冷源内流动。喷淋器7的进口通过第三热泵阀21连接蒸发式冷凝器2的低浓度溶液通道13,喷淋器7的下方设有高温热源5a,喷淋器7中喷淋出的低浓度防冻溶液流经高温热源区中的高温热源5a后,防冻溶液蒸发浓缩进入防冻溶液集液盘6a。该溶液集液盘6a中的浓溶液出口 12a通过第四热泵阀22连接蒸发式冷凝器2的高浓度溶液通道,冷凝水集液盘6b设置于低温冷源区下方且设有冷凝出水口 12b,冷凝水可以经收集后可用于相应的空调系统或做其它用途。气体循环风机设置于连通高温热源和低温冷源的气体循环风道中;所述高温热源的进口 IOa通过第五热泵阀23连接蒸发器的气体管,高温热源的出口 Ila通过第六热泵阀24连接蒸发器的液体管,低温冷源的进口 IOb通过第七热泵阀25连接蒸发式冷凝器的液体管,低温冷源的出口 Ilb通过第八热泵阀26连接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
[0041]上述的第一制冷阀17和第二制冷阀18,第一热泵阀19、第二热泵阀20、第三热泵阀21、第四热泵阀22、第五热泵阀23、第六热泵阀24、第七热泵阀25和第八热泵阀26,均可采用电动阀或手动阀。为了增加换热面积,喷淋器下层还可选择设有换热填料14。
[0042]使用原理是:制冷循环模式时,打开第一制冷阀17和第二制冷阀18,关闭第一热泵阀19、第二热泵阀20、第三热泵阀21、第四热泵阀22、第五热泵阀23、第六热泵阀24、第七热泵阀25和第八热泵阀26,制冷剂经压缩机I压缩后成高温高压状态的气体时由制冷系统管道进入蒸发式冷凝器2,经过蒸发式冷凝器2后,高温高压状态的气体被冷却成低温高压液体,并经节流装置3形成低温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4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取冷风,然后在蒸发器4中制冷剂液体蒸发汽化并被压缩机I吸走,完成制冷循环模式;热泵循环模式时,打开第一热泵阀19、第二热泵阀20、第三热泵阀21、第四热泵阀22、第五热泵阀23、第六热泵阀24、第七热泵阀25和第八热泵阀26,关闭第一制冷阀17和第二制冷阀18,制冷剂经压缩机I压缩后成高温高压状态的气体时由制冷系统管道进入蒸发器4,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取热风,同时,高温高压状态的气体被冷却成低温高压液体,并经节流装置3形成低温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式冷凝器2,然后在蒸发式冷凝器中制冷剂液体蒸发汽化并被压缩机I吸走,完成热泵循环模式。
[0043]其中,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原理是:热泵循环模式,所述喷淋器7向高温热源5a喷淋低浓度溶液,同时气体循环风机驱动循环气体流过高温热源5a,从高温热源5a的进口过来的高温制冷剂与喷淋溶液及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制冷剂放出热量后从高温热源5a的出口流走,循环气体吸收溶液中的水份后气体的温度和含湿量均升高,同时溶液的水份蒸发后浓度升高并落入溶液集液盘6a后从浓溶液出口流出;所述高温高湿循环气体继续流过低温冷源5b,与从低温冷源5b的进口过来的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循环气体的温度下降并析出冷凝水,冷凝水从冷凝水集液盘6b的出水口 12b流走,同时低温冷源5b的制冷剂吸收热量后从低温冷源5b的出口流走,所述气体在气体循环风机8的驱动下沿着循环风道9返回至高温热源5a继续循环流动。
[0044]实施例2
[0045]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I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使高浓度溶液更顺畅返回至蒸发式冷凝器2,溶液集液盘6a中的浓溶液出口 12a增加了溶液泵15,使得高浓度溶液经溶液泵15增压后返回至蒸发式冷凝器2。
[0046]实施例3
[0047]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为了有利于低浓度防冻溶液蒸发水份并形成浓溶液,其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喷淋循环泵16,所述喷淋循环泵16的进口连接溶液集液盘6a,喷淋循环泵16的出口连接喷淋器7,而低浓度溶液通道13则连接溶液集液盘6a,这样可使喷淋溶液多次循环经过高温热源5a,从而实现水份蒸发更多后溶液浓度升高的要求。
[0048]实施例4
[0049]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再生装置将所述高温热源用于加热循环气体,高温热源5a位于喷淋器7外侧,即设置于循环气体的进口处,高温热源5a的载体同样采用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将所述高温热源5a可以设计成有利于加热循环气体的任何结构。喷淋器7的下方设置换热填料14。
[0050]循环气体流经高温热源5a后气体温度升高,而后高温气体与喷淋溶液进行热交换,高温气体吸收溶液中的水份后气体的含湿量升高,同时溶液的水份蒸发后浓度升高并落入溶液集液盘后从浓溶液出口 12a流出,而后循环气体与低温冷源5b进行热交换。
[0051]实施例5
