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029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热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天需要供暖,而夏天则需要制冷。目前冬天供暖大多采用以下方式:其一,单户燃煤或油供暖,该方法存在污染严重,燃烧的气体不经任何处理,直接进入空气中,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其二,采用燃煤或油水路集中供暖,供暖源采用燃烧煤炭、燃油等能源,将热介质(主要采用水)加热,然后将热介质向用户中输送,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资源浪费严重,在燃烧过程中,虽然燃烧后的气体经过脱硫等处理,但仍然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不但造成大气污染,而且水资源浪费严重,热介质传递距离远,在热介质传导过程中,不但浪费动能,而且热量损失严重,在入住率不高的小区还会造成供暖成本高或停止供暖现象;其三,采用空调柜机,挂机供暖,风机盘管供暖,该方法虽然解决了上述缺陷,但存在以下新的缺陷: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升高的快,但降低的也快,当出现线路检修、线路故障等情况时,一般需要停电一天左右,此时室内温度低无法保证;为了提高室内空气对流,挂机或柜机大多采用风机吹热管,散热效果差,还能源浪费;在下午17时至第二天上午9时,室外气温温度低,此时供暖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目前使用的散热装置主要包括散热管和风扇,通过风扇吹散热管,来达到取暖的目的。该散热装置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储能效果差,压缩机必须长时间工作,缩短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电能浪费严重,在下午17时至第二天上午9时,室外气温温度低,此时供暖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其二,浪费电能且舒适感差,热管温度需要到达60°C时,吹出的风的温度才达到27°C左右,不但浪费能量,而且人体舒适感差;其三,室内温度不均等,留有死角,热风吹不到的地方温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储能效果好、压缩机使用寿命长、室内温度一致、节能效果好、安装方便、对环境无污染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集热散热地板、热介质输入管、热介质输出管,在所述热介质输入管和热介质输出管之间连接有散热盘管,所述散热盘管位于所述集热散热地板的下方,所述散热盘管均匀分布。其附加技术特征为:在所述热介质输入管与所述散热盘管之间设置有分流器,在所述热介质输出管与所述散热盘管之间设置有集流器;所述散热盘管为“弓”字型;所述散热盘管为“S”型;[0010]所述散热盘管为“Μ”型;所述散热盘管为“N”型;所述散热盘管为“U”型;所述散热盘管为“回”字型;所述散热盘管的外径为4一6毫米。所述相邻散热盘管之间的距离为3 — 28厘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集热散热地板、热介质输入管、热介质输出管,在所述热介质输入管和热介质输出管之间连接有散热盘管,所述散热盘管位于所述集热散热地板的下方,所述散热盘管均匀分布,在冬天需要供暖时,在上午9时到下午15时这段时间内,室外空气温度为一天内温度最高值,此时开启压缩机、带有风机的冷凝蒸发器,通过压缩机做功,通过热介质进管输送到室内地面下方的散热盘管,散热盘管将热量散发在集热散热地板下方,地面空气受热后,密度减小,会向屋顶方向上升,整个房间内温度几乎一致,不存在供暖死角,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而且在下午15时至第二天上午9时,停止压缩机和冷凝蒸发器工作,此时储存在地板内的热量会慢慢散发,采用错峰取热的方式更节能,该系统无污染,节能效果好,每消耗IKW的电能能够产生3.5KW—6KW的热量;运行费用比传统的供暖方式降低40%以上,不受入住率限制,可以单独控制启停;其二,由于所述散热盘管均匀分布,每根散热盘管的形状为“弓”字型、“S”型、“Μ型”、“N”型、“U”型或“回”字型,散热更加均匀,使得整个房间不留死角;其三,由于所述散热盘管的外径为4一6毫米;所述相邻散热盘管之间的距离为3 — 28厘米,根据纬度的高低,散热盘管铺设距离也不同,在高纬度地区,冬天温度低,相邻散热盘管之间的距离近一些,在纬度相对低一些的地区,相邻散热盘管之间的距离远一些,既能满足了取暖需要,又达到节能目的。

图1为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的纵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弓”字型散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S”型散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Μ”型散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种“N”型散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种“N”型散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U”型散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一种“回”字型散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二种“回”字型散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为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的纵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集热散热地板1、热介质输入管2、热介质输出管3,在热介质输入管2和热介质输出管3端部连接有分流器4和集流器5,分流器4和集流器5之间连接有散热盘管6,散热盘管6位于集热散热地板I的下方,散热盘管6均匀分布。当然,在室内面积不大时,可以直接将散热盘管6接在热介质输入管2、热介质输出管3之间。在冬天需要供暖时,在上午9时到下午15时这段时间内,室外空气温度为一天内温度最高值,此时开启压缩机、带有风机的冷凝蒸发器,通过压缩机做功,通过热介质进管输送到室内地面下方的散热盘管,散热盘管将热量散发在集热散热地板下方,地面空气受热后,密度减小,会向屋顶方向上升,整个房间内温度几乎一致,不存在供暖死角,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而且在下午15时至第二天上午9时,停止压缩机和冷凝蒸发器工作,此时储存在地板内的热量会慢慢散发,采用错峰取热的方式更节能,该系统无污染,节能效果好,每消耗IKW的电能能够产生3.5KW—6KW的热量;运行费用比传统的供暖方式降低40%以上,不受入住率限制,可以单独控制启停。散热盘管均6匀分布,每根散热盘管6的形状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弓”字型、如图3所示的“S”型、如图4所示的“M型”、如图5和图6所示的“N”型、如图7 “U”型,还可以为如图8和图9所示的“回”字型,散热更加均匀,使得整个房间不留死角。散热盘管6的外径为4一6毫米;相邻散热盘管6之间的距离为3 — 28厘米。根据纬度的高低,散热盘管6铺设距离也不同,在高纬度地区,冬天温度低,相邻散热盘管之间的距离近一些,在纬度相对低一些的地区,相邻散热盘管之间的距离远一些,既能满足了取暖需要,又达到节能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结构相同,就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散热地板、热介质输入管、热介质输出管,在所述热介质输入管和热介质输出管之间连接有散热盘管,所述散热盘管位于所述集热散热地板的下方,所述散热盘管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介质输入管与所述散热盘管之间设置有分流器,在所述热介质输出管与所述散热盘管之间设置有集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为“弓”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为“S”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为“M”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为“N”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为“U”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为“回”字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的外径为4一6晕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散热盘管之间的距离为3 — 28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能供暖和制冷系统专用集热散热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集热散热地板、热介质输入管、热介质输出管,在所述热介质输入管和热介质输出管端部连接有分流器和集流器,所述分流器和集流器之间连接有散热盘管,所述散热盘管位于所述集热散热地板的下方,所述散热盘管均匀分布。利用上午9时到下午15室外空气温度为一天内温度最高值,此时开启压缩机,散热盘管将热量散发在集热散热地板下方,地面空气受热后,会向屋顶方向上升,整个房间内温度几乎一致,不存在供暖死角,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采用错峰取热的方式更节能,该系统无污染,节能效果好,每消耗1KW的电能能够产生3.5KW—6KW的热量;运行费用比传统的供暖方式降低40%以上,不受入住率限制,可以单独控制启停。
文档编号F25B29/00GK202928198SQ20122068473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李建伟, 庄海涛 申请人:李建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