[0052]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再生装置将所述高温热源用于加热低浓度溶液,高温热源5a设置于所述喷淋器7的进口之前,高温热源5a的载体同样采用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将所述高温热源5a可以设计成有利于加热高温热源载体的任何结构,比如管夹套结构。喷淋器7的下方设置换热填料14。低浓度溶液流经高温热源5a后溶液温度升高,而后高温低浓度溶液再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循环气体吸收溶液中的水份后气体的温度和含湿量均升高,同时溶液的水份蒸发后浓度升高并落入溶液集液盘后从浓溶液出口 12a流出,而后循环气体与低温冷源5b进行热交换。
[0053]实施例6
[0054]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对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的控制阀门进行了改进。具体为,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设有第一换向阀27,压缩机的吸气口设有第二换向阀28;第一换向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和蒸发器的气体管连接,第二换向阀的两个进口同时分别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和蒸发器的气体管连接。该第一换向阀27、第二换向阀28为电动或手动二位三通换向阀。
[0055]实施例7
[0056]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热泵机组设置有四通换向阀29,四通换向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压缩机排气口、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蒸发器的气体管和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0057]实施例8
[0058]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高温热源的出口 Ila通过第二节流装置3’连接低温冷源的进口 IOb0
[0059]热泵循环模式,打开第一热泵阀19、第二热泵阀20、第三热泵阀21、第四热泵阀22、第五热泵阀23和第八热泵阀26,关闭第一制冷阀17和第二制冷阀18,从高温热源5a的进口 IOa过来的高温制冷剂在高温热源中放出热量后从高温热源的出口 Ila流走,而后,制冷剂通过第二节流装置3’、低温冷源5b的进口 IOb进入低温冷源中,并在低温冷源中吸收热量后从低温冷源的出口 Ilb流走;与此同时,所述喷淋器7向高温热源5a喷淋低浓度溶液,同时风机8驱动循环气体从高温热源区流过低温冷源区,在高温热源区吸收水份并在低温热源区析出冷凝水后,循环气体继续沿着所述气体循环风道9返回至高温热源区循环流动。
[0060]实施例9
[0061]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新风通过低温冷源的热交换器5b进行预热后进入蒸发式冷凝器2与溶液进行热质交换。其中,高温热源的载体为空调热泵机组中使用的制冷剂,低温冷源的载体为外界新风;所述低温冷源区设有热交换器5b作为低温冷源,该热交换器5b设有新风入口 30a和出口 30b,热交换器5b的出口 30b与蒸发式冷凝器2通过管路连通。
[0062]热泵循环模式,打开第一热泵阀19、第二热泵阀20、第三热泵阀21、第四热泵阀22、第五热泵阀23和第六热泵阀24,关闭第一制冷阀17和第二制冷阀18,所述喷淋器7向高温热源5a喷淋低浓度溶液,同时风机8驱动循环气体流过高温热源5a,从高温热源5a的进口 IOa过来的高温制冷剂在高温热源中放出热量后从高温热源的出口 Ila流走,循环气体吸收防冻溶液中的水份后气体的温度和含湿量均升高,同时防冻溶液的水份蒸发后浓度升高并落入防冻溶液集液盘6a后从浓溶液出口流出;而后,风机8驱动循环气体流过低温冷源区,与外界新风进行热交换后析出冷凝水,循环气体继续沿着所述气体循环风道9返回至高温热源区循环流动。与此同时,外界新风通过低温冷源5b进行预热后温度升高,并进入蒸发式冷凝器2与防冻溶液进行热质交换。该实施例可提高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效果O
[0063]实施例10
[0064]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蒸发器4采用多个并联的方式。[0065]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
【发明内容】
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送风机;其特征在于:该机组还包括防冻溶液再生装置,所述再生装置包括高温热源区、防冻溶液集液盘、低温冷源区、冷凝水集液盘、喷淋器、气体循环风机和气体循环风道;其中, 所述高温热源区设有高温热源,所述喷淋器的进口连接于与蒸发式冷凝器相通的低浓度防冻溶液通道,所述喷淋器中流出的低浓度防冻溶液流经高温热源区后蒸发浓缩进入防冻溶液集液盘,所述防冻溶液集液盘中的溶液进入与蒸发式冷凝器相通的高浓度溶液通道; 所述低温冷源区设有低温冷源,所述冷凝水集液盘设置于低温冷源区下方,并设有冷凝水出口 ; 所述气体循环风机设置于连通高温热源区和低温冷源区的气体循环风道中,以驱动循环气体从高温热源区流过低温冷源区,在高温热源区吸收水份并在低温热源区析出冷凝水后,循环气体继续沿着所述气体循环风道返回至高温热源区循环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循环风机、高温热源区和低温冷源区的相对位置布置方式为:高温热源区-气体循环风机-低温冷源区、气体循环风机-高温热源区-低温冷源区或高温热源区-低温冷源区-气体循环风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源设置于所述喷淋器与防冻溶液集液盘之间 ;或者所述高温热源设置于所述高温热源区的循环气体进口处且所述喷淋器的外侧,以使循环气体经过加热后通过所述喷淋器的下方进行热交换;或者所述高温热源设置于所述喷淋器的进口之前,以使低浓度防冻溶液先经过加热再进入所述喷淋器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源和低温冷源的载体为空调热泵机组中使用的制冷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和出口均设有控制阀门;所述高温热源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控制阀门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排气口、制冷剂吸气口相通;所述低温冷源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控制阀门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液体管、气体管相通。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和出口均设有控制阀门;所述高温热源的进口通过控制阀门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排气口相通,出口通过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低温冷源的进口相通;所述低温冷源的出口通过控制阀门与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相通。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源设置于所述喷淋器与防冻溶液集液盘之间;所述制冷剂在盘管结构的高温热源和低温冷源内流动。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源的载体为空调热泵机组中使用的制冷剂,低温冷源的载体为外界新风;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和出口均设有控制阀门;所述高温热源的进口、出口分别通过控制阀门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排气口、制冷剂吸气口相通;所述低温冷源区设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有与外界新风相通的新风入口及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连通的新风出口,以使经循环气体预热后的新风通过管路排出至所述蒸发式冷凝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与所述防冻溶液集液盘之间设有喷淋循环泵,所述防冻溶液集液盘还与空调系统中的低浓度防冻溶液通道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溶液通道上设有溶液泵。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设置有第一制冷阀、第二制冷阀、第一热泵阀和第二热泵阀;其中,所述第一制冷阀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二制冷阀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一热泵阀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二热泵阀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的连接管路上,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液体管通过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器的液体管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设有第一换向阀,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设有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和所述蒸发器的气体管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两个进口同时分别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 和所述蒸发器的气体管连接;或者所述热泵机组设置有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气体管、所述蒸发器的气体管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空调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采用多个并联的方式。
【文档编号】F25B41/04GK103574967SQ201210279297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6日
【发明者】李志明, 石文星, 王宝龙, 张勇, 李先庭, 何卫国, 李筱, 李宁 申请人: